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说我姥姥

湖北人管姥姥叫家家,可我们家的孩子一概管姥姥叫奶奶,只有在和外人讲述的时候才说我外婆怎么怎么样。而在家里为了区分奶奶和外婆,孩子们之间说起来的时候又都是在自己的奶奶前面加个地名。
外婆今年已经八十三岁,八十岁那年大病一场之后就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屋里屋外忙忙碌碌了。真正的老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突然就需要别人的照顾了。外婆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妈妈是老四,似乎是因为妈妈性格最好,所以被留在了外公外婆身边,做小棉袄。于是,我也成了六个小孩儿里面和外婆生活了最久的孩子。外公已经走了二十多年,所以在外婆真正意义的晚年生活里是没有老伴儿的,平日里是我和爸妈,周末姨妈他们会回来看望,也不知道老太太有没有觉得寂寞的时候。
因为有外婆永远在家,所以小时候幼儿园可以当做菜园子,什么时候不高兴了,赖床了,贪玩了都可以不去,赖在家里想干嘛干嘛。因为有外婆永远在家,所以从来没有做过爸妈出差没地儿吃饭啃面包的小可怜儿,永远有香喷喷的食物任我选择,以至于到现在,无论谁说哪家餐厅的东西有多么好吃我也还是觉得比不过家里的饭菜。因为有外婆永远在家,没有当过钥匙儿童,没有过一个人晚上在家,没有过早上错过闹钟上学迟到。因为有外婆,小时候的我被照料的异常周到,但这却是长大了才体会到的。
外婆是旧式的妇女,勤劳,善良,一心为别人着想,她的一心为别人着想甚至让当年处于青春期的我有了一种害怕。外婆习惯于把任何好的东西留给其他人,留给我。吃排骨的时候要把好咬的给我,吃鸡的时候要把腿留给我,给她夹菜永远都是“够了够了,不要了,吃不了了”。 外婆没有牙齿,假牙带了三十多年。据说是怀二姨妈的时候赶上了灾年,没有吃的就只能吃糖,把一口牙吃坏了,一颗一颗往下掉,五十多岁一口牙就全都扒光了。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要把好啃的肉给外婆,可外婆又总是要推让,只有妈妈语气不耐烦的说“小孩子吃什么都行,让你吃你就吃嘛”她才肯放在碗里踏踏实实的吃。那时候我常常觉得外婆根本就没有自我,一切都是在为别人活着,可我又害怕这种完全无要求的好,让我觉得压力好大。我又是理解外婆的,那个年代,即使外公拿着还算不错的工资,要养六个孩子也是困难的。于是,外婆习惯了把所有她觉得好的东西都留下来给别人,肉留给外公吃,菜留给孩子们吃,刻薄的永远是自己。问她需要什么,永远是啥都不用;问她想吃什么,永远是都可以。直到生病之后,好像才稍稍有一点点的会提要求,可是心里还是记挂着她的小孙子们,知道我们五一要去看她,头天晚上姨妈给洗的一小碗草莓愣是要剩几个在那儿,问她为什么不吃了,硬说吃不下了,直到我们回去跟她说你干嘛草莓不吃完,放那儿放坏了多浪费,她才嘟囔着“哎呀,怎么坏了呢,还想给你们留着呢”。妈妈开玩笑,这得亏是只知道你要回不知道姐姐要回,不然她还一颗都不吃了的。还有一次也是,好像是上大一的时候,五一回家,一进门外婆就说快快,冰箱里有几个可好可好的大桃儿了,人家送给你妈的,我让他们给你留的。我问我妈什么时候的?我妈撇撇嘴说三月底吧,那这都一个月了还能有用吗?非得要给你留,不留不肯吃。拿出来果然都要成桃干儿了。不管生活条件变得多好,外婆还是那个什么好东西都要给孩子们留着自己舍不得的外婆。
从前一直觉得人这么完全为他人付出太没劲了,自己也累别人也累,直到外婆病了,我才渐渐察觉出,原来一个家要想和和睦睦,太需要这样一个甘于奉献甘于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的人。从前过年过节,虽然大家伙儿也帮忙着干活,可真正一刻不停在忙的就是外婆。永远不嫌准备吃的麻烦,永远不嫌洗碗洗盘劳累,女儿们看不下老人受累,也会帮忙。可是当这一切都没有那个最最甘愿最最不计较的人来操心来做的时候,各自的小算盘就忍不住要打起来,完全和睦的气氛竟然也会有尴尬的时候。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体谅到外婆那完全奉献自己的好。
