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说完的时候

合上将近五百页的小说,星美的身影固执地浮现于心,像故事中那只三维投影记录仪,一次次播放她临终前讲述的一生。她的脸庞闪烁着萤火的微光,那上面有疲倦,坦然,还有浅淡的忧伤。
时间是未来,地点可以推测为首尔,人物只有两名,提问者和做出回答的星美-451。后者是经过突变升级的克隆人,由于一个年深日久的计划,她远离了单调的餐厅服务员生涯,被投放到由人类构成的广袤世界。星美是她的型号,451是她的识别号码,她无名无姓,拥有的只是不由自己选择的生命,以及同样无由的智慧。
当克隆人有了超过初始设定的认知能力,她会成为什么?身为一名天生奴仆,一名异己,她又会怎样看待这个由“公司”统治的世界?
大卫·米切尔写的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因为,“星美-451的记录仪”仅仅是其中的第五根枝条。在这部六个故事交织而成的庞杂交响曲中,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偏爱的主人公,对我而言,除了星美,另有一个徘徊不去的身影。那是一战与二战罅隙间的比利时,名叫罗伯特·弗罗比舍的年轻音乐家身负债务,逃窜到西德海姆投靠素来仰慕的大师。和星美故事的采访体不同,罗伯特的故事由他写给同性情人的一束信札构成。他几乎是絮叨的,才华与绝望,欺骗与诚恳,唐璜般没心没肺,却又在某些时刻痴傻如堂吉诃德,所有这些矛盾浸透字里行间,写尽一个年轻天才的不得志和煞费苦心。在给大师担任笔记员的同时,罗伯特和大师的妻子打得火热,同时自以为赢得了大师的独生女的爱慕,当他一头栽进年轻人的纯真恋情,却发现人生充满陷阱与误会。灵感被剽窃,情感被践踏,罗伯特再次踏上逃亡路,他写给旧恋人的信越来越绝望,纵然曾经无赖,身为乐者的心却是纯稚如水晶,容易被艰难时世撞得粉碎。
这些绵长的信中提到过一部写于南太平洋的日记手稿,写日记的人名叫亚当·尤因。罗伯特把偶然在大师家发现的手稿上半部私自拿去卖钱,几乎没留心亚当与自己有什么关联——还是按顺序说吧,亚当的故事其实是《云图》的第一章,正如罗伯特的信中所述,手稿在某个地方戛然而止,读者不免云里雾里。第二章是罗伯特的信,当读者好歹辨认出前一章的亚当日记,信札同样毫无征兆地没了下文。警惕的读者想必会在这时念及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不过请放心,大卫·米切尔的写作初衷确实来自那本书,但他一直认为“没有结尾很难受”,所以《云图》绝不是断简残篇的大集合,而是层层相贯的俄罗斯套盒。
那么这六个故事究竟有何关联?亚当·尤因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他先是被困在一处南太平洋的小岛,然后搭船前往旧金山;活在音乐世界里的罗伯特比他晚了差不多八十年,他的周围没有亚当目睹的悲惨奴隶,却一样充斥着弱肉强食的法则;第三个故事是典型的侦探小说,小报记者路易莎·雷为查明核电站的真相而身陷险境,时间上跨了一步,进入七十年代;第四章最接近“现在”,出版人蒂莫西·卡文迪什被困在强横养老院,四个加起来超过三百岁的老人策划逃亡,颇有黑色喜剧的风格;第五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后未来的星美;第六个故事更加匪夷所思,人类几近全毁,夏威夷的一个小岛上,遗民们的生活不免让人想起亚当·尤因对毛利土著的记述,人类的未来俨然成了进化早期的微妙变奏。每个故事都吞下前一个的尾巴,我们看到故事的主人公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读到前一则,和我们一样,他们总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能读完。驱使人往下翻页的不仅是对结局的渴求,也因为大卫太会讲故事,他换了一重重声调和音色,如同灵魂附体,把你带入纵横无尽的时间和空间。
是的,灵魂。这正是《云图》的支点所在。不止一次的暗示告诉你,六名主人公尽管有着截然不同的性别、身份、头脑、个性,但他们其实是一个。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他或者她在某种意义上重复着自己的人生,他是追寻者,她是反抗者,他迷惑不解,她力求真相,而他们周遭的现实其实也是同一的。时代的进步或科技的发展都不过是障眼法,永远有强权者挡在眼前,伸出巨手,把主人公的生活在瞬间倾覆。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可能极其具体和普通,如谋害亚当的医生,也可能无名无形,是星美所在世界的主宰“公司”。从完整的第六个故事开始,读者跟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逐一觅得失落的后半截,于是每个悬念都有了乍看完整的解答。我们得以知道了星美的死,亚当的活,罗伯特的自杀,但那不是结局的意义所在。他或者她,一次次化身为人,一次次走向微细的成功或失败,如云图变幻不休,而最后留下的则是他和她有过的信念。如亚当在想象中和岳父所作的辩论——
“要和人性的九头蛇斗争的人必须以经受巨大的痛苦为代价……你要明白,你生命的价值不过像是无边无垠的海洋里的一滴水!”
