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抓狂的狂人日记
这本书基本看完了——现在我后悔我用了这么多时间来看。没办法,都是因为对王朔喜爱。只能说长江文艺出版社这俩鸡贼策划(这两个编辑的名字我熟,太资深了)把王朔给毁了,我猜新狂人日记也是编辑给起的吧,在没看之间总让人联系到日记体的小说,要跟鲁迅有一拼,实际上基本没有小说,全是语录体的咒语。
我承认阅读的过程中和读完之后我身体出现了不适,晕眩,并且轻度恶心。王朔的读书笔记、对某些事件灵机一动的看法、对于佛经的翻译和译注,世界观的流露,如果没有任何取舍、没有任何背景交代、这么原生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还不是手稿(要搞原生态就彻底一点),读者怎么阅读呢?老王人家是要开悟和顿悟的,但这个过程只有他自己面对才合适,这种半成品而且需要老王自己解码的咒语需要展示给大家吗?
王朔的优点在于写小说,讲故事,靠语言创造人物性格,寓教于乐,王朔没法写意识流的东西,王朔的意识流包括各种意识流的衍生物(标注、感悟、生死观、语法错误)只对他一个人有用,因为这是他的生活痕迹和思考记录,对于王朔之外其他人没有任何阅读快感。王朔还没死,还没到诞辰100周年,不至于出这种不伦不类的手稿吧?实际上我还是有点袒护王朔,实际上我还是没有怪他摘抄那么多人家的东西写批注,没有怪他经不起这帮流氓编辑的引诱,没有怪他交不上稿子找了好多语录和博客上的只言片语来凑字数。
想想也是,这是2008年1月的书,为什么可以迅速被人遗忘,同时期能听到《我的千岁寒》的争议,但这本一点没有,看来这本书本身不该被高估。如果王朔老师真的想明白了,要彻底否定之前的写作方式,要创立新的语法系统和字符体系,建议独立出版,不要让出版社下套,免得掏干净了家底。
这本书其实包含了很多好玩的信息。比如书中出现了两三次徐静蕾,一次说给徐静蕾稿子,一次说徐静蕾家的猫,比如,王朔老师还是和女儿以及前妻一往情深。我感觉,徐静蕾确实是有手段狠角色,老王太天真了。除了这些八卦料之外,王朔老师又开始颠覆语言了(真是这样吗?)。阿城早就说过,王朔小说中的调侃语言早就破坏了传统的话语体系成为主流语言了,革命语言都被调侃了,神圣性也被瓦解了,现在呢,王老师开始用搜狗输入法改造语言。比如什么=神马,human=猴们儿,现在神马、杯具、内牛满面、兰州开始流行了,谐音同义的用法,人家老王06、07那会就开始用了,只能说,对语言太敏感了。
建议的阅读方式,翻到这本书36页,看老王关于两京制的段子,顶多花2分钟,然后结束这本书的阅读。全书一片晕眩的阅读体验下,只有这个两京制的段子,让我看到王朔曾经的调侃幽默和玩世不恭。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