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词传》:那抹致命的忧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乡,却满篇哀怨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我们熟知他是因为那流传下来的三百四十多首词,是因为风流的《侧帽词》和凄凉的《饮水词》,是因为银幕上的电视剧,如《烟花三月》、如《康熙秘史》等。
自古以来,诗以言志,词以言情。于自己,更偏爱词,在词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东西能超越我们有限的想象,在时光尽头,与永恒并肩。
他的词好在:可于明明白白、直指人心,弹指间便道破了世间每一个情中男女的心事,只一个照面就会使人落泪,让人骤生顿悟之心。
他仅仅在人世间度过了匆匆的三十一年,他的一生,如一个纯真的孩子赤身露体地走在命运的丛林中。情,是他词中、生命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他似乎永远为情所生、为情而伤。他对爱苦心孤诣,有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与勇气,他将人生行进得有如诗篇,至死都以孩童般的面孔示人。
慧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黯淡或沉沦。
“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愁”,他有翩翩浊世佳公子的风神气度,有文人雅士的长衫、诗人的谈吐、贵族的傲慢,却唯独没有豺狼的意志。
他是康熙朝铁腕权相明珠的长子,是征服者的后代,是下一代中最显赫的新贵,他融汇着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这两大最强悍姓氏的血脉,却在汉文化的伐毛洗髓之后,仅仅留下了唯一的一处蛮族痕迹:纯真。
也许就像《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所说的“容若一方面浸淫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一方面仍保留着马背民族的淳朴天真。”
幸哉?悲哉?
“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这是他的内心独白,“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曾几知”,这位相国府中衔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词中那斑斑驳驳刻骨铭心的愁苦有几人知,他享尽了别人眼中的快乐,而他内心深处又有过几回真正的快乐?
我们心疼他,因为我们都爱过,都明白爱之深、痛之切。
就像徐志摩说的“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阙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靡谢尽”。
(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世人,哪怕是飞得最高的鹰,也需要一个不离不弃的影子。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她,是他的表妹,也是他的初恋。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她常常思念,她说,在最好的天气里。
于她,他是她心里的玄度。
彼时,他们情窦初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负。
奈何终究是有缘相爱,却无缘相守。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长门之内,红墙之中,至此,不管她有多大的快乐或多小的悲伤,都与他无关,他们还年轻,人生才刚刚开始,但他们的故事,却再无续集。
原来,蝴蝶终究飞不过沧海。
不容反抗的不仅是皇宫,更是命运。
这就是命运残忍的地方,它不在于使你与某个人分离、破灭某个幻想、淡漠某段感情,而在于使你与某个人分离、破灭某个幻想、淡漠某一段感情之后,却让你清晰的记得你曾拥有过那样的伴侣、幻想和感情。
“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这大概是作为深闺宫人的她入宫后的生活写照吧。
情根深种如容若,国丧之中,举行道场之际,他冒着生命危险扮成喇嘛混进皇宫,于他,没有怕,只有爱无反顾,哪怕得到的只是饮鸩止渴般的片刻幸福。
终究是天妒红颜,宫中的她郁郁而终,倘若,她还活着,是否会对他说:
永远把你当小孩一般宠爱,即使你已老去;
永远觉得你英姿飒爽,即使你已老去;
永远爱你如年轻时一般,即使我们都已老去。
