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切利真空,或青铜访客》

《托里切利真空,或青铜访客》
by gasara
「引」《彼得堡》P52
『关上的大门里边,仿佛不是客厅:好像是……大脑的空间:脑回、灰色和白色的物质、松果体;而(涨潮时)水花飞溅的厚墩墩的墙──那些光秃秃的墙也只是一种压抑的和疼痛的感觉:一种属于这个尊敬的头颅的后脑壳、前额、太阳穴和头顶骨的感觉。』
从里面上锁的房间是他精神的颅腔。“幽闭空间控”者的思路沿着颅中线,引申出平行垂直的等分诸线,脑内衍生出圣彼得堡城市蓝图,以至整个世界到宇宙的对称构架。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的封闭空间,服从着绝对对称的原则;他膜拜直线和立方体,厌恶一切曲线和圆台体,他避而不见头颅和世界本身即为球体,不觉落入一种讽刺之中;他对欧几里德的热爱,和对无限意义的有感却茫然的认知,是否足以回避“无限”加“切线”是可以构筑完美之圆的基本定义。在赞美左右大小脑完美对称的同时,读者在别雷笔下看见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家族的人都重心不稳、行走磕绊,打滑摔跤的场景不胜枚举——这是小脑发育不健全的表现——完美对称主义者不觉落入到另一种讽刺之中。
继续回到阿波罗的精神颅腔内部:与萎缩的小脑相连的是,涅瓦河上连接岛屿(瓦西里耶夫斯基岛)的脑桥,当尼古拉耶夫斯基闸桥上涌来罢工人潮和红色旗海时,脑垂体一阵痉挛,同时从颅外传来旅顺口的败走和波罗的海舰队的覆灭(远东制海权的挫败,对于海军摇篮之称的圣彼得堡而言不啻为沉痛一击)。松果体抑缩着,源自失节的婚姻和残缺的家庭,阿波罗的后脑勺隐痛阵阵,太阳穴血管的暴突,令整个时代因偏头疼而供氧不足,而伸进邻居口袋里(满洲里)的手则失血过多。
苍白的恐怖,是内在的;亭子间墙壁上的一块污渍,足以动摇意志,甚或分裂政局。而外在的,遵循几何对称的虚拟建城者,似乎已忘却方条基石下沼泽的温床,他根本忘记了自建城以来奠基者的武夫之气,和沼泽之下无数苦役的魂魄。被幽灵船引诱来的醉生梦死的水手,依旧在涅瓦大街灯红酒绿的招牌下游荡。痛觉与麻木更替着,雾霾与冰霜、晨钟和暮鼓,更替着建城以来源自地下深层的病结和醉梦。
「引」《彼得堡》P125
『像我这样一个被开除的人……生活艰难啊,在托里切利真空里……正是──托里切利真空,……是为了社会生活;是某个人的社会……是我住的客栈老板的社会,和灰色潮虫的社会……共同的事业!对我来说,它其实早已成为了不允许我与别人见面的个人的事业:要知道,共同的事业并没有把我从活人的名单上勾销。』
如果整座彼得堡和她的子民,可以简化为几何意义上不着任何感情色彩的整体,那么暂且把它比作一个水银槽;一些抑郁挣扎的精神个体,在托里切利封闭的玻璃管里充盈,倒置;注满水银的血管在时代的大气压中滞泄,落下一段难以捉摸的真空。这些高屋建瓴的水银脉管和精神真空,并不如想象那般可以影响和控制民众的水银槽;乌合之众的随波逐流,本身具有理论上的平衡力,这种只需要随着大气压力高低涨落的平衡能力,多么狡猾,这又是阿波罗那种“任重道远”的官员和亚历山大那种革命迷茫者所高估但又低估的意志力。
「引」《彼得堡》P463
『他们在暗中等待着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引」《彼得堡》P465
『是这样,是这样,是这样:他们站在那里;他们像夜里刚回来似的站在那里。他们在等待他。他们是什么人,这真让人没法说:两个身影。』
“他们”,精神的病毒们、分裂的幻象们、着魔的人格们,“他们”最终击碎了亚历山大颅内的真空;“他们”具化为“他”手上的剪刀;利潘琴科的肚子,产生了托里切利封闭的玻璃管上第一道裂缝,“叛徒”的肚子上产生了喷泉效应,红色血液四处喷溅。黑夜里白衣人的剪刀成为了精神真空的减压阀?亚历山大究竟疯到何种程度?剪刀或如增压阀也不无可能。
