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与提问
客观的说,《日本中毒》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及.汤祯兆的《命名日本》和《整形日本》,每一章节浅尝辄止的篇幅,从杂志里抽调而来的文章都注定了本书难以过瘾。
但是,汤祯兆的这本书的价值绝不在于提供了多少信息,而是通过观察日本提出的预极具穿透力的警与提问,可以说,《日本中毒》只是一篇序文,但可悲的是,本书真正应该被完成的内容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几乎毫无被书写的希望。
《日本中毒》的最大主题便是通过日本的文化现象来对照中国现实,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书中所提及的日本文明病早已在国内扎根生长,对我来说, 最具启发的章节是书中关于便利店和世代论的章节,711无疑将成为中国大城市年轻一代的共同记忆,而独生子女后一代子女“蜡笔小新”化也是几代人无法回避的事实。书中对村上春树作为“社会文化”的存在以及对EVA的解码,更是汤祯兆一贯的淋漓畅快的幕后分析式文章。只是本应展开的对内地现象的描述分析令人遗憾的空缺,但这本来也并非应是一个香港作家的工作。
很遗憾,我认为在书中本应展开的内地文化观察很难真的落实,原因很简单,如同书中所论述的日本经济发展期一般,几乎无人意识到很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后果。而内地最可怕的是,所有人都陶醉在经济发展和物质幸福的迷梦中固执己见,根本无人愿意面对真正残酷而无法改变的现实。正如同上一代父母从未认为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有错误的“都是为了你好”以及新一代独生子女后代严重的教育问题,大家都只是闭眼由性来,“说穿了,不是控制欲过大,就是太过幼稚,以为世界的变化进程,一切都可按照个人意愿演化下去。”这段描述日本“独具老人”悲剧的文字,适用于全体普通中国人。
大家同样迷醉相生而来的则是沾沾自喜的媒体态度,事实上,在中国媒体的产出时间比工作量上说,几乎不可能出现真正有质量的文化观察,我认为更可怕的是,所有“高端”的文化观察无一不沉迷于物质品味中粘粘自喜,追求一种专业化的迷醉甚至炫耀,而对“中毒”背后的原因漠视无睹,这不仅仅是缺乏理论知识的问题,简单的说,目前几乎所有媒体从业人员大部都是年轻时代由他乡前往大城市的非“大城市”真正文化体验者,无人肯正视自己身份从属,注定了这是一个不问缘由的文化时代。
在这点上,汤祯兆身体力行的提供了一个模范样本,绝不回避自己好恶来源及文化背景,不断的探根求实的精神是内地的文化写作人极其稀缺的精神,但我们真的具备这种挖根掘底、正视现实的勇气吗?且不论内地社会情况让人悲观,传统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化”思维从未散去,青年志为《城市画报》所作“中国2,3线城市调查”堪称近几年最简单也最扎实的人群调查,虽然依然缺乏大量样本和深度描述,即便如此,也招来了众多读者“居高临下”“收到侮辱”的指责,没有作者群,更没有读者群,需要大量时间和样本,坦诚态度的真正意义的社会流行文化调研显然无法展开。这点上与日本人不断提出新名词的认真精神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如何揭开表面化的分析调查,进入一个真实而残酷的领域,将是内地文化观察者真正的挑战,《日本中毒》已经提出了众多注定无人问津的问题和预警,在可见的情况下,这些“文明病”绝对无法避免,更勿论解决之道,从内地的日本流行文化观察专著依然着与表面,发于臆断上看,出现汤祯兆这样的文化观察者还是为时尚早。
最后说个热点话题,关于微博郭美美,虽然众人指责,但我认为郭美美的微博内容其实和很多明星无异,只是其“红十字商会”的头衔惹来争议,假如其真是一位名模红星,可能迎来的便是羡慕、追捧的目光,很显然,郭美美只是大家的拜金物质主义的必然产物,相信如你我一夜暴富,无论金钱来源如何,大多会出现同样情况。
但是,汤祯兆的这本书的价值绝不在于提供了多少信息,而是通过观察日本提出的预极具穿透力的警与提问,可以说,《日本中毒》只是一篇序文,但可悲的是,本书真正应该被完成的内容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几乎毫无被书写的希望。
《日本中毒》的最大主题便是通过日本的文化现象来对照中国现实,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书中所提及的日本文明病早已在国内扎根生长,对我来说, 最具启发的章节是书中关于便利店和世代论的章节,711无疑将成为中国大城市年轻一代的共同记忆,而独生子女后一代子女“蜡笔小新”化也是几代人无法回避的事实。书中对村上春树作为“社会文化”的存在以及对EVA的解码,更是汤祯兆一贯的淋漓畅快的幕后分析式文章。只是本应展开的对内地现象的描述分析令人遗憾的空缺,但这本来也并非应是一个香港作家的工作。
很遗憾,我认为在书中本应展开的内地文化观察很难真的落实,原因很简单,如同书中所论述的日本经济发展期一般,几乎无人意识到很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后果。而内地最可怕的是,所有人都陶醉在经济发展和物质幸福的迷梦中固执己见,根本无人愿意面对真正残酷而无法改变的现实。正如同上一代父母从未认为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有错误的“都是为了你好”以及新一代独生子女后代严重的教育问题,大家都只是闭眼由性来,“说穿了,不是控制欲过大,就是太过幼稚,以为世界的变化进程,一切都可按照个人意愿演化下去。”这段描述日本“独具老人”悲剧的文字,适用于全体普通中国人。
大家同样迷醉相生而来的则是沾沾自喜的媒体态度,事实上,在中国媒体的产出时间比工作量上说,几乎不可能出现真正有质量的文化观察,我认为更可怕的是,所有“高端”的文化观察无一不沉迷于物质品味中粘粘自喜,追求一种专业化的迷醉甚至炫耀,而对“中毒”背后的原因漠视无睹,这不仅仅是缺乏理论知识的问题,简单的说,目前几乎所有媒体从业人员大部都是年轻时代由他乡前往大城市的非“大城市”真正文化体验者,无人肯正视自己身份从属,注定了这是一个不问缘由的文化时代。
在这点上,汤祯兆身体力行的提供了一个模范样本,绝不回避自己好恶来源及文化背景,不断的探根求实的精神是内地的文化写作人极其稀缺的精神,但我们真的具备这种挖根掘底、正视现实的勇气吗?且不论内地社会情况让人悲观,传统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化”思维从未散去,青年志为《城市画报》所作“中国2,3线城市调查”堪称近几年最简单也最扎实的人群调查,虽然依然缺乏大量样本和深度描述,即便如此,也招来了众多读者“居高临下”“收到侮辱”的指责,没有作者群,更没有读者群,需要大量时间和样本,坦诚态度的真正意义的社会流行文化调研显然无法展开。这点上与日本人不断提出新名词的认真精神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如何揭开表面化的分析调查,进入一个真实而残酷的领域,将是内地文化观察者真正的挑战,《日本中毒》已经提出了众多注定无人问津的问题和预警,在可见的情况下,这些“文明病”绝对无法避免,更勿论解决之道,从内地的日本流行文化观察专著依然着与表面,发于臆断上看,出现汤祯兆这样的文化观察者还是为时尚早。
最后说个热点话题,关于微博郭美美,虽然众人指责,但我认为郭美美的微博内容其实和很多明星无异,只是其“红十字商会”的头衔惹来争议,假如其真是一位名模红星,可能迎来的便是羡慕、追捧的目光,很显然,郭美美只是大家的拜金物质主义的必然产物,相信如你我一夜暴富,无论金钱来源如何,大多会出现同样情况。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