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向湯顯祖追討權利金
說也奇怪,中國古人的教學實踐莫不遵奉「念、背、打」三字真言,背書居於中心。照理說背書背了幾千年總該有一套背書的學問才是。可從史景遷的敘述看來,好像事與願違,好像一直要等到利瑪竇在1596年在南昌寫成《記法》還公開傳授之後,記憶術才算在中國形諸載籍有了可考的歷史。更怪的是,就我個人所知而言(當然極其有限),這本《記法》好像並沒在中國流傳開。耶穌會教士來華宣教攜帶的戲法箱裏,什麼遠西奇器、萬國輿圖這些大件的都受到歡迎,紅衣大炮更不必說;偏偏《記法》是太輕薄短小了還是怎的(可幾何學卻仍能流傳),竟然淹沒在歷史洪流裏了。如果說它畢竟沒失傳,那麼這幾年台北街頭那些「普林○頓超強記憶術」、「陳○○老師快速記憶法」的少兒補習班,怎麼未之前聞呢?瞧瞧這些補習班的廣告文案,什麼十分鐘背一篇《長恨歌》、兩分鐘記一副撲克牌,想當年利瑪竇的宣傳詞令也差不多如此這般吧。可為什麼人家補習班能靠胡拼亂湊的一點小伎倆大發利市,利老夫子原汁原味希臘羅馬聖聖相傳的正宗學問卻乏人問津呢?真想不透。
但事實真相也未必如此簡單。中國人最善於吸收消化,或許暗自學去了只是口頭上不承認而已。何以見得?我忽然想起《牡丹亭》來,或許《牡丹亭》就是個佐證。《牡丹亭》傳奇出版於西元1598年,湯顯祖在臨川玉茗堂中寫成的。臨川緊挨南昌,利瑪竇從1596到1598就住在南昌,而《記法》成於1596年,像湯顯祖這樣一位好奇駁雜的文人,豈能不取來一讀為快?更何況還有學者考證推測湯顯祖早就在南方見過利瑪竇甚至寫詩相贈呢!依我的遐想,湯顯祖不僅見過利瑪竇、懂得《記法》要旨,還能把它應用到《牡丹亭》邊、芍藥欄下。
何以見得?
首先,應該瞭解到記憶術的本質,乃是建構一個圖象化兼系統化的心靈,圖象訴諸浪漫想像,系統取決於理性思維,可謂理性與感性兼具。但如果非爭一個先後高下不可,圖象還是佔先。是先有了容易聯想的圖象、icon,再建構一個展覽廳來安置它。聯想怎樣達到?不外乎從音、義、形三端觸發,或者諧其音,或者會其義、或者象其形,或者兼綜並施。這些立體的心靈圖象通常儲存在廣漠的腦海之野,或者藏在記憶龍宮之內,但也可以轉檔另存進隨身碟內取用。轉檔者,從3D心象轉為2D圖畫是也。隨身碟者,於古人即小軸冊葉宣傳畫是也。
現在,杜麗娘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在牡丹亭邊芍藥欄下和書生幽會,此夢中景象,醒來只記一個大略,而細節已經模糊,故有尋夢之舉。直到她相思病重、形容瘦損,想要傳真留影於人間,這才終於給了潛意識再次啟動的契機,而把夢中所見逼現描摩出來。且看她端出的自家形象如何?「小小行樂,捻青梅廝調,倚湖山夢曉,對垂楊風裊」。楊者楊柳也;這圖畫中分明藏著個柳、夢、梅。我們旁觀之人不禁暗暗叫好。更妙的是,潛意識現出圖象,而圖象又叫醒記憶:杜麗娘終於回憶起來了,她驚道:「記起來了!那夢裏書生,曾折柳一枝贈我,莫非他日所適之夫姓柳乎?」
這「記起來了」四字非同小可,等於吹了一口仙氣,便把自家的私密記憶寫入畫中人身上,畫中美人也就登時和自家心象合而為一栩栩如生了。楊柳飄拂,倚湖山夢曉,手捻青梅閒廝調 ---- 特別是「手捻青梅」這手勢 ---- 你看杜麗娘憑它追憶出又待它銘記住多少纏綿之情啊。更妙的是,日後柳夢梅偶然拾得此畫,竟也心心相印,心照立宣:「卻怎半枝青『梅』在手,活似提掇小生一般!」
《牡丹亭》情節的結構核心就落在這幅畫上,此畫的編碼既有會義又有象形,畫中女子正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記憶術icon例證。不只如此,湯顯祖更為記憶術初階中必經的編碼與解碼活動、記憶跟潛意識的反饋追捕關係,編寫了一場精彩難忘的舖排傳演;《寫真》《玩真》直可編入《記法》書中,成其腳注。
不知當年利瑪竇若是有幸在一個禮拜天的早上展閱此書,讀到《寫真》、《玩真》兩齣之際,可曾哈哈大笑?
