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陷阱

整本书在介绍何谓“认知陷阱”以及认知陷阱的种类及如何避免
认知陷阱: 用僵化的方式认识和解决问题
认知陷阱的种类 ,作者列举了7类
一,暴露焦虑证:惧怕于人前示弱,导致的悲剧就是,往往受之驱使,运用过多强力以使自己显得格外强大。
——自己联想到的国内的例子,那个4强击毙歹徒的女特警,原本生存意识强烈,但在城管围攻下激动的自焚的钉子户,迫于公众压力,额外重判刑的法官等等。
患有此证的人,男性经常显得极其自信,无所不知,刚愎自用且无所畏惧,患有此证的女性要么行事强硬,要么显得冷漠平静。目的在于,不让外界发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恩,这点也说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哈,人所厌恶和极力隐藏的,往往就是他最害怕和最脆弱的
二,成因混淆:人们对复杂时间的多个成因的各种误解
误解一,没有将成因和结果区分开来
误解二,认为成因是单一的
——个人理解,很好的掌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应该可以较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
三,平面视角:将人们的想象力限制在一维层面上的僵化视角
典型的表现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好即坏
——应该多角度,多为维度的考虑问题。借助他人或其他的方式,让自己提上一个台阶,看的更高更广。类似的例子是,百万富翁不知道千万的富翁的贫穷,只有成为千万富翁才知道。
四,万灵药主意:认为一药能治百病
误区一 :在典型的范例的框架中进行思考,并将最具代表性的范例概念化
误区二,把看起来相似的要素塞到有明确标识的分类和中,忽略事物的特异性。
——经验主义应该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
五,信息狂:信息强迫症
一,信息独占者,担心和别人分享了信息会降低自己的地位,以至于及时别人能帮助他们免于犯错,他们也绝不对外人露半点口风。
二,信息规避者,我的理解是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对于其他信息视而不见。
——前者没太多感觉,后者在目前的公司做项目时,时常出现此类问题
六,镜像思维:认为对方都像我们一样思考
——避免的办法应该就是换位思考吧
七, 墨守成规:无法认同他们所处的环境在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
——个人觉得应该是对于趋势缺乏判断,在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对过去太过自信的缘故吧
通观全书以及了解作者的背景,牛津的历史学博士,和军方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全书对于观点的佐证都来自于美国历史,伊战越战等等,也不足为奇。这些故事还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全书读来并不枯燥。
但,弊端在于,
1,此书放到中国,伊战和越战,对于历史尤其是美国史和国际政治不是身份了解的人(例如我),就难以引起共鸣,显得有些晦涩。如果能举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例子,恐怕更具有代表性。
2,全书只是通过翔实的例子解释和佐证了7个不同的认知陷阱,但对于如何避免,如何识别,还比较缺乏,没有进行很好的探讨
所以,总评是,可以一看,不够经典
认知陷阱: 用僵化的方式认识和解决问题
认知陷阱的种类 ,作者列举了7类
一,暴露焦虑证:惧怕于人前示弱,导致的悲剧就是,往往受之驱使,运用过多强力以使自己显得格外强大。
——自己联想到的国内的例子,那个4强击毙歹徒的女特警,原本生存意识强烈,但在城管围攻下激动的自焚的钉子户,迫于公众压力,额外重判刑的法官等等。
患有此证的人,男性经常显得极其自信,无所不知,刚愎自用且无所畏惧,患有此证的女性要么行事强硬,要么显得冷漠平静。目的在于,不让外界发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恩,这点也说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哈,人所厌恶和极力隐藏的,往往就是他最害怕和最脆弱的
二,成因混淆:人们对复杂时间的多个成因的各种误解
误解一,没有将成因和结果区分开来
误解二,认为成因是单一的
——个人理解,很好的掌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应该可以较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
三,平面视角:将人们的想象力限制在一维层面上的僵化视角
典型的表现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好即坏
——应该多角度,多为维度的考虑问题。借助他人或其他的方式,让自己提上一个台阶,看的更高更广。类似的例子是,百万富翁不知道千万的富翁的贫穷,只有成为千万富翁才知道。
四,万灵药主意:认为一药能治百病
误区一 :在典型的范例的框架中进行思考,并将最具代表性的范例概念化
误区二,把看起来相似的要素塞到有明确标识的分类和中,忽略事物的特异性。
——经验主义应该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
五,信息狂:信息强迫症
一,信息独占者,担心和别人分享了信息会降低自己的地位,以至于及时别人能帮助他们免于犯错,他们也绝不对外人露半点口风。
二,信息规避者,我的理解是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对于其他信息视而不见。
——前者没太多感觉,后者在目前的公司做项目时,时常出现此类问题
六,镜像思维:认为对方都像我们一样思考
——避免的办法应该就是换位思考吧
七, 墨守成规:无法认同他们所处的环境在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
——个人觉得应该是对于趋势缺乏判断,在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对过去太过自信的缘故吧
通观全书以及了解作者的背景,牛津的历史学博士,和军方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全书对于观点的佐证都来自于美国历史,伊战越战等等,也不足为奇。这些故事还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全书读来并不枯燥。
但,弊端在于,
1,此书放到中国,伊战和越战,对于历史尤其是美国史和国际政治不是身份了解的人(例如我),就难以引起共鸣,显得有些晦涩。如果能举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例子,恐怕更具有代表性。
2,全书只是通过翔实的例子解释和佐证了7个不同的认知陷阱,但对于如何避免,如何识别,还比较缺乏,没有进行很好的探讨
所以,总评是,可以一看,不够经典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