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告别马焦拉》

前些天读了拉斯普京的小说《告别马焦拉》,很是感动。一时间联想起很多关于“告别”的作品来。也许可以把这称为文学作品中的“告别”主题吧。
《告别马焦拉》这部小说并不以情节见长,而是着重描写了一群在马焦拉岛上世代居住的村民因为修建水电站而被迫离开故乡的心路历程。以达利娅为代表的一群老人们说什么也不想搬离他们世代居住的这片土地,而以克拉芙卡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们却热切盼望着去新的城镇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两代人的冲突实际上是人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守护与放弃、怀念与忘却、回望与前瞻等诸种矛盾对立的具体体现。对于老人们来说,马焦拉不仅是一块物质意义上的土地,更是他们灵魂的驻所,是他们精神的栖息地,马焦拉上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们先人亲手培植的,都凝结着人们对祖先、对往昔的怀念,马焦拉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自身通过世代的劳动积淀下来的。老人们只有在马焦拉才能感到自身的存在,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因此,达利娅永远放不下那用了一辈子的俄罗斯式茶炊,永远也忘不了去刨土豆,去割草,抱定一颗倔强到近乎顽固的心去抗衡村苏维埃的搬迁命令,纵然新城镇生活在优越也不为所动。然而,达利娅最终妥协了,她不得不同意搬迁,不得不自己点燃了世代居住的老宅。小说的悲剧性也正体现在此:老人们竭力想保全的并未留存下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美好的生活却成了阻碍发展的累赘,因此它必须被毁灭,被撕破,呈在人们面前,令人唏嘘不已。
达利娅告别马焦拉,犹如柳苞芙告别樱桃园,犹如沙子龙告别断魂枪,犹如索尔仁尼琴笔下的“我们”告别古战场的遗迹,无论是马焦拉还是樱桃园,亦或是断魂枪和古战场,都蕴藏着伟大的传统,蕴藏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劳动。现代化建设固然必要,但有些时候是否过于迅速了呢?拉斯普京并没有贬斥现代化的进程,但似乎在隐约地告诉我们:马焦拉以及千千万万的村落是我们自身意识积淀的结果,在那里有我们自己的存在,人们在往前跑的同时,不要那么绝情地抛弃过去。现代化的生活是方便快捷的,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压缩了意识的时间性,截断了我们感知自身存在的过程,从而抹去了很多快乐与欣喜。我们并不提倡倒退,只是希望人们在生活中能够更自在些,发现自我,免遭异化。所以,别光顾着往前跑了,偶尔也该回头望望。
《告别马焦拉》这部小说并不以情节见长,而是着重描写了一群在马焦拉岛上世代居住的村民因为修建水电站而被迫离开故乡的心路历程。以达利娅为代表的一群老人们说什么也不想搬离他们世代居住的这片土地,而以克拉芙卡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们却热切盼望着去新的城镇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两代人的冲突实际上是人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守护与放弃、怀念与忘却、回望与前瞻等诸种矛盾对立的具体体现。对于老人们来说,马焦拉不仅是一块物质意义上的土地,更是他们灵魂的驻所,是他们精神的栖息地,马焦拉上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们先人亲手培植的,都凝结着人们对祖先、对往昔的怀念,马焦拉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自身通过世代的劳动积淀下来的。老人们只有在马焦拉才能感到自身的存在,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因此,达利娅永远放不下那用了一辈子的俄罗斯式茶炊,永远也忘不了去刨土豆,去割草,抱定一颗倔强到近乎顽固的心去抗衡村苏维埃的搬迁命令,纵然新城镇生活在优越也不为所动。然而,达利娅最终妥协了,她不得不同意搬迁,不得不自己点燃了世代居住的老宅。小说的悲剧性也正体现在此:老人们竭力想保全的并未留存下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美好的生活却成了阻碍发展的累赘,因此它必须被毁灭,被撕破,呈在人们面前,令人唏嘘不已。
达利娅告别马焦拉,犹如柳苞芙告别樱桃园,犹如沙子龙告别断魂枪,犹如索尔仁尼琴笔下的“我们”告别古战场的遗迹,无论是马焦拉还是樱桃园,亦或是断魂枪和古战场,都蕴藏着伟大的传统,蕴藏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劳动。现代化建设固然必要,但有些时候是否过于迅速了呢?拉斯普京并没有贬斥现代化的进程,但似乎在隐约地告诉我们:马焦拉以及千千万万的村落是我们自身意识积淀的结果,在那里有我们自己的存在,人们在往前跑的同时,不要那么绝情地抛弃过去。现代化的生活是方便快捷的,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压缩了意识的时间性,截断了我们感知自身存在的过程,从而抹去了很多快乐与欣喜。我们并不提倡倒退,只是希望人们在生活中能够更自在些,发现自我,免遭异化。所以,别光顾着往前跑了,偶尔也该回头望望。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