虽然有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外婆的无限付出让人压力很大喘不过气,可那段时间我也利用外婆打掩护搞了不少地下工作,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在我爸妈晚上回我自己家之后,我就可以假借喝杯牛奶的功夫打开电视,然后一杯牛奶一直喝不完,外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说我先睡了,你喝完牛奶就睡啊。然后我就借着这天天的一杯牛奶看完了鉴证实录,看完了法证先锋,看完了醉打金枝。真难想象要是不跟外婆住,我的初中生活得有多么的灰暗。外婆看电视也有意思,耳朵不太好,于是常常闹不清楚情节,好人坏人分不清,又喜欢打抱不平,于是就会听见她骂错人,用她简单的价值观评判。
外婆的妈妈据说在方圆几百里之内都是有名的大美女,于是外公听到媒人说是这个大美女的女儿的时候就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想法,留下来娶了外婆。外婆遗传了她妈妈的美丽,手长脚长,皮肤白皙,很多年以来,我都一直觉得外婆是个大个子的老太太。直到忽然有一天,突然发现即使外婆站直了也没有我高了,后来,大病一场之后又急速的消瘦,不再能直得起腰,搂过肩膀,单薄的叫人心疼。可就是这个瘦弱的老太太,内心却尤其的坚强,从来不掉眼泪。即使是外公走的时候,妈妈说她和姨妈们都哭得不能自已,可是外婆只哭了一次。可外婆也不是不悲伤不难过的,刚刚六十岁的她一头头发一夜之间就全都白了,直到过了七十岁,或许是那股悲伤被慢慢冲淡,头发才又慢慢黑回来。
外婆的院子前面有一片小小的地,她喜欢在里面种些小青菜,可惜没有种菜的天赋,青菜永远长得和小青草似的,细细瘦瘦,难得有什么丰收的喜悦。只有一年,整片地全部种了大蒜,春天长了郁郁葱葱的一整片蒜薹,于是那一整个月,我们家饭桌上顿顿都能见到超蒜薹,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就不提意见要换别的吃,结果我有近十年的时间碰都不碰蒜薹。外婆不擅长种植物但却做的一手好衣裳,年轻的时候是裁缝,于是我们家小孩儿小时候穿的棉衣棉裤全是外婆亲手做的,偶尔还帮我们做个钢琴罩子什么的,家里熨衣服,钉纽扣,换拉链的活儿全是外婆的。要说有什么不好,就是我妈现在需要自己钉纽扣的时候总是钉不平整,哈。那会儿外婆都已经住过一次院了,养到夏天身体稍稍好转了一些。有一天好像是把冬天的东西翻出来晒,有一条旧棉裤,妈妈说拆了当垫子,我以为她要自己拆,没想到进屋找了剪刀拿着棉裤顺手就递给了坐在藤椅上的外婆。“你怎么让奶奶帮你拆呢?”“她拆的好嘛!我怕我拆坏了!”外婆也在旁边帮腔说,是,她手笨,弄不好。天知道那会儿外婆连开水瓶都端不动。搬去跟二姨妈住的时候非要带上她的缝纫机,说是等自己好了还能再做衣服呢。
外婆只上过几年小学,但却喜欢看书,自从学了气功之后天天抱着她的书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我们,还写下来,问一次忘了就再问第二次。那时候妈妈常开玩笑说,你要是有你奶奶一半的学习精神你铁定就是年纪第一了。外婆没念过什么书,但却喜欢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你考得好了吧,也从来不会当面表扬或者在外面跟别的婆婆炫耀,只是悄默声儿的买只鸡或者她认为的什么好吃的,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你吃下去。有一阵子弟弟住在我们家,小孩儿贪玩不好好学习,外婆就天天叨叨他,要他好好学习,比我妈念我还厉害。
外婆是天性忠厚的人,不损人利己,不占任何小便宜,所有卖菜的小摊贩都喜欢她,外婆不在家里住两三年了也总还有小贩儿问起老太太怎么样了。外婆身体不太好了,脑子却仍然清楚地不得了,亲疏远近拿捏得分毫不差,家里孩子孰是孰非断的清清楚楚。偶尔想糊弄她一下,还得费点儿脑子。外婆不吃无磷的鱼,姨妈们又觉得黑鱼片是有营养的东西。早上不许老太太下来,怕她看到了就不吃了,等到醋溜黑鱼片做好盛好了端给她,老太太不放心问是什么。炒的草鱼片。哦。吃一吃想起来又问,怎么没刺呢?买了一条半人高的草鱼,就弄了这么点儿给你呀。哦,那是鱼头旁边没刺的那点儿吧?大家伙儿点头如捣蒜。