我自己是不論如何總要哈哈大笑兩三聲的。
但事實真相也未必如此簡單。中國人最善於吸收消化,或許暗自學去了只是口頭上不承認而已。何以見得?我忽然想起《牡丹亭》來,或許《牡丹亭》就是個佐證。《牡丹亭》傳奇出版於西元1598年,湯顯祖在臨川玉茗堂中寫成的。臨川緊挨南昌,利瑪竇從1596到1598就住在南昌,而《記法》成於1596年,像湯顯祖這樣一位好奇駁雜的文人,豈能不取來一讀為快?更何況還有學者考證推測湯顯祖早就在南方見過利瑪竇甚至寫詩相贈呢!依我的遐想,湯顯祖不僅見過利瑪竇、懂得《記法》要旨,還能把它應用到《牡丹亭》邊、芍藥欄下。
何以見得?
首先,應該瞭解到記憶術的本質,乃是建構一個圖象化兼系統化的心靈,圖象訴諸浪漫想像,系統取決於理性思維,可謂理性與感性兼具。但如果非爭一個先後高下不可,圖象還是佔先。是先有了容易聯想的圖象、icon,再建構一個展覽廳來安置它。聯想怎樣達到?不外乎從音、義、形三端觸發,或者諧其音,或者會其義、或者象其形,或者兼綜並施。這些立體的心靈圖象通常儲存在廣漠的腦海之野,或者藏在記憶龍宮之內,但也可以轉檔另存進隨身碟內取用。轉檔者,從3D心象轉為2D圖畫是也。隨身碟者,於古人即小軸冊葉宣傳畫是也。
現在,杜麗娘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在牡丹亭邊芍藥欄下和書生幽會,此夢中景象,醒來只記一個大略,而細節已經模糊,故有尋夢之舉。直到她相思病重、形容瘦損,想要傳真留影於人間,這才終於給了潛意識再次啟動的契機,而把夢中所見逼現描摩出來。且看她端出的自家形象如何?「小小行樂,捻青梅廝調,倚湖山夢曉,對垂楊風裊」。楊者楊柳也;這圖畫中分明藏著個柳、夢、梅。我們旁觀之人不禁暗暗叫好。更妙的是,潛意識現出圖象,而圖象又叫醒記憶:杜麗娘終於回憶起來了,她驚道:「記起來了!那夢裏書生,曾折柳一枝贈我,莫非他日所適之夫姓柳乎?」
這「記起來了」四字非同小可,等於吹了一口仙氣,便把自家的私密記憶寫入畫中人身上,畫中美人也就登時和自家心象合而為一栩栩如生了。楊柳飄拂,倚湖山夢曉,手捻青梅閒廝調 ---- 特別是「手捻青梅」這手勢 ---- 你看杜麗娘憑它追憶出又待它銘記住多少纏綿之情啊。更妙的是,日後柳夢梅偶然拾得此畫,竟也心心相印,心照立宣:「卻怎半枝青『梅』在手,活似提掇小生一般!」
《牡丹亭》情節的結構核心就落在這幅畫上,此畫的編碼既有會義又有象形,畫中女子正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記憶術icon例證。不只如此,湯顯祖更為記憶術初階中必經的編碼與解碼活動、記憶跟潛意識的反饋追捕關係,編寫了一場精彩難忘的舖排傳演;《寫真》《玩真》直可編入《記法》書中,成其腳注。
不知當年利瑪竇若是有幸在一個禮拜天的早上展閱此書,讀到《寫真》、《玩真》兩齣之際,可曾哈哈大笑?
我自己是不論如何總要哈哈大笑兩三聲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