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幽默的见闻札记
大胡子比尔•布莱森的作品幽默、睿智,文笔非常潇洒,是当代最负胜名的游记作家,写了多本极其畅销的游记作品,同时还是一位科普作家,那本大受欢迎的《万物简史》也出自他手。他(1915—)生于美国艾奥瓦州,热爱旅游,当初就是通过写游记受到媒体赏识和大众喜爱。其后他定居英国,在《泰吾士报》《独立报》工作,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和《国家地理杂志》供稿,后来又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小城居住。这本漫游欧洲的书是他最幽默地见闻札记。
比尔•布莱森曾说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旅行家和游记作家(“真正的旅行家应该冒险,睡硬地,而我总是住在旅馆”),当然这只是一种自嘲。在本书中,他的旅游路线就在大小城市之间,他所记录的趣闻轶事也大多来自于各种公共交通工具、旅馆和街边小店。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学养,既是游记作家,又是通俗历史学家。他的书目前只被当作有趣的游记作品来看,再过一个世纪,他的书就会被当作关于世界各地民风民俗的历史文献。
如果历史兴衰展示出城市的生命感,那民风民俗就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布莱森笔下的大小城市就像毗邻而居的巨人。它们富有人性、气宇俨然,同时又非常怪诞,自然的上帝仍是那个上帝,但城市的上帝已变成卡夫卡的上帝——一个大官僚主义者,越巨大越怪诞。比尔•布莱森游走于这些城市之间,极尽讽刺调侃之才。他的幽默感帮助他发现这个世界最有趣的,同时也很荒诞一面。幽默感是他的旅游行囊里最有价值的装备,而且还永没有失窍之虞,让人艳羡。
他的幽默感既有美式调侃,也有英式讽刺。前者的代表是美国戏剧家、电影导演伍迪•艾伦。后者的代表是《名利场》作者萨克雷。伍迪•艾伦式的幽默可以把大悲剧调侃成滑稽戏,在人情冷暖、世态悲凉的背后,看穿那些含情脉脉地大虚无。萨克雷的幽默则尖酸刻薄,世俗百态在他笔下人性毕露,那些狡猾中的愚蠢,奸诈中的蒙昧全都让人捧腹。这两种幽默同时被布莱森用在那些冷冰冰地女招待身上特别合谐:
“在好莱坞影片中,雪莉(小餐馆女招待)该由粗狂的女星马乔里•梅因扮演。她派头凶悍,善耍官腔,可你登时就能在他丰润的胸脯底下窥出一颗纯金的心灵在博动。你要是出其不意地送她一份生日礼物,她会害羞脸红,说:‘啊哟,买这只物什做啥啦,大蠢货!’要是你给雪莉送上生日礼物,她只会说:‘操它娘的整的是啥玩意儿啊?’雪莉啊,可叹可怜,她没有金子般的心。我觉得她根本就没心没肺,甚或任何能遮丑遮粗的特点也没有。她连把口红抹匀的本事都没有。”
马乔里•梅因和雪莉的区别,也是上面这两种幽默的区别。比尔•布莱森的幽默感可以把他对城市所形成的印象在他手中如魔术师的手套一般翻出种种花样。他语言精妙、让人绝倒,一路欢笑,绝无冷场。但是他并不是一昧搞笑的人,他思想有时非常严肃,他特别尊重人性,以游客的角度,对公众管理和城市的建设都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的论述对于城市设计师也是重要的参照。城市空间的设计必须源于体验者,这不仅指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还应该包括那些参观浏览的异乡人。作为游客的比尔•布莱森对城市的“好客精神”感受深刻,常给人很多醒悟。所以他的游记绝非普通人的消闲之作,最少也可以提供给旅游爱好者和城市管理者当作“好客指南”来读。
