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女人,命运,悲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苏童的故事里,是女人的天下。也有男人,不过这些仅有的男人,成为了女人的点缀。
红粉是个关于妓女的故事。任性懦弱的小萼,刚烈从容的秋仪。还有个围绕着她们的男人,老浦。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到最后都谱写成了一曲女人的悲歌。在命运的掌控下,谁都无法例外。
这些女人,都输给了命运。
秋仪跳下了卡车,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投靠了她心爱的男人,也是她的第一个男人老浦。但是性直的她不愿看到浦母的嘴脸和老浦的懦弱,于是她去了尼姑庵,但是削发无法让她平静。落得被众尼姑驱逐,最后她向命运妥协,嫁给了冯老五。
小萼一直任命运摆弄,从不想吃苦成为妓女,到在劳动改造营缝不完麻袋上吊自杀。后又嫁给老浦想要有人依靠,但她始终忘不了那种有钱使唤的感觉,最后逼得老浦贪污。老浦死后又改嫁,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和曾经有的生活。
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渴望美好的,像秋仪为了等个帅气又有钱的男人,拒绝了很多男人而等来了老浦。像小萼即使在老浦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跟他结婚,也要有像样的酒席和婚纱。但是在如此个大背景下,女人的命运往往是不能为自己所控制的,只有不作多想才能获得一点安宁,比如瑞凤。秋仪最后想通,所以获得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小萼依然有所幻想,所以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最后断了音讯。
即使是这部书里的其他女人,也是悲哀的。
玻璃厂的麻脸女厂长是悲哀的,因为无法忍受小萼对她麻脸的诟病殴打小萼,她殴打了小萼,掩饰的只是内心自卑,和无法拥有如小萼这些妓女般美貌的女人的缺憾。
尼姑庵里的尼姑是悲哀的,在秋仪走后用水冲刷了寺庙。她们虽是出家人,却为着香火和口粮斤斤计较,秋仪说要用自己的买口粮,她们嫌着秋仪的钱脏。其实秋仪和她们谁不是靠着他人的施舍存活,众生平等,在这群看似超然的尼姑眼里只是对部分人有效的。
浦母是悲哀的,初次秋仪见到时震摄于这位母亲大又亮的眼神,思量着她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但日久,这位高贵端庄的主母愈发暴露了她的计较和心眼,最后逼得秋仪离开,看似胜利,却落得风度尽失。养的儿子成为了花花公子,在举家落魄时为了另一个妓女和自己绝交。成为了万千故事里雷同的可怜又可恨的中国式母亲。
哪怕是女干部,也是悲哀的。因为她们也一直屈从命运的安排而不自知,从繅丝厂的女工,到“阶级同志”,以为改变了命运。殊不知只是从这个坑到那个坑罢了。
最后发现,各个女人各般故事交织,她们只是套中人,谁也躲避不了的是命运。
每每看苏童的书,内心就好象妻妾成群里写梅珊和医生的腿交缠着的那句,宛若沙子流淌了下来。内心有种模糊的别样的悲恸,女人是美丽的,即使岁月不饶人,她们依然奋然地努力着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她们渴望人爱,成为那不谢的纸花。就像书中写的那个场景,脱掉黑袍的秋仪露出的是色彩鲜艳的夹袄,那般惊艳。女人纵使外表再怎么变化,内里永远是丰盛而热烈的。
但是女人的内心,也有计较,也有心眼。久了也就成了裹脚布,污秽不堪。
被女人掌控着的,是男人。男人也许是掌握改变命运的,但是对于女人不可自拔的男人,注定也会成为悲歌的一个段落。于是命运反而戏弄着男人、女人,最终就成了历史。
