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诚实更可贵

在读此书之前,梁朝对于颇爱历史的我也只是一个陌生的时代。
看书的前几页时,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着高中历史课本上关于“魏晋南北朝”这一章,这一章因为不是考试内容而被老师要求快速翻过,那翻过薄薄几页教科书的画面就一直在重复。现在想想,班上的同学随手一翻,就翻过了三百年的历史。
读完全书对于梁朝才有了直观的了解,原来这是一个这么绚丽的时代,尊佛、文选、宫体诗、亡国、江南、淹留和归不得......动乱的历史别有一番滋味,她是母亲分娩前必经的疼痛,也因此出生才变得格外珍贵。
我想,放眼全国,这三百年的历史也翻过了我们这一代。
当我们提起历史,非汉必唐,非明必清。在祖国大一统的情况下宣扬历史的统一时期无可厚非,如后娘一样不待见分裂就是另外一回事。高中的教科书辄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南宋和南明便设定为非考试内容语焉不详,或者避重就轻不痛不痒,更别提对于中华民国指鹿为马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样的教科书,必然造成一代人对于这些历史段落的生疏和冷视,长期下去,蔓延到影视与传说,渐渐形成文化断层。编造这样历史教科书的武周,有什么资格指责乱写教科书的东瀛?
好在有诚实写历史的作者,如我所见的陈寅恪、黄仁宇......还有今天发现的田晓菲。对于历史,我一直认为,其实政治不是关键,政治背后的芸芸众生,俗世的悲欢离合和不知名者的爱恨情仇才是关键。帝王谥号与白银流向不过是后世附加的称呼与称量,当时的人谁顾。田晓菲的这本书很清醒的写到了这点,现代学者以现代政治思想观理所当然的遴别历史已经造成许多混淆,而她抽丝剥茧锱铢必较还原人心,说自己最后只为解读一首20个字的诗,这点,着实令人动容。
她的笔下,是萧纲在襄阳落寞的背影和后世不断的曲解,是颜之推在雪地迁徙里看见被夺走儿子的农民的嚎哭,是庾信转身而逃带来数十年的痛苦与后悔......这样的历史,不是教科书生硬绕口的两税法一条鞭法,不是历史人物画像的千人一面冰凉无情,是有血有肉情深意切的离别、不忍、毕生遗憾和国破家亡,这才是准确而精彩的历史,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想推荐这本书给高中同学读,可是,谁读呢?
田晓菲作为一名女性,把历史写得这么羽翼丰满摄人心魄,不得不夸赞她优美的文笔和精准的史观。但是,诚实同样重要,”塑料的荷花“与”分道扬镳“的深远含义表明,她做到了。
”一位诚实的历史学家“,是我认为对一位历史学家最高的评价。
没有什么比诚实更可贵,与党共勉。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