原来,终究是相爱容易相守难。
(二)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她,卢氏,温柔、纯真、孩子气,如他一般。
初次邂逅,秋水轩唱和,广源寺里,在那天那样氤氲的月色下,她低头的姿势,恰如莲花般温柔含蓄。
再次见面,她成了他的妻。
她忽然一笑,面如桃花,她说,原来是你。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他们的世界里,她是他万古不竭的沧海水,他是她温柔缱绻的巫山云。
身外事为心外事,眼中人是意中人,幸福到极致。
“境非挽鹿,自契同心”,他们守的是富贵而非清贫,但志同道合,心态一致,就像顺治帝与董鄂妃,就像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周后,就像光绪帝与珍妃,就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但纵使情深,奈何缘浅。
她不美,也无盖世才华,于世人,她不过是无关紧要的路人甲;于容若,她是他幸福的海角天涯,然而沉睡十七年的蝉,只能喧哗一个夏天,对于他和她来说,爱情竟格外像蝉。
还记得那次她问他:“你知道最悲伤是哪个字吗?”“是若字”她解答道,只是断然没有想到,几年后他将为她说尽“若”字。
原来世间没有太多的如果,但却有太多的但是。
当时只道是寻常,本以为会天长地久,原来,屈指算来,在一起的日子竟不过三年多。
她,死于难产。
这恐怕就是最大的悲伤吧!当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看到,所有幸福的点点滴滴都已经属于永远的回忆了。
和她曾经的种种,他再也不敢想起,却执著的永远不愿忘记,只能任凭它成为内心深处悲伤的伏笔。
上天也许真的公平,此前赋予了他一切令所有人艳羡不已的幸福,原来只是为了使他伤得更痛,原来,成长了十七年的蝉,只幸福了一个夏天。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看似无情,恰似多情,就像有首歌唱的“如果我们知道结局,当初还会不会相爱”,不禁让人呢喃神伤。
回忆是一座城,现实是另一座城,进入回忆,她在里面,笑得那样好,款款向他迎上来,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让他痛到眩晕,回到现实,她不在里面,他几乎窒息。
终究,他的世界自她离开后,变成了一座桥,而他生活的全部就是在桥上来来回回,不断犹豫,一声声叹息。
(三)天为谁春,争教两处销魂
她,乌程沈宛,是他生命里的第三个女人,也是他心中“天海风涛之人”。
一首温婉明慧的《朝玉阶》,让他奉她为红颜知己。
一本凄凉伤楚的《饮水词》,让她对他心生仰慕。
“原来是你”,是她见到他之后的第一句话。
于他,愕然之中,想起的却是另一个女人,想起了在脑海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她回头,她笑着,她站在一丛栀子花旁,栀子开得如同天上的星星,明亮而繁茂,她说,原来是你。
同样一句话,不同是场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原来,他还是不能忘记妻子卢氏,那个他一生最深爱的女人。
原来,遇到了最爱的那个人之后,其他所有的人都成了将就,而他不愿将就。
对他的心她需要得太多,而他能够给的却太少。
生活上,他尽力而为,但在感情上,他却无能为力。
只因曾经那样爱过,仿若已经失去了再去爱人的能力。
陌路男女,只是相逢一场。
半年不到,她南归,小楼空了,这一别,竟是永远的离别。
(四)一诺相期千古在,君子之交淡如水
顾贞观,清初词坛上堪与容若齐名的另一位词人。
他是他最好的挚友,同样的至情至性,矢志不渝。
在友情上,有人白头如新,有人倾盖如故。
“忆当年,候生垂老,适逢无忌”,七十高龄的候赢被信陵君以国士相待,正如他们之间的友谊一样,无关身份,只关情意。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这是容若对顾贞观的承诺,男人对男人之间一言九鼎的承诺。
只因为倾盖如故的一场恳求,他便甘愿去做营救关在宁古塔的吴兆骞这一通天事业,并以五年为期,于容若,对待朋友的朋友也能以赤子之心全力以赴,古道热诚如此。
一切,无关身家利益,只关惺惺相惜之情。
只因,于容若,“知我者,梁汾(顾贞观字)耳”,便愿视人之事为己之事。
《纳兰容若词传》,一本值得百读不厌甚而好好珍藏的书,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更加了解容若,从而读懂他的内心世界。
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汇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间。
纯真如容若,我们之所以爱他,因为他不放弃的,正是我们不得不放弃的。
不论是他的词,他的品性,他的多情,都让我们欲罢不能,那抹与生俱来的忧郁让我们在心疼他的同时也真正读懂了他。