好人有好报,所以老太太现在有孩子们轮流细心照顾着。偶尔也小小任性一下,像孩童般可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外婆今年已经八十三岁,八十岁那年大病一场之后就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屋里屋外忙忙碌碌了。真正的老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突然就需要别人的照顾了。外婆有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妈妈是老四,似乎是因为妈妈性格最好,所以被留在了外公外婆身边,做小棉袄。于是,我也成了六个小孩儿里面和外婆生活了最久的孩子。外公已经走了二十多年,所以在外婆真正意义的晚年生活里是没有老伴儿的,平日里是我和爸妈,周末姨妈他们会回来看望,也不知道老太太有没有觉得寂寞的时候。
因为有外婆永远在家,所以小时候幼儿园可以当做菜园子,什么时候不高兴了,赖床了,贪玩了都可以不去,赖在家里想干嘛干嘛。因为有外婆永远在家,所以从来没有做过爸妈出差没地儿吃饭啃面包的小可怜儿,永远有香喷喷的食物任我选择,以至于到现在,无论谁说哪家餐厅的东西有多么好吃我也还是觉得比不过家里的饭菜。因为有外婆永远在家,没有当过钥匙儿童,没有过一个人晚上在家,没有过早上错过闹钟上学迟到。因为有外婆,小时候的我被照料的异常周到,但这却是长大了才体会到的。
外婆是旧式的妇女,勤劳,善良,一心为别人着想,她的一心为别人着想甚至让当年处于青春期的我有了一种害怕。外婆习惯于把任何好的东西留给其他人,留给我。吃排骨的时候要把好咬的给我,吃鸡的时候要把腿留给我,给她夹菜永远都是“够了够了,不要了,吃不了了”。 外婆没有牙齿,假牙带了三十多年。据说是怀二姨妈的时候赶上了灾年,没有吃的就只能吃糖,把一口牙吃坏了,一颗一颗往下掉,五十多岁一口牙就全都扒光了。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要把好啃的肉给外婆,可外婆又总是要推让,只有妈妈语气不耐烦的说“小孩子吃什么都行,让你吃你就吃嘛”她才肯放在碗里踏踏实实的吃。那时候我常常觉得外婆根本就没有自我,一切都是在为别人活着,可我又害怕这种完全无要求的好,让我觉得压力好大。我又是理解外婆的,那个年代,即使外公拿着还算不错的工资,要养六个孩子也是困难的。于是,外婆习惯了把所有她觉得好的东西都留下来给别人,肉留给外公吃,菜留给孩子们吃,刻薄的永远是自己。问她需要什么,永远是啥都不用;问她想吃什么,永远是都可以。直到生病之后,好像才稍稍有一点点的会提要求,可是心里还是记挂着她的小孙子们,知道我们五一要去看她,头天晚上姨妈给洗的一小碗草莓愣是要剩几个在那儿,问她为什么不吃了,硬说吃不下了,直到我们回去跟她说你干嘛草莓不吃完,放那儿放坏了多浪费,她才嘟囔着“哎呀,怎么坏了呢,还想给你们留着呢”。妈妈开玩笑,这得亏是只知道你要回不知道姐姐要回,不然她还一颗都不吃了的。还有一次也是,好像是上大一的时候,五一回家,一进门外婆就说快快,冰箱里有几个可好可好的大桃儿了,人家送给你妈的,我让他们给你留的。我问我妈什么时候的?我妈撇撇嘴说三月底吧,那这都一个月了还能有用吗?非得要给你留,不留不肯吃。拿出来果然都要成桃干儿了。不管生活条件变得多好,外婆还是那个什么好东西都要给孩子们留着自己舍不得的外婆。
从前一直觉得人这么完全为他人付出太没劲了,自己也累别人也累,直到外婆病了,我才渐渐察觉出,原来一个家要想和和睦睦,太需要这样一个甘于奉献甘于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的人。从前过年过节,虽然大家伙儿也帮忙着干活,可真正一刻不停在忙的就是外婆。永远不嫌准备吃的麻烦,永远不嫌洗碗洗盘劳累,女儿们看不下老人受累,也会帮忙。可是当这一切都没有那个最最甘愿最最不计较的人来操心来做的时候,各自的小算盘就忍不住要打起来,完全和睦的气氛竟然也会有尴尬的时候。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体谅到外婆那完全奉献自己的好。