而阿波罗所接手的政府职能正如虹吸效应,潜入民众,减排异己。但前任被暗杀的阴影,以及家庭内部的丑闻,迫使他在迷雾潜行中抬起了思考的瓶颈,于是虹吸效应消失了,这个突变使得解职的官员一夜苍老。阿波罗的“他们”,是水银槽里的民众,是对岛民和外族的偏见;当他以赞赏的眼光审视以中轴线平行线垂直线规划的城市街道的同时,又以排斥之心厌弃那些向岛屿开放的桥梁,但他无意识到连接国家内政和民众之间的虹吸管本身就有着“桥”的影射,他自身就是一座桥。他在轿式马车上对人群中一张面孔的恐慌,亦来自自身职能的恐慌。
「引」普希金《青铜骑士》
『在他身后、在苍白的月色下、看、青铜骑士骑着快马、一面以手挥向高空、一面追赶他、这可怜的疯子、这一夜无论跑到什么地方、他总听见骑马的铜像、追赶他、响着清脆的蹄声』
「引」《彼得堡》P492
『这是一个铜铸的客人。……铜眼睛的巨人通过时间之阶、追赶到这一瞬间。』
「引」《彼得堡》P494
『铜铸的客人身上凹进去的地方发出一种铜的伤感;一只敲碎石块的手友好地落在了肩膀上,并打断了锁骨,自己也燃烧成一片通红。』
就在青铜骑士(彼得大帝纪念像)夜访亚历山大之前,这位精神行将崩溃的“叶普盖尼”(普希金叙事诗人物)曾一度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和症结,他“摆脱了幻象”,但他并没有康复,因为青铜骑士突然找上门来,“鸭梨山大”的精神堤坝也随之崩塌。关于别雷在《彼得堡》中对普希金叙事诗《青铜骑士》的呼应作答,此处暂不展开。
全文多处都有关于潮虫的描写,借此看见一个抑郁末期患者的悲观情绪。同样是潮虫,在青铜骑士的原型彼得大帝身上有一段异闻:『活活捣碎的潮虫和蛆,曾作为内服药,令彼得大帝战胜了疾病。』(《彼得大帝传》B.B.马夫罗金)如此强健的古人(勇武之辈)与别雷笔下亚历山大薄弱敏感的革命意志力,对比鲜明利落。正如夜访的青铜骑士,吞噬了亚历山大的辨识力和意志力,使之成为强大幻象的食物,惶惑卑微自嘲的潮虫,是一帖致狂致幻的疯药,而他作为被时代内部消化的药效,在利潘琴科的肚子上发挥了作用,亚历山大回避了炸弹,但却最终选择了刺刀般的剪刀。“他骑在死者身上就像骑马,他握紧剪刀的手直指某处,就像青铜骑士的雕像那样。”
再援引一段与小说人物同时代的军事论述:
『……俄军的守旧程度令人不敢置信。戴尼格里耶将军(Gen.de Negrier)在其所著《日俄战争的教训》一书中,曾经有下述批评:“对于刺刀的迷信被推进到了最大的限度,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必须上刺刀。军官用尽一切的手段来鼓励部下,把信心寄托在刺刀上面。他们经常引用苏伐罗夫(Suvarov)所说的话:‘子弹是一个疯狂的东西,只有刺刀是可靠的’”』(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三§4 旅顺港的围攻)
在炸弹和剪刀的涵义上,别雷的用意也许并不在此,但同时代的两方面对比实在微妙。
各个时代各界对别雷《彼得堡》评价不一,从最早的“充斥着失败情绪”到中期的“不仅仅是失败情绪”到后来的“意识流先锋之作”。但不可否认这本象征主义代表作确实充满着外侵和革命双重失败的情绪,该情绪充斥在每个人物的心理譬喻之中。浅探人类历史的时间之河,任何运动并无失败成功之别,只有作用反作用之力,无论哪种失败多少都推倒过时代,而任何大成功的周围同样存在癫狂和病态。1905年的俄国甚或任何时代的文明国度都有着阿波罗和亚历山大这两类在朝或在野、贵族或平民知识分子的偏执和迷茫。旦有精神裂缝可乘,青铜骑士便可穿越任何时代任何瞬间找到“他们”。
