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剂春药

2013年12月27日更新
今天偶然发现了之前写的这篇书评,一看日期刚好是三年前的今天。已经记不太清当时写这篇书评的情境,但从文字里还能看得出年(gou)少(pi )轻(bu)狂(dong)的印记,评论里也被各路大牛拍了不少砖。
当时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未料到半年后会踏入IT行业,更别提对IT创业有什么深刻体会了。后来就是“一入挨踢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的节奏了,做了产品汪,用了37signal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还有了一次珍贵的失败创业经历。这时候重新翻了翻这本书,发现书里大部分篇幅在描写一个starup的公司运作细节,总结起来就是:不因循守旧循规蹈矩,高效专注的工作,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情。虽然部分观点还是不能苟同,但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我当时加入的创业公司,跟医疗健康、老龄化、可穿戴设备这些最近的大热门都沾得上关系,有成型的产品,清晰的商业模式,前景看似很明朗。但后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公司核心业务毫无进展,资金链断裂,大多数同事们陆续离职,有些同事还因为拖欠工资一度对薄公堂。
现在只剩老板和几个同事还在坚持,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公司能够有所转机吧,毕竟爱过。回过头来总结了一下公司失败的最重要的几个原因,其实都是公司运作上的问题:
- 没有专业的人。这意味着做不了专业的事,虽然公司招了不少海龟、MBA、甚至500强高管,但作为一个以高科技自诩的创业公司,没有核心技术人才,根本无法支撑公司的不断发展。
- 盲目扩张。还没有明确销售计划的时候,就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销售团队,每天养着只做培训。
- 不够专注。搞了太多跟核心业务不相关的项目,因为都不专业,白白浪费了很多精力。创始人一定要清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的能力边界。遍地都是钱,但不是谁都能捡到。自己熟悉的业务都没做好之前,更不能跨界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
- 没有钱。等发现缺钱的时候,再去找投资人,一般都是癌症晚期了。融资这事一定要早做准备。
- 执行力差。这个是以上几个原因产生的结果,不专业的团队,朝令夕改的业务方向,以及整天的开会和空谈,导致即使是靠谱的事情最后都无法执行。
创业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正确的方向、正确的人、正确的几个决策,让公司高效专注的运作下去,生存下来。而所谓的商业模式、产品虽然也很重要,但最最最重要的,还是先活下去。
回到这本书,我觉得创业者还是可以读读。很多创业者谈的最多的就是产品、商业模式等等高大上的东西,但开启所有这些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如何高效的运作: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正确的事。这是重读重来之后最大的收获。
----------分割线-----------------------
----------原书评-----------------------
套用句流行话: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
好评当然不是豆瓣上的,200多人给出的8点几分不算一个很高的评价吧,但是微博上几个大佬都不约而同推荐此书,禁不起诱惑,于是趁着书商混战之际,买了一本。花钱买书的缺点是会有很大的概率买到烂书,但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去骂这他妈是一本烂书。
1,包装精良,插图丰富,全书225页,通篇空白和通篇艺术字大插图的页数有120页,所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辑很照顾广大读者的智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有看不懂的地方,买回来后一上午就翻完了
2,封套“amazon书店排行榜第一名”几个大字很给力,但同时买的另一本《三双鞋》封套上也巧合地写着几个一摸一样的字,更巧合的是谢家华还为《重来》写了推荐语。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3,看看目录:“卸负篇”——忘了现实世界、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计划即瞎猜、何必壮大、工作狂、受够了企业家.....等等,不是老生常谈就是新生常谈,每个标题都看起来很有想法,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有时候让人觉得作仅仅者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每一个小标题三四百字,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中间的阐述絮絮叨叨,毫无说服力。当然你可以说写作方式是深入浅出,可以说内容是从实践中提炼的精华,精简但给力
4,作者是37signals公司老板,对这个公司不是太了解,获评过美国“十大最受瞩目的创新公司”,一个只有16人的颇具传奇色彩“小”公司,所以书中那些观点,对于同样处于创业初期的公司而言,应该有些帮助,但对许多成熟的规模以上公司却并不适用。看看书中作者救世主一样的口吻,只能摇头
5,不少推荐感言都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成功学或者说创业励志书来读了,一直很讨厌通篇空泛说教的成功学书,在我看来,所有的成功学书都不过一剂春药,当你猛灌一剂春药,热血沸腾之后,却发现现实的身边并没有一个sexy girl供你施展拳脚,甚至连个充气娃娃都没有。注定浮云。
6,如果这本书把那些傻逼的插图去掉,把字号印小点,变成一本40-50页的小册子,把华丽丽的包装去掉,把价格从36降到6块,变成一本真正精悍的符合作者初衷的书,我想我会喜欢那样的一本《重来》
