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之家的冒险》——线索的交叉掩护

本评论泄底,当然看过这篇评论之后,这本书也基本上不用看了。
目前已出版的西泽中文版长篇全部阅读完毕,老实说西泽的水平是很齐准的,就算没有太出色,至少也不会让人觉得太烂。最开始看《解体诸因》的时候觉得非常惊艳,但慢慢他的作品看多了之后,惊艳感也就下降了。不过西泽有一种别于其他作家的思路,即对线索的反复处理,反复提出假设,在不断否定的过程中找到作者认为的正确答案。这种模式,在匠与高千系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四人经常是在“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而相比之下,《死了七次的男人》更侧重科幻设定和推理的结合,《完美无缺的名侦探》对线索常常只是单次利用,山吹海晴基本上很快就能得知真相。
所以要分析西泽的思路,还是挑选匠与高千系列比较靠谱,在此以《啤酒之家的冒险》为例,对西泽的脑回路进行一些分析,看看西泽如何设置线索,又如何运用线索。
首先我们来看看四人最开始进入啤酒之家时,眼前的线索(牢记一点,不合理之处皆是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因为事物明显不合理,造成四人警觉的线索(显而易见,这是A系列):
A1:一楼一张单人床,而除此之外,一楼没有任何家具。
A2:二楼衣柜里隐藏了许多罐装啤酒,用冰箱冷藏,还有十几个酒杯。
其次,在进入啤酒之家之前,西泽还给读者布下了一些隐藏线索(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线索就用B开头好了)。
B1:有一名男子的车和这四人的车是同一型号同样颜色的。而且离开的时候男子的车跟在四人的车后面。
B2:回程时在干道上出现封锁路牌,四人不得不绕路——这是造成四人进入啤酒之家的重要原因。
B3:绕路的时候看到前方发生车祸,而四人坐的车又没油了,所以只好步行,最终闯入啤酒之家。
让四人首先引起警觉的是A1和A2,因为四人都爱解谜,所以开始纷纷猜测出现A1和A2的原因。漂撇学长首先采用的是这种思路:不去考虑A1和A2为什么不合理,而是在承认A1和A2的存在上,思考两者可以用来做什么。所以他给出的解答是:
C1:这里是私会的宾馆。
接下来几个人纷纷讨论C1,因为A1和A2的确可以推出C1,但是C1却带来了新的不合理性,比如说要来到这座别墅需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而最关键的是,就算是宵小之徒把这里当作幽会的场所,也完全没有必要把床和啤酒分开在两层楼上放啊。
所以C1被彻底否定。
然后四人转换思路,开始考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线索B4。
B4:啤酒之家是刚刚落成的别墅。
所以根据B4和A2、A1,高千提出新的解答C2:
C2:因为是刚落成的别墅,装修尚未完成。所以屋主只放了一张单人床,而且啤酒是为了让搬家的人在劳累之后畅饮所用。
但是C2也产生了新的不合理之处,因为C2和A2本身就存在矛盾,装修的话冰箱没有必要藏在二楼的衣柜里!所以只有认清A1和A2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完美解释。
于是,四人开始对A1和A2进行分解分析,力图认清两者背后隐藏的线索。由此得到新的隐藏线索:
从A2得到的隐藏线索(由高千提出):
A21:冰箱放在衣柜里。
A22:这里是二楼。