原来,执著而勇敢的爱着,是世上最让人动容的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乡,却满篇哀怨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我们熟知他是因为那流传下来的三百四十多首词,是因为风流的《侧帽词》和凄凉的《饮水词》,是因为银幕上的电视剧,如《烟花三月》、如《康熙秘史》等。
自古以来,诗以言志,词以言情。于自己,更偏爱词,在词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东西能超越我们有限的想象,在时光尽头,与永恒并肩。
他的词好在:可于明明白白、直指人心,弹指间便道破了世间每一个情中男女的心事,只一个照面就会使人落泪,让人骤生顿悟之心。
他仅仅在人世间度过了匆匆的三十一年,他的一生,如一个纯真的孩子赤身露体地走在命运的丛林中。情,是他词中、生命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他似乎永远为情所生、为情而伤。他对爱苦心孤诣,有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与勇气,他将人生行进得有如诗篇,至死都以孩童般的面孔示人。
慧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黯淡或沉沦。
“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愁”,他有翩翩浊世佳公子的风神气度,有文人雅士的长衫、诗人的谈吐、贵族的傲慢,却唯独没有豺狼的意志。
他是康熙朝铁腕权相明珠的长子,是征服者的后代,是下一代中最显赫的新贵,他融汇着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这两大最强悍姓氏的血脉,却在汉文化的伐毛洗髓之后,仅仅留下了唯一的一处蛮族痕迹:纯真。
也许就像《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所说的“容若一方面浸淫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一方面仍保留着马背民族的淳朴天真。”
幸哉?悲哉?
“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这是他的内心独白,“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曾几知”,这位相国府中衔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词中那斑斑驳驳刻骨铭心的愁苦有几人知,他享尽了别人眼中的快乐,而他内心深处又有过几回真正的快乐?
我们心疼他,因为我们都爱过,都明白爱之深、痛之切。
就像徐志摩说的“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阙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靡谢尽”。
(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世人,哪怕是飞得最高的鹰,也需要一个不离不弃的影子。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她,是他的表妹,也是他的初恋。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她常常思念,她说,在最好的天气里。
于她,他是她心里的玄度。
彼时,他们情窦初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负。
奈何终究是有缘相爱,却无缘相守。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长门之内,红墙之中,至此,不管她有多大的快乐或多小的悲伤,都与他无关,他们还年轻,人生才刚刚开始,但他们的故事,却再无续集。
原来,蝴蝶终究飞不过沧海。
不容反抗的不仅是皇宫,更是命运。
这就是命运残忍的地方,它不在于使你与某个人分离、破灭某个幻想、淡漠某段感情,而在于使你与某个人分离、破灭某个幻想、淡漠某一段感情之后,却让你清晰的记得你曾拥有过那样的伴侣、幻想和感情。
“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这大概是作为深闺宫人的她入宫后的生活写照吧。
情根深种如容若,国丧之中,举行道场之际,他冒着生命危险扮成喇嘛混进皇宫,于他,没有怕,只有爱无反顾,哪怕得到的只是饮鸩止渴般的片刻幸福。
终究是天妒红颜,宫中的她郁郁而终,倘若,她还活着,是否会对他说:
永远把你当小孩一般宠爱,即使你已老去;
永远觉得你英姿飒爽,即使你已老去;
永远爱你如年轻时一般,即使我们都已老去。
原来,终究是相爱容易相守难。
