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涅斯——哈姆雷特人物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题记: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倒也大言不惭地来评说一下自己眼里的丹麦大臣——波洛涅斯。
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承前启后的人物,由他的死开始,整个故事气氛趋于紧张,情节急转直下。《哈》剧以几乎所有出场人物的死亡作结,在这些人物中第一个死去的就是波洛涅斯(除去在一开始就以亡灵出现的前丹麦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莎翁为何安排他第一个死也是本文想讨论的话题之一。在剧情中,正是波洛涅斯向国王克劳迪斯王进谏试探哈姆雷特,讽刺的是,他自己误死在哈姆雷特的剑下,而当时哈姆雷特正接受皇母的试探。由于他的死亡,美好又脆弱的女主角奥菲利亚无法排解恋人杀死父亲的忧伤,最终疯癫落水而死。这又引出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的憎恨,最终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刀剑相向,双双死去。
波洛涅斯的第一次出场是第一幕第三场,波洛涅斯的家中。注意该场景地点,在这里展现的波洛涅斯不是老臣波洛涅斯而是身为一家之主的波洛涅斯。此时,他的儿子雷欧提斯将出海远行至法国,女儿奥菲利亚正向哥哥告别。且看他上台的第一句台词:“还在这儿,雷欧提斯!上船去,上船去,真好意思!风息在帆顶上,人家都在等你哩。”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一句话里诸多心思。“还在这儿,雷欧提斯!”这是又惊又喜的,想来自己儿子眷顾家里,又与亲妹妹感情深厚,身为老父岂能不喜?接着他又说:“上船去,上船去,真好意思!”仿佛是在赶儿子离家,颇有点老狮子锻炼小狮子便把小狮子扫地出门的感觉。其中足显爱子之心,这份心意不在父女之间,不在母子之间,是只在父子间才有的人伦之情。最后他说:“风息在帆顶上,人家都在等你哩。”这句话便显示出一个在官场成功混迹半生的男子的谋算与用心。波洛涅斯生怕儿子让周围人等太长时间因而产生抱怨之词。波洛涅斯比任何人都懂得人心叵测的道理,生怕别人看着自己位高权重不敢得罪儿子,其实心里记恨儿子。因此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老臣的谋略也有为父的隐忧。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威廉·赫列特(William Hazlitt)说过:Polonius is a sincere father, but also a busy-body, who is accordingly officious, garrulous, and impertinent.(波洛涅斯是一个真诚的父亲,但也是个心思细密的人,他因此显得过分殷勤,很唠叨,又不中肯(不切题)。赫列特的评价很入理,且不说后文,光这告诫雷欧提斯的短短一句就已经彰显中老臣波洛涅斯的诸多性格特点。
我们且看老臣之后的表现,在送走爱子之后,房间中留下老父与女儿。女儿向老父说起哈姆雷特对自己倾诉衷肠一事,此时,老父摆出温厚又严肃的表情(很容易地能从行文中得出),告诫女儿王子对她的款款心意不过是年轻纨绔子的一时兴起。他告诉女儿一定要洁身自好,与王子保持距离。
