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之精进篇

不想许多年过去了, 从武汉之落樱缤纷到喀什之狼烟烽火,从新加坡之燥热胀气再回帝都之尊荣爽气, 翻越半个北半球,跨越半个欧亚大陆,享尽人世变迁, 却迟迟未下笔, 足见顿悟及精进之难得。 近日跟随阳明先生的生平足迹开始关注释家, 以及最近一系列的人际潜伏, 总之,健全了自己心学体系之后,若不乘机记录下来,是会忘的: 上篇讲到的自己对于格物 致知 正心 诚意的理解,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个知识性的介绍。 关键在于要落实在知行合一的方法论上,才谈得上有所小成。 其实,按照朱子的二元论, 知与行是同一事物的两端,那么,无论是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亦或是同知同行同行同知,都不过是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说来易,修炼起来其实是个大难。 我以为,这就是我近一年半来停滞的位置和疑惑所在, 知方向,有追求,敢实践,肯实干,却为何仍无法大幅度精进? 昨儿集中地看了各家对于国学的评价,方才有了点滴新的感悟, 其实在朱子之前的国学,大多均是三元论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无穷,无穷包万象。 各位切不可小看这从一到二,二再升三的过程, 国学之伟大,中华民族历经战火飞扬焚书坑儒沧海桑田变化莫测之时局却依然源远流长之奥秘我以为恰在于此, 吸纳其他思想为我所用,开放自信而且兼容并包。 可惜之可惜,在朱子完成了对于四书的整体编撰之后,在明清皇帝相继让它成为科举取士的外在标准之后,这个光荣的传统恰如断了线的风筝, 中华民族也随之滑向了暗淡无光固步自封保守自大的封建晚期。 而被当时统治者摒弃为“伪学”之阳明学,却很讽刺的启蒙了东洋近邻。 外界本无规则,说的上规则的无外乎每一个生命的个体对于自身幸福的诉求。 那么,知行合一的落脚点,只求一字, 定。 我想,当年阳明格竹子之后问经佛老, 应该也是从禅宗里悟出了这禅定的魅力吧。 至此, 阳明先生突破了朱子二元论对人性的桎梏,复兴传统三元论开放自信尊重个体价值之瑰丽光辉,迄今仍光耀时代, 万事不在乎外界如何看自己,万事更在乎自己的内心如何看待外界。 若说知与行是同一件事情的两端, 知属静,行属动, 那么,这个定, 不仅是静知的外相,也是行动的方法, 这样, 通过定,心学实现了知与行,动与静的辩证统一, 通过定,知行合一突破了二元空间的局限,构建起三元空间坐标。 通过定,人之本心架起了与外在客观世界相联系的桥梁。 心定,恰为心学取其中得其法的三元归宗。 实际上,读书,为人,处事,张望天下,匡扶社稷, 都不能不离开这个“定”。 无论是在书房里苦读,在商场上角逐,还是在战场上杀戮, 若当真参透了此法,不停的做到了精进,才是得了知行合一之真传。 通透了一个“定”字,我们可说格物 致知 正心 诚意本是融会贯通之一事,无外乎先定而精进之方法。 修齐治平 功成 遂天下也,也本是自然,无外乎有了方法之后的方向。 一步一步的来,心定方能精进,精进才能幸福。 有了信仰,才是个真正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