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

【序錄】
崇仁學案:
必敬義夾持,明誠兩進,而後為學問之全功。
白沙學案:
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喫緊功夫,全在涵養,喜怒未發而非空,萬感交集而不動。至陽明而後大。
河東學案:
此心始覺性天通
姚江學案
先生之格物:謂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以聖人教人,只是一個行。──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皆是行也。篤行之者,行此數者不已是也。
天泉問答:“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浙中王門學案﹝緒山龍溪﹞
江右王門學案
姚江之學,惟江右得其傳,東廓念葊兩峯雙江,其選也。再傳而為塘南思默,皆能推原陽明未盡之旨。......蓋陽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
南中王門學案﹝王心齋黃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馮南江﹞
楚中王門學案﹝耿天臺蔣道林冀闇齋劉觀時王應奎胡鳴玉劉德崇重楊介誠何汝諧唐汝淵龍止之﹞
北方王門學案﹝穆玄蓭王道﹞
閩粵王門學案﹝方西樵薛侃楊驥楊仕鳴﹞
泰州學案﹝王龍溪徐波石顏山農何心隱
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
甘泉學案
諸儒學案
東林學案
數十年來,勇者燔妻子,弱者隉土室,忠義之盛,度越前代,猶是東林之流風餘韻也。
蕺山學案﹝黃宗羲惲日初﹞
【師說】
方正學孝孺
先生平日學問,斷斷乎臣盡忠子盡孝,一本於良心之所固有者。
曹月川端
先生自譜,其於斯道,至四十而猶不勝渺茫浩瀚之苦。又十年怳然一悟,始知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焉。所謂太極之哩,及此而是。蓋見道之難如此,學者慎毋輕言悟也哉!
薛敬軒瑄
此心惟覺性天通
吳康齋與弼
先生之學,刻苦奮勵,多從五更枕上汗流淚下得來。及夫得之而有以自樂,則又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至於學之之道,大要在涵養性情,而以克己安貧為實地。此正孔顏尋向上功夫。......《日記》云:“澹如秋水貧中味,和似春風靜後功。”可為先生寫照。
陳剩夫真晟
周小泉蕙
段容思先生堅訓小泉先生語“非聖勿學,惟聖斯學。”
陳白沙獻章
先生學宗自然,而要歸於自得。......至問所謂得,則曰靜中養出端倪。......道本自然,人不可以智力與,纔欲自然,便不自然。故曰:會得的活活潑潑地,不會得的祇是弄精魂。
陳克蓭選
羅一峯倫
愚案一峯嘗自言:"予性剛,見剛者,好之若饑渴知於飲食,不能自喻於口也。求之不可得,則反其人於古,相與論其世,如侍几杖而聆謦欬也。"
蔡虛齋清
先生......一以六經為入門,四子為標準,而反身用力,本知靜虛之地。所謂真道德性命,端向此中有得焉。
王陽明守仁
1.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動即靜,即體即用,即工夫即本體,即上即下,無之不一 。
2.象山本心之說,疑其為良知之所自來。而求本心於良知,指點更為親切。
3.其與朱子牴牾之處,總在《大學》一書。朱子之解《大學》也,先格致而後授之以誠意。先生之解《大學》也,即格致為誠意。其於工夫,似有分合之不同。然詳二先生所最喫緊處,皆不越慎獨一關,則所謂因明至誠以進於聖人之道一也。......夫《大學》之教,一先一後,階級較然,而實無先後之可言,故八目總是一事。
周東廓守益
東廓以獨知為良知,以戒懼謹獨為致良知之功,此是師門本旨。......後來念菴收攝保任之說,實遡諸此。
王龍溪畿
1.愚案四句教法,考之《陽明集》中,並不經見。其說乃出於龍溪。則陽明未定之見,平日間嘗有是言,而未敢筆之於書以滋學者之惑。
2.王門有心齋龍溪,學皆尊悟,世稱二王。心齋言悟雖超曠,不離師門宗旨。至龍溪直把良知作佛性看,懸空期個悟,終成玩弄光景,雖謂操戈入室可也。
羅整菴欽順
考先生所最得力處,乃在以道心為性,指未發而言;人心為情,止已發而言。自謂獨異於宋儒之見。
呂涇野木冉 何瑭 馬里 崔銑 呂潛 張節 郭郛
夢雲浦化鯉 孟我疆秋 張陽和元忭
羅念菴洪先 趙大洲貞吉 王塘南時槐 鄧定宇以讚
案王門惟心齋氏盛傳其說,從不學不慮之旨,轉而標之曰自然,曰學樂。末流衍蔓,浸為小人之無忌憚。羅先生後起有憂之,特拈收攝保聚四字,為致良知符訣,故其學專求之未發一機,以主靜無欲為宗旨,可謂衛道苦心矣。
羅近溪汝芳
李見羅材
《大學》一書,程朱說誠正,陽明說致知,心齋說格物,盱江說明明德,釗江說修身,至此其無餘韻乎!