在这一段中,如果不细看我们便会以为波洛涅斯不希望女儿与王子交往,其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他反复说的都是“从现在起,你还是少露一点你的女儿家的脸。”诸如此类的。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也反复说另一类话:“你应该把你自己的价值抬高一些,否则,说实话,你会叫我大大地出丑。”或者是“你应该抬高身价,不要让人家以为你是可以随意呼召的。”这两句话实在是一个意思,而波洛涅斯反复说起以来是因为爱女心切,而来也是他爱唠叨的一大表现。所谓不可随意招呼,不可让我出丑又体现出波洛涅斯对自己身份的重视(朝臣的女儿岂可以随意招呼?)。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两句话足以为后文中波洛涅斯的表现打下伏笔。当哈姆雷特因为要为先王报仇而装疯卖傻的时候,波洛涅斯向国王提出了他的想法——哈姆雷特是因为爱恋自己的女儿不得所以才发疯的。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感慨老臣终究是老臣,纵然奥菲利亚与哈姆雷特确实在门第上有差距,但这条鸿沟并非天堑。我们又何尝能体悟到波洛涅斯在听女儿说起心事时候的到底有多少欣喜?做父亲的自然知道女儿貌若神女天资秉异,再加上自己位高权重,最终让女儿获得太子妃之位并非不可能。而如果女儿能成为太子妃,他的地位将更加牢不可破。我们从这一层入手,便能明白为何波洛捏斯被克劳迪斯王称他为你总能带来好消息的人——可见波洛涅斯极其擅长揣度人心,心思更是九曲十八弯儿的绕,这在之后与哈姆雷特的对手戏中我们还将谈到。
在安顿好老仆人对儿子的秘密跟踪后(这也是非常能体现波洛涅斯爱子又善权谋的一段,可自行品味,不做赘述),波洛涅斯去面见国王并说出了自己关于王子疯病的想法。这时候他说出了他最著名的那句台词:“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句台词的前后都是些毫无意义的废话,唯有这一句话是亮点。最后王后是这样回答波洛涅斯的:“多谈些实际,少弄些玄虚。”这不可谓不是莎翁匠心独具的讽刺笔调。我时常认为赫列特的评价中garrulous这个形容词应该翻译成圆滑更好,和领导打招呼的艺术尤其可以用圆滑一词概括,如何圆滑呢?那就是加上无数废话,让领导对你的核心思想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于是最终糊里糊涂地首肯——目的就达到了。在这里,波洛涅斯的目的也达到了,他多少让国王王后相信了自己的话,并且自己亲自去试探了哈姆雷特。
之前我说过,波洛涅斯善于揣度人心,他去看了哈姆雷特几次便知道这疯病看来不是自己女儿引起的。其中有一段话是以波洛涅斯的心里旁白被写在剧本上。当时两人的对话如下:波洛涅斯对王子说:您要走到避风的地方去吗,殿下?王子回答:走进我的坟里去?波洛涅斯说:那可真是一个避风的地方。随即心里旁白道:他的回答有时候是多么深刻!事实上,哈姆雷特每一句疯言疯语都是希望能直刺国王和母后的心,但第一个发现有这么点儿深意的人不是别人正式波洛涅斯。
这时候的波洛涅斯还以为哈姆雷特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才疯病的,但在之后他不再做这样的想法。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是哈姆雷特不仅赶走了他的女儿还深深地羞辱了她(至少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虽然在内心中哈姆雷特依旧是倾慕奥菲利亚的),作为一个sinsere的父亲这样的事多少让他愤怒。第二点是他心思细密,虽然剧中没有明说但他肯定是已经对王子的疯病看出了端倪。于是博洛涅斯向国王提议让哈姆雷特与母后交谈,希望从众套出哈姆雷特的话。还向国王提出一旦王子的疯病威胁到国王,国王就应该将王子送去英国,美其名曰养病,然后在中途杀死王子。同时他也提醒现任国王,哈姆雷特和王后毕竟是亲身母子,应该有人在一旁做国王的耳目去偷听母子的谈话,于是他自告奋勇去偷听王后与王子的谈话——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老臣波洛涅斯是躲在帷后被哈姆雷特一剑刺死的,哈穆雷塔把他当成了克劳迪斯王,但他并没有因为杀死波洛涅斯而特别悔恨,且看他杀死波洛涅斯后的一句话:“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这便是对被自己误杀的人的评价。我们这里要讨论一下为什么莎士比亚让波洛涅斯第一个死去,我分析的原因如下:
剧情需要,只有波洛涅斯的死才能促成奥菲利亚彻底疯病,仅仅是被王子刺伤就造成女主角疯癫不合情理。同时也为后文雷欧提斯报仇一段埋下伏笔。
