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捧场买一本,没闲不看没损失
此书乃葛传槼先生名著,民国31年以《英文用法大字典》之名初版发行,1963年5月更名为《英语惯用法词典》由时代出版社再版。此次译文出新修订本,我这样的晚辈自然要买一本认真研习。
不过看了没几天,心中只剩失望,且听我说说来由吧。
1.不严谨
1.1没有依据的用法
书中常在比较A与B两种用法时说,某某较某某更为“普通”,不知有何根据?统计支持是没有的吧?
1.2文献来源不明
编著,编著,好歹让我知道你从哪摘的东西、依据什么来编的吧,连个参考书目都没有。
1.3缺乏指引
作者行文有个特点,常常是在对一个词的基本意思不作任何铺垫性的介绍时就开始谈用法的,这种作法在一个字的意思不复杂时问题还不大,但遇到字义复杂的字,很容易让人误解,读者只有自行猜测他在谈什么。
举一个实例,作者说present这个字是不可以用at the present这个搭配的,但应当说明是“当前”这一字义时,这样说才严谨。
1.4古怪的中文
作者在653页作者谈waters的用法时,说这是指“海、湖或河里的水”,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水系、水域”的意思。
谈到my enemy时,说这是“仇我者”,未必是“被我仇者”,说实话,这么犀利的中文,我是从未见过。
我不清楚造成这种古怪中文的原因是什么?要说是时代久远的原因,那63年修订的时候,就不能改改这些表达?
2.不解释
这书里的一切几乎都是规范性的,没有解释为什么,对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对,错也不知道为什么错。
如果真把这书当字典用,这书与国外的词典相比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儿。
我觉得最可怕的是,英文自身的一些规律,在书中是一点也看不出来。这么一弄,学英文就变成了死记硬背,拼记忆力的游戏了。
3.选词标准不明
近700页的词典,算是中等个头,连个confirm都查不到,太悲催了吧。一些没多大意义的字倒是写了好些,譬如印度地名Punjab用不用the的问题。
4.释义重点不明
一般来说,释义的顺序是先讲常见的,再讲少见的,有个轻重之别。但这本书很奇特,经常收一些要么冷门的,要么不规范的意思(如educate词条),最常用的倒是只字不提。
举例来说,since写了11条,但没指出since与because的区别。也没讲清楚since不能在倒装句中表强调。
5.内容庞杂
除了以上所说的,这本书的词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把一些原属语法、修辞范畴的内容,当作用法收了进来,显得既多余又莫名其妙。
譬如说吧,“education”词条的第一项,是这样写的:“He has had a college education.里的had不可省去”。说起来,这是个现在时的完成式的句子,没有明确的时间状语,不能省去“had”是没错,可我好奇的是,这怎么就成了“education”的用法问题呢?英文中作“have”的宾语的名词多了去了,是不是都要这样写一条呀?书中不时冒出的这些不解来由的条目,不知有何深意?
6.制作平平
没有音标无所谓,没有字义无所谓,都不是重点。但没有目录,甚至连个词条索引都没有,字典出成这样,出版社够狠的。
此外,这书的校刊也不怎么样,我拿到书后从后向前一翻,690页yours词条第6项就是个错句子。
7.无意义词条泛滥
常见的无意义句式:
a.)“A一般用单数,偶尔也用复数”;
b.)“A一般前面不加the,偶尔也加the”;
c.)作者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加了不定冠词“a”的是一个,加了后缀“s”的表复数,不信?你查查murder、war什么的。
d.)作者这人就好跟冠词过不去,几乎到了是名词必然唠叨一番的地步,不信,你查着名词,看着他对“a和the”唠叨了多少?这种不讲规则,不断唠叨,除了把人弄晕,还有什么用?
e.)作者写了相当数量自己也拿不准的东西。譬如,“on yesterday似乎只用在美国”这种写了不如不写的东西。
结尾,我对作者治学的态度和水平提出一点质疑。我列举三个实例:
第一,作者说的有的用法相当古老,在他写书的那个时代就已经过时了,以mutual的用法为例,作者说用作“共同的”这个意思是错误的,是欧美人常见的错误,云云,但是据《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这种用法在1865年狄更斯写《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那我就闹不明白了,我们干嘛去学19世纪以前的用法?其实这一用法早就广泛存在,今天更是大行其道,譬如“a mutual fund(共同基金)”、“mutual interest(共有的兴趣)”等等。
第二,在689页的you词条,作者说“You, take that chair.”这个句中的you不是主语。纵然我们可以给you取一个“呼唤语”的语法称谓,但并不能改变它是逻辑主语的事实。不然我就很好奇了,一个没有主语的句子,那椅子被谁拿呢?