虽然有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外婆的无限付出让人压力很大喘不过气,可那段时间我也利用外婆打掩护搞了不少地下工作,其中最大的一项就是在我爸妈晚上回我自己家之后,我就可以假借喝杯牛奶的功夫打开电视,然后一杯牛奶一直喝不完,外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说我先睡了,你喝完牛奶就睡啊。然后我就借着这天天的一杯牛奶看完了鉴证实录,看完了法证先锋,看完了醉打金枝。真难想象要是不跟外婆住,我的初中生活得有多么的灰暗。外婆看电视也有意思,耳朵不太好,于是常常闹不清楚情节,好人坏人分不清,又喜欢打抱不平,于是就会听见她骂错人,用她简单的价值观评判。
外婆的妈妈据说在方圆几百里之内都是有名的大美女,于是外公听到媒人说是这个大美女的女儿的时候就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想法,留下来娶了外婆。外婆遗传了她妈妈的美丽,手长脚长,皮肤白皙,很多年以来,我都一直觉得外婆是个大个子的老太太。直到忽然有一天,突然发现即使外婆站直了也没有我高了,后来,大病一场之后又急速的消瘦,不再能直得起腰,搂过肩膀,单薄的叫人心疼。可就是这个瘦弱的老太太,内心却尤其的坚强,从来不掉眼泪。即使是外公走的时候,妈妈说她和姨妈们都哭得不能自已,可是外婆只哭了一次。可外婆也不是不悲伤不难过的,刚刚六十岁的她一头头发一夜之间就全都白了,直到过了七十岁,或许是那股悲伤被慢慢冲淡,头发才又慢慢黑回来。
外婆的院子前面有一片小小的地,她喜欢在里面种些小青菜,可惜没有种菜的天赋,青菜永远长得和小青草似的,细细瘦瘦,难得有什么丰收的喜悦。只有一年,整片地全部种了大蒜,春天长了郁郁葱葱的一整片蒜薹,于是那一整个月,我们家饭桌上顿顿都能见到超蒜薹,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就不提意见要换别的吃,结果我有近十年的时间碰都不碰蒜薹。外婆不擅长种植物但却做的一手好衣裳,年轻的时候是裁缝,于是我们家小孩儿小时候穿的棉衣棉裤全是外婆亲手做的,偶尔还帮我们做个钢琴罩子什么的,家里熨衣服,钉纽扣,换拉链的活儿全是外婆的。要说有什么不好,就是我妈现在需要自己钉纽扣的时候总是钉不平整,哈。那会儿外婆都已经住过一次院了,养到夏天身体稍稍好转了一些。有一天好像是把冬天的东西翻出来晒,有一条旧棉裤,妈妈说拆了当垫子,我以为她要自己拆,没想到进屋找了剪刀拿着棉裤顺手就递给了坐在藤椅上的外婆。“你怎么让奶奶帮你拆呢?”“她拆的好嘛!我怕我拆坏了!”外婆也在旁边帮腔说,是,她手笨,弄不好。天知道那会儿外婆连开水瓶都端不动。搬去跟二姨妈住的时候非要带上她的缝纫机,说是等自己好了还能再做衣服呢。
外婆只上过几年小学,但却喜欢看书,自从学了气功之后天天抱着她的书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我们,还写下来,问一次忘了就再问第二次。那时候妈妈常开玩笑说,你要是有你奶奶一半的学习精神你铁定就是年纪第一了。外婆没念过什么书,但却喜欢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你考得好了吧,也从来不会当面表扬或者在外面跟别的婆婆炫耀,只是悄默声儿的买只鸡或者她认为的什么好吃的,然后笑眯眯的看着你吃下去。有一阵子弟弟住在我们家,小孩儿贪玩不好好学习,外婆就天天叨叨他,要他好好学习,比我妈念我还厉害。
外婆是天性忠厚的人,不损人利己,不占任何小便宜,所有卖菜的小摊贩都喜欢她,外婆不在家里住两三年了也总还有小贩儿问起老太太怎么样了。外婆身体不太好了,脑子却仍然清楚地不得了,亲疏远近拿捏得分毫不差,家里孩子孰是孰非断的清清楚楚。偶尔想糊弄她一下,还得费点儿脑子。外婆不吃无磷的鱼,姨妈们又觉得黑鱼片是有营养的东西。早上不许老太太下来,怕她看到了就不吃了,等到醋溜黑鱼片做好盛好了端给她,老太太不放心问是什么。炒的草鱼片。哦。吃一吃想起来又问,怎么没刺呢?买了一条半人高的草鱼,就弄了这么点儿给你呀。哦,那是鱼头旁边没刺的那点儿吧?大家伙儿点头如捣蒜。
好人有好报,所以老太太现在有孩子们轮流细心照顾着。偶尔也小小任性一下,像孩童般可爱。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