畫夢+比喻+振臂一揮

如果正在歷史門前徘徊,不論是出於陌生還是反思,布羅代爾這本書是會很引誘人進去或囬去的。尤其處於十字路口的歷史學這一節,布羅代爾繪一幅妙夢,引得人繫緊褲腰帶趕緊跟上去。
有些思想或看法不大好理解?不要緊,布羅代爾長於比喻,常常用了形象的比喻將思想或看法的要義娓娓道來。例子比比皆是,隨手翻翻就看得到的。
布羅代爾好發大言,指著前面的美景,發出豪言,感染聽眾,號召大家衝鋒。
文字很流暢,得感謝譯者的辛苦勞作。
推薦給那些對歷史有興趣的人,也推薦給那些局促在狹窄天地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從事歷史研究的人。畢竟做學問首先立意要高,否則站得本來就低,理想又復低落,做出來的東西也就可想而知了……
+++++++++++++
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
當然畫家本人應該被畧去。壓制觀察者是最高目標,因爲現實彷彿是某種令人驚訝但又不應被人嚇跑的東西,因爲歷史彷彿以某種方式存在於我們的重構之外,處於純粹事實的原始狀態,由此也處於由天然的材料組成的狀態。觀察者就是錯誤之源,必須受到批評的監督。
歷史學一直被生活本身帶到潛伏著危險的海灘,正如我以前所說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學校。
困難並不在於在理論層次上調和對個人史和對社會史的不同需求,而在於同時保持對於二者的敏感,當對其中之一燃起熱情時,並不輕視另一個。
一日、一年曾經對政治史學家來說好像是很有用的量器。因爲時間畢竟是由每日累積而成。但是,價格曲綫、人口級數、工資運動、利率變動、生產力研究(與其說實現了還不如說是夢想)、流通的嚴密分析等都需要有更大的量器。
一個現狀的研究者祗有進行重構,提出理論和解釋,不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而是對其大肆刪節、超越牠,纔能畫出結構的「精細」線條。這些方法能夠使他擺脫既定情勢,以便更好地把握這一情勢。而這些方法都是重構行爲。我非常懷疑社會學爲現狀拍攝的照片會比歷史學爲過去繪製的肖像更「真實」,這種照片越是努力避免「重構性」就會越不真實。
菲利普·阿里耶斯(philippe aries)強調在歷史解釋中「陌生」和意外的重要性。……這種意外、認生、拉開距離是通向知識的大路,對於理解我們周圍的因過於貼近而無法看清的一切同樣是必要的。
不要祗考慮短時段,不要相信最吵鬧的演員纔是最可靠的——還存在著其他的比較安靜的演員。
我有時把模式比喻爲船。一旦造好了船,我所感興趣的是,放牠下水,看牠是否能浮在水面上,然後使牠按著我的意願在時間的水流中上下漂浮。重要的是,看牠在什麼時候不能再漂浮反而下沉。……模式也就是對結構進行解釋的嘗試,是控制和比較的工具。牠能夠檢驗某特定結構的堅實性和壽命。
時間的運動帶著生活不停地前進,同時又偷走生活。牠熄滅又重新點燃生活的火焰。歷史學是時段的辯證法。通過時段,也因爲有了時段,歷史學纔能研究社會,研究社會整體,從而研究過去,也研究現在,因爲過去和現在是密不可分的。
歷史學家從來不能擺脫歷史時間的問題:時間黏著他的思想,一如泥土黏著園丁的鐵鏟。
讚美往昔的人絕不會沒有眼前的隱秘動機。
如果我們理解正確的話,作爲「政治動物」的人的歷史,多少是人的運動、行爲、自由仲裁的歷史,有時甚至是強權政治的歷史。因此牠經常有走向傳統歷史的趨向。而在雙連畫的另一幅上,社會史則獲益於靜止和長時段,以致我們發現社會現實極其厚重,因而能夠抵抗一切險惡、危機和突如其來的衝突。社會變化很慢,具有強大的慣性。一往直前的經濟史因試圖撼動這一龐然大物和刺穿牠厚重的甲胄而精疲力竭。
由於所有的領域都有人在耕耘,因此要想將一個複雜的尚不確定的歷史投放到現實,使牠佔據一個牠完全不熟悉的位置,近來所說的「預期的」位置,這就必然引起一場持久而艱難的辯論。……我們應該……求助於某些語言研究;對於那些吸引或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的詞彙,必須追溯牠們的起源,將牠們置於其背景之中,這樣我們就會知道牠們是否真的可靠。
在邊界處能夠最經常地發現最有特徵的方面、現象和張力。
我們需要認識「文化的」整個範圍。這絕不是任何一個歷史學家能單獨做到的。需要進行「磋商」,要使所有的人文科學都聚在一起,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無論是哲學家還是人口學家或統計學家。
現實不可能是昔日悲劇層出不窮的一切世代所視爲障礙的邊界,而是甚至自有人存在起人類的希望所不斷地跨過的障礙。