第三,在369页must词条的第2项谈到助动词用法,作者在“It must not be true.” 这个句子的句尾注明这个句子 “是不成立的”!至此,作者不作解释的习惯,我已经习惯了,但是我还是被震了一下,然后彻底的无奈了。
Bonus
Near beer作者说是“好像真的假啤酒”。你常喝酒就知道,这是指低麦芽度的啤酒。
Nearby词条说该词只作形容词。实际也用作副词。
650页Want词条,“Are you wanting a lawn-mower, by any chance?(你万一还需要剪草器吗?)”译文很别扭,by any chance用于询问陌生人,或提一些不易启口的要求,仅仅起一个缓和语气,暗示不强迫别人回答或帮忙的意味,属于礼貌用语,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
636页unless词条第4项,译文有错,正确的译法是:“要不是你告诉我他的名字,我都认不出他来了。”Recognize是指辨认出以前见过的人或物(To know to be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perceived before),不是“认识”。
637页uptown词条,作者说是“城市的住宅区”,其实这个字主要是与“市中心”(downtown)相对的“城郊”,其次才是“住宅区”。如同downtown主要指市中心,其次才是“商业区”。
460页promote词条,说promote后不可接to,纯属胡说。
465页prudential词条,说该词“往往是说它不好”,这个说法不成立。譬如说,To cultivate prudential habits培养审慎的习惯、a prudential plan万全之策,这些用法都不含贬义。
426页paper词条,说lined paper是错误的说法,ruled paper才对,其实作者自己才是错的。两种说法都对。
435页photograph词条,整个混乱不堪。例句跟“照相馆”毫无关联。
第436页pidgin词条第3项,据Collins词典对该短语来源的考据,pidgin English这个说法可能源自19世纪中国人对business的误读,此后,就借此称东亚人讲的那种混杂有母语特征的英语为“洋泾浜英语”。作者说pidgin English以前是指商业英语,属于张冠李戴。
第402页oblivious词条,两项都写错了,第一项,oblivious有not informed的词义;第二项,用to没问题。
第414页opinion词条,第2项不准确,be of the opinion that才是更常用的,一般书上也只记这种用法。第7项也是不准确的,has no opinion只是表示没意见,不一定是轻视,后面常用since引导表原因的从句解释为什么没意见,可能是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因为不了解。书中的例句没有上下文,得不出作者所说的结论。
415页oppose词条,例句Tom am opposed to this plan.这动词用得太销魂了,谁能看懂?
第415页opposite词条,第3项有大错,opposite作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的意思是不同的,不是自然不自然的问题。
第311页invade词条,错得离谱。
第181页dislike词条,作者说“后面接不定式或动名词”都可以,我觉得这不太合乎习惯,于是查了一下牛津、朗文、韦伯斯特、柯林斯等几本词典,证实了我的怀疑:dislike接不定式的用法是错的。究其错误的原因其实很简单,like这个字有两个常用义,其一是喜欢,其二是愿意。喜欢是一种基于经验的习惯,后面自然要用ing形式。而愿意去做一件事只是一时的意愿,举例说,我们在餐厅点菜的时候说,I’d like to have...,这并不是说我对这种食物有偏好,只是说“我想点这个菜吃吃看”,也许是想尝试下特色菜,或者是没吃过的东西,所以常用不定式。而like的两种词义相对应的否定形式并不一致,因此容易引发误用。要正确地表示不喜欢,可以说don’t like to do或dislike doing。但说不愿意,只能说don’t like to do,而不说dislike to do,因为dislike只有不喜欢,没有不愿意(be unwilling)的意思。英语中,dis-、un-、in-这样的“否定”前缀并不一定是否定原义,不可笼统而论。而加了前缀的词的用法,更不能照着原词依样画葫芦,要分开讨论。
第181页displace词条,算半对吧,displace有“被取而代之”的意思,相当于supplant,属于正式的书面语。但更常见的意思是“移走、免职(老板炒你的鱿鱼,不是他要坐你的位置)”。再说,二战里的displaced person(流离失所的人)多了去了,中国也不少,怎么能说就一定是欧洲人呢?
