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眼与心》谈绘画艺术

看一些现象学的书是计划了很久的事,可是跑图书馆读那些甚是拗口的大部头肯定使我大倒胃口,所幸,寻到了这本梅洛-庞蒂的小册子。
至于书讲的什么译者杨大春先生已经用了30页去解读,而此书仅有90余页,囧。
在科学技术席卷世界,感性、神秘只能寄居于文学、绘画等艺术身上,而梅洛-庞蒂的哲学核心在“知觉”,其难免要从个人经验和非科学性最强烈的艺术--绘画上开始辨证:科学以抽象的理智模式超然地对待自然,而艺术则以感性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与世界打交道(P14),梅洛-庞蒂在表明自己的观点的时首先抬出了自己的对手---笛卡尔,笛卡尔的大致思想是无视一切光线和外在形式,绘画者所作之画即为绘画者思想之所成,梅洛-庞蒂由绘画是双向的,是相互感知的入手开始解释自己的哲学,对于这些解读和辨证的过程我着是没有兴趣,不过其描述绘画这门艺术时,我倒充满了年轻人的好斗之气,要与老先生一谈。
首先我想说艺术和哲学没有半毛钱关系,哲学是个条理规范的体系,而艺术或者说最讲求个人体验的绘画只是一个宽泛的外延定义,其只可感知,不可解读。再者没有必要规范化,或者神秘化绘画,绘画可以说是一种手工艺,既有迹可寻又极具个性,所以,对待绘画是要因人而异的,自不能把一个规范套到所有人身上。书中有一段讲的很好:通常一个好的画家也能画出好的素描或做出好的雕塑。他们在表达手段与动作方面都没有可比之处,这就证明存在着一种等价系统,一种关于线条、光线、颜色、凹凸、主体的logos,一种关于普遍存在的无概念的表达(P74).估计梅洛-庞蒂要是看到现在的摄像手段更是要疾呼的了,就表达事物的形和真上,绘画已经完全落后了,这句话也很好的说明了为啥有些照片都是千篇一律的,画家能在千锤百炼中找到一种自己用来“夸张”现实的手段,或者是线条,或者是颜色等等,我想这不只是现代绘画艺术的主题。
由于迎新,整个学校,整个宿舍都乱噪起来,先不写了,想起来再补。
2011.9.3
至于书讲的什么译者杨大春先生已经用了30页去解读,而此书仅有90余页,囧。
在科学技术席卷世界,感性、神秘只能寄居于文学、绘画等艺术身上,而梅洛-庞蒂的哲学核心在“知觉”,其难免要从个人经验和非科学性最强烈的艺术--绘画上开始辨证:科学以抽象的理智模式超然地对待自然,而艺术则以感性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与世界打交道(P14),梅洛-庞蒂在表明自己的观点的时首先抬出了自己的对手---笛卡尔,笛卡尔的大致思想是无视一切光线和外在形式,绘画者所作之画即为绘画者思想之所成,梅洛-庞蒂由绘画是双向的,是相互感知的入手开始解释自己的哲学,对于这些解读和辨证的过程我着是没有兴趣,不过其描述绘画这门艺术时,我倒充满了年轻人的好斗之气,要与老先生一谈。
首先我想说艺术和哲学没有半毛钱关系,哲学是个条理规范的体系,而艺术或者说最讲求个人体验的绘画只是一个宽泛的外延定义,其只可感知,不可解读。再者没有必要规范化,或者神秘化绘画,绘画可以说是一种手工艺,既有迹可寻又极具个性,所以,对待绘画是要因人而异的,自不能把一个规范套到所有人身上。书中有一段讲的很好:通常一个好的画家也能画出好的素描或做出好的雕塑。他们在表达手段与动作方面都没有可比之处,这就证明存在着一种等价系统,一种关于线条、光线、颜色、凹凸、主体的logos,一种关于普遍存在的无概念的表达(P74).估计梅洛-庞蒂要是看到现在的摄像手段更是要疾呼的了,就表达事物的形和真上,绘画已经完全落后了,这句话也很好的说明了为啥有些照片都是千篇一律的,画家能在千锤百炼中找到一种自己用来“夸张”现实的手段,或者是线条,或者是颜色等等,我想这不只是现代绘画艺术的主题。
由于迎新,整个学校,整个宿舍都乱噪起来,先不写了,想起来再补。
2011.9.3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