。而这本中文版,从网上down个pdf翻翻就可以了。
今天偶然发现了之前写的这篇书评,一看日期刚好是三年前的今天。已经记不太清当时写这篇书评的情境,但从文字里还能看得出年(gou)少(pi )轻(bu)狂(dong)的印记,评论里也被各路大牛拍了不少砖。
当时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未料到半年后会踏入IT行业,更别提对IT创业有什么深刻体会了。后来就是“一入挨踢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的节奏了,做了产品汪,用了37signal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还有了一次珍贵的失败创业经历。这时候重新翻了翻这本书,发现书里大部分篇幅在描写一个starup的公司运作细节,总结起来就是:不因循守旧循规蹈矩,高效专注的工作,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情。虽然部分观点还是不能苟同,但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我当时加入的创业公司,跟医疗健康、老龄化、可穿戴设备这些最近的大热门都沾得上关系,有成型的产品,清晰的商业模式,前景看似很明朗。但后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公司核心业务毫无进展,资金链断裂,大多数同事们陆续离职,有些同事还因为拖欠工资一度对薄公堂。
现在只剩老板和几个同事还在坚持,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公司能够有所转机吧,毕竟爱过。回过头来总结了一下公司失败的最重要的几个原因,其实都是公司运作上的问题:
- 没有专业的人。这意味着做不了专业的事,虽然公司招了不少海龟、MBA、甚至500强高管,但作为一个以高科技自诩的创业公司,没有核心技术人才,根本无法支撑公司的不断发展。
- 盲目扩张。还没有明确销售计划的时候,就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销售团队,每天养着只做培训。
- 不够专注。搞了太多跟核心业务不相关的项目,因为都不专业,白白浪费了很多精力。创始人一定要清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的能力边界。遍地都是钱,但不是谁都能捡到。自己熟悉的业务都没做好之前,更不能跨界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
- 没有钱。等发现缺钱的时候,再去找投资人,一般都是癌症晚期了。融资这事一定要早做准备。
- 执行力差。这个是以上几个原因产生的结果,不专业的团队,朝令夕改的业务方向,以及整天的开会和空谈,导致即使是靠谱的事情最后都无法执行。
创业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正确的方向、正确的人、正确的几个决策,让公司高效专注的运作下去,生存下来。而所谓的商业模式、产品虽然也很重要,但最最最重要的,还是先活下去。
回到这本书,我觉得创业者还是可以读读。很多创业者谈的最多的就是产品、商业模式等等高大上的东西,但开启所有这些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如何高效的运作: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正确的事。这是重读重来之后最大的收获。
----------分割线-----------------------
----------原书评-----------------------
套用句流行话: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
好评当然不是豆瓣上的,200多人给出的8点几分不算一个很高的评价吧,但是微博上几个大佬都不约而同推荐此书,禁不起诱惑,于是趁着书商混战之际,买了一本。花钱买书的缺点是会有很大的概率买到烂书,但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去骂这他妈是一本烂书。
1,包装精良,插图丰富,全书225页,通篇空白和通篇艺术字大插图的页数有120页,所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辑很照顾广大读者的智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有看不懂的地方,买回来后一上午就翻完了
2,封套“amazon书店排行榜第一名”几个大字很给力,但同时买的另一本《三双鞋》封套上也巧合地写着几个一摸一样的字,更巧合的是谢家华还为《重来》写了推荐语。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3,看看目录:“卸负篇”——忘了现实世界、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计划即瞎猜、何必壮大、工作狂、受够了企业家.....等等,不是老生常谈就是新生常谈,每个标题都看起来很有想法,实际上却经不起推敲,有时候让人觉得作仅仅者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每一个小标题三四百字,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中间的阐述絮絮叨叨,毫无说服力。当然你可以说写作方式是深入浅出,可以说内容是从实践中提炼的精华,精简但给力
4,作者是37signals公司老板,对这个公司不是太了解,获评过美国“十大最受瞩目的创新公司”,一个只有16人的颇具传奇色彩“小”公司,所以书中那些观点,对于同样处于创业初期的公司而言,应该有些帮助,但对许多成熟的规模以上公司却并不适用。看看书中作者救世主一样的口吻,只能摇头
5,不少推荐感言都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成功学或者说创业励志书来读了,一直很讨厌通篇空泛说教的成功学书,在我看来,所有的成功学书都不过一剂春药,当你猛灌一剂春药,热血沸腾之后,却发现现实的身边并没有一个sexy girl供你施展拳脚,甚至连个充气娃娃都没有。注定浮云。
6,如果这本书把那些傻逼的插图去掉,把字号印小点,变成一本40-50页的小册子,把华丽丽的包装去掉,把价格从36降到6块,变成一本真正精悍的符合作者初衷的书,我想我会喜欢那样的一本《重来》
。而这本中文版,从网上down个pdf翻翻就可以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