后记:
我写这篇文章是想给学习者提个醒:不管“名师”多有名,不管有多少故事吹得神乎其神,我们都不该轻信。“名师”一样也犯错,把故纸堆里的话奉为圭臬,苦的终究是自己。
(2011年1月7日修订,写完后发到amazon.cn,却难逃被删除的命运,希望豆瓣留条生路)
不过看了没几天,心中只剩失望,且听我说说来由吧。
1.不严谨
1.1没有依据的用法
书中常在比较A与B两种用法时说,某某较某某更为“普通”,不知有何根据?统计支持是没有的吧?
1.2文献来源不明
编著,编著,好歹让我知道你从哪摘的东西、依据什么来编的吧,连个参考书目都没有。
1.3缺乏指引
作者行文有个特点,常常是在对一个词的基本意思不作任何铺垫性的介绍时就开始谈用法的,这种作法在一个字的意思不复杂时问题还不大,但遇到字义复杂的字,很容易让人误解,读者只有自行猜测他在谈什么。
举一个实例,作者说present这个字是不可以用at the present这个搭配的,但应当说明是“当前”这一字义时,这样说才严谨。
1.4古怪的中文
作者在653页作者谈waters的用法时,说这是指“海、湖或河里的水”,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水系、水域”的意思。
谈到my enemy时,说这是“仇我者”,未必是“被我仇者”,说实话,这么犀利的中文,我是从未见过。
我不清楚造成这种古怪中文的原因是什么?要说是时代久远的原因,那63年修订的时候,就不能改改这些表达?
2.不解释
这书里的一切几乎都是规范性的,没有解释为什么,对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对,错也不知道为什么错。
如果真把这书当字典用,这书与国外的词典相比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儿。
我觉得最可怕的是,英文自身的一些规律,在书中是一点也看不出来。这么一弄,学英文就变成了死记硬背,拼记忆力的游戏了。
3.选词标准不明
近700页的词典,算是中等个头,连个confirm都查不到,太悲催了吧。一些没多大意义的字倒是写了好些,譬如印度地名Punjab用不用the的问题。
4.释义重点不明
一般来说,释义的顺序是先讲常见的,再讲少见的,有个轻重之别。但这本书很奇特,经常收一些要么冷门的,要么不规范的意思(如educate词条),最常用的倒是只字不提。
举例来说,since写了11条,但没指出since与because的区别。也没讲清楚since不能在倒装句中表强调。
5.内容庞杂
除了以上所说的,这本书的词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把一些原属语法、修辞范畴的内容,当作用法收了进来,显得既多余又莫名其妙。
譬如说吧,“education”词条的第一项,是这样写的:“He has had a college education.里的had不可省去”。说起来,这是个现在时的完成式的句子,没有明确的时间状语,不能省去“had”是没错,可我好奇的是,这怎么就成了“education”的用法问题呢?英文中作“have”的宾语的名词多了去了,是不是都要这样写一条呀?书中不时冒出的这些不解来由的条目,不知有何深意?
6.制作平平
没有音标无所谓,没有字义无所谓,都不是重点。但没有目录,甚至连个词条索引都没有,字典出成这样,出版社够狠的。
此外,这书的校刊也不怎么样,我拿到书后从后向前一翻,690页yours词条第6项就是个错句子。
7.无意义词条泛滥
常见的无意义句式:
a.)“A一般用单数,偶尔也用复数”;
b.)“A一般前面不加the,偶尔也加the”;
c.)作者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加了不定冠词“a”的是一个,加了后缀“s”的表复数,不信?你查查murder、war什么的。
d.)作者这人就好跟冠词过不去,几乎到了是名词必然唠叨一番的地步,不信,你查着名词,看着他对“a和the”唠叨了多少?这种不讲规则,不断唠叨,除了把人弄晕,还有什么用?
e.)作者写了相当数量自己也拿不准的东西。譬如,“on yesterday似乎只用在美国”这种写了不如不写的东西。
结尾,我对作者治学的态度和水平提出一点质疑。我列举三个实例:
第一,作者说的有的用法相当古老,在他写书的那个时代就已经过时了,以mutual的用法为例,作者说用作“共同的”这个意思是错误的,是欧美人常见的错误,云云,但是据《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这种用法在1865年狄更斯写《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那我就闹不明白了,我们干嘛去学19世纪以前的用法?其实这一用法早就广泛存在,今天更是大行其道,譬如“a mutual fund(共同基金)”、“mutual interest(共有的兴趣)”等等。
第二,在689页的you词条,作者说“You, take that chair.”这个句中的you不是主语。纵然我们可以给you取一个“呼唤语”的语法称谓,但并不能改变它是逻辑主语的事实。不然我就很好奇了,一个没有主语的句子,那椅子被谁拿呢?