許靜菴孚遠
嘗深夜與門人弟輩,窅然靜坐,輒追數平生酒色財氣分數消長以自證。其所學篤實如此。
崇仁學案:
必敬義夾持,明誠兩進,而後為學問之全功。
白沙學案:
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喫緊功夫,全在涵養,喜怒未發而非空,萬感交集而不動。至陽明而後大。
河東學案:
此心始覺性天通
姚江學案
先生之格物:謂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以聖人教人,只是一個行。──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皆是行也。篤行之者,行此數者不已是也。
天泉問答:“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有善有惡者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浙中王門學案﹝緒山龍溪﹞
江右王門學案
姚江之學,惟江右得其傳,東廓念葊兩峯雙江,其選也。再傳而為塘南思默,皆能推原陽明未盡之旨。......蓋陽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
南中王門學案﹝王心齋黃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馮南江﹞
楚中王門學案﹝耿天臺蔣道林冀闇齋劉觀時王應奎胡鳴玉劉德崇重楊介誠何汝諧唐汝淵龍止之﹞
北方王門學案﹝穆玄蓭王道﹞
閩粵王門學案﹝方西樵薛侃楊驥楊仕鳴﹞
泰州學案﹝王龍溪徐波石顏山農何心隱
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
甘泉學案
諸儒學案
東林學案
數十年來,勇者燔妻子,弱者隉土室,忠義之盛,度越前代,猶是東林之流風餘韻也。
蕺山學案﹝黃宗羲惲日初﹞
【師說】
方正學孝孺
先生平日學問,斷斷乎臣盡忠子盡孝,一本於良心之所固有者。
曹月川端
先生自譜,其於斯道,至四十而猶不勝渺茫浩瀚之苦。又十年怳然一悟,始知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焉。所謂太極之哩,及此而是。蓋見道之難如此,學者慎毋輕言悟也哉!
薛敬軒瑄
此心惟覺性天通
吳康齋與弼
先生之學,刻苦奮勵,多從五更枕上汗流淚下得來。及夫得之而有以自樂,則又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至於學之之道,大要在涵養性情,而以克己安貧為實地。此正孔顏尋向上功夫。......《日記》云:“澹如秋水貧中味,和似春風靜後功。”可為先生寫照。
陳剩夫真晟
周小泉蕙
段容思先生堅訓小泉先生語“非聖勿學,惟聖斯學。”
陳白沙獻章
先生學宗自然,而要歸於自得。......至問所謂得,則曰靜中養出端倪。......道本自然,人不可以智力與,纔欲自然,便不自然。故曰:會得的活活潑潑地,不會得的祇是弄精魂。
陳克蓭選
羅一峯倫
愚案一峯嘗自言:"予性剛,見剛者,好之若饑渴知於飲食,不能自喻於口也。求之不可得,則反其人於古,相與論其世,如侍几杖而聆謦欬也。"
蔡虛齋清
先生......一以六經為入門,四子為標準,而反身用力,本知靜虛之地。所謂真道德性命,端向此中有得焉。
王陽明守仁
1.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動即靜,即體即用,即工夫即本體,即上即下,無之不一 。
2.象山本心之說,疑其為良知之所自來。而求本心於良知,指點更為親切。
3.其與朱子牴牾之處,總在《大學》一書。朱子之解《大學》也,先格致而後授之以誠意。先生之解《大學》也,即格致為誠意。其於工夫,似有分合之不同。然詳二先生所最喫緊處,皆不越慎獨一關,則所謂因明至誠以進於聖人之道一也。......夫《大學》之教,一先一後,階級較然,而實無先後之可言,故八目總是一事。
周東廓守益
東廓以獨知為良知,以戒懼謹獨為致良知之功,此是師門本旨。......後來念菴收攝保任之說,實遡諸此。
王龍溪畿
1.愚案四句教法,考之《陽明集》中,並不經見。其說乃出於龍溪。則陽明未定之見,平日間嘗有是言,而未敢筆之於書以滋學者之惑。
2.王門有心齋龍溪,學皆尊悟,世稱二王。心齋言悟雖超曠,不離師門宗旨。至龍溪直把良知作佛性看,懸空期個悟,終成玩弄光景,雖謂操戈入室可也。
羅整菴欽順
考先生所最得力處,乃在以道心為性,指未發而言;人心為情,止已發而言。自謂獨異於宋儒之見。
呂涇野木冉 何瑭 馬里 崔銑 呂潛 張節 郭郛
夢雲浦化鯉 孟我疆秋 張陽和元忭
羅念菴洪先 趙大洲貞吉 王塘南時槐 鄧定宇以讚
案王門惟心齋氏盛傳其說,從不學不慮之旨,轉而標之曰自然,曰學樂。末流衍蔓,浸為小人之無忌憚。羅先生後起有憂之,特拈收攝保聚四字,為致良知符訣,故其學專求之未發一機,以主靜無欲為宗旨,可謂衛道苦心矣。
羅近溪汝芳
李見羅材
《大學》一書,程朱說誠正,陽明說致知,心齋說格物,盱江說明明德,釗江說修身,至此其無餘韻乎!
許靜菴孚遠
嘗深夜與門人弟輩,窅然靜坐,輒追數平生酒色財氣分數消長以自證。其所學篤實如此。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