A23:放有这个房间离楼梯最近。
这样,高千得出结论C3:
C3:某人基于某个理由,得将冰箱藏在二楼的任一房间中;但冰箱这么大,无论人手是一人或两人以上,要搬到底端的房间都很费事,因此必然会选择藏在离楼梯最近的房间里。
在已有解答中,C3是最重要的。所以四人在C3的具体基础上讨论良久,漂撇学长最终总结出结论C31:
C31:自家人和外人一起造访这座别墅,而自家人为了不让外人发现二楼的房间里藏了装有啤酒的冰箱,便将外人留在一楼,直到来访目的达成。
C31实质上是对C3的深化解释,而且也不违反明显线索。不过在这时,匠千晓又想到一个新的假设,姑且命名为C32吧:
C32:歹徒绑架小孩,勒索赎金,接着利用这座刚落成、尚未启用的别墅来作为交付肉票的场所。当然,这座别墅不是犯人的,是和此案毫无关连的第三者所有。歹徒将小孩安置在他事先备好的床铺上,并联络父母:“你的孩子在R高原某处的某别墅里。”父母大为紧张,要求这座别墅的主人出面协助;待他们一同前来此地后,便发现了睡着的小孩。
但匠千晓给出的C32还是有矛盾之处。为何一定要放啤酒?因为在绑架案中,藏在二楼衣柜里的啤酒是非常突兀的存在,这是极为不合理的因素。所以匠千晓的解答C32很快就被否决掉了,唯一保留下来的是推论E1(由小兔提出)。
E1:目的在于睡在床上的人。
根据E1和A1,小兔还进一步得出了推论E11:
E11:趁某人睡着之际搬到此地。
四人都认为E11是一合理的推论,不过暂时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故事还在继续进行不是?匠千晓又在卫生间里发现了新的隐藏线索B5:
B5:卫生间里有少量的纸。
那么,根据B5和E11,高千跳跃性地提出了新假设C4:
C4:一个调皮的小孩让父母很烦心,于是父母决定稍微教训一下小孩子,就便趁着孩子熟睡时,偷偷开车将他送到这里来,吓孩子一跳。
C4在某种意义上也和B4相吻合,因为这样也省去了搬家具的麻烦。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要完成C4,必须让孩子觉得这是在自己家,自己家里的家具突然不见了,这项计划才能完成。而为了合理解释这种现象,高千进一步补充解释,提出了C41:
C41:有另一座别墅存在,而且和这座啤酒之家一模一样。
这样才能给小孩最大的心理震撼,让他觉得一夜之间所有家具所有人都消失了。
但这样问题又继续引申到为什么父母要这么做身上。于是高千又提出孩子的父亲是入赘的,然后得出新结论C411:
C411:在父母之上还有个外公,外公洞悉了父母的计划,却将计就计,趁着女婿带走睡着的孙子之时,命令事先等待行动的年轻员工们将家具及生活用品全部搬出旧别墅。另一方面,女婿抵达新别墅,把孩子安置在他事先搬来的床铺后随即离去。那些等候已久的员工们便将旧别墅搬来的家具搬进新别墅中,在女婿不知情的状况下完成搬家。女婿意气风发地回到旧别墅,却发现别墅变得空空荡荡,愕然无语。这下外公就可以教训女婿了:“如何?这下你可明白被弃置不顾的幼子是何感受了吧?”
C411是一个冗长的解答,之后四人又用C411回过头来解释了B2和B3,因为有B2,所以外公和女婿的车才会撞在一起,所以啤酒之家才会空出来,所以这四人才会进入空无一人的别墅。
到这里,小说前半段由此结束,C411和之前已知的线索都不矛盾,如果是短篇小说的话,那这样的解答已经足够让人满意了,当然,C411也有一些突兀之处:比如外公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训女婿总觉得太过孩子气,而实行计划的时候完全瞒过女婿似乎也不太可能。但光写到这里还不行啊,长篇总要凑篇幅嘛。
而且有一点值得注意,C41得到了验证,四人真的发现了影子别墅!