第三,在369页must词条的第2项谈到助动词用法,作者在“It must not be true.” 这个句子的句尾注明这个句子 “是不成立的”!至此,作者不作解释的习惯,我已经习惯了,但是我还是被震了一下,然后彻底的无奈了。
Bonus
Near beer作者说是“好像真的假啤酒”。你常喝酒就知道,这是指低麦芽度的啤酒。
Nearby词条说该词只作形容词。实际也用作副词。
650页Want词条,“Are you wanting a lawn-mower, by any chance?(你万一还需要剪草器吗?)”译文很别扭,by any chance用于询问陌生人,或提一些不易启口的要求,仅仅起一个缓和语气,暗示不强迫别人回答或帮忙的意味,属于礼貌用语,没有特别的实际意义。
636页unless词条第4项,译文有错,正确的译法是:“要不是你告诉我他的名字,我都认不出他来了。”Recognize是指辨认出以前见过的人或物(To know to be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perceived before),不是“认识”。
637页uptown词条,作者说是“城市的住宅区”,其实这个字主要是与“市中心”(downtown)相对的“城郊”,其次才是“住宅区”。如同downtown主要指市中心,其次才是“商业区”。
460页promote词条,说promote后不可接to,纯属胡说。
465页prudential词条,说该词“往往是说它不好”,这个说法不成立。譬如说,To cultivate prudential habits培养审慎的习惯、a prudential plan万全之策,这些用法都不含贬义。
426页paper词条,说lined paper是错误的说法,ruled paper才对,其实作者自己才是错的。两种说法都对。
435页photograph词条,整个混乱不堪。例句跟“照相馆”毫无关联。
第436页pidgin词条第3项,据Collins词典对该短语来源的考据,pidgin English这个说法可能源自19世纪中国人对business的误读,此后,就借此称东亚人讲的那种混杂有母语特征的英语为“洋泾浜英语”。作者说pidgin English以前是指商业英语,属于张冠李戴。
第402页oblivious词条,两项都写错了,第一项,oblivious有not informed的词义;第二项,用to没问题。
第414页opinion词条,第2项不准确,be of the opinion that才是更常用的,一般书上也只记这种用法。第7项也是不准确的,has no opinion只是表示没意见,不一定是轻视,后面常用since引导表原因的从句解释为什么没意见,可能是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因为不了解。书中的例句没有上下文,得不出作者所说的结论。
415页oppose词条,例句Tom am opposed to this plan.这动词用得太销魂了,谁能看懂?
第415页opposite词条,第3项有大错,opposite作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的意思是不同的,不是自然不自然的问题。
第311页invade词条,错得离谱。
第181页dislike词条,作者说“后面接不定式或动名词”都可以,我觉得这不太合乎习惯,于是查了一下牛津、朗文、韦伯斯特、柯林斯等几本词典,证实了我的怀疑:dislike接不定式的用法是错的。究其错误的原因其实很简单,like这个字有两个常用义,其一是喜欢,其二是愿意。喜欢是一种基于经验的习惯,后面自然要用ing形式。而愿意去做一件事只是一时的意愿,举例说,我们在餐厅点菜的时候说,I’d like to have...,这并不是说我对这种食物有偏好,只是说“我想点这个菜吃吃看”,也许是想尝试下特色菜,或者是没吃过的东西,所以常用不定式。而like的两种词义相对应的否定形式并不一致,因此容易引发误用。要正确地表示不喜欢,可以说don’t like to do或dislike doing。但说不愿意,只能说don’t like to do,而不说dislike to do,因为dislike只有不喜欢,没有不愿意(be unwilling)的意思。英语中,dis-、un-、in-这样的“否定”前缀并不一定是否定原义,不可笼统而论。而加了前缀的词的用法,更不能照着原词依样画葫芦,要分开讨论。
第181页displace词条,算半对吧,displace有“被取而代之”的意思,相当于supplant,属于正式的书面语。但更常见的意思是“移走、免职(老板炒你的鱿鱼,不是他要坐你的位置)”。再说,二战里的displaced person(流离失所的人)多了去了,中国也不少,怎么能说就一定是欧洲人呢?
后记:
我写这篇文章是想给学习者提个醒:不管“名师”多有名,不管有多少故事吹得神乎其神,我们都不该轻信。“名师”一样也犯错,把故纸堆里的话奉为圭臬,苦的终究是自己。
(2011年1月7日修订,写完后发到amazon.cn,却难逃被删除的命运,希望豆瓣留条生路)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