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还是救人?
救人,究竟救的是什么?治病,真正又应该治什么?
治病,治的是身;而救人,要救的是心。医术再高,可惜大多只能止于治身。虽然中医把人心摇动而生的七情,对身体的影响分析得很清楚。可对七情产生的根源,人心,也只能无能为力。如果是我,可能不管医治多少病人后,还是会丧气灰心,觉得自己螳臂当车。然后一声叹息后,隐匿山林?呵呵。
孙思邈讲,“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发大慈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位前辈看得很透,道出了成医的基本要求“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我觉得在努力下,我能做到。但“发大慈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呢?这一点可能是医者之路,能否走下去的真正障碍或者动力源泉。面对浑浑噩噩,反反复复自戕身心的众生,能否继续满怀慈悲和爱怜,伸出自己绵薄之螳臂,去迎向轰轰而来的车轮……
思考到了一定程度,发现各大宗教都会说肉体并不能等同于人之灵。所以孔子说 “生如寄也” 人生如同住一间旅馆,该退房了就安然退房。佛教也教导人们,不要“执寿者相”;西方的灵魂说法也是在试图缓解人们对肉体泯灭后的空寂而产生的恐惧。
前段时间一直没有继续学习中医,就是觉得既然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暂时的容器,又何必纠结。但现在看法又有所改变。身体不单单是一个容器,更是一艘承载着我们的灵体,在无边大海上行驶的航船。如果本身并无目的,惊涛骇浪拍打中,我们随船沉没是一种必然。但如果行驶有了目的,希望到达一个风平浪静的海湾,一个和平喜悦的彼岸。那么船身的结构性能我们就必须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行驶中破损后,确保及时修复继续前行。能走多远,能否到达,其实并不重要。如果哪儿也还没到,就不得不弃船,也坦然面对。但行驶有了方向,船身也就有了意义。
身体不是拿来满足欲望的,身体是用来延续尽可能长的时间,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体悟道理的。这样的理解下,中医救人也有了实际价值。至少目前我可以这样说服自己。
======================
* 以上完全天马行空,自己看这本书过程中的一些杂想。虽然本书副标题《中医启蒙系列》,我必须说如果刚刚入门中医看这本书,似乎太早。感谢无疾老师介绍了徐文兵,也让我有机会看了他的书。告诫自己,从现在开始,要坚持不懈地把中医的学习捡起来了。
治病,治的是身;而救人,要救的是心。医术再高,可惜大多只能止于治身。虽然中医把人心摇动而生的七情,对身体的影响分析得很清楚。可对七情产生的根源,人心,也只能无能为力。如果是我,可能不管医治多少病人后,还是会丧气灰心,觉得自己螳臂当车。然后一声叹息后,隐匿山林?呵呵。
孙思邈讲,“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发大慈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位前辈看得很透,道出了成医的基本要求“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我觉得在努力下,我能做到。但“发大慈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呢?这一点可能是医者之路,能否走下去的真正障碍或者动力源泉。面对浑浑噩噩,反反复复自戕身心的众生,能否继续满怀慈悲和爱怜,伸出自己绵薄之螳臂,去迎向轰轰而来的车轮……
思考到了一定程度,发现各大宗教都会说肉体并不能等同于人之灵。所以孔子说 “生如寄也” 人生如同住一间旅馆,该退房了就安然退房。佛教也教导人们,不要“执寿者相”;西方的灵魂说法也是在试图缓解人们对肉体泯灭后的空寂而产生的恐惧。
前段时间一直没有继续学习中医,就是觉得既然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暂时的容器,又何必纠结。但现在看法又有所改变。身体不单单是一个容器,更是一艘承载着我们的灵体,在无边大海上行驶的航船。如果本身并无目的,惊涛骇浪拍打中,我们随船沉没是一种必然。但如果行驶有了目的,希望到达一个风平浪静的海湾,一个和平喜悦的彼岸。那么船身的结构性能我们就必须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行驶中破损后,确保及时修复继续前行。能走多远,能否到达,其实并不重要。如果哪儿也还没到,就不得不弃船,也坦然面对。但行驶有了方向,船身也就有了意义。
身体不是拿来满足欲望的,身体是用来延续尽可能长的时间,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体悟道理的。这样的理解下,中医救人也有了实际价值。至少目前我可以这样说服自己。
======================
* 以上完全天马行空,自己看这本书过程中的一些杂想。虽然本书副标题《中医启蒙系列》,我必须说如果刚刚入门中医看这本书,似乎太早。感谢无疾老师介绍了徐文兵,也让我有机会看了他的书。告诫自己,从现在开始,要坚持不懈地把中医的学习捡起来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