(2012.1.5)
by gasara
「引」《彼得堡》P52
『关上的大门里边,仿佛不是客厅:好像是……大脑的空间:脑回、灰色和白色的物质、松果体;而(涨潮时)水花飞溅的厚墩墩的墙──那些光秃秃的墙也只是一种压抑的和疼痛的感觉:一种属于这个尊敬的头颅的后脑壳、前额、太阳穴和头顶骨的感觉。』
从里面上锁的房间是他精神的颅腔。“幽闭空间控”者的思路沿着颅中线,引申出平行垂直的等分诸线,脑内衍生出圣彼得堡城市蓝图,以至整个世界到宇宙的对称构架。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的封闭空间,服从着绝对对称的原则;他膜拜直线和立方体,厌恶一切曲线和圆台体,他避而不见头颅和世界本身即为球体,不觉落入一种讽刺之中;他对欧几里德的热爱,和对无限意义的有感却茫然的认知,是否足以回避“无限”加“切线”是可以构筑完美之圆的基本定义。在赞美左右大小脑完美对称的同时,读者在别雷笔下看见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家族的人都重心不稳、行走磕绊,打滑摔跤的场景不胜枚举——这是小脑发育不健全的表现——完美对称主义者不觉落入到另一种讽刺之中。
继续回到阿波罗的精神颅腔内部:与萎缩的小脑相连的是,涅瓦河上连接岛屿(瓦西里耶夫斯基岛)的脑桥,当尼古拉耶夫斯基闸桥上涌来罢工人潮和红色旗海时,脑垂体一阵痉挛,同时从颅外传来旅顺口的败走和波罗的海舰队的覆灭(远东制海权的挫败,对于海军摇篮之称的圣彼得堡而言不啻为沉痛一击)。松果体抑缩着,源自失节的婚姻和残缺的家庭,阿波罗的后脑勺隐痛阵阵,太阳穴血管的暴突,令整个时代因偏头疼而供氧不足,而伸进邻居口袋里(满洲里)的手则失血过多。
苍白的恐怖,是内在的;亭子间墙壁上的一块污渍,足以动摇意志,甚或分裂政局。而外在的,遵循几何对称的虚拟建城者,似乎已忘却方条基石下沼泽的温床,他根本忘记了自建城以来奠基者的武夫之气,和沼泽之下无数苦役的魂魄。被幽灵船引诱来的醉生梦死的水手,依旧在涅瓦大街灯红酒绿的招牌下游荡。痛觉与麻木更替着,雾霾与冰霜、晨钟和暮鼓,更替着建城以来源自地下深层的病结和醉梦。
「引」《彼得堡》P125
『像我这样一个被开除的人……生活艰难啊,在托里切利真空里……正是──托里切利真空,……是为了社会生活;是某个人的社会……是我住的客栈老板的社会,和灰色潮虫的社会……共同的事业!对我来说,它其实早已成为了不允许我与别人见面的个人的事业:要知道,共同的事业并没有把我从活人的名单上勾销。』
如果整座彼得堡和她的子民,可以简化为几何意义上不着任何感情色彩的整体,那么暂且把它比作一个水银槽;一些抑郁挣扎的精神个体,在托里切利封闭的玻璃管里充盈,倒置;注满水银的血管在时代的大气压中滞泄,落下一段难以捉摸的真空。这些高屋建瓴的水银脉管和精神真空,并不如想象那般可以影响和控制民众的水银槽;乌合之众的随波逐流,本身具有理论上的平衡力,这种只需要随着大气压力高低涨落的平衡能力,多么狡猾,这又是阿波罗那种“任重道远”的官员和亚历山大那种革命迷茫者所高估但又低估的意志力。
「引」《彼得堡》P463
『他们在暗中等待着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
「引」《彼得堡》P465
『是这样,是这样,是这样:他们站在那里;他们像夜里刚回来似的站在那里。他们在等待他。他们是什么人,这真让人没法说:两个身影。』
“他们”,精神的病毒们、分裂的幻象们、着魔的人格们,“他们”最终击碎了亚历山大颅内的真空;“他们”具化为“他”手上的剪刀;利潘琴科的肚子,产生了托里切利封闭的玻璃管上第一道裂缝,“叛徒”的肚子上产生了喷泉效应,红色血液四处喷溅。黑夜里白衣人的剪刀成为了精神真空的减压阀?亚历山大究竟疯到何种程度?剪刀或如增压阀也不无可能。
