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瓦解》
一、我们该信仰谁
在白人到来之前,村子里的人们信仰“地母”,这种近乎疯狂与可笑的信仰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根基和族群中不可违反的标准。当白人到来之后,一些人的信仰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信上帝,村子也因此而分裂。但不管怎样,村子里的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信仰是他们存在的标识。可维护传统信仰也好,拥护新宗教也罢,他们都没有发现自己,在他们的信仰中没有自己的位置。他们宁愿将自己献身于“信仰”这个词及其衍生出的各种禁忌和制度,也不肯想想自己的生命究竟有何价值。可是呢,我们又看到了奥贡喀沃,一个敢于在圣洁的日子里殴打妻子的英雄,这当然是他暴烈性格的体现,但同时也反映出他的自我信任与崇拜。他是氏族传统的捍卫者,但他其实只信仰他自己。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阿契贝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们该信仰谁?传统还是新宗教?抑或只信仰自己?阿契贝自己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最终的答案也许需要历史的回答吧。
二、宗教大法官的秘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章节——《宗教大法官》。其中宗教大法官面对亲临人世的耶稣,向耶稣本人提出了质疑并阐明了基督教信仰的其实是魔鬼,因为只有“面包、神秘和奇迹”才能拯救人类,将人类团聚于一处。而耶稣是拒绝了这三者的。在《瓦解》中,我们恰好找到了一个绝佳的例证。
基督教是如何赢得非洲村民的心的呢?先说“面包”。白人“设立了一个商店,棕榈油和棕榈仁第一次变成了高价的商品,大量的钱财流进了乌姆奥菲亚。”(P159)钱真是无往不利啊。试想你面前有一堆金子(或一顿猪肉),你可以拥有它们但必须放弃自己的信仰,你会做一个叛徒吗?再说“神秘”,恩沃依埃在听到圣歌后感觉“不知怎地像是触到了他的心灵深处”,“圣歌浇在他苦旱的灵魂上,卸去了他心头的重负。”(P132)一股莫名的神秘力量征服了许多人,但他们却不知真正征服他们的并非圣歌之类,而是圣歌所带来的、凸显的、暗示的东西,而很多时候这东西就在他们自己的心中,他们听到了自己灵魂的力量却误以为引起这力量的宗教才是源头,于是便把自己交给了神父。最后说“奇迹”。布道者初来村子时受到排斥,被“分配”到凶森林中,大家都以为布道者们会die,但他们却一个也没死,这奇迹般的现象无疑对传统信仰下的村民们是种巨大冲击。
三、瓦解
白人和基督教的到来瓦解掉的是什么呢?首先是村民的团结,而这种团结无疑具有族群精神上的意义。在第六章中,阿契贝生动地描绘了一场摔跤比赛。比赛的虽然是个人,但个人代表着村子的荣誉。“鼓声如狂,观众也同样心迷神醉。当两个年轻人跳着舞来到空地中央的时候,人们一齐挤向前去。棕榈叶也无法迫使他们后退。”(P45)族群的强大向心力在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当“他者”到来之后,人们开始分化、内讧,最终杀害了自己的英雄。与此同时,古老的传统文化、伦理(P150)与信仰亦被瓦解。另一方面,依附于传统中的原始落后甚至丑陋可怖的一些因素也在新的冲击下瓦解了。最典型的例子还是恩沃依埃,他之前听到弃婴的哭声,“觉得心里有一个东西崩断了”(P55),而在听到圣歌后他觉得似乎得到了解脱,他幼小的心灵“完全茫然了”(P132)。新的宗教给了他不同的人生体验与启示,瓦解了他脑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四、恶心与习俗
第七章中提到蝗灾来临,村民们却在夜晚跑出来抓蝗虫,并把它们放在瓦锅里烤熟,后又用棕榈油伴着吃。(P51)这在许多人看来应该是很恶心的事儿吧。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皮蛋刚刚被选为全球最恶心的食物,招致国人的一片声讨。其实,这是文化风俗差异所致,我们当然可以对此做出自己的评价,但至少我们应该尊重这种习俗,如果能拨开“恶心”的帷幕,去后台瞧瞧深处的原由或许会更有价值。
五、其它:P86—P89所讲的关于乌龟的故事很有趣,让我想起阿里斯托芬的《鸟》。
