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师所能知道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小书,不厚,装帧还算不错,捧在手中的感觉也不会像凯文•凯利《失控》那样砖块般沉,适合饭后读,睡前翻阅。也是旅行中的佳品。由此,不作二想,就拿下了。
村上的小东西也算有营养。之前读过一些村上的小册子。《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有广告画册的嫌疑,难怪有人说,村上是广告写手最爱的青年偶像;《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刚好及格,不会伤人太深;《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完之后,还不时念及,算是耐人回味的小书了,还特别留意体育频道关于世界各地马拉松赛事的报道,一次纽约的马拉松实况,在电视上看见一闪而过的村上。
村上的生活方式也相当“小说”。天天按计划跑步,去世界各地参加超级马拉松赛,玩“铁人三项”(长跑、游泳、单车),爱喝威士忌,爱收藏爵士乐老唱片,经常翻译欧美小说。普通人即使能做到他的百分之一,也算是小有作为了。爱屋及乌。读他的小说,爱他这种调调的生活,也很愿意谈论他小说之外的东西。
何况,村上的东西总是值得谈一谈的。
相比村上以前的随笔系列作品,《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还是有些特别。它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对谈出来的。之前看过一本类似的书,例如:日本设计师的对话作品《为什么设计》,是由东京的原研哉和柏林的阿部雅世为“探讨设计的根本”而对谈出来的书。称得上是有收获的书。所以,对村上春树与河合隼雄的对话也满怀期待。
村上为什么要去见河合隼雄?河合隼雄这位心理治疗师是怎样的人?小说家跟心理大师会聊些什么话题?他们的对谈焦点在哪里?对话可以窥见村上的深度心灵?怀着如此多的好奇踏上阅读之旅。边翻阅,边想象他们对话的情景。金庸武侠小说两位绝世高手之间的华山论剑。国标舞大师与现代舞蹈家的双人交际舞。钢琴诗人理查德•克莱德曼与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的二重唱。
如此愉悦、畅快、惬意地往下读。
就像在看纪录片。原汁原味的对话,通过干净舒服的文字呈现。传达的感觉能够让人触摸到他们彼此内心的细微波澜。他们用普通字眼捕捉到复杂微妙的情绪。村上的角色是设问者,他负责挑选尖锐的话题。有关于“东大纷争”学生运动、奥姆真理教事件、阪神大地震、伊拉克战争这样的社会大事件,有关于“成为小说家”、“日本文化”、“语言的差异”这类偏“文艺味”的话题,有关于“掘井”、“找回来”、“救赎”这些关于小说《发条鸟编年史》(国内也译作《奇鸟行状录》)的话题,还有关于“治愈”、“心灵创伤”、“自我治疗”、“穿墙”、“箱庭疗法”、“挖掘潜意识的身体与心灵”等心理学范畴的专业术语。当然,对谈还涵盖了结婚、爱情、夫妻生活这一类的日常话题。如此看来,村上一点也不像他所说的是“不善言辞的人”。杰出的小说家,作品呈现出来的只是他的小部分,他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法更耐人寻味。《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是很好的验证。
河合隼雄是相当有智慧和洞见的对话者。村上说河合隼雄:“他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确实如此。河合对小说等艺术的感觉,社会诸多事物的判断力,切入心灵深处的表达以及平和的心境,令人诧异。当被村上问及奥姆真理教祖麻原彰显是否有被治愈的可能时,他的回答泄露了他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底牌:“不过说起来,归根结底是一种器量或者说气度的对决了。如果我比他更大器,那么我可以去见他。如果他比我更是个人物,那我去就不行了。因此,这是一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决斗。这真的很不可思议,哪怕对方是个6岁的小孩子,如果比我还有气度的话,那我只能输了。”如此推算,河合的气度应该还在村上之上。难则,村上也用不着三番二次去见他了。
对谈话题涉及到村上的小说表达:性、死亡和暴力。村上初涉文坛时,曾一度地回避这些日本现代文学的母题,他想做得跟大江健三郎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在《发条鸟编年史》中,村上回到了“与身体有关联的暴力”写作上来。他说:“必须要以暴力这种形式表现的、一种颠覆的力量。”河合在这个问题给予的回答是:“社会或是文化这种东西还是变化得很缓慢的。”中国画千年下来,还是山水、人物和花鸟。
河合先生以他浩瀚如海的学识及心境回应村上的智慧浪涛。智者之间火花辉映。村上如是说:“我觉得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它的迟钝的反应、少量的信息及繁重的手工作业(或者说笨拙的个人营生)。只要保持了这一点,小说就不会失去力量。时光流逝,大量的直接信息如海浪般退潮后,看看剩下来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河合如是答:“现在普遍的风潮,跟村上写作的正相反,大家追求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快速反应、获取大量的信息、大批量地生产。’这种倾向伤害了人类的灵魂,所以当我们面对需要心灵治愈的人,就要找出做跟这个风潮完全相反的事情的意义。”
