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精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初买此书,是因为众人都说好,如今读过方知所言不虚。妙语连珠,让人应接不暇。感觉自己对诗词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众多的诗人当中,作者最喜魏武帝、陶渊明、杜甫和李商隐;在词人中,则推举辛弃疾。而大诗人李白、苏轼却不能与他们相比,原因何在?书中提到,他们五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敢写苦痛、具有担荷精神。程度上各有深浅,大概是陶渊明和魏武帝最强,李商隐最弱,老杜和稼轩居中。
具体来说,李商隐写诗只是“自画”,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不能出来。老杜则不同,在诉说自己愁苦潦倒的同时却容纳了一个动荡时代所有人的心曲,因此老杜比李商隐的气象来得壮阔。有诗为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写得既沉痛又大气!但是又特别推崇义山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认为诗之朦胧美和“内缩”在这两句里达到了极致。稼轩是英雄也是词人,命运比较眷顾他,虽然他仍然有怀才不遇之感,但是比起老杜,终归能稍稍一展抱负。陶渊明弃官归隐后亲事农桑,可谓苦矣,但却甘之如饴,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故说他最具担荷精神。至于魏武帝可谓贵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军营亲临战场,其中艰辛又是不同,可他仍然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样的伟人面前,其他吟风弄月的诗人们似乎就有些相形见绌了。优美和壮美本来无所谓优劣,可你得承认壮美是要比优美更能鼓舞人心的。“诗人爱写美的事物,不能写苦,即因不能担荷。”因此优美之诗人易得,壮美之诗人则罕见,在以阴柔为主要性格的古代中国自然更是如此,所以也就特别值得人们给予这类诗人以更多的关注。
壮美给人以力量感,优美则是消解你的力量,使你的内心顿时变得无限温柔,好厉害。壮美、优美之辨以外,作者又说“中国诗最俊美的是诗的感觉,即使是没有伟大高深的意义,但美。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若连此美也感觉不出,那就不用学诗了。”这实际上是偏向优美一边去了。这本是课堂讲义,前后说法有所出入甚至矛盾也在所难免。到底何种诗歌最美呢?即便作者一再推崇壮美之作,却在无意识中回归到了诗经的传统上,似这种古朴浑厚的诗歌恐怕已经无人能写,只好一味在技巧和辞藻上雕琢。
作者对于整个文学创作的一个观点是必须“擅于表现”。表现比描写更高、更非记录,那么什么是“表现”?窃以为描写到传神是也。如“秋草遍山长”便可称为表现,“万里红波半天赤”则非。
而文学星空中的屈原、李白、李贺,作者也并未忽视。此三人均富于幻想,他们不眷恋人生,而痴迷于幻想(理想),这是他们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共同特点,也是有别于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诗人的差异所在。
作者指出,唐朝诗人重读书,且读书须真正知味。“吾人追求知识,研究学问,有思想、有感情为的是充实,自己使自己不至于空虚,不至于等于零。”这番话十分中肯。孟子说“充实之为美”,岂是信口之言?“我现在生命中填的是干草,然尚比不填好。”读之不禁令人警觉。
在众多的诗人当中,作者最喜魏武帝、陶渊明、杜甫和李商隐;在词人中,则推举辛弃疾。而大诗人李白、苏轼却不能与他们相比,原因何在?书中提到,他们五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敢写苦痛、具有担荷精神。程度上各有深浅,大概是陶渊明和魏武帝最强,李商隐最弱,老杜和稼轩居中。
具体来说,李商隐写诗只是“自画”,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不能出来。老杜则不同,在诉说自己愁苦潦倒的同时却容纳了一个动荡时代所有人的心曲,因此老杜比李商隐的气象来得壮阔。有诗为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写得既沉痛又大气!但是又特别推崇义山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认为诗之朦胧美和“内缩”在这两句里达到了极致。稼轩是英雄也是词人,命运比较眷顾他,虽然他仍然有怀才不遇之感,但是比起老杜,终归能稍稍一展抱负。陶渊明弃官归隐后亲事农桑,可谓苦矣,但却甘之如饴,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故说他最具担荷精神。至于魏武帝可谓贵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军营亲临战场,其中艰辛又是不同,可他仍然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样的伟人面前,其他吟风弄月的诗人们似乎就有些相形见绌了。优美和壮美本来无所谓优劣,可你得承认壮美是要比优美更能鼓舞人心的。“诗人爱写美的事物,不能写苦,即因不能担荷。”因此优美之诗人易得,壮美之诗人则罕见,在以阴柔为主要性格的古代中国自然更是如此,所以也就特别值得人们给予这类诗人以更多的关注。
壮美给人以力量感,优美则是消解你的力量,使你的内心顿时变得无限温柔,好厉害。壮美、优美之辨以外,作者又说“中国诗最俊美的是诗的感觉,即使是没有伟大高深的意义,但美。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若连此美也感觉不出,那就不用学诗了。”这实际上是偏向优美一边去了。这本是课堂讲义,前后说法有所出入甚至矛盾也在所难免。到底何种诗歌最美呢?即便作者一再推崇壮美之作,却在无意识中回归到了诗经的传统上,似这种古朴浑厚的诗歌恐怕已经无人能写,只好一味在技巧和辞藻上雕琢。
作者对于整个文学创作的一个观点是必须“擅于表现”。表现比描写更高、更非记录,那么什么是“表现”?窃以为描写到传神是也。如“秋草遍山长”便可称为表现,“万里红波半天赤”则非。
而文学星空中的屈原、李白、李贺,作者也并未忽视。此三人均富于幻想,他们不眷恋人生,而痴迷于幻想(理想),这是他们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共同特点,也是有别于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诗人的差异所在。
作者指出,唐朝诗人重读书,且读书须真正知味。“吾人追求知识,研究学问,有思想、有感情为的是充实,自己使自己不至于空虚,不至于等于零。”这番话十分中肯。孟子说“充实之为美”,岂是信口之言?“我现在生命中填的是干草,然尚比不填好。”读之不禁令人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