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见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读小雾的第四本书。前三本分别是《流木》,《谁是谁的毒》和《谁是谁的药》。
第一本《流木》就让我见识到了小雾韵味十足的骂人本领。我当时还觉得,怎么这个写手这么不讲究,人物又多为“爆碳儿”,不到三句总要问候一下别人的祖宗的那种。但是越是读到后面,越是体会到她的好来。话是糙了些,但动不动能把人整哭了。这就如同看惯了周星驰的搞笑,突然听到他来了那么一句文艺性表白,就顿时有点晕,感觉被正中红星的那种晕。
再到后面的《毒》和《药》,倒是感觉不十分强烈了。原因,主要是人物所处的年纪和心智都太嫩。我一个快三十的人了,自然不会鸟所谓的从初中开始的朦胧的初恋,更不信真有人十几年从一而终的情感。可是这并不妨碍我真有那么点羡慕小丫的快意恩仇和欣赏小锹的长情和担当。我毕竟也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人。谁没个一直忘不了,可是后来也不得不深埋的人呢?可我有预感,这两部不过是为了后面更精彩的一部书的蓄势待发。于是我再接再厉的看这还分上下两册的《是以见放》。
《是以见放》,名字很特别。直译,是因此被放逐。看似笔画简单的几个字,却有种宿命的感觉。丛家喜欢季风,一不小心竟喜欢了十年。可这种喜欢,无关占有。用她的话说,他高兴,她就高兴,他不高兴,他就哄他高兴。而不是纠结于“他不是我的”。我喜欢这样的丛家。心思细腻,知进退,不像小丫那么没深沉。她把自己放在很对的位置上,不随便妄自菲薄,不见好就收,要么不要,要么就要全部。她是喜欢季风没错,可不意味着季风要她做女朋友的时候她就得巴巴的答应。她不希望自己只是季风在需要的时候能抱在怀里的那个人。她希望自己是唯一,而不是将就,更不是替代品。所以最后季风失掉了她。我也喜欢那样的钱程。那么深情的一个人偏在面上表现得风情云淡。他悄悄拍她的照片,满屋子满柜子都是,他把“她”藏得太好,连自己最好的朋友都隐瞒。他为了接近她,剃了多年的大胡子,留跟她一样的发型,上枯燥的韩语课。他明明爱她爱得要死,却还是傻傻站在一边,愿意成全她的幸福。小Y虽然大大咧咧,也看得出来,钱程是真心爱着丛家,因为在吃饭的时候,他很自然的帮一直习惯照顾别人的丛家擦拭嘴角的酱汁,这是一个男人在爱一个女人的时候自然流露的爱护和宠溺,就像小锹对她一样。
也许这些过程是代表一些普遍性的。比如,很多时候,坚持到最后就恍然原来这并不是我最终想要的。比如,得到本身就是为了另一种获得,可是前提是必须有胆量去尝试,不行了再来否认来放弃。比如,太执着的人不易得到幸福,太完美的人往往比不完美的人更明白得不到的无力感。
我知道我有这毛病,容易在悲中发现喜感,又容易在喜中无端生出悲来。可我也了解,蝌蚪是蝌蚪,小鲤鱼是小鲤鱼,不管它之后变成了什么,此刻的模样是无以辩驳的。爱或者不爱,其实早就是清楚的事实。你如果刻意去遮掩,去欺瞒,时间久了,许是连自己也相信了欺骗成了事情的真相。自食其果。
第一本《流木》就让我见识到了小雾韵味十足的骂人本领。我当时还觉得,怎么这个写手这么不讲究,人物又多为“爆碳儿”,不到三句总要问候一下别人的祖宗的那种。但是越是读到后面,越是体会到她的好来。话是糙了些,但动不动能把人整哭了。这就如同看惯了周星驰的搞笑,突然听到他来了那么一句文艺性表白,就顿时有点晕,感觉被正中红星的那种晕。
再到后面的《毒》和《药》,倒是感觉不十分强烈了。原因,主要是人物所处的年纪和心智都太嫩。我一个快三十的人了,自然不会鸟所谓的从初中开始的朦胧的初恋,更不信真有人十几年从一而终的情感。可是这并不妨碍我真有那么点羡慕小丫的快意恩仇和欣赏小锹的长情和担当。我毕竟也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人。谁没个一直忘不了,可是后来也不得不深埋的人呢?可我有预感,这两部不过是为了后面更精彩的一部书的蓄势待发。于是我再接再厉的看这还分上下两册的《是以见放》。
《是以见放》,名字很特别。直译,是因此被放逐。看似笔画简单的几个字,却有种宿命的感觉。丛家喜欢季风,一不小心竟喜欢了十年。可这种喜欢,无关占有。用她的话说,他高兴,她就高兴,他不高兴,他就哄他高兴。而不是纠结于“他不是我的”。我喜欢这样的丛家。心思细腻,知进退,不像小丫那么没深沉。她把自己放在很对的位置上,不随便妄自菲薄,不见好就收,要么不要,要么就要全部。她是喜欢季风没错,可不意味着季风要她做女朋友的时候她就得巴巴的答应。她不希望自己只是季风在需要的时候能抱在怀里的那个人。她希望自己是唯一,而不是将就,更不是替代品。所以最后季风失掉了她。我也喜欢那样的钱程。那么深情的一个人偏在面上表现得风情云淡。他悄悄拍她的照片,满屋子满柜子都是,他把“她”藏得太好,连自己最好的朋友都隐瞒。他为了接近她,剃了多年的大胡子,留跟她一样的发型,上枯燥的韩语课。他明明爱她爱得要死,却还是傻傻站在一边,愿意成全她的幸福。小Y虽然大大咧咧,也看得出来,钱程是真心爱着丛家,因为在吃饭的时候,他很自然的帮一直习惯照顾别人的丛家擦拭嘴角的酱汁,这是一个男人在爱一个女人的时候自然流露的爱护和宠溺,就像小锹对她一样。
也许这些过程是代表一些普遍性的。比如,很多时候,坚持到最后就恍然原来这并不是我最终想要的。比如,得到本身就是为了另一种获得,可是前提是必须有胆量去尝试,不行了再来否认来放弃。比如,太执着的人不易得到幸福,太完美的人往往比不完美的人更明白得不到的无力感。
我知道我有这毛病,容易在悲中发现喜感,又容易在喜中无端生出悲来。可我也了解,蝌蚪是蝌蚪,小鲤鱼是小鲤鱼,不管它之后变成了什么,此刻的模样是无以辩驳的。爱或者不爱,其实早就是清楚的事实。你如果刻意去遮掩,去欺瞒,时间久了,许是连自己也相信了欺骗成了事情的真相。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