河合先生的气度,恰如一阵春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他对谈 “治愈”了小说家村上陷进作品的困惑和忧思。对谈居然还有意想不到的“治愈”,对此,村上春树在《序》中表示:“头脑中纠缠在一起的那些让人很不舒服的总想干点什么却不知该干什么的感觉,不可思议地就被温和地化解开了。”“温和地化解了”,正好吻合了河合对“治愈”的单纯意义的诠释:“症状消失了”“烦恼解除了”。“只是我做的心理治疗工作,并不是由我做修复,而是帮咨询者引出他们自我修复的可能性,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好起来。”河合解释道:“我总是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帮助来咨询的人‘找出属于自己的物语(故事)’。村上的话给提供了旁证:我好像没说得太离谱。”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是十多年前的对话了。今天才来到中国。感觉像是被蜗牛驮回来的。如果放在今天,他们对谈的小说是《1Q84》,又会说些什么呢?或许碰撞的火花来得更惊艳一些。
原本是冲村上去的,最终却被河合折服。就像看野上照代的《等云到》,最初是因为她是黑泽明的场记。为什么河合先生具有如此魅力?随后,又拜读了他的《给未来的记忆》、《心的栖止木》、《大人的友情》。这才算解开谜团。不仅知道他在日本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而且他曾与日本畅销作家吉本芭娜娜著有对谈《原来如此的对话》,与日本当代最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著有对谈集《灵魂不需要手术刀》。能够如此有幸地阅读他的故事和他讲述的故事,是一件温暖人心又兴奋余韵的事情。“他的气质高贵,来自学贯东西。无论东方的印度佛教、中国儒学、日本神道,还是西方的数学、哲学、心理学。从古代神话、世界童话、东西方戏剧,到现代小说、音乐,他都深入理解,并融会贯通。”台湾译者赖明珠如此评价:“拜读他的著作,从世界童话、奇幻故事、佛教到人的心理,分别有不同于常人的独到微妙见解。尤其对人的‘心’,从童年到老年的心,解读得特别通彻。”“大师的反省与洞见,智慧与包容随处可见。”
心理治疗师所能知道的如此闳约深美。
原来如此。幸亏村上去见河合隼雄。
2011-12-27初稿
2011-12-29修订
村上的小东西也算有营养。之前读过一些村上的小册子。《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有广告画册的嫌疑,难怪有人说,村上是广告写手最爱的青年偶像;《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刚好及格,不会伤人太深;《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完之后,还不时念及,算是耐人回味的小书了,还特别留意体育频道关于世界各地马拉松赛事的报道,一次纽约的马拉松实况,在电视上看见一闪而过的村上。
村上的生活方式也相当“小说”。天天按计划跑步,去世界各地参加超级马拉松赛,玩“铁人三项”(长跑、游泳、单车),爱喝威士忌,爱收藏爵士乐老唱片,经常翻译欧美小说。普通人即使能做到他的百分之一,也算是小有作为了。爱屋及乌。读他的小说,爱他这种调调的生活,也很愿意谈论他小说之外的东西。
何况,村上的东西总是值得谈一谈的。
相比村上以前的随笔系列作品,《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还是有些特别。它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对谈出来的。之前看过一本类似的书,例如:日本设计师的对话作品《为什么设计》,是由东京的原研哉和柏林的阿部雅世为“探讨设计的根本”而对谈出来的书。称得上是有收获的书。所以,对村上春树与河合隼雄的对话也满怀期待。
村上为什么要去见河合隼雄?河合隼雄这位心理治疗师是怎样的人?小说家跟心理大师会聊些什么话题?他们的对谈焦点在哪里?对话可以窥见村上的深度心灵?怀着如此多的好奇踏上阅读之旅。边翻阅,边想象他们对话的情景。金庸武侠小说两位绝世高手之间的华山论剑。国标舞大师与现代舞蹈家的双人交际舞。钢琴诗人理查德•克莱德曼与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的二重唱。
如此愉悦、畅快、惬意地往下读。
