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在希望之中..............
这是一个没人能不被它吸引的故事。
浩淼无边的地中海,怪兽一样阴森的古堡监牢,埋藏着无数财宝和秘密的孤岛,天边的一点白帆…… 共同把无数人领进这幅诡奇而瑰丽的长长画卷。从坟墓中苏醒过来的复仇者,带领着我们,走进那个十九世纪的《一千零一夜》世界。我们和他一同走过静谧安详的西班牙小渔村,光怪陆离的罗马狂欢节,黄沙漫漫的北非,烽火连天的希腊,灯红酒绿的巴黎……我们和他一同经历一切:蒙冤,越狱,发掘宝藏,浪迹天涯,报恩,复仇,追寻已经失去的爱情和青春……
我们和他一同被囚禁在暗无天日的死牢,渡过了漫长的十四年;我们和他一同被装进运尸袋,从万丈峭壁上跌下,投入无边的大海;我们和他一同躺在礁石上,渡过了那个无星也无月的暴风雨之夜,在暮色与海水之间拼命地呼喊、求救;我们和他一同在那个神秘孤岛最深的洞穴里,用颤抖的手,抹去额头上滚烫的汗水,捧起无数熠熠生辉的金币与珠宝。
这个离奇的故事,在作家那枝生花的妙笔下,竟显得如此真实,以至于每年都有无数游客从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法国,寻找和这个故事相关的一切;而当地的居民,也会殷切地为游客们提供所有线索。
当你来到马赛时,有人会领你去看卡塔卢尼亚姑娘的海边小屋、守望在海边的那块礁石;
当你去伊夫堡参观时,有人会把你带到神甫坐过的黑牢,向你兜售他制作的鱼骨笔尖;
当你乘船路过那个小岛时,有人会指着欧石南丛中的某处阴影,告诉你,那就是宝藏埋藏的地方;
而当你来到巴黎,不用人指引,你自己就会找到书中的一切:塞纳河,香榭丽舍大街,残老军人院,拉雪兹神父公墓;
……
都知道这个故事了吧?
《基督山伯爵》。
一、
从天堂到地狱,从云端到深渊,只有一个夜晚的距离。
他曾是个天真而单纯的贫苦水手。他曾前途无量,在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便要成为船长;他曾经无比幸福,即将和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成婚。他的生活简单而温馨,三分之一属于大海,三分之一属于老父亲在马赛的公寓,另外三分之一,则属于卡塔卢尼亚姑娘的那间海边小屋。
那时的埃德蒙•唐泰斯,不大会想到今后会有什么在等待着自己,也许他会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憧憬,但这憧憬肯定不会真切,对沉浸在幸福中的人来说,保持现状,无疑就是最大的幸福。
他还需要什么呢?他有整个天空,他有整个大海,他有带着咸腥味的海风,他有灿烂的阳光,他还有慈祥的老父亲,美丽的新娘。他还用再去憧憬和渴望什么吗?