另外在翻译方面,译者的文笔是不错的,只是一开始用了一些汉语方言,使布莱森显得滑头和土气,所幸后面就没有了。布莱森很喜欢在文中抖出一些粗俗笑料,但并非油腔滑调。这些生动的记录、精辟的分析无不显示其思想的严谨,在他身上可以发现优秀作家所具有的:主宰自己灵魂的高贵感。比尔•布莱森的书绝不只是些肤浅地通俗读物,完全可以和那些经典著作一较高下,比如萨克雷的《巴黎速写》,还有海涅的《北海游记》、《哈尔茨山游记》,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等等,它们应该作为最出色的游记文学编进文学经典之中。
比尔•布莱森曾说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旅行家和游记作家(“真正的旅行家应该冒险,睡硬地,而我总是住在旅馆”),当然这只是一种自嘲。在本书中,他的旅游路线就在大小城市之间,他所记录的趣闻轶事也大多来自于各种公共交通工具、旅馆和街边小店。他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学养,既是游记作家,又是通俗历史学家。他的书目前只被当作有趣的游记作品来看,再过一个世纪,他的书就会被当作关于世界各地民风民俗的历史文献。
如果历史兴衰展示出城市的生命感,那民风民俗就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布莱森笔下的大小城市就像毗邻而居的巨人。它们富有人性、气宇俨然,同时又非常怪诞,自然的上帝仍是那个上帝,但城市的上帝已变成卡夫卡的上帝——一个大官僚主义者,越巨大越怪诞。比尔•布莱森游走于这些城市之间,极尽讽刺调侃之才。他的幽默感帮助他发现这个世界最有趣的,同时也很荒诞一面。幽默感是他的旅游行囊里最有价值的装备,而且还永没有失窍之虞,让人艳羡。
他的幽默感既有美式调侃,也有英式讽刺。前者的代表是美国戏剧家、电影导演伍迪•艾伦。后者的代表是《名利场》作者萨克雷。伍迪•艾伦式的幽默可以把大悲剧调侃成滑稽戏,在人情冷暖、世态悲凉的背后,看穿那些含情脉脉地大虚无。萨克雷的幽默则尖酸刻薄,世俗百态在他笔下人性毕露,那些狡猾中的愚蠢,奸诈中的蒙昧全都让人捧腹。这两种幽默同时被布莱森用在那些冷冰冰地女招待身上特别合谐:
“在好莱坞影片中,雪莉(小餐馆女招待)该由粗狂的女星马乔里•梅因扮演。她派头凶悍,善耍官腔,可你登时就能在他丰润的胸脯底下窥出一颗纯金的心灵在博动。你要是出其不意地送她一份生日礼物,她会害羞脸红,说:‘啊哟,买这只物什做啥啦,大蠢货!’要是你给雪莉送上生日礼物,她只会说:‘操它娘的整的是啥玩意儿啊?’雪莉啊,可叹可怜,她没有金子般的心。我觉得她根本就没心没肺,甚或任何能遮丑遮粗的特点也没有。她连把口红抹匀的本事都没有。”
马乔里•梅因和雪莉的区别,也是上面这两种幽默的区别。比尔•布莱森的幽默感可以把他对城市所形成的印象在他手中如魔术师的手套一般翻出种种花样。他语言精妙、让人绝倒,一路欢笑,绝无冷场。但是他并不是一昧搞笑的人,他思想有时非常严肃,他特别尊重人性,以游客的角度,对公众管理和城市的建设都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的论述对于城市设计师也是重要的参照。城市空间的设计必须源于体验者,这不仅指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还应该包括那些参观浏览的异乡人。作为游客的比尔•布莱森对城市的“好客精神”感受深刻,常给人很多醒悟。所以他的游记绝非普通人的消闲之作,最少也可以提供给旅游爱好者和城市管理者当作“好客指南”来读。
另外在翻译方面,译者的文笔是不错的,只是一开始用了一些汉语方言,使布莱森显得滑头和土气,所幸后面就没有了。布莱森很喜欢在文中抖出一些粗俗笑料,但并非油腔滑调。这些生动的记录、精辟的分析无不显示其思想的严谨,在他身上可以发现优秀作家所具有的:主宰自己灵魂的高贵感。比尔•布莱森的书绝不只是些肤浅地通俗读物,完全可以和那些经典著作一较高下,比如萨克雷的《巴黎速写》,还有海涅的《北海游记》、《哈尔茨山游记》,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等等,它们应该作为最出色的游记文学编进文学经典之中。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