后半段提出的解答就没有那么多了,西泽增加了不少灌水成分。让我们来看看西泽是如何收尾的。
四人旅行结束,回到学校之后再次在漂撇学长家里再次讨论啤酒之家,又从A2和C41当中发现了新的隐藏线索A24(匠千晓提出):
A24:啤酒之家冰着和没冰的啤酒合计九十六罐,但影子别墅只有九十五罐。
再者四人都发现两座别墅外观上并不相同,这就稍微动摇了C411的合理性。所以四人又开始思考新的解答C5:
C5:啤酒之家和影子别墅是绑架案中监禁肉票的场所,选择这两个地方,不让肉票发现自己在何处被监禁。
但是C5与常理不符,两座别墅相隔距离并不远,警察肯定都能查出来。所以C5也被否定了。然后他们又回想起隐藏线索A11:
A11:两座别墅的床都正对着大路,从外面一眼就能看到。窗户面向道路,代表来访者就算无意窥探,也能一眼就看到内部。
而根据A11,又得到了推论E2:
E2:希望特定人物很快就能发现那张床。
之后四人又开始对高千之前提出的C411进行讨论分析,几乎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即承认C411的合理性,不过四人散会后,匠千晓到高千家里,发现了新的破绽,从而一举推翻了C411。
这个矛盾就是,车祸发生的位置和影子别墅的位置不对,不吻合C411!而车祸的位置和影子别墅的位置这是无法动摇的线索。所以C411被彻底否决。而高千和匠千晓终于回过头认真审视隐藏线索B1、B2、B3,才得出了最后的结论C6。
C6:这是一起杀人嫁祸未遂案件。嫁祸对象就是高千之前所见戴墨镜的的男子,他们简称为小墨。罪犯先偷小墨车的汽油,再竖立通告牌逼小墨绕远路,希望小墨的车将油耗尽,然后进入影子别墅,发现啤酒喝醉。等小墨喝醉之后,再把他转移到啤酒之家,那里就是凶手预设的犯罪现场。等到小墨醒来,赫然发现身旁有一个死人,这样他怎么都说不清楚了。
看过本书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最后的解答,在这里我不就不摘录书中的内容了,就是一起杀人嫁祸未遂,却发生车祸的事情。我想说的是,西泽把这本书的plot分成了四大类:
A:明显线索。
B:隐藏线索。
C:解答。
E:推论。
而杀人并嫁祸给别人的做法,很多推理小说家都写过,西泽的亮点在于他组织plot的方式,把每个细节分得很细,然后让这些线索交叉掩护,层层推进,仔细分析这本书的plot,就可以看出西泽是怎样把一个看似简单的凶杀案最终发展成一个长篇的。当然最终解答C6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因为小墨很可能口渴,但不见得会像四人一样喝醉,而一旦小墨没有喝醉,那么精心设置的计划就泡汤了。
不过这并非重点,西泽构造自己独特plot的方法才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所以个人觉得本书可以成为推理写作的范例,把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从每个线索开始细细推演,才是西泽的强大之处。
最后用一张图来直观表示本书的思路,见网址:http://www.douban.com/note/143321742/。
目前已出版的西泽中文版长篇全部阅读完毕,老实说西泽的水平是很齐准的,就算没有太出色,至少也不会让人觉得太烂。最开始看《解体诸因》的时候觉得非常惊艳,但慢慢他的作品看多了之后,惊艳感也就下降了。不过西泽有一种别于其他作家的思路,即对线索的反复处理,反复提出假设,在不断否定的过程中找到作者认为的正确答案。这种模式,在匠与高千系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四人经常是在“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而相比之下,《死了七次的男人》更侧重科幻设定和推理的结合,《完美无缺的名侦探》对线索常常只是单次利用,山吹海晴基本上很快就能得知真相。
所以要分析西泽的思路,还是挑选匠与高千系列比较靠谱,在此以《啤酒之家的冒险》为例,对西泽的脑回路进行一些分析,看看西泽如何设置线索,又如何运用线索。
首先我们来看看四人最开始进入啤酒之家时,眼前的线索(牢记一点,不合理之处皆是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因为事物明显不合理,造成四人警觉的线索(显而易见,这是A系列):
A1:一楼一张单人床,而除此之外,一楼没有任何家具。
A2:二楼衣柜里隐藏了许多罐装啤酒,用冰箱冷藏,还有十几个酒杯。
其次,在进入啤酒之家之前,西泽还给读者布下了一些隐藏线索(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线索就用B开头好了)。
