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至爱的方式
唐诺先生这本《阅读的故事》,对于我是一本充满了惊喜的书。
我要首先承认,买下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凑网上书店的免运费额度。这种为了省五元钱而多花十几元的行径,在经济考量下全然属于不智。但我每每这样做的理由是:那多买的一本书就算有一篇、一段、一句有点意思,这十几元就没白花,和一个字都换不来的运费相比,这点风险是很值得冒的。
这本书在网上书店发售时其实相当吃亏:《阅读的故事》——书名平平无奇,网页上的目录一行行读去,但见“书读不懂怎么办?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要不要背诵?”这种散发着中学阅读教材味道的标题。而最终把它放进订单的决定力量来自唐诺先生的太太——朱天心女士,作为天文天心姐妹的多年粉丝,其实我是以“看看朱天心的先生写的书什么样儿”的心态点下鼠标的。
在这本书的三分之一处,唐诺先生自己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个人因为生命机缘的关系,身边俱是一流的小说书写者,事实上,我家中就自备了三只这样的小说之笔,我和他们相处了整整三十年,知道他们是如何慷慨抛掷时间在书写一事上的,包括如何跟一本书、一部作品拼搏十年以上的时间。”
读到此处时,我已经读得眉飞色舞,大为倾倒到简直要感谢书店免运费额度的地步。与其目录给人的感觉截然相反,这不是一本给入门者写的书,这是一位身边生活着一流作家的资深出版人为自己的前半生的阅读所写的总结,几乎涉及了阅读书籍的每个方面,以及身处读书人和出版人之间的微妙心态。那些看似繁杂琐碎的细节,那些在书店里书橱前的纠结,就像作者笔下永远没办法收拾整齐的书房一样,可能有些人看了会皱眉头,但书痴书虫必定一见就两眼放光,陶醉于找到了同类的共鸣中。
共鸣在阅读里太重要了,阅读的过程不光是学习,其实更是在寻找,寻找和自己相近的人。我们喜欢一本书,是因为自己想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而且说得更贴切、更漂亮,更进一步说出再深一层你还没想到的意思来。只有这样的书,才会爱不释手,奉若至宝。比如拿着这本计划外买下,本打算有一段好看就没白掏钱的书,读到这么一段话的时候实在忍不住要大笑:“正常状况下,你遵循自己心中大疑想找到的那本理想大书,在现实世界的书架上,系散落成几十上百本不同的书籍,这本书里两句、那本书里一段的纷杂形式……我得贪婪地耕作采集,宁杀错不放过地看到大约可以是自己食物的书就攫取购买。”
最终,唐诺身为朱天心的先生,在书中还是不负所望地透露出太太写作的细节,下面这一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他写道,在格林小说《输家全拿》里,“书中主人翁流落赌城,在绝望时刻偶然从一个老头手上得到一个必然赢钱的赌方,但这个最后一定大赢的赌方非常诡异非常磨人,他必须先挨过一定阶段的输钱,只能输不能赢,而且明知是输亦一步不能省——也写小说的格林迷朱天心尤其喜欢这个例子,她在新小说顺利开笔之前,一样总要经历着同样的短则数日长可数星期的枯坐思索(在小说题材乃至内容已完全锁定备妥的情况下),明明知道一定空手而回仍得每天带着书、草稿本和笔到写作的咖啡馆报到,她出门时的口头禅便是:‘去输钱。’”
这本书在框架布局上,用马尔克斯的一本小说《迷宫中的将军》来做全书的线索,每一章开头都引用了一段书中的文字,以此为起点引出后话。对于喜欢马尔克斯的人,大概会多一层阅读的乐趣。在前言里,唐诺把这一选择“归诸于某种偶然或者说人生命中无尽的鬼使神差。”——读完这本书翻回前言重新看到这句话,忽然觉得像个预言:这本书来到我手中的过程,不就是鬼使神差吗。而说到底,我们遇见至爱的方式,回想起来,常常脱不开鬼使神差这四个字,无论这至爱是书、电影还是乐曲,甚至,是某个人。