而阿波罗所接手的政府职能正如虹吸效应,潜入民众,减排异己。但前任被暗杀的阴影,以及家庭内部的丑闻,迫使他在迷雾潜行中抬起了思考的瓶颈,于是虹吸效应消失了,这个突变使得解职的官员一夜苍老。阿波罗的“他们”,是水银槽里的民众,是对岛民和外族的偏见;当他以赞赏的眼光审视以中轴线平行线垂直线规划的城市街道的同时,又以排斥之心厌弃那些向岛屿开放的桥梁,但他无意识到连接国家内政和民众之间的虹吸管本身就有着“桥”的影射,他自身就是一座桥。他在轿式马车上对人群中一张面孔的恐慌,亦来自自身职能的恐慌。
「引」普希金《青铜骑士》
『在他身后、在苍白的月色下、看、青铜骑士骑着快马、一面以手挥向高空、一面追赶他、这可怜的疯子、这一夜无论跑到什么地方、他总听见骑马的铜像、追赶他、响着清脆的蹄声』
「引」《彼得堡》P492
『这是一个铜铸的客人。……铜眼睛的巨人通过时间之阶、追赶到这一瞬间。』
「引」《彼得堡》P494
『铜铸的客人身上凹进去的地方发出一种铜的伤感;一只敲碎石块的手友好地落在了肩膀上,并打断了锁骨,自己也燃烧成一片通红。』
就在青铜骑士(彼得大帝纪念像)夜访亚历山大之前,这位精神行将崩溃的“叶普盖尼”(普希金叙事诗人物)曾一度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和症结,他“摆脱了幻象”,但他并没有康复,因为青铜骑士突然找上门来,“鸭梨山大”的精神堤坝也随之崩塌。关于别雷在《彼得堡》中对普希金叙事诗《青铜骑士》的呼应作答,此处暂不展开。
全文多处都有关于潮虫的描写,借此看见一个抑郁末期患者的悲观情绪。同样是潮虫,在青铜骑士的原型彼得大帝身上有一段异闻:『活活捣碎的潮虫和蛆,曾作为内服药,令彼得大帝战胜了疾病。』(《彼得大帝传》B.B.马夫罗金)如此强健的古人(勇武之辈)与别雷笔下亚历山大薄弱敏感的革命意志力,对比鲜明利落。正如夜访的青铜骑士,吞噬了亚历山大的辨识力和意志力,使之成为强大幻象的食物,惶惑卑微自嘲的潮虫,是一帖致狂致幻的疯药,而他作为被时代内部消化的药效,在利潘琴科的肚子上发挥了作用,亚历山大回避了炸弹,但却最终选择了刺刀般的剪刀。“他骑在死者身上就像骑马,他握紧剪刀的手直指某处,就像青铜骑士的雕像那样。”
再援引一段与小说人物同时代的军事论述:
『……俄军的守旧程度令人不敢置信。戴尼格里耶将军(Gen.de Negrier)在其所著《日俄战争的教训》一书中,曾经有下述批评:“对于刺刀的迷信被推进到了最大的限度,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必须上刺刀。军官用尽一切的手段来鼓励部下,把信心寄托在刺刀上面。他们经常引用苏伐罗夫(Suvarov)所说的话:‘子弹是一个疯狂的东西,只有刺刀是可靠的’”』(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三§4 旅顺港的围攻)
在炸弹和剪刀的涵义上,别雷的用意也许并不在此,但同时代的两方面对比实在微妙。
各个时代各界对别雷《彼得堡》评价不一,从最早的“充斥着失败情绪”到中期的“不仅仅是失败情绪”到后来的“意识流先锋之作”。但不可否认这本象征主义代表作确实充满着外侵和革命双重失败的情绪,该情绪充斥在每个人物的心理譬喻之中。浅探人类历史的时间之河,任何运动并无失败成功之别,只有作用反作用之力,无论哪种失败多少都推倒过时代,而任何大成功的周围同样存在癫狂和病态。1905年的俄国甚或任何时代的文明国度都有着阿波罗和亚历山大这两类在朝或在野、贵族或平民知识分子的偏执和迷茫。旦有精神裂缝可乘,青铜骑士便可穿越任何时代任何瞬间找到“他们”。
(2012.1.5)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