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2006-07-31 )
<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是社科版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第一卷,也是克尔凯郭尔的博士论文.克尔凯郭尔通过围绕苏格拉底的研究进入其未来的思想之中,可以说是最为理想不过的了.
首先 克尔凯郭尔批评了色诺芬的世俗的,过多纠缠于生活的苏格拉底描写。然后他赞扬了柏拉图的宗教化的,充满了反讽的苏格拉底形象,并就叙述和戏剧化进行了探讨。
p28 每一个哲学起始于某一前提,就会自然而然地终结于同一前提;苏格拉底哲学起始于他一无所知这个前提,而终结于人总的来说一无所知;柏拉图哲学起始于思维和存在的直接统一,并始终不移地坚持这一立场。
p29 苏格拉底证明死后与以前生活过的大人物交往、与他们同舟共济是件令人欣喜之事,然后补充说(41b):“最有趣的是,在那里,如在此处世,消磨光阴省察他人,看谁智、谁不智而自以为智。”这里我们站在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上。不可否认,苏格拉底如此热衷于侦察他人,让人死后也不得安息,这种热情使他显得荒谬可笑。肃穆的鬼影在阴间徘徊,苏格拉底四处走动,乐此不疲地盘问他们、证明它们一无所知--想到这里,谁的脸上会不浮现出一丝微笑呢?看起来,苏格拉底似乎自己认为他们中间大概有人是智慧的,因为他说他想核查谁智、谁不智而自以为智;可是一方面我们必须考虑到这种智慧和前面已描述的无知是完全一样的,不比它多,也不比它少;另一方面,他说他在那里要以在这里同样的方式审查他们,这显然意味着,那里的大人物在这种严审厉查之下比起人世间的大人物估计不会有更好的下场。我们这里看到反讽充溢着神圣的无限性,它致使一切分崩离析。像参孙一样,苏格拉底抱住支撑认知的柱子,房舍倾塌,一切坠入无知的虚无之中。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典型苏格拉底式的,而永远不会成为柏拉图式的。这里我抓住了柏拉图中的一个双重性,这个双重性是条重要线索,我必须紧紧追随这条线索,以找到纯苏格拉底式的东西。
(与但丁在炼狱中的徘徊历程比照)
首先 克尔凯郭尔批评了色诺芬的世俗的,过多纠缠于生活的苏格拉底描写。然后他赞扬了柏拉图的宗教化的,充满了反讽的苏格拉底形象,并就叙述和戏剧化进行了探讨。
p28 每一个哲学起始于某一前提,就会自然而然地终结于同一前提;苏格拉底哲学起始于他一无所知这个前提,而终结于人总的来说一无所知;柏拉图哲学起始于思维和存在的直接统一,并始终不移地坚持这一立场。
p29 苏格拉底证明死后与以前生活过的大人物交往、与他们同舟共济是件令人欣喜之事,然后补充说(41b):“最有趣的是,在那里,如在此处世,消磨光阴省察他人,看谁智、谁不智而自以为智。”这里我们站在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上。不可否认,苏格拉底如此热衷于侦察他人,让人死后也不得安息,这种热情使他显得荒谬可笑。肃穆的鬼影在阴间徘徊,苏格拉底四处走动,乐此不疲地盘问他们、证明它们一无所知--想到这里,谁的脸上会不浮现出一丝微笑呢?看起来,苏格拉底似乎自己认为他们中间大概有人是智慧的,因为他说他想核查谁智、谁不智而自以为智;可是一方面我们必须考虑到这种智慧和前面已描述的无知是完全一样的,不比它多,也不比它少;另一方面,他说他在那里要以在这里同样的方式审查他们,这显然意味着,那里的大人物在这种严审厉查之下比起人世间的大人物估计不会有更好的下场。我们这里看到反讽充溢着神圣的无限性,它致使一切分崩离析。像参孙一样,苏格拉底抱住支撑认知的柱子,房舍倾塌,一切坠入无知的虚无之中。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典型苏格拉底式的,而永远不会成为柏拉图式的。这里我抓住了柏拉图中的一个双重性,这个双重性是条重要线索,我必须紧紧追随这条线索,以找到纯苏格拉底式的东西。
(与但丁在炼狱中的徘徊历程比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