如果没有任何意外,他本来应该成为一个人人敬佩的年轻船长,一个幸福的丈夫,他本应过着摩雷尔船主的女儿女婿那样的生活,清贫,然而快乐,安详。
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婚宴上宪兵队长的第一声敲门,如敲响他一生的丧钟那样,使一切都成为了定局。所有的幸福在触手可得之际,刹那间灰飞烟灭。在那个凄惨的夜晚,当埃德蒙在宪兵们的押送下路过梅尔塞苔丝那间小屋的门口时,他能否想到,窗口那点摇曳的灯火,竟是她留给自己的最后回忆?当这对苦命的恋人再度找回这回忆时,已是二十余年后。一个已为人母;另一个,虽依旧孑然一身,却早已冷酷到底。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伊夫堡,这座盘踞在海上的狰狞监狱,这座多少年来为马赛增添了无数悲惨传说的古堡,在他面前缓缓开启了大门,像怪兽慢慢张开巨口一样将他吞噬。短短几天中,他被出卖,被逮捕,被秘密宣判,现在则被投入坟墓。从此,他的生命中便再也没有过绚丽的天空,再也没有轮廓优美的渔船,再也没有炽热的光芒;萦绕在身边的,只有黑暗和绝望。
我一直觉得,监狱的大门口,应当镌刻上地狱之门的那句箴言:“进到这里的人,把希望留在门外。”
伊夫堡十四年的铁窗生涯,开始了。
二、
在那所黑暗、潮湿而逼仄的地牢中,埃德蒙想到了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他幻想检察官会良心发现,把自己从狱中拯救出来;他幻想典狱长会大发慈悲,得知冤情后便能重新赐给自己自由;他在祈祷中幻想神迹的出现,他向上帝哀哭自己的冤屈,忏悔自己从前无心犯下的一切微不足道的过错。他在等待,日复一日地等待,希望却通通落空,检察官把无辜者弃之不顾,典狱长和狱卒们对囚犯的恳求和哀哭充耳不闻,上帝漠视这虔诚信徒的祈祷。一切希望破灭后,他终于想到了死。
这是最好的解脱么?对当时的他来讲,无疑是的,绝处逢生的奇迹却偏偏在此刻出现。这不是上帝的慈悲,这是大仲马送来的救世主。满身泥土的法里亚神甫从地道中爬进来,出现在他的牢房里,像《出埃及记》里的摩西一样,肩负起拯救他的使命。每次读到三十四号和二十七号狱中偷偷来往的那一段,都能感到一种淡淡的温馨从书页中弥散开来,一直流淌进自己的心田。这个暗无天日的狭小空间,随着神甫的到来,监牢中第一次有了一缕光明,仿佛黑暗中点燃的火柴,微弱却弥足珍贵。神甫为他带来人与人的交流,带来生活的勇气,带来足以使他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的智慧与学识,带来那笔数额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甚至最后还以自己的死亡,给他带来了自由。而最重要的是,给他带来了希望。
“谢谢,我的父亲,谢谢!”
二十四年后,重游伊夫堡时,基督山伯爵面对着神甫最后遗留下的手稿,无比虔诚地单膝跪下,满怀深情地喊出了这句话。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禁掩卷太息:面对着赋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老人,还有什么比这一声“我的父亲”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激?
活下去,要重获自由,要报恩和复仇,为了法里亚。这是神甫病故后,支撑着埃德蒙的唯一愿望。于是他钻进本来是为神甫准备的运尸袋;于是他被当作神甫的尸体,被掘墓人丢进大海;于是他在那个暴风雨之夜,只身在茫茫大海中挣扎;于是他死里逃生,找到宝藏,成为了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基督山伯爵。
生与死,在那一夜的风雨中模糊了边界。水手埃德蒙死去了,活下来的,是基督山伯爵。
三、
老父亲已经饿死,恋人已嫁给自己的情敌,自己的仇人们却靠着欺诈、背叛,一个个平步青云,飞扬跋扈。他面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于是,我看着他来到基督山岛,发掘出宝藏;我看着他来到马赛,挽救了有恩于他的船主;我看着他来到罗马,结识了仇人的儿子;我看着他来到巴黎,开始了筹划已久的复仇。我看着他用一张张面具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水手辛巴达,布佐尼神甫,威尔莫爵士……我看着这位复仇天使,像从坟墓中爬出的吸血鬼那样重返人间,在黑暗的天幕下,张开不祥的翅膀,举起审判者的利剑,在舞台上布下一个个精致而致命的陷阱,自己却隐藏在幕后的阴影中,带着梅菲斯特一样愤世嫉俗的笑容,等待着猎物们的到来。
一个个与自己的复仇相干或不相干的人,先后在这支手的摆布与指引下,一步步来到舞台,上演一出出阴森森、血淋淋的活剧,最后相继毁灭在这张罗网中。费尔南作过叛徒,唐格拉尔靠投机发财,维勒福在庄严的法官长袍下埋藏着无数罪恶,于是背叛者身败名裂,投机者倾家荡产,审判者被推到审判台前。三个恶人都曾以种种卑鄙的手段得到了荣誉、财富、地位;而现在,他们的仇人则以更冷酷凶狠的手段,重新将这些一一剥夺,只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留下更大的痛苦,借着上帝的名义。
“听着,如果有人用闻所未闻的折磨和无穷无尽的痛苦,夺走你的父亲、母亲、情人,总之,夺走一个一旦从你的心中连根拔去,就会留下永恒的空缺和永远血淋淋的伤口的人,而社会给你的补偿,只是用断头机的刀刃在凶手的枕骨底部和斜方肌之间砍过去,让那个使你忍受多年精神痛苦的人只受几秒钟的肉体疼痛,你认为这种补偿够不够?”