莎士比亚本身对波洛涅斯还是贬低多余褒奖的,这在莎翁如何安排众人的死状上可以窥见。奥菲利亚在溺湖而死之前犹如浮萍般漂浮在水面,鲜花洒在她身上,嘴里哼着小曲,可谓美丽之至。哈姆雷特死后,他像军人一样被台上,并且放响礼炮以纪念他。我们再回头看看老臣波洛涅斯的死法,他死去后就躺在阴冷的地板上,哈姆雷特和母后又说了很长的一串话,直到第三幕终了的时候,最后的旁白处写着:哈姆雷特拖波洛涅斯尸体入内。波洛涅斯是促成整个悲剧的重要人物,如若他不提出各种阴谋诡计进献给国王,哈姆雷特未必会真正下复仇的决心(大家别忘记本来哈姆雷特可以在国王祷告时杀死他,但他最终没有这样做)。
波洛涅斯是全剧中称得上足智多谋的人物。他死后依旧具有影响力,国王确实用了他的计策去陷害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中途识破计策找了两个替死鬼自己回国来报仇了。试想如果波洛涅斯尚在,王子的复仇大计岂能一帆风顺?说不定早在老臣与国王的同谋下死去了。
波洛涅斯就这样死了,他的孩子结局如何呢?孱弱又美丽的奥菲利亚失去了生命,他心爱的儿子也在最后的决斗中身亡。波洛涅斯泉下有知一定痛心疾首。波洛涅斯的两个孩子都不是很像他自己,奥菲利亚易轻信且柔弱,雷欧提斯性格比较暴躁容易被人利用。我相信以波洛涅斯的性格,必定是不希望儿子复仇的,可最后儿子还是年轻气盛地站了出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纵观波洛涅斯的一生,他善权谋有诡计却也有人伦之情,爱唠叨不切题却有自己的想法。一代老臣亦不过是命运的弄潮儿,挥之而来抛之即去。他机关算尽却没能守住自己最心爱的儿女,他费劲心机也不过是落得个凄惨而死的下场。《哈姆雷特》不愧是莎翁杰作中的杰作,波洛涅斯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人物却也有太多令人寻味的地方。
我那本莎士比亚悲喜剧的导言是这样说《哈姆雷特》的:“每一个人物,哪怕一个小人物,都可以是一个窗口,望出去都会有一片风景。”从波洛涅斯这扇窗户里,我看到一个慈父,一位权臣,一出阴谋,一个悲剧……
我时常觉得,巴尔扎克给自己的充满悲剧色彩的小说集起名为《人间喜剧》便是带着讽刺要众人引以为戒。我们从波洛涅斯这扇窗子里也要找到自己的影子,周围人的影子。切莫嘲笑命运之神,人生的悲喜剧是性格注定的命运。
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承前启后的人物,由他的死开始,整个故事气氛趋于紧张,情节急转直下。《哈》剧以几乎所有出场人物的死亡作结,在这些人物中第一个死去的就是波洛涅斯(除去在一开始就以亡灵出现的前丹麦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莎翁为何安排他第一个死也是本文想讨论的话题之一。在剧情中,正是波洛涅斯向国王克劳迪斯王进谏试探哈姆雷特,讽刺的是,他自己误死在哈姆雷特的剑下,而当时哈姆雷特正接受皇母的试探。由于他的死亡,美好又脆弱的女主角奥菲利亚无法排解恋人杀死父亲的忧伤,最终疯癫落水而死。这又引出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的憎恨,最终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刀剑相向,双双死去。
波洛涅斯的第一次出场是第一幕第三场,波洛涅斯的家中。注意该场景地点,在这里展现的波洛涅斯不是老臣波洛涅斯而是身为一家之主的波洛涅斯。此时,他的儿子雷欧提斯将出海远行至法国,女儿奥菲利亚正向哥哥告别。且看他上台的第一句台词:“还在这儿,雷欧提斯!上船去,上船去,真好意思!风息在帆顶上,人家都在等你哩。”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一句话里诸多心思。“还在这儿,雷欧提斯!”这是又惊又喜的,想来自己儿子眷顾家里,又与亲妹妹感情深厚,身为老父岂能不喜?接着他又说:“上船去,上船去,真好意思!”仿佛是在赶儿子离家,颇有点老狮子锻炼小狮子便把小狮子扫地出门的感觉。其中足显爱子之心,这份心意不在父女之间,不在母子之间,是只在父子间才有的人伦之情。最后他说:“风息在帆顶上,人家都在等你哩。”这句话便显示出一个在官场成功混迹半生的男子的谋算与用心。波洛涅斯生怕儿子让周围人等太长时间因而产生抱怨之词。