B1:有一名男子的车和这四人的车是同一型号同样颜色的。而且离开的时候男子的车跟在四人的车后面。
B2:回程时在干道上出现封锁路牌,四人不得不绕路——这是造成四人进入啤酒之家的重要原因。
B3:绕路的时候看到前方发生车祸,而四人坐的车又没油了,所以只好步行,最终闯入啤酒之家。
让四人首先引起警觉的是A1和A2,因为四人都爱解谜,所以开始纷纷猜测出现A1和A2的原因。漂撇学长首先采用的是这种思路:不去考虑A1和A2为什么不合理,而是在承认A1和A2的存在上,思考两者可以用来做什么。所以他给出的解答是:
C1:这里是私会的宾馆。
接下来几个人纷纷讨论C1,因为A1和A2的确可以推出C1,但是C1却带来了新的不合理性,比如说要来到这座别墅需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而最关键的是,就算是宵小之徒把这里当作幽会的场所,也完全没有必要把床和啤酒分开在两层楼上放啊。
所以C1被彻底否定。
然后四人转换思路,开始考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线索B4。
B4:啤酒之家是刚刚落成的别墅。
所以根据B4和A2、A1,高千提出新的解答C2:
C2:因为是刚落成的别墅,装修尚未完成。所以屋主只放了一张单人床,而且啤酒是为了让搬家的人在劳累之后畅饮所用。
但是C2也产生了新的不合理之处,因为C2和A2本身就存在矛盾,装修的话冰箱没有必要藏在二楼的衣柜里!所以只有认清A1和A2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完美解释。
于是,四人开始对A1和A2进行分解分析,力图认清两者背后隐藏的线索。由此得到新的隐藏线索:
从A2得到的隐藏线索(由高千提出):
A21:冰箱放在衣柜里。
A22:这里是二楼。
A23:放有这个房间离楼梯最近。
这样,高千得出结论C3:
C3:某人基于某个理由,得将冰箱藏在二楼的任一房间中;但冰箱这么大,无论人手是一人或两人以上,要搬到底端的房间都很费事,因此必然会选择藏在离楼梯最近的房间里。
在已有解答中,C3是最重要的。所以四人在C3的具体基础上讨论良久,漂撇学长最终总结出结论C31:
C31:自家人和外人一起造访这座别墅,而自家人为了不让外人发现二楼的房间里藏了装有啤酒的冰箱,便将外人留在一楼,直到来访目的达成。
C31实质上是对C3的深化解释,而且也不违反明显线索。不过在这时,匠千晓又想到一个新的假设,姑且命名为C32吧:
C32:歹徒绑架小孩,勒索赎金,接着利用这座刚落成、尚未启用的别墅来作为交付肉票的场所。当然,这座别墅不是犯人的,是和此案毫无关连的第三者所有。歹徒将小孩安置在他事先备好的床铺上,并联络父母:“你的孩子在R高原某处的某别墅里。”父母大为紧张,要求这座别墅的主人出面协助;待他们一同前来此地后,便发现了睡着的小孩。
但匠千晓给出的C32还是有矛盾之处。为何一定要放啤酒?因为在绑架案中,藏在二楼衣柜里的啤酒是非常突兀的存在,这是极为不合理的因素。所以匠千晓的解答C32很快就被否决掉了,唯一保留下来的是推论E1(由小兔提出)。
E1:目的在于睡在床上的人。
根据E1和A1,小兔还进一步得出了推论E11:
E11:趁某人睡着之际搬到此地。
四人都认为E11是一合理的推论,不过暂时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故事还在继续进行不是?匠千晓又在卫生间里发现了新的隐藏线索B5:
B5:卫生间里有少量的纸。
那么,根据B5和E11,高千跳跃性地提出了新假设C4:
C4:一个调皮的小孩让父母很烦心,于是父母决定稍微教训一下小孩子,就便趁着孩子熟睡时,偷偷开车将他送到这里来,吓孩子一跳。
C4在某种意义上也和B4相吻合,因为这样也省去了搬家具的麻烦。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要完成C4,必须让孩子觉得这是在自己家,自己家里的家具突然不见了,这项计划才能完成。而为了合理解释这种现象,高千进一步补充解释,提出了C41:
C41:有另一座别墅存在,而且和这座啤酒之家一模一样。
这样才能给小孩最大的心理震撼,让他觉得一夜之间所有家具所有人都消失了。
但这样问题又继续引申到为什么父母要这么做身上。于是高千又提出孩子的父亲是入赘的,然后得出新结论C411:
C411:在父母之上还有个外公,外公洞悉了父母的计划,却将计就计,趁着女婿带走睡着的孙子之时,命令事先等待行动的年轻员工们将家具及生活用品全部搬出旧别墅。另一方面,女婿抵达新别墅,把孩子安置在他事先搬来的床铺后随即离去。那些等候已久的员工们便将旧别墅搬来的家具搬进新别墅中,在女婿不知情的状况下完成搬家。女婿意气风发地回到旧别墅,却发现别墅变得空空荡荡,愕然无语。这下外公就可以教训女婿了:“如何?这下你可明白被弃置不顾的幼子是何感受了吧?”