二十四年间,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的全部生活。这是怎样冷酷的铁石心肠?这是怎样炽热的仇恨之火?
当他在摇曳的烛光下,在临终的卡德鲁斯耳边,轻声说出自己真正的名字时;
当他重新换上水手服,目光中露出无穷的凶狠残酷,出现在莫尔塞夫面前时;
当他来到维勒福的公馆,向精神濒临崩溃的检察官宣读自己开具的判决书时;
当他现身于洞窟中,面对着饿得奄奄一息的唐格拉尔,摘下基督山的面具时;……
积攒了二十四年的仇恨,钢铁一样坚强的意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钱,对世事无比冷静而精准的洞察和把握……这一切,在那些时刻,不可思议地同时集中在他身上。复仇,这个同爱情、战争和死亡一样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曾经被多少人以各种形式演绎过,然而谁也没能像基督山或不如说是大仲马那样,把它真正变为一种艺术,大海一样波澜壮阔,史诗一样荡气回肠,油画一样浓墨重彩,暴风雨一样震撼人心。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他在一次次成功后,感觉不到胜利的喜悦?为什么他的目光仍然充满忧郁?
四、
最终,不敢面对的终将面对。
与阿尔贝决斗前夜,面对着梅尔塞苔丝的泪水与哀求,他冷酷依旧:“你感受过你父亲在你离开后死去的痛苦吗?你见过你所爱的女人向你的情敌伸出手去,而你在深渊奄奄一息吗?……”
“没有,但我看到了我一直爱着的人,准备变成杀我儿子的凶手!”梅尔塞苔丝泪如雨下。
还有什么语言,能比这句话饱含着更多的痛苦与绝望?
那颗大理石般冷酷坚硬的心上,终于留下了一道划痕。基督山从喉咙中发出一声呜咽,第一次,他对自己的复仇动摇了,而紧随其后的小爱德华的死,第二次让他明白,自己已超过了复仇的权限,他明白他再也不能说:“上帝支持我,与我同在。”
自己错了么?他不愿相信。然而马赛的老房前,再度面对梅尔塞苔丝时,他仍空前的迷惘。二十四年后,这对曾经的恋人终于能以昔日的身份,重逢在他们曾热恋过的地方,只可惜物虽是,人却非。基督山自不必说,即使是梅尔塞苔丝,按她自己的话说,也只活在两座坟墓之间,一座属于原来的埃德蒙;另一座属于她现在的丈夫。后者曾把前者投进第一座坟墓;而现在,前者又把后者投进第二座坟墓。
面对着昔日的恋人,毫无疑问,基督山是自私的。他自己从坟墓中生还,从一文不名的水手变为富可敌国的伯爵,从单纯善良的埃德蒙变为冷酷无情的基督山,他的恩人得到了报答,他的仇人得到了惩罚,上帝的交给了上帝,撒旦的还给了撒旦。然而梅尔塞苔丝呢,她的丈夫羞愤自杀;她的独子因父亲的耻辱而改变姓氏去参军,生死未卜;她自己也抛弃了所有财产,进了修道院,这些都是拜基督山的复仇所赐,而她又何其无辜?为什么本来只属于她丈夫一个人的罪责,也要她跟着一同承担?
