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审视经济发展的原因

书架上这本书是放在经济类的,可能是因为书名的关系。但实际上这是一本伦理学或者政治学、社会学方面的书。作者使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专业是伦理学和政治学。这是他开设的课程“比较人类道德体系”(或者叫“发展的道德体系学比较研究”)的讲义。
从精神层面分析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理解经济奇迹之所以发生的伦理原因,的确是一个很特别的角度。我担心的是:这种思考会不会落入“唯心主义泥潭”。但从经济发展史的现实来看,很多时候确实不能单一从物质层面(资本和劳动力)认识经济发展问题。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可证明——人和资本没有变的情况下,仅仅是体制变了,就发展了。而为什么在非洲产生不了改变体制的动力呢?这就得从文化上找原因了。
对发展奇迹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信仰,或者说信心、信念。尤其是面临危机的时候。那么,对一个不发达经济体而言,这种全民族的自信心到底来自何处呢?作者并没有真正回答。日本人是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英国人、德国人也是有一种种族优越感的,后来的美国人也有一种制度优越感,中国人有吗?也许有的,在内心里有一种泱泱大国的气魄在,当然也有很强的民族自卑感,但由于五千年文化的浸润,尽管于每一个个体这种文化的影子看不见摸不着,但在面临民族危难(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的时候,这种东西就是会冒出来,从而支撑这个民族向前走。
从精神层面分析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理解经济奇迹之所以发生的伦理原因,的确是一个很特别的角度。我担心的是:这种思考会不会落入“唯心主义泥潭”。但从经济发展史的现实来看,很多时候确实不能单一从物质层面(资本和劳动力)认识经济发展问题。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可证明——人和资本没有变的情况下,仅仅是体制变了,就发展了。而为什么在非洲产生不了改变体制的动力呢?这就得从文化上找原因了。
对发展奇迹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信仰,或者说信心、信念。尤其是面临危机的时候。那么,对一个不发达经济体而言,这种全民族的自信心到底来自何处呢?作者并没有真正回答。日本人是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的,英国人、德国人也是有一种种族优越感的,后来的美国人也有一种制度优越感,中国人有吗?也许有的,在内心里有一种泱泱大国的气魄在,当然也有很强的民族自卑感,但由于五千年文化的浸润,尽管于每一个个体这种文化的影子看不见摸不着,但在面临民族危难(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的时候,这种东西就是会冒出来,从而支撑这个民族向前走。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