亚当在日记中以反问回答:但是如果没有众多的水滴,哪里会有海洋呢?
时间是未来,地点可以推测为首尔,人物只有两名,提问者和做出回答的星美-451。后者是经过突变升级的克隆人,由于一个年深日久的计划,她远离了单调的餐厅服务员生涯,被投放到由人类构成的广袤世界。星美是她的型号,451是她的识别号码,她无名无姓,拥有的只是不由自己选择的生命,以及同样无由的智慧。
当克隆人有了超过初始设定的认知能力,她会成为什么?身为一名天生奴仆,一名异己,她又会怎样看待这个由“公司”统治的世界?
大卫·米切尔写的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因为,“星美-451的记录仪”仅仅是其中的第五根枝条。在这部六个故事交织而成的庞杂交响曲中,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偏爱的主人公,对我而言,除了星美,另有一个徘徊不去的身影。那是一战与二战罅隙间的比利时,名叫罗伯特·弗罗比舍的年轻音乐家身负债务,逃窜到西德海姆投靠素来仰慕的大师。和星美故事的采访体不同,罗伯特的故事由他写给同性情人的一束信札构成。他几乎是絮叨的,才华与绝望,欺骗与诚恳,唐璜般没心没肺,却又在某些时刻痴傻如堂吉诃德,所有这些矛盾浸透字里行间,写尽一个年轻天才的不得志和煞费苦心。在给大师担任笔记员的同时,罗伯特和大师的妻子打得火热,同时自以为赢得了大师的独生女的爱慕,当他一头栽进年轻人的纯真恋情,却发现人生充满陷阱与误会。灵感被剽窃,情感被践踏,罗伯特再次踏上逃亡路,他写给旧恋人的信越来越绝望,纵然曾经无赖,身为乐者的心却是纯稚如水晶,容易被艰难时世撞得粉碎。
这些绵长的信中提到过一部写于南太平洋的日记手稿,写日记的人名叫亚当·尤因。罗伯特把偶然在大师家发现的手稿上半部私自拿去卖钱,几乎没留心亚当与自己有什么关联——还是按顺序说吧,亚当的故事其实是《云图》的第一章,正如罗伯特的信中所述,手稿在某个地方戛然而止,读者不免云里雾里。第二章是罗伯特的信,当读者好歹辨认出前一章的亚当日记,信札同样毫无征兆地没了下文。警惕的读者想必会在这时念及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不过请放心,大卫·米切尔的写作初衷确实来自那本书,但他一直认为“没有结尾很难受”,所以《云图》绝不是断简残篇的大集合,而是层层相贯的俄罗斯套盒。
那么这六个故事究竟有何关联?亚当·尤因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他先是被困在一处南太平洋的小岛,然后搭船前往旧金山;活在音乐世界里的罗伯特比他晚了差不多八十年,他的周围没有亚当目睹的悲惨奴隶,却一样充斥着弱肉强食的法则;第三个故事是典型的侦探小说,小报记者路易莎·雷为查明核电站的真相而身陷险境,时间上跨了一步,进入七十年代;第四章最接近“现在”,出版人蒂莫西·卡文迪什被困在强横养老院,四个加起来超过三百岁的老人策划逃亡,颇有黑色喜剧的风格;第五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后未来的星美;第六个故事更加匪夷所思,人类几近全毁,夏威夷的一个小岛上,遗民们的生活不免让人想起亚当·尤因对毛利土著的记述,人类的未来俨然成了进化早期的微妙变奏。每个故事都吞下前一个的尾巴,我们看到故事的主人公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读到前一则,和我们一样,他们总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能读完。驱使人往下翻页的不仅是对结局的渴求,也因为大卫太会讲故事,他换了一重重声调和音色,如同灵魂附体,把你带入纵横无尽的时间和空间。
是的,灵魂。这正是《云图》的支点所在。不止一次的暗示告诉你,六名主人公尽管有着截然不同的性别、身份、头脑、个性,但他们其实是一个。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他或者她在某种意义上重复着自己的人生,他是追寻者,她是反抗者,他迷惑不解,她力求真相,而他们周遭的现实其实也是同一的。时代的进步或科技的发展都不过是障眼法,永远有强权者挡在眼前,伸出巨手,把主人公的生活在瞬间倾覆。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可能极其具体和普通,如谋害亚当的医生,也可能无名无形,是星美所在世界的主宰“公司”。从完整的第六个故事开始,读者跟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逐一觅得失落的后半截,于是每个悬念都有了乍看完整的解答。我们得以知道了星美的死,亚当的活,罗伯特的自杀,但那不是结局的意义所在。他或者她,一次次化身为人,一次次走向微细的成功或失败,如云图变幻不休,而最后留下的则是他和她有过的信念。如亚当在想象中和岳父所作的辩论——
“要和人性的九头蛇斗争的人必须以经受巨大的痛苦为代价……你要明白,你生命的价值不过像是无边无垠的海洋里的一滴水!”
亚当在日记中以反问回答:但是如果没有众多的水滴,哪里会有海洋呢?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