我要首先承认,买下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凑网上书店的免运费额度。这种为了省五元钱而多花十几元的行径,在经济考量下全然属于不智。但我每每这样做的理由是:那多买的一本书就算有一篇、一段、一句有点意思,这十几元就没白花,和一个字都换不来的运费相比,这点风险是很值得冒的。
这本书在网上书店发售时其实相当吃亏:《阅读的故事》——书名平平无奇,网页上的目录一行行读去,但见“书读不懂怎么办?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要不要背诵?”这种散发着中学阅读教材味道的标题。而最终把它放进订单的决定力量来自唐诺先生的太太——朱天心女士,作为天文天心姐妹的多年粉丝,其实我是以“看看朱天心的先生写的书什么样儿”的心态点下鼠标的。
在这本书的三分之一处,唐诺先生自己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个人因为生命机缘的关系,身边俱是一流的小说书写者,事实上,我家中就自备了三只这样的小说之笔,我和他们相处了整整三十年,知道他们是如何慷慨抛掷时间在书写一事上的,包括如何跟一本书、一部作品拼搏十年以上的时间。”
读到此处时,我已经读得眉飞色舞,大为倾倒到简直要感谢书店免运费额度的地步。与其目录给人的感觉截然相反,这不是一本给入门者写的书,这是一位身边生活着一流作家的资深出版人为自己的前半生的阅读所写的总结,几乎涉及了阅读书籍的每个方面,以及身处读书人和出版人之间的微妙心态。那些看似繁杂琐碎的细节,那些在书店里书橱前的纠结,就像作者笔下永远没办法收拾整齐的书房一样,可能有些人看了会皱眉头,但书痴书虫必定一见就两眼放光,陶醉于找到了同类的共鸣中。
共鸣在阅读里太重要了,阅读的过程不光是学习,其实更是在寻找,寻找和自己相近的人。我们喜欢一本书,是因为自己想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而且说得更贴切、更漂亮,更进一步说出再深一层你还没想到的意思来。只有这样的书,才会爱不释手,奉若至宝。比如拿着这本计划外买下,本打算有一段好看就没白掏钱的书,读到这么一段话的时候实在忍不住要大笑:“正常状况下,你遵循自己心中大疑想找到的那本理想大书,在现实世界的书架上,系散落成几十上百本不同的书籍,这本书里两句、那本书里一段的纷杂形式……我得贪婪地耕作采集,宁杀错不放过地看到大约可以是自己食物的书就攫取购买。”
最终,唐诺身为朱天心的先生,在书中还是不负所望地透露出太太写作的细节,下面这一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他写道,在格林小说《输家全拿》里,“书中主人翁流落赌城,在绝望时刻偶然从一个老头手上得到一个必然赢钱的赌方,但这个最后一定大赢的赌方非常诡异非常磨人,他必须先挨过一定阶段的输钱,只能输不能赢,而且明知是输亦一步不能省——也写小说的格林迷朱天心尤其喜欢这个例子,她在新小说顺利开笔之前,一样总要经历着同样的短则数日长可数星期的枯坐思索(在小说题材乃至内容已完全锁定备妥的情况下),明明知道一定空手而回仍得每天带着书、草稿本和笔到写作的咖啡馆报到,她出门时的口头禅便是:‘去输钱。’”
这本书在框架布局上,用马尔克斯的一本小说《迷宫中的将军》来做全书的线索,每一章开头都引用了一段书中的文字,以此为起点引出后话。对于喜欢马尔克斯的人,大概会多一层阅读的乐趣。在前言里,唐诺把这一选择“归诸于某种偶然或者说人生命中无尽的鬼使神差。”——读完这本书翻回前言重新看到这句话,忽然觉得像个预言:这本书来到我手中的过程,不就是鬼使神差吗。而说到底,我们遇见至爱的方式,回想起来,常常脱不开鬼使神差这四个字,无论这至爱是书、电影还是乐曲,甚至,是某个人。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