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青先生序:因为是日本,所以才有距离
一直喜欢读阿汤笔下的日本,有一个重要的理由,简单地说是他的关注面之宽,而且主要集中在当代的文化层面上,这就越发值得推荐。从眼下最流行的全球化观点来看,中国与日本的历史渊源是罕见的,就像和歌山县的高野山一样,至今供奉其中的遣唐使空海大师仍然被信徒们日送两餐,风雨无阻,古今悠悠。不用说,这一日常的情景感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人。
阿汤观察日本的另一个特点是“距离感”,看得进去,但同时也看得出来,比如他对村上春树的描述就是一个例子,既能认可东京大学教授的分析,又能提出与对方不同的深度解读。
其实,这些年围绕村上春树中文版翻译换人一事引起业内的口水仗,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其中一个争论焦点是“究竟谁最能理解原文?”
这个设问看起来很自然,因为不同的译者无非是比较一下谁的外文功底牢固,不仅牢固,而且还要用中文表达得好才行。自负的人说:“我在日本生活的时间长,对村上春树描写的气氛和场面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此相比,反对的意见是:“光顾得在别人的语言里洗澡,母语的表达支离破碎,译出来能成样子么?”
前者把立脚点放在外文上,后者看上去好像是把它放在自己的母语上,但说到底,两者都是从外语起因的。外语显弱的人必定会夸张自己的母语强势,而相反的是,母语显弱的人必定要宣扬一下自己的外语强,人也许都是这样,显弱的部分往往会求助于强势因素,这就好比一扇破门,涂上五颜六色以达到遮掩门破的真实。不用说,外语就是一扇门!
同时,学外语学到走火入魔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外语率先的念头,本来是一本非常好的中文译本,遇到过于美丽的句子,不禁要问问:“人家外国人果真是这么写的吗?” 难怪村上春树小说的中文译者也感叹:“我的翻译难道有汉语民族主义吗?”
其实,无论是外语,还是母语,我们对语言的绝对投入都是有阶段性的,外语可能会发生在学到两个年头的时候,近乎中毒,天天朗读背诵,进步飞快。与此相比,母语则发生在婴儿咿呀学语的状态之中。当然,外语中毒并不是一场病,只是一个没有比这再恰当的形容了,那种带你进入另一个音义世界、比任何翻译文字都会使你有绝对的质感。所谓“语言的质感”,不是别的,说的仅仅是“外语与母语之间”的融汇的感觉!
应该承认,我说这么多也是因为阿汤这次的关键词“中毒”而引发的,从比喻的角度来看,所谓“中毒”是说“迷上了”的一个状态,就像《日本中毒》既有对方也有自己,型同“外语与母语之间”一样。
阿汤的《日本中毒》好在融会贯通之处,其实,所谓“原真”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因为日本任何一个文化现象都是通过他的镜片而入目三分的,这也恰恰是化解研究对象的一个过程。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应该是动态的,从深层意义上说,这个研究近乎于化学反应,而不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模式。阿汤这么多年的日本研究令人钦佩!
阿汤观察日本的另一个特点是“距离感”,看得进去,但同时也看得出来,比如他对村上春树的描述就是一个例子,既能认可东京大学教授的分析,又能提出与对方不同的深度解读。
其实,这些年围绕村上春树中文版翻译换人一事引起业内的口水仗,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其中一个争论焦点是“究竟谁最能理解原文?”
这个设问看起来很自然,因为不同的译者无非是比较一下谁的外文功底牢固,不仅牢固,而且还要用中文表达得好才行。自负的人说:“我在日本生活的时间长,对村上春树描写的气氛和场面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此相比,反对的意见是:“光顾得在别人的语言里洗澡,母语的表达支离破碎,译出来能成样子么?”
前者把立脚点放在外文上,后者看上去好像是把它放在自己的母语上,但说到底,两者都是从外语起因的。外语显弱的人必定会夸张自己的母语强势,而相反的是,母语显弱的人必定要宣扬一下自己的外语强,人也许都是这样,显弱的部分往往会求助于强势因素,这就好比一扇破门,涂上五颜六色以达到遮掩门破的真实。不用说,外语就是一扇门!
同时,学外语学到走火入魔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外语率先的念头,本来是一本非常好的中文译本,遇到过于美丽的句子,不禁要问问:“人家外国人果真是这么写的吗?” 难怪村上春树小说的中文译者也感叹:“我的翻译难道有汉语民族主义吗?”
其实,无论是外语,还是母语,我们对语言的绝对投入都是有阶段性的,外语可能会发生在学到两个年头的时候,近乎中毒,天天朗读背诵,进步飞快。与此相比,母语则发生在婴儿咿呀学语的状态之中。当然,外语中毒并不是一场病,只是一个没有比这再恰当的形容了,那种带你进入另一个音义世界、比任何翻译文字都会使你有绝对的质感。所谓“语言的质感”,不是别的,说的仅仅是“外语与母语之间”的融汇的感觉!
应该承认,我说这么多也是因为阿汤这次的关键词“中毒”而引发的,从比喻的角度来看,所谓“中毒”是说“迷上了”的一个状态,就像《日本中毒》既有对方也有自己,型同“外语与母语之间”一样。
阿汤的《日本中毒》好在融会贯通之处,其实,所谓“原真”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因为日本任何一个文化现象都是通过他的镜片而入目三分的,这也恰恰是化解研究对象的一个过程。中国对日本的研究应该是动态的,从深层意义上说,这个研究近乎于化学反应,而不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模式。阿汤这么多年的日本研究令人钦佩!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