有些思想或看法不大好理解?不要緊,布羅代爾長於比喻,常常用了形象的比喻將思想或看法的要義娓娓道來。例子比比皆是,隨手翻翻就看得到的。
布羅代爾好發大言,指著前面的美景,發出豪言,感染聽眾,號召大家衝鋒。
文字很流暢,得感謝譯者的辛苦勞作。
推薦給那些對歷史有興趣的人,也推薦給那些局促在狹窄天地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從事歷史研究的人。畢竟做學問首先立意要高,否則站得本來就低,理想又復低落,做出來的東西也就可想而知了……
+++++++++++++
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
當然畫家本人應該被畧去。壓制觀察者是最高目標,因爲現實彷彿是某種令人驚訝但又不應被人嚇跑的東西,因爲歷史彷彿以某種方式存在於我們的重構之外,處於純粹事實的原始狀態,由此也處於由天然的材料組成的狀態。觀察者就是錯誤之源,必須受到批評的監督。
歷史學一直被生活本身帶到潛伏著危險的海灘,正如我以前所說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學校。
困難並不在於在理論層次上調和對個人史和對社會史的不同需求,而在於同時保持對於二者的敏感,當對其中之一燃起熱情時,並不輕視另一個。
一日、一年曾經對政治史學家來說好像是很有用的量器。因爲時間畢竟是由每日累積而成。但是,價格曲綫、人口級數、工資運動、利率變動、生產力研究(與其說實現了還不如說是夢想)、流通的嚴密分析等都需要有更大的量器。
一個現狀的研究者祗有進行重構,提出理論和解釋,不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而是對其大肆刪節、超越牠,纔能畫出結構的「精細」線條。這些方法能夠使他擺脫既定情勢,以便更好地把握這一情勢。而這些方法都是重構行爲。我非常懷疑社會學爲現狀拍攝的照片會比歷史學爲過去繪製的肖像更「真實」,這種照片越是努力避免「重構性」就會越不真實。
菲利普·阿里耶斯(philippe aries)強調在歷史解釋中「陌生」和意外的重要性。……這種意外、認生、拉開距離是通向知識的大路,對於理解我們周圍的因過於貼近而無法看清的一切同樣是必要的。
不要祗考慮短時段,不要相信最吵鬧的演員纔是最可靠的——還存在著其他的比較安靜的演員。
我有時把模式比喻爲船。一旦造好了船,我所感興趣的是,放牠下水,看牠是否能浮在水面上,然後使牠按著我的意願在時間的水流中上下漂浮。重要的是,看牠在什麼時候不能再漂浮反而下沉。……模式也就是對結構進行解釋的嘗試,是控制和比較的工具。牠能夠檢驗某特定結構的堅實性和壽命。
時間的運動帶著生活不停地前進,同時又偷走生活。牠熄滅又重新點燃生活的火焰。歷史學是時段的辯證法。通過時段,也因爲有了時段,歷史學纔能研究社會,研究社會整體,從而研究過去,也研究現在,因爲過去和現在是密不可分的。
歷史學家從來不能擺脫歷史時間的問題:時間黏著他的思想,一如泥土黏著園丁的鐵鏟。
讚美往昔的人絕不會沒有眼前的隱秘動機。
如果我們理解正確的話,作爲「政治動物」的人的歷史,多少是人的運動、行爲、自由仲裁的歷史,有時甚至是強權政治的歷史。因此牠經常有走向傳統歷史的趨向。而在雙連畫的另一幅上,社會史則獲益於靜止和長時段,以致我們發現社會現實極其厚重,因而能夠抵抗一切險惡、危機和突如其來的衝突。社會變化很慢,具有強大的慣性。一往直前的經濟史因試圖撼動這一龐然大物和刺穿牠厚重的甲胄而精疲力竭。
由於所有的領域都有人在耕耘,因此要想將一個複雜的尚不確定的歷史投放到現實,使牠佔據一個牠完全不熟悉的位置,近來所說的「預期的」位置,這就必然引起一場持久而艱難的辯論。……我們應該……求助於某些語言研究;對於那些吸引或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的詞彙,必須追溯牠們的起源,將牠們置於其背景之中,這樣我們就會知道牠們是否真的可靠。
在邊界處能夠最經常地發現最有特徵的方面、現象和張力。
我們需要認識「文化的」整個範圍。這絕不是任何一個歷史學家能單獨做到的。需要進行「磋商」,要使所有的人文科學都聚在一起,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無論是哲學家還是人口學家或統計學家。
現實不可能是昔日悲劇層出不窮的一切世代所視爲障礙的邊界,而是甚至自有人存在起人類的希望所不斷地跨過的障礙。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