波洛涅斯比任何人都懂得人心叵测的道理,生怕别人看着自己位高权重不敢得罪儿子,其实心里记恨儿子。因此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老臣的谋略也有为父的隐忧。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威廉·赫列特(William Hazlitt)说过:Polonius is a sincere father, but also a busy-body, who is accordingly officious, garrulous, and impertinent.(波洛涅斯是一个真诚的父亲,但也是个心思细密的人,他因此显得过分殷勤,很唠叨,又不中肯(不切题)。赫列特的评价很入理,且不说后文,光这告诫雷欧提斯的短短一句就已经彰显中老臣波洛涅斯的诸多性格特点。
我们且看老臣之后的表现,在送走爱子之后,房间中留下老父与女儿。女儿向老父说起哈姆雷特对自己倾诉衷肠一事,此时,老父摆出温厚又严肃的表情(很容易地能从行文中得出),告诫女儿王子对她的款款心意不过是年轻纨绔子的一时兴起。他告诉女儿一定要洁身自好,与王子保持距离。
在这一段中,如果不细看我们便会以为波洛涅斯不希望女儿与王子交往,其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他反复说的都是“从现在起,你还是少露一点你的女儿家的脸。”诸如此类的。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也反复说另一类话:“你应该把你自己的价值抬高一些,否则,说实话,你会叫我大大地出丑。”或者是“你应该抬高身价,不要让人家以为你是可以随意呼召的。”这两句话实在是一个意思,而波洛涅斯反复说起以来是因为爱女心切,而来也是他爱唠叨的一大表现。所谓不可随意招呼,不可让我出丑又体现出波洛涅斯对自己身份的重视(朝臣的女儿岂可以随意招呼?)。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两句话足以为后文中波洛涅斯的表现打下伏笔。当哈姆雷特因为要为先王报仇而装疯卖傻的时候,波洛涅斯向国王提出了他的想法——哈姆雷特是因为爱恋自己的女儿不得所以才发疯的。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感慨老臣终究是老臣,纵然奥菲利亚与哈姆雷特确实在门第上有差距,但这条鸿沟并非天堑。我们又何尝能体悟到波洛涅斯在听女儿说起心事时候的到底有多少欣喜?做父亲的自然知道女儿貌若神女天资秉异,再加上自己位高权重,最终让女儿获得太子妃之位并非不可能。而如果女儿能成为太子妃,他的地位将更加牢不可破。我们从这一层入手,便能明白为何波洛捏斯被克劳迪斯王称他为你总能带来好消息的人——可见波洛涅斯极其擅长揣度人心,心思更是九曲十八弯儿的绕,这在之后与哈姆雷特的对手戏中我们还将谈到。
在安顿好老仆人对儿子的秘密跟踪后(这也是非常能体现波洛涅斯爱子又善权谋的一段,可自行品味,不做赘述),波洛涅斯去面见国王并说出了自己关于王子疯病的想法。这时候他说出了他最著名的那句台词:“冗长是肤浅的藻饰,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这句台词的前后都是些毫无意义的废话,唯有这一句话是亮点。最后王后是这样回答波洛涅斯的:“多谈些实际,少弄些玄虚。”这不可谓不是莎翁匠心独具的讽刺笔调。我时常认为赫列特的评价中garrulous这个形容词应该翻译成圆滑更好,和领导打招呼的艺术尤其可以用圆滑一词概括,如何圆滑呢?那就是加上无数废话,让领导对你的核心思想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于是最终糊里糊涂地首肯——目的就达到了。在这里,波洛涅斯的目的也达到了,他多少让国王王后相信了自己的话,并且自己亲自去试探了哈姆雷特。
之前我说过,波洛涅斯善于揣度人心,他去看了哈姆雷特几次便知道这疯病看来不是自己女儿引起的。其中有一段话是以波洛涅斯的心里旁白被写在剧本上。当时两人的对话如下:波洛涅斯对王子说:您要走到避风的地方去吗,殿下?王子回答:走进我的坟里去?波洛涅斯说:那可真是一个避风的地方。随即心里旁白道:他的回答有时候是多么深刻!事实上,哈姆雷特每一句疯言疯语都是希望能直刺国王和母后的心,但第一个发现有这么点儿深意的人不是别人正式波洛涅斯。
