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讲那和谐社会的故事
这是一个完美的和谐社会---“大同世界”--- 的故事。
这里没有冲突,贫困,猜疑,不安全感。一切都是按分配得来:饮食,职业,婚姻,子女。每个人都生活得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家家和睦,人人友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按照规矩,每天晚餐过后,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交流情感”,分析讨论每个人今天经历的情绪波动,用“理性”和“规矩”抚平它们。
按照规矩,每天早餐过后,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分享梦境”,分析讨论每个人的梦境,并注意其中的警示。当孩子们发育到开始做那些令人“困扰”的梦时,他们便开始每天吃一片药直到老去,确保那种“困扰”永不再来。
这个世界分工明确,“生育”也是一种职业。“职业育女”生出婴儿后,由职业营养师抚养两年,保证他们健康,各项指标都合格,然后统一起名字,分配给那些申请孩子的“家庭单位”。健康指标不合格的婴儿将被“释放”,那是一个神圣的仪式。
老人们也由职业护理人员统一照顾,直到某一时刻和大家欢乐告别,被光荣“释放”,那又是一个神圣的仪式。
这个世界没有镜子,所以也就无所谓自我。
当看见彼此哪怕些许不同时,人们也从不主动询问,按照规矩,那是“粗鲁”的表现。只有讨论相似性,才会让人感觉友好。
孩子们健康成长,按部就班。每一年社区都会统一宣布每个人的年龄,“三岁组”变为“四岁组”,“五岁组”变为“六岁组”,每一个组别都有和别的组别不同的特征,孩子们不可以越年龄做事,所以“年龄升级”对孩子们可是一件大事。
比如,从“六岁组”到“七岁组”,衣服就有了前排纽扣。之前的纽扣都在背后,小朋友们要互相帮助才能穿衣服,这培养了集体互助。而从七岁的前排纽扣开始,小朋友们就要试着开始独立了。“八岁组”到“九岁组”也很重要,九岁开始就发给每个人自行车,孩子们可以脱离“家庭单位”走远了。
每个孩子细微的差别都被详细记录考察,直到十二岁这一年。这一年开始,他们就是成人了,每个人都会按照他们的特点被分配一项终身职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人们不再记录年龄,因为年龄从此已经失去了意义,直到他们成为老人,直到他们被光荣“释放”。所以,“十二岁庆典”是每个十一岁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单位”最期待的大典。
这一年的“十二岁庆典”大不相同,在给所有适龄少年“分配”职业之后,一个男孩被“选中”了一项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至高无上神圣无比-----他将被唯一的已经老去的“施与者”训练成下一代的“施与者”。
那天晚上,所有的少年都激动无比的开始阅读分配给他们的厚厚的《职业守则》,只有那个被选中的男孩闷闷不乐,因为他没有期待已久的厚厚的神圣的《职业守则》。他领到的只有不起眼的薄薄的一页纸,上面便是他的“职业守则”:
1. 从这一刻起,所有关于“粗鲁”的规则对你都不再适用。你可以问任何公民任何问题,并得到答案。
2. 你不能和任何其他成员透露你的职业训练内容,包括你的父母。
3. 从这一刻开始,你绝不能再和别人讨论你的梦境。
4. 除了真正生病或,不许再服用任何药物。
5. 你不能要求被“释放”。
6. 你可以撒谎。
所有这些,这少年都不太理解,除了最后一条。天啊,竟然可以撒谎!从小他就被教育绝不撒谎,他受过严格的语言训练,就是为了每个字都用的精确,而这种精确可以避免“无意识”的谎言。比如,“饿了”就是“饿了”,绝不可以说“饿死了”,这个世界可从来没有人饿死过,所以那是用词不当造成的“无意识的谎言”。而现在居然可以撒谎!这真是种奇怪的特权啊!
恩?等一下!如果每个人的《职业守则》上其实都有这一条怎么办?!
