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后记

后记
起意于宋元明金银器的研究,始自三年前与湖南省博物馆初订合作之盟的时候。恰好当年仲冬赴香港参加中国古代金饰国际研讨会,同与会的东方兄交谈而言及这一设想,并问道:“《唐代金银器研究》之后,是否还有继续往下做的打算?”答曰无。“那么我继续往下做,即宋元明金银器的研究,如何?”曰:“正是时候,因为已经发表的材料已经足够多了。”虽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而不断感到所能掌握的实物资料仍患太少,但为此项研究打下一个基础,应该说是可以做到了。
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又陆续读到最新面世的若干考古报告和文物图录,如《上海明墓》(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清理简报》(吴海红,东南文化二〇〇九年第二期)、《明代顺阳王墓所见金簪》(辛革,中原文物二〇〇九年第四期),又《江阴文物精华•馆藏版》(江阴博物馆,文物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等等,其中披露了不少与论题相关的实物资料,然已均不及补入。当然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因此会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明代金银首饰的研究,自有待于新的拓展。比如《金瓶梅》中的金银首饰考证。而一部《金瓶梅》,实在犹如半部明代社会生活史,金银首饰便是尤为活色生香的部分,其中所展露的细节的微至,正是历史叙事中意涵最为丰富的语汇。此外,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发展史,也是亟待填补的空白。以我们所拥有的相关文献、图像、实物之富矿,这样的空白未免太令人遗憾。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的研究,不能没有文物考古界的支持与合作。本书器物照片,多承各地博物馆提供,并惠允发表,而这正是成书的基础。那么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他们都是这一部书的合作者。他们是:湖南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镇江市博物馆、邵武市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京市博物馆、常州市博物馆、武进博物馆、余杭江南水乡博物馆、永嘉县文化馆、长沙市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还有许多以不同方式给予我各种帮助的师友们,他们是:陈建明、萧湘、喻燕娇、谭远辉、胡丹、陈淑琤、栗建安、阮华端、陈浩、沈琼华、黎毓馨、郑嘉励、汤苏婴、何秋雨、顾幼静、蒋卫东、赵丰、万芳、王乐、吴高彬、林鞍钢、白宁、顾苏宁、严晓星、赵鹏、林健、林志方、刘丽文、梁柱、梁冠男、高继习、王武钰、武俊玲、裴亚静、金良年、撄宁、蓝英年、吴岳添、吴晓都、徐坚、朴康平、张保胜、李翎、袁旃、袁旔、王筱芸、秦大树、袁泉、唐吟方、徐俊、丰雷、王楠、陈平、李航。如果说本书确实为金银器研究做了一点工作,那么他们每一位都是在功劳簿中闪光的名字。
恩师和两位老友为本书各卷分别赐序,厚爱铭感,谨向此一研究领域之先进三致意焉。
起意于宋元明金银器的研究,始自三年前与湖南省博物馆初订合作之盟的时候。恰好当年仲冬赴香港参加中国古代金饰国际研讨会,同与会的东方兄交谈而言及这一设想,并问道:“《唐代金银器研究》之后,是否还有继续往下做的打算?”答曰无。“那么我继续往下做,即宋元明金银器的研究,如何?”曰:“正是时候,因为已经发表的材料已经足够多了。”虽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而不断感到所能掌握的实物资料仍患太少,但为此项研究打下一个基础,应该说是可以做到了。
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又陆续读到最新面世的若干考古报告和文物图录,如《上海明墓》(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嘉兴王店李家坟明墓清理简报》(吴海红,东南文化二〇〇九年第二期)、《明代顺阳王墓所见金簪》(辛革,中原文物二〇〇九年第四期),又《江阴文物精华•馆藏版》(江阴博物馆,文物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等等,其中披露了不少与论题相关的实物资料,然已均不及补入。当然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因此会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明代金银首饰的研究,自有待于新的拓展。比如《金瓶梅》中的金银首饰考证。而一部《金瓶梅》,实在犹如半部明代社会生活史,金银首饰便是尤为活色生香的部分,其中所展露的细节的微至,正是历史叙事中意涵最为丰富的语汇。此外,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发展史,也是亟待填补的空白。以我们所拥有的相关文献、图像、实物之富矿,这样的空白未免太令人遗憾。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的研究,不能没有文物考古界的支持与合作。本书器物照片,多承各地博物馆提供,并惠允发表,而这正是成书的基础。那么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他们都是这一部书的合作者。他们是:湖南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镇江市博物馆、邵武市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京市博物馆、常州市博物馆、武进博物馆、余杭江南水乡博物馆、永嘉县文化馆、长沙市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还有许多以不同方式给予我各种帮助的师友们,他们是:陈建明、萧湘、喻燕娇、谭远辉、胡丹、陈淑琤、栗建安、阮华端、陈浩、沈琼华、黎毓馨、郑嘉励、汤苏婴、何秋雨、顾幼静、蒋卫东、赵丰、万芳、王乐、吴高彬、林鞍钢、白宁、顾苏宁、严晓星、赵鹏、林健、林志方、刘丽文、梁柱、梁冠男、高继习、王武钰、武俊玲、裴亚静、金良年、撄宁、蓝英年、吴岳添、吴晓都、徐坚、朴康平、张保胜、李翎、袁旃、袁旔、王筱芸、秦大树、袁泉、唐吟方、徐俊、丰雷、王楠、陈平、李航。如果说本书确实为金银器研究做了一点工作,那么他们每一位都是在功劳簿中闪光的名字。
恩师和两位老友为本书各卷分别赐序,厚爱铭感,谨向此一研究领域之先进三致意焉。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