这时候的波洛涅斯还以为哈姆雷特是因为自己的女儿才疯病的,但在之后他不再做这样的想法。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是哈姆雷特不仅赶走了他的女儿还深深地羞辱了她(至少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虽然在内心中哈姆雷特依旧是倾慕奥菲利亚的),作为一个sinsere的父亲这样的事多少让他愤怒。第二点是他心思细密,虽然剧中没有明说但他肯定是已经对王子的疯病看出了端倪。于是博洛涅斯向国王提议让哈姆雷特与母后交谈,希望从众套出哈姆雷特的话。还向国王提出一旦王子的疯病威胁到国王,国王就应该将王子送去英国,美其名曰养病,然后在中途杀死王子。同时他也提醒现任国王,哈姆雷特和王后毕竟是亲身母子,应该有人在一旁做国王的耳目去偷听母子的谈话,于是他自告奋勇去偷听王后与王子的谈话——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老臣波洛涅斯是躲在帷后被哈姆雷特一剑刺死的,哈穆雷塔把他当成了克劳迪斯王,但他并没有因为杀死波洛涅斯而特别悔恨,且看他杀死波洛涅斯后的一句话:“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这便是对被自己误杀的人的评价。我们这里要讨论一下为什么莎士比亚让波洛涅斯第一个死去,我分析的原因如下:
剧情需要,只有波洛涅斯的死才能促成奥菲利亚彻底疯病,仅仅是被王子刺伤就造成女主角疯癫不合情理。同时也为后文雷欧提斯报仇一段埋下伏笔。
莎士比亚本身对波洛涅斯还是贬低多余褒奖的,这在莎翁如何安排众人的死状上可以窥见。奥菲利亚在溺湖而死之前犹如浮萍般漂浮在水面,鲜花洒在她身上,嘴里哼着小曲,可谓美丽之至。哈姆雷特死后,他像军人一样被台上,并且放响礼炮以纪念他。我们再回头看看老臣波洛涅斯的死法,他死去后就躺在阴冷的地板上,哈姆雷特和母后又说了很长的一串话,直到第三幕终了的时候,最后的旁白处写着:哈姆雷特拖波洛涅斯尸体入内。波洛涅斯是促成整个悲剧的重要人物,如若他不提出各种阴谋诡计进献给国王,哈姆雷特未必会真正下复仇的决心(大家别忘记本来哈姆雷特可以在国王祷告时杀死他,但他最终没有这样做)。
波洛涅斯是全剧中称得上足智多谋的人物。他死后依旧具有影响力,国王确实用了他的计策去陷害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中途识破计策找了两个替死鬼自己回国来报仇了。试想如果波洛涅斯尚在,王子的复仇大计岂能一帆风顺?说不定早在老臣与国王的同谋下死去了。
波洛涅斯就这样死了,他的孩子结局如何呢?孱弱又美丽的奥菲利亚失去了生命,他心爱的儿子也在最后的决斗中身亡。波洛涅斯泉下有知一定痛心疾首。波洛涅斯的两个孩子都不是很像他自己,奥菲利亚易轻信且柔弱,雷欧提斯性格比较暴躁容易被人利用。我相信以波洛涅斯的性格,必定是不希望儿子复仇的,可最后儿子还是年轻气盛地站了出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纵观波洛涅斯的一生,他善权谋有诡计却也有人伦之情,爱唠叨不切题却有自己的想法。一代老臣亦不过是命运的弄潮儿,挥之而来抛之即去。他机关算尽却没能守住自己最心爱的儿女,他费劲心机也不过是落得个凄惨而死的下场。《哈姆雷特》不愧是莎翁杰作中的杰作,波洛涅斯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人物却也有太多令人寻味的地方。
我那本莎士比亚悲喜剧的导言是这样说《哈姆雷特》的:“每一个人物,哪怕一个小人物,都可以是一个窗口,望出去都会有一片风景。”从波洛涅斯这扇窗户里,我看到一个慈父,一位权臣,一出阴谋,一个悲剧……
我时常觉得,巴尔扎克给自己的充满悲剧色彩的小说集起名为《人间喜剧》便是带着讽刺要众人引以为戒。我们从波洛涅斯这扇窗子里也要找到自己的影子,周围人的影子。切莫嘲笑命运之神,人生的悲喜剧是性格注定的命运。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隐轶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