就是从这一夜开始,故事开始了。。。。。
====================================
我一直想为少年们找一本书,讲述“集体”和“同一”的荒谬,告诉他们“个体”和“不同”才是最重要的,让他们警惕那些小到班级大到国家的各种“集体”。一直找不到。《1984》太阴森恐怖也过于晦涩,《动物农庄》太荒唐戏谑而且意思也比较曲折,《通往奴役之路》又太枯燥艰深。以前我给人推荐《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的信》,但那其实是给父母看的,不适合孩子,而且分析太多,不是好故事。
现在我终于找到了!Lois Lowry 的《The Giver》,就是上面我讲的那个故事。这小说简单,细腻,优美,深刻,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书封面上的金色奖章上刻着“对美国儿童文学最杰出的贡献”。
书的扉页上写着:“给所有的孩子,我们把未来托付给了你。”(For all the children. To whom we entrust the future)
你想知道从那一夜开始发生在这少年身上的故事么?我保证你猜不到。
这里没有冲突,贫困,猜疑,不安全感。一切都是按分配得来:饮食,职业,婚姻,子女。每个人都生活得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家家和睦,人人友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按照规矩,每天晚餐过后,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交流情感”,分析讨论每个人今天经历的情绪波动,用“理性”和“规矩”抚平它们。
按照规矩,每天早餐过后,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分享梦境”,分析讨论每个人的梦境,并注意其中的警示。当孩子们发育到开始做那些令人“困扰”的梦时,他们便开始每天吃一片药直到老去,确保那种“困扰”永不再来。
这个世界分工明确,“生育”也是一种职业。“职业育女”生出婴儿后,由职业营养师抚养两年,保证他们健康,各项指标都合格,然后统一起名字,分配给那些申请孩子的“家庭单位”。健康指标不合格的婴儿将被“释放”,那是一个神圣的仪式。
老人们也由职业护理人员统一照顾,直到某一时刻和大家欢乐告别,被光荣“释放”,那又是一个神圣的仪式。
这个世界没有镜子,所以也就无所谓自我。
当看见彼此哪怕些许不同时,人们也从不主动询问,按照规矩,那是“粗鲁”的表现。只有讨论相似性,才会让人感觉友好。
孩子们健康成长,按部就班。每一年社区都会统一宣布每个人的年龄,“三岁组”变为“四岁组”,“五岁组”变为“六岁组”,每一个组别都有和别的组别不同的特征,孩子们不可以越年龄做事,所以“年龄升级”对孩子们可是一件大事。
比如,从“六岁组”到“七岁组”,衣服就有了前排纽扣。之前的纽扣都在背后,小朋友们要互相帮助才能穿衣服,这培养了集体互助。而从七岁的前排纽扣开始,小朋友们就要试着开始独立了。“八岁组”到“九岁组”也很重要,九岁开始就发给每个人自行车,孩子们可以脱离“家庭单位”走远了。
每个孩子细微的差别都被详细记录考察,直到十二岁这一年。这一年开始,他们就是成人了,每个人都会按照他们的特点被分配一项终身职业。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人们不再记录年龄,因为年龄从此已经失去了意义,直到他们成为老人,直到他们被光荣“释放”。所以,“十二岁庆典”是每个十一岁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单位”最期待的大典。
这一年的“十二岁庆典”大不相同,在给所有适龄少年“分配”职业之后,一个男孩被“选中”了一项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至高无上神圣无比-----他将被唯一的已经老去的“施与者”训练成下一代的“施与者”。
那天晚上,所有的少年都激动无比的开始阅读分配给他们的厚厚的《职业守则》,只有那个被选中的男孩闷闷不乐,因为他没有期待已久的厚厚的神圣的《职业守则》。他领到的只有不起眼的薄薄的一页纸,上面便是他的“职业守则”:
1. 从这一刻起,所有关于“粗鲁”的规则对你都不再适用。你可以问任何公民任何问题,并得到答案。
2. 你不能和任何其他成员透露你的职业训练内容,包括你的父母。
3. 从这一刻开始,你绝不能再和别人讨论你的梦境。
4. 除了真正生病或,不许再服用任何药物。
5. 你不能要求被“释放”。
6. 你可以撒谎。
所有这些,这少年都不太理解,除了最后一条。天啊,竟然可以撒谎!从小他就被教育绝不撒谎,他受过严格的语言训练,就是为了每个字都用的精确,而这种精确可以避免“无意识”的谎言。比如,“饿了”就是“饿了”,绝不可以说“饿死了”,这个世界可从来没有人饿死过,所以那是用词不当造成的“无意识的谎言”。而现在居然可以撒谎!这真是种奇怪的特权啊!
恩?等一下!如果每个人的《职业守则》上其实都有这一条怎么办?!
就是从这一夜开始,故事开始了。。。。。
====================================
我一直想为少年们找一本书,讲述“集体”和“同一”的荒谬,告诉他们“个体”和“不同”才是最重要的,让他们警惕那些小到班级大到国家的各种“集体”。一直找不到。《1984》太阴森恐怖也过于晦涩,《动物农庄》太荒唐戏谑而且意思也比较曲折,《通往奴役之路》又太枯燥艰深。以前我给人推荐《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的信》,但那其实是给父母看的,不适合孩子,而且分析太多,不是好故事。
现在我终于找到了!Lois Lowry 的《The Giver》,就是上面我讲的那个故事。这小说简单,细腻,优美,深刻,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书封面上的金色奖章上刻着“对美国儿童文学最杰出的贡献”。
书的扉页上写着:“给所有的孩子,我们把未来托付给了你。”(For all the children. To whom we entrust the future)
你想知道从那一夜开始发生在这少年身上的故事么?我保证你猜不到。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