C411是一个冗长的解答,之后四人又用C411回过头来解释了B2和B3,因为有B2,所以外公和女婿的车才会撞在一起,所以啤酒之家才会空出来,所以这四人才会进入空无一人的别墅。
到这里,小说前半段由此结束,C411和之前已知的线索都不矛盾,如果是短篇小说的话,那这样的解答已经足够让人满意了,当然,C411也有一些突兀之处:比如外公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训女婿总觉得太过孩子气,而实行计划的时候完全瞒过女婿似乎也不太可能。但光写到这里还不行啊,长篇总要凑篇幅嘛。
而且有一点值得注意,C41得到了验证,四人真的发现了影子别墅!
后半段提出的解答就没有那么多了,西泽增加了不少灌水成分。让我们来看看西泽是如何收尾的。
四人旅行结束,回到学校之后再次在漂撇学长家里再次讨论啤酒之家,又从A2和C41当中发现了新的隐藏线索A24(匠千晓提出):
A24:啤酒之家冰着和没冰的啤酒合计九十六罐,但影子别墅只有九十五罐。
再者四人都发现两座别墅外观上并不相同,这就稍微动摇了C411的合理性。所以四人又开始思考新的解答C5:
C5:啤酒之家和影子别墅是绑架案中监禁肉票的场所,选择这两个地方,不让肉票发现自己在何处被监禁。
但是C5与常理不符,两座别墅相隔距离并不远,警察肯定都能查出来。所以C5也被否定了。然后他们又回想起隐藏线索A11:
A11:两座别墅的床都正对着大路,从外面一眼就能看到。窗户面向道路,代表来访者就算无意窥探,也能一眼就看到内部。
而根据A11,又得到了推论E2:
E2:希望特定人物很快就能发现那张床。
之后四人又开始对高千之前提出的C411进行讨论分析,几乎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即承认C411的合理性,不过四人散会后,匠千晓到高千家里,发现了新的破绽,从而一举推翻了C411。
这个矛盾就是,车祸发生的位置和影子别墅的位置不对,不吻合C411!而车祸的位置和影子别墅的位置这是无法动摇的线索。所以C411被彻底否决。而高千和匠千晓终于回过头认真审视隐藏线索B1、B2、B3,才得出了最后的结论C6。
C6:这是一起杀人嫁祸未遂案件。嫁祸对象就是高千之前所见戴墨镜的的男子,他们简称为小墨。罪犯先偷小墨车的汽油,再竖立通告牌逼小墨绕远路,希望小墨的车将油耗尽,然后进入影子别墅,发现啤酒喝醉。等小墨喝醉之后,再把他转移到啤酒之家,那里就是凶手预设的犯罪现场。等到小墨醒来,赫然发现身旁有一个死人,这样他怎么都说不清楚了。
看过本书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最后的解答,在这里我不就不摘录书中的内容了,就是一起杀人嫁祸未遂,却发生车祸的事情。我想说的是,西泽把这本书的plot分成了四大类:
A:明显线索。
B:隐藏线索。
C:解答。
E:推论。
而杀人并嫁祸给别人的做法,很多推理小说家都写过,西泽的亮点在于他组织plot的方式,把每个细节分得很细,然后让这些线索交叉掩护,层层推进,仔细分析这本书的plot,就可以看出西泽是怎样把一个看似简单的凶杀案最终发展成一个长篇的。当然最终解答C6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因为小墨很可能口渴,但不见得会像四人一样喝醉,而一旦小墨没有喝醉,那么精心设置的计划就泡汤了。
不过这并非重点,西泽构造自己独特plot的方法才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所以个人觉得本书可以成为推理写作的范例,把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从每个线索开始细细推演,才是西泽的强大之处。
最后用一张图来直观表示本书的思路,见网址:http://www.douban.com/note/143321742/。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欧阳杼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