二十四年前,离伊夫堡外一百法里的那个小渔村中,还是个少女的她,日复一日地伫立在礁石上,忍受着孤独和恐惧的煎熬,等待自己心上人的归来,望眼欲穿;二十四年后,她已韶华不再,却仍然要继续守候在海边,眺望着天边的地平线,等待自己儿子的归来。她为自己的情人哀哭和等待了二十四年,而今,又要为自己的儿子继续哀哭和等待下去,终其一生,她都将如此度过——命运,或者说基督山,为何待她如此不公?
耐人寻味的是,梅尔塞苔丝却并未对基督山的复仇有任何微词,尽管她最有资格质疑这复仇的合理性。一切都被归咎于自己的胆怯与懦弱,她最终看破红尘,皈依宗教,准备在祈祷中了却残生。这或许可以算是对基督山另一种意义上的宽恕;而我更愿相信,梅尔塞苔丝做出这个决定时,一半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另一半却是为了基督山。她明白他的心已在黑暗中浸淫太久,太需要一缕光明了。她真的胆怯和懦弱么?恰恰相反,她何其勇敢,何其坚强。梅尔塞苔丝之于基督山,正如《神曲》中的贝雅特丽丝之于但丁,两人同为那暗夜中独行的游者,点燃一盏照亮前途的明灯。
面对着这种献祭般的自我牺牲,基督山,一向以上帝的使者自居的基督山,终于在达到复仇的顶峰后,从高山的另一边看到了怀疑的深渊。
“什么,我确定的目标会是一个疯狂的目标!什么,十年来我走错了路!什么,一个小时就足以向建筑师证明,寄托着他全部希望的事业,如果不是实现不了,至少也是渎神的事业!”
大功告成之后,没有喜出望外,没有如释重负,只有郁郁寡欢。
五、
当基督山重游伊夫堡时,眼前的一切都在唤醒那酸楚的回忆,黑牢中,与当年相关的所有痕迹触目皆是:这里是肩膀在墙壁上留下的印迹,那里是额头在石头上撞破留下的血迹,自己与神甫的故事也被狱卒和门房们当作久远的传说,讲给一个个游客……虽然走出古堡后,他仍信誓旦旦地宣称,要让那些把自己关进监狱的人倒霉,让那些忘记自己关在里面的人倒霉,但最终却自食其言,他到底还是放过了陷害自己的主谋唐格拉尔——毕竟,他自己也同样需要被宽恕。
此时基督山所做的一切,其实已与仇恨无关,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十年来殚精竭虑、惨淡经营的计划,划上一个完整句号。
宁静安详的海面上,明媚晴朗的天空下,一点白帆消失在海天之间,远离了尘世所有的恩怨情仇。它带走了基督山,也带走了他前半生幽暗而神秘的传奇,这是这个故事的结束,却也是他新生的开始,从这时起,这个曾自认为能与上帝匹敌的撒旦,终于垂下了自己倨傲的头颅,安之若素地沐浴在光明之下,他与这个世界和解了。幸福,这个他本以为再也与自己无关的词,阔别了二十四年之后,终于回到了身边。对基督山来说,幸福不是腰缠万贯,不是他拥有的呼风唤雨的强大力量,更不是复仇的成功,甚至也不是最后得到的希腊公主的爱情,而是心灵超然的平静,是重重磨难过后,对人生一如既往的热爱。诚如他留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信中所言,世界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感受无上的幸福,必须曾经想过死去,才会明白生是多么欢乐。
“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这句小说中最著名也最广为流传的名言,曾被人断章取义,以此为依据批评作者宣扬消极人生观和唯心主义,我的看法则刚好相反,它恰恰体现出大仲马一如既往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与整部小说的主旨遥相呼应,堪称画龙点睛的一笔。