最后,不得不说下秋仪,秋仪那在婚礼上送上的金镯子,那远去的黑袍背影,那脱去黑袍底下的鲜艳夹袄,那在父亲葬礼上的恸哭,那毫不犹豫地嫁给冯老五,而后接下小萼的孩子将之抚养。这样的一个旧社会的红牌,甘心又不甘心地活着,总是让我觉得惊艳,又有一丝佩服。
红粉是个关于妓女的故事。任性懦弱的小萼,刚烈从容的秋仪。还有个围绕着她们的男人,老浦。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到最后都谱写成了一曲女人的悲歌。在命运的掌控下,谁都无法例外。
这些女人,都输给了命运。
秋仪跳下了卡车,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她投靠了她心爱的男人,也是她的第一个男人老浦。但是性直的她不愿看到浦母的嘴脸和老浦的懦弱,于是她去了尼姑庵,但是削发无法让她平静。落得被众尼姑驱逐,最后她向命运妥协,嫁给了冯老五。
小萼一直任命运摆弄,从不想吃苦成为妓女,到在劳动改造营缝不完麻袋上吊自杀。后又嫁给老浦想要有人依靠,但她始终忘不了那种有钱使唤的感觉,最后逼得老浦贪污。老浦死后又改嫁,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和曾经有的生活。
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渴望美好的,像秋仪为了等个帅气又有钱的男人,拒绝了很多男人而等来了老浦。像小萼即使在老浦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跟他结婚,也要有像样的酒席和婚纱。但是在如此个大背景下,女人的命运往往是不能为自己所控制的,只有不作多想才能获得一点安宁,比如瑞凤。秋仪最后想通,所以获得了普通人的生活。而小萼依然有所幻想,所以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最后断了音讯。
即使是这部书里的其他女人,也是悲哀的。
玻璃厂的麻脸女厂长是悲哀的,因为无法忍受小萼对她麻脸的诟病殴打小萼,她殴打了小萼,掩饰的只是内心自卑,和无法拥有如小萼这些妓女般美貌的女人的缺憾。
尼姑庵里的尼姑是悲哀的,在秋仪走后用水冲刷了寺庙。她们虽是出家人,却为着香火和口粮斤斤计较,秋仪说要用自己的买口粮,她们嫌着秋仪的钱脏。其实秋仪和她们谁不是靠着他人的施舍存活,众生平等,在这群看似超然的尼姑眼里只是对部分人有效的。
浦母是悲哀的,初次秋仪见到时震摄于这位母亲大又亮的眼神,思量着她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但日久,这位高贵端庄的主母愈发暴露了她的计较和心眼,最后逼得秋仪离开,看似胜利,却落得风度尽失。养的儿子成为了花花公子,在举家落魄时为了另一个妓女和自己绝交。成为了万千故事里雷同的可怜又可恨的中国式母亲。
哪怕是女干部,也是悲哀的。因为她们也一直屈从命运的安排而不自知,从繅丝厂的女工,到“阶级同志”,以为改变了命运。殊不知只是从这个坑到那个坑罢了。
最后发现,各个女人各般故事交织,她们只是套中人,谁也躲避不了的是命运。
每每看苏童的书,内心就好象妻妾成群里写梅珊和医生的腿交缠着的那句,宛若沙子流淌了下来。内心有种模糊的别样的悲恸,女人是美丽的,即使岁月不饶人,她们依然奋然地努力着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她们渴望人爱,成为那不谢的纸花。就像书中写的那个场景,脱掉黑袍的秋仪露出的是色彩鲜艳的夹袄,那般惊艳。女人纵使外表再怎么变化,内里永远是丰盛而热烈的。
但是女人的内心,也有计较,也有心眼。久了也就成了裹脚布,污秽不堪。
被女人掌控着的,是男人。男人也许是掌握改变命运的,但是对于女人不可自拔的男人,注定也会成为悲歌的一个段落。于是命运反而戏弄着男人、女人,最终就成了历史。
最后,不得不说下秋仪,秋仪那在婚礼上送上的金镯子,那远去的黑袍背影,那脱去黑袍底下的鲜艳夹袄,那在父亲葬礼上的恸哭,那毫不犹豫地嫁给冯老五,而后接下小萼的孩子将之抚养。这样的一个旧社会的红牌,甘心又不甘心地活着,总是让我觉得惊艳,又有一丝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