在白人到来之前,村子里的人们信仰“地母”,这种近乎疯狂与可笑的信仰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根基和族群中不可违反的标准。当白人到来之后,一些人的信仰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信上帝,村子也因此而分裂。但不管怎样,村子里的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信仰是他们存在的标识。可维护传统信仰也好,拥护新宗教也罢,他们都没有发现自己,在他们的信仰中没有自己的位置。他们宁愿将自己献身于“信仰”这个词及其衍生出的各种禁忌和制度,也不肯想想自己的生命究竟有何价值。可是呢,我们又看到了奥贡喀沃,一个敢于在圣洁的日子里殴打妻子的英雄,这当然是他暴烈性格的体现,但同时也反映出他的自我信任与崇拜。他是氏族传统的捍卫者,但他其实只信仰他自己。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阿契贝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们该信仰谁?传统还是新宗教?抑或只信仰自己?阿契贝自己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最终的答案也许需要历史的回答吧。
二、宗教大法官的秘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章节——《宗教大法官》。其中宗教大法官面对亲临人世的耶稣,向耶稣本人提出了质疑并阐明了基督教信仰的其实是魔鬼,因为只有“面包、神秘和奇迹”才能拯救人类,将人类团聚于一处。而耶稣是拒绝了这三者的。在《瓦解》中,我们恰好找到了一个绝佳的例证。
基督教是如何赢得非洲村民的心的呢?先说“面包”。白人“设立了一个商店,棕榈油和棕榈仁第一次变成了高价的商品,大量的钱财流进了乌姆奥菲亚。”(P159)钱真是无往不利啊。试想你面前有一堆金子(或一顿猪肉),你可以拥有它们但必须放弃自己的信仰,你会做一个叛徒吗?再说“神秘”,恩沃依埃在听到圣歌后感觉“不知怎地像是触到了他的心灵深处”,“圣歌浇在他苦旱的灵魂上,卸去了他心头的重负。”(P132)一股莫名的神秘力量征服了许多人,但他们却不知真正征服他们的并非圣歌之类,而是圣歌所带来的、凸显的、暗示的东西,而很多时候这东西就在他们自己的心中,他们听到了自己灵魂的力量却误以为引起这力量的宗教才是源头,于是便把自己交给了神父。最后说“奇迹”。布道者初来村子时受到排斥,被“分配”到凶森林中,大家都以为布道者们会die,但他们却一个也没死,这奇迹般的现象无疑对传统信仰下的村民们是种巨大冲击。
三、瓦解
白人和基督教的到来瓦解掉的是什么呢?首先是村民的团结,而这种团结无疑具有族群精神上的意义。在第六章中,阿契贝生动地描绘了一场摔跤比赛。比赛的虽然是个人,但个人代表着村子的荣誉。“鼓声如狂,观众也同样心迷神醉。当两个年轻人跳着舞来到空地中央的时候,人们一齐挤向前去。棕榈叶也无法迫使他们后退。”(P45)族群的强大向心力在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当“他者”到来之后,人们开始分化、内讧,最终杀害了自己的英雄。与此同时,古老的传统文化、伦理(P150)与信仰亦被瓦解。另一方面,依附于传统中的原始落后甚至丑陋可怖的一些因素也在新的冲击下瓦解了。最典型的例子还是恩沃依埃,他之前听到弃婴的哭声,“觉得心里有一个东西崩断了”(P55),而在听到圣歌后他觉得似乎得到了解脱,他幼小的心灵“完全茫然了”(P132)。新的宗教给了他不同的人生体验与启示,瓦解了他脑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四、恶心与习俗
第七章中提到蝗灾来临,村民们却在夜晚跑出来抓蝗虫,并把它们放在瓦锅里烤熟,后又用棕榈油伴着吃。(P51)这在许多人看来应该是很恶心的事儿吧。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皮蛋刚刚被选为全球最恶心的食物,招致国人的一片声讨。其实,这是文化风俗差异所致,我们当然可以对此做出自己的评价,但至少我们应该尊重这种习俗,如果能拨开“恶心”的帷幕,去后台瞧瞧深处的原由或许会更有价值。
五、其它:P86—P89所讲的关于乌龟的故事很有趣,让我想起阿里斯托芬的《鸟》。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