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墙给身体,一个圈给灵魂
倘若不是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女孩儿,珍妮特也许会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传教士―――谁让她同时擅长两件事情呢?珍妮特同时擅长两件事情:与上帝交朋友,与魔鬼对话。“来吃个橘子!”这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在这里,橘子可以是一种命令,一种搪塞,一种规避,一种对治愈的自欺。珍妮特剥橘皮的动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橘皮很硬,令人深感挫败,她用尽双手气力,仿佛撬开盔甲,掰开石墙。当然,橘子里住着橙色魔鬼,扔给她一枚褐色卵石,这颗卵石就一直牢牢握在主人公珍妮特的手中。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由两道扶摇而上的螺旋体扭结而成,一道是圣经故事烂熟于心的珍妮特讲的故事与故事中的故事,一个是拥有错误的激情的珍妮特的成长史,个人史暗合摩西五经,狂热,背叛,出逃,成长。纹满故事的螺旋体与叙事的螺旋体最终在一棵橘子树上交叉相遇:“所有真正的追寻都在这座花园里终结。吃下这果实,就意味着离开花园,因为果实讲述了别的事情,别的渴望。”并在末尾处母亲那句“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种如废话一般的真理中双双获释。
在珍妮特看来,历史应该是张结绳大吊床,任由翻筋斗的荡秋千的人尽情游戏。她在故事上打结,结上生结,如同猫咪玩线团,末了并不解开。在她那些翻着筋斗荡着秋千的故事里,有橡皮筋搭成的皇宫,四面体国王在其中观看侏儒们同时上演的悲喜剧,螺旋楼梯通往无法定夺者的“错失良机城”,选择墙的人,困在错失良机城,矮胖子坐在墙上,决定把一道墙给身体,留一个魔圈给灵魂。
《橘子》浑身文满故事,看似随意的,蜻蜓点水般的故事,却不肯好好叙说一段完整的结实的历史。她的叙述密度与步速正如她的小说排版,充满空隙与裂缝,只少量倾泻微光。她所用以推进叙述的,不是情节,不是情绪,而是“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与后现代作家相同的是,对珍妮特,说故事是小说家不得不做却必须不好好做的事,不过,对这位熟稔圣经与传奇故事且命运本身就写满传奇故事的女作家来说,故事是信手拈来的易事,叙事伎俩也绝非必须,重要的是语言,是陌生的,奇特的,真正的写作者的“母语”,正是这种“母语”吸引着艳羡的阅读者、陌生人,成为故事的真正推进机制。
十九岁时,珍妮特爱上了一个女孩儿,为此她必须离开她所拥有的一切:家庭,信仰,学业,安全,正常。她离家出走,去殡仪馆和精神病院打工。这段惨痛经历就是她在《橘子》这本处女作中所要讲述的历史,这段历史生出了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也生出了日后她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书。倘若你要在其中孜孜寻找惨痛的同性爱的折磨煎熬,癫狂激情,恐怕要失望,因为珍妮特虽然爱拿性别身份说事儿,但在这个故事里,你将发现,与爱上宁芙的大叔相比,爱上一个女孩儿的珍妮特的焦虑程度和罪恶指数并不比一个暗恋隔壁班小男生的怀春少女高多少。
在故事里,主人公珍妮特的罪名是可爱的:“无法认清自己的性别局限”。在小说家珍妮特的世界里,一切界限都模糊了。性别,时间,空间,物质,思想,人间,宇宙。在那个天堂里充斥着航天员,橘子里住着橙色魔鬼的世界里,错误的爱情从来不能让她怀疑自己,任何障碍都无法摧毁她。难忘的是《橘子》结尾处,节制的珍妮特终于得以一抒胸臆:“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我可以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但绝不会为了一个男人,因为他们只想当毁灭者,却从不愿被毁灭。”
当我们目睹这个寻求毁灭的女人站在山顶,想象着一场动人心魄的布道,想象着她走到初恋爱人的面前,剥光衣服,问她是否还记得“这个身体”,才会想起,原来珍妮特的橘子一直在流血,每一滴血她都不怜惜,也绝不会忘记。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由两道扶摇而上的螺旋体扭结而成,一道是圣经故事烂熟于心的珍妮特讲的故事与故事中的故事,一个是拥有错误的激情的珍妮特的成长史,个人史暗合摩西五经,狂热,背叛,出逃,成长。纹满故事的螺旋体与叙事的螺旋体最终在一棵橘子树上交叉相遇:“所有真正的追寻都在这座花园里终结。吃下这果实,就意味着离开花园,因为果实讲述了别的事情,别的渴望。”并在末尾处母亲那句“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种如废话一般的真理中双双获释。
在珍妮特看来,历史应该是张结绳大吊床,任由翻筋斗的荡秋千的人尽情游戏。她在故事上打结,结上生结,如同猫咪玩线团,末了并不解开。在她那些翻着筋斗荡着秋千的故事里,有橡皮筋搭成的皇宫,四面体国王在其中观看侏儒们同时上演的悲喜剧,螺旋楼梯通往无法定夺者的“错失良机城”,选择墙的人,困在错失良机城,矮胖子坐在墙上,决定把一道墙给身体,留一个魔圈给灵魂。
《橘子》浑身文满故事,看似随意的,蜻蜓点水般的故事,却不肯好好叙说一段完整的结实的历史。她的叙述密度与步速正如她的小说排版,充满空隙与裂缝,只少量倾泻微光。她所用以推进叙述的,不是情节,不是情绪,而是“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与后现代作家相同的是,对珍妮特,说故事是小说家不得不做却必须不好好做的事,不过,对这位熟稔圣经与传奇故事且命运本身就写满传奇故事的女作家来说,故事是信手拈来的易事,叙事伎俩也绝非必须,重要的是语言,是陌生的,奇特的,真正的写作者的“母语”,正是这种“母语”吸引着艳羡的阅读者、陌生人,成为故事的真正推进机制。
十九岁时,珍妮特爱上了一个女孩儿,为此她必须离开她所拥有的一切:家庭,信仰,学业,安全,正常。她离家出走,去殡仪馆和精神病院打工。这段惨痛经历就是她在《橘子》这本处女作中所要讲述的历史,这段历史生出了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也生出了日后她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书。倘若你要在其中孜孜寻找惨痛的同性爱的折磨煎熬,癫狂激情,恐怕要失望,因为珍妮特虽然爱拿性别身份说事儿,但在这个故事里,你将发现,与爱上宁芙的大叔相比,爱上一个女孩儿的珍妮特的焦虑程度和罪恶指数并不比一个暗恋隔壁班小男生的怀春少女高多少。
在故事里,主人公珍妮特的罪名是可爱的:“无法认清自己的性别局限”。在小说家珍妮特的世界里,一切界限都模糊了。性别,时间,空间,物质,思想,人间,宇宙。在那个天堂里充斥着航天员,橘子里住着橙色魔鬼的世界里,错误的爱情从来不能让她怀疑自己,任何障碍都无法摧毁她。难忘的是《橘子》结尾处,节制的珍妮特终于得以一抒胸臆:“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我可以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但绝不会为了一个男人,因为他们只想当毁灭者,却从不愿被毁灭。”
当我们目睹这个寻求毁灭的女人站在山顶,想象着一场动人心魄的布道,想象着她走到初恋爱人的面前,剥光衣服,问她是否还记得“这个身体”,才会想起,原来珍妮特的橘子一直在流血,每一滴血她都不怜惜,也绝不会忘记。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