(二)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她,卢氏,温柔、纯真、孩子气,如他一般。
初次邂逅,秋水轩唱和,广源寺里,在那天那样氤氲的月色下,她低头的姿势,恰如莲花般温柔含蓄。
再次见面,她成了他的妻。
她忽然一笑,面如桃花,她说,原来是你。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他们的世界里,她是他万古不竭的沧海水,他是她温柔缱绻的巫山云。
身外事为心外事,眼中人是意中人,幸福到极致。
“境非挽鹿,自契同心”,他们守的是富贵而非清贫,但志同道合,心态一致,就像顺治帝与董鄂妃,就像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周后,就像光绪帝与珍妃,就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但纵使情深,奈何缘浅。
她不美,也无盖世才华,于世人,她不过是无关紧要的路人甲;于容若,她是他幸福的海角天涯,然而沉睡十七年的蝉,只能喧哗一个夏天,对于他和她来说,爱情竟格外像蝉。
还记得那次她问他:“你知道最悲伤是哪个字吗?”“是若字”她解答道,只是断然没有想到,几年后他将为她说尽“若”字。
原来世间没有太多的如果,但却有太多的但是。
当时只道是寻常,本以为会天长地久,原来,屈指算来,在一起的日子竟不过三年多。
她,死于难产。
这恐怕就是最大的悲伤吧!当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看到,所有幸福的点点滴滴都已经属于永远的回忆了。
和她曾经的种种,他再也不敢想起,却执著的永远不愿忘记,只能任凭它成为内心深处悲伤的伏笔。
上天也许真的公平,此前赋予了他一切令所有人艳羡不已的幸福,原来只是为了使他伤得更痛,原来,成长了十七年的蝉,只幸福了一个夏天。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看似无情,恰似多情,就像有首歌唱的“如果我们知道结局,当初还会不会相爱”,不禁让人呢喃神伤。
回忆是一座城,现实是另一座城,进入回忆,她在里面,笑得那样好,款款向他迎上来,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让他痛到眩晕,回到现实,她不在里面,他几乎窒息。
终究,他的世界自她离开后,变成了一座桥,而他生活的全部就是在桥上来来回回,不断犹豫,一声声叹息。
(三)天为谁春,争教两处销魂
她,乌程沈宛,是他生命里的第三个女人,也是他心中“天海风涛之人”。
一首温婉明慧的《朝玉阶》,让他奉她为红颜知己。
一本凄凉伤楚的《饮水词》,让她对他心生仰慕。
“原来是你”,是她见到他之后的第一句话。
于他,愕然之中,想起的却是另一个女人,想起了在脑海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她回头,她笑着,她站在一丛栀子花旁,栀子开得如同天上的星星,明亮而繁茂,她说,原来是你。
同样一句话,不同是场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原来,他还是不能忘记妻子卢氏,那个他一生最深爱的女人。
原来,遇到了最爱的那个人之后,其他所有的人都成了将就,而他不愿将就。
对他的心她需要得太多,而他能够给的却太少。
生活上,他尽力而为,但在感情上,他却无能为力。
只因曾经那样爱过,仿若已经失去了再去爱人的能力。
陌路男女,只是相逢一场。
半年不到,她南归,小楼空了,这一别,竟是永远的离别。
(四)一诺相期千古在,君子之交淡如水
顾贞观,清初词坛上堪与容若齐名的另一位词人。
他是他最好的挚友,同样的至情至性,矢志不渝。
在友情上,有人白头如新,有人倾盖如故。
“忆当年,候生垂老,适逢无忌”,七十高龄的候赢被信陵君以国士相待,正如他们之间的友谊一样,无关身份,只关情意。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这是容若对顾贞观的承诺,男人对男人之间一言九鼎的承诺。
只因为倾盖如故的一场恳求,他便甘愿去做营救关在宁古塔的吴兆骞这一通天事业,并以五年为期,于容若,对待朋友的朋友也能以赤子之心全力以赴,古道热诚如此。
一切,无关身家利益,只关惺惺相惜之情。
只因,于容若,“知我者,梁汾(顾贞观字)耳”,便愿视人之事为己之事。
《纳兰容若词传》,一本值得百读不厌甚而好好珍藏的书,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更加了解容若,从而读懂他的内心世界。
焰火为什么美丽,因为那是多样的粉末交汇在一起,燃烧、困顿而终于爆发于一刹那;词章为什么绚烂,因为那是词人的万千心事纠结于眉,郁结于心,而终于脱口而出于一瞬间。
纯真如容若,我们之所以爱他,因为他不放弃的,正是我们不得不放弃的。
不论是他的词,他的品性,他的多情,都让我们欲罢不能,那抹与生俱来的忧郁让我们在心疼他的同时也真正读懂了他。
原来,执著而勇敢的爱着,是世上最让人动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