就像在看纪录片。原汁原味的对话,通过干净舒服的文字呈现。传达的感觉能够让人触摸到他们彼此内心的细微波澜。他们用普通字眼捕捉到复杂微妙的情绪。村上的角色是设问者,他负责挑选尖锐的话题。有关于“东大纷争”学生运动、奥姆真理教事件、阪神大地震、伊拉克战争这样的社会大事件,有关于“成为小说家”、“日本文化”、“语言的差异”这类偏“文艺味”的话题,有关于“掘井”、“找回来”、“救赎”这些关于小说《发条鸟编年史》(国内也译作《奇鸟行状录》)的话题,还有关于“治愈”、“心灵创伤”、“自我治疗”、“穿墙”、“箱庭疗法”、“挖掘潜意识的身体与心灵”等心理学范畴的专业术语。当然,对谈还涵盖了结婚、爱情、夫妻生活这一类的日常话题。如此看来,村上一点也不像他所说的是“不善言辞的人”。杰出的小说家,作品呈现出来的只是他的小部分,他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法更耐人寻味。《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是很好的验证。
河合隼雄是相当有智慧和洞见的对话者。村上说河合隼雄:“他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确实如此。河合对小说等艺术的感觉,社会诸多事物的判断力,切入心灵深处的表达以及平和的心境,令人诧异。当被村上问及奥姆真理教祖麻原彰显是否有被治愈的可能时,他的回答泄露了他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底牌:“不过说起来,归根结底是一种器量或者说气度的对决了。如果我比他更大器,那么我可以去见他。如果他比我更是个人物,那我去就不行了。因此,这是一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决斗。这真的很不可思议,哪怕对方是个6岁的小孩子,如果比我还有气度的话,那我只能输了。”如此推算,河合的气度应该还在村上之上。难则,村上也用不着三番二次去见他了。
对谈话题涉及到村上的小说表达:性、死亡和暴力。村上初涉文坛时,曾一度地回避这些日本现代文学的母题,他想做得跟大江健三郎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在《发条鸟编年史》中,村上回到了“与身体有关联的暴力”写作上来。他说:“必须要以暴力这种形式表现的、一种颠覆的力量。”河合在这个问题给予的回答是:“社会或是文化这种东西还是变化得很缓慢的。”中国画千年下来,还是山水、人物和花鸟。
河合先生以他浩瀚如海的学识及心境回应村上的智慧浪涛。智者之间火花辉映。村上如是说:“我觉得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它的迟钝的反应、少量的信息及繁重的手工作业(或者说笨拙的个人营生)。只要保持了这一点,小说就不会失去力量。时光流逝,大量的直接信息如海浪般退潮后,看看剩下来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河合如是答:“现在普遍的风潮,跟村上写作的正相反,大家追求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快速反应、获取大量的信息、大批量地生产。’这种倾向伤害了人类的灵魂,所以当我们面对需要心灵治愈的人,就要找出做跟这个风潮完全相反的事情的意义。”
河合先生的气度,恰如一阵春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他对谈 “治愈”了小说家村上陷进作品的困惑和忧思。对谈居然还有意想不到的“治愈”,对此,村上春树在《序》中表示:“头脑中纠缠在一起的那些让人很不舒服的总想干点什么却不知该干什么的感觉,不可思议地就被温和地化解开了。”“温和地化解了”,正好吻合了河合对“治愈”的单纯意义的诠释:“症状消失了”“烦恼解除了”。“只是我做的心理治疗工作,并不是由我做修复,而是帮咨询者引出他们自我修复的可能性,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好起来。”河合解释道:“我总是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帮助来咨询的人‘找出属于自己的物语(故事)’。村上的话给提供了旁证:我好像没说得太离谱。”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是十多年前的对话了。今天才来到中国。感觉像是被蜗牛驮回来的。如果放在今天,他们对谈的小说是《1Q84》,又会说些什么呢?或许碰撞的火花来得更惊艳一些。
原本是冲村上去的,最终却被河合折服。就像看野上照代的《等云到》,最初是因为她是黑泽明的场记。为什么河合先生具有如此魅力?随后,又拜读了他的《给未来的记忆》、《心的栖止木》、《大人的友情》。这才算解开谜团。不仅知道他在日本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而且他曾与日本畅销作家吉本芭娜娜著有对谈《原来如此的对话》,与日本当代最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著有对谈集《灵魂不需要手术刀》。能够如此有幸地阅读他的故事和他讲述的故事,是一件温暖人心又兴奋余韵的事情。“他的气质高贵,来自学贯东西。无论东方的印度佛教、中国儒学、日本神道,还是西方的数学、哲学、心理学。从古代神话、世界童话、东西方戏剧,到现代小说、音乐,他都深入理解,并融会贯通。”台湾译者赖明珠如此评价:“拜读他的著作,从世界童话、奇幻故事、佛教到人的心理,分别有不同于常人的独到微妙见解。尤其对人的‘心’,从童年到老年的心,解读得特别通彻。”“大师的反省与洞见,智慧与包容随处可见。”
心理治疗师所能知道的如此闳约深美。
原来如此。幸亏村上去见河合隼雄。
2011-12-27初稿
2011-12-29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