等待,不是听天由命,不是随波逐流,不是自暴自弃,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以平和的心境面对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真正的光明不是永远没有黑暗,只是不会被黑暗所遮盖;而希望,更毋庸赘言,生于死,胜与败,往往只在这一线之间,只取决于自己心中那团希望之火能燃烧多久。当还是个囚徒的埃德蒙无数次陷入绝望试图自杀时,正是希望使他活了下来;当他沉浸在神甫病逝的悲痛中不能自拔时,正是希望使他重获自由;当他在复仇中迷失了自我,满心何去何从的迷惘时,还是希望使他,也使梅尔赛苔丝,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
面对着挫折与磨难,消沉还是奋进,放弃还是坚持,to be or not to be,答案都在“等待”、“希望”这两个词中。
我望着天边渐渐消失的那一点白帆,恍惚间又回到二十四年前,那是整个故事的开头。普罗旺斯的阳光如此明朗,带着浓郁咸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汽笛声在海浪的呼啸、岸边的人声鼎沸中如此清晰,我看到那个容光焕发的十九岁年轻人,面容坚毅而镇定,引领身后的法老号缓缓驶进马赛港。他将在这次航行结束后被任命为船长,也将迎娶与自己相恋了多年的卡塔卢尼亚姑娘。
那时,还是埃德蒙的基督山就说过,幸福就像那些魔岛上的宫殿,由巨龙把守着门口,必须斗争才能得到幸福。而二十四年后,还有谁,能比他对自己这句话有着更深的体验?
六、
行文至此,似乎本可以结束,但还是要再添上一笔蛇足。
二百年来,大仲马和他的这个孩子在主流文学界得到的评价始终不高。毕竟,在这样一部以情节曲折离奇见长的通俗小说中,你很难发掘出太多深刻的现实意义或哲学道理,它带给我们的,首先是阅读快感,其次还是阅读快感。但谁能以此为理由指责它呢?我曾多少次诚惶诚恐地打开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煌煌巨著,然而总是一次次丧失读下去的勇气,而随意翻到这部小说的任何一页,却都能着魔一样地沉浸在基督山的历险中不能自拔。屈指算来,从第一次读《基督山伯爵》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十二年,我已记不清十二年间多少次重读这部小说,以至于自己甚至能将书中不少精彩对话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或许在有人看来,迷恋这样一部十九世纪的法国武侠小说,多少显得没有品味,但我仍要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我甚至拒绝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之一”这个词。就像人们对鲍鱼鱼翅等山珍海味趋之若鹜时,我却仍固执地留恋着老北京的炒肝、卤煮一样。
原因无它,正如《仙剑奇侠传》是无数游戏迷的初恋、《圣斗士》是无数动漫迷的初恋一样,《基督山伯爵》,也是我这个小说迷的初恋。
在自己的诞辰200周年,2002年,大仲马的骨灰终于被移到先贤祠,与他的老朋友维克多•雨果相伴,早就在那里等待他的其他四位文豪,分别是卢梭、伏尔泰、左拉和安德烈・马尔罗。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仪式上讲话时说:“跟大仲马一起被珍藏进先贤祠的,还有童年时候美好的阅读时光,激情和浪漫。”
听到这句话,我忽然忍不住潸然泪下.
浩淼无边的地中海,怪兽一样阴森的古堡监牢,埋藏着无数财宝和秘密的孤岛,天边的一点白帆…… 共同把无数人领进这幅诡奇而瑰丽的长长画卷。从坟墓中苏醒过来的复仇者,带领着我们,走进那个十九世纪的《一千零一夜》世界。我们和他一同走过静谧安详的西班牙小渔村,光怪陆离的罗马狂欢节,黄沙漫漫的北非,烽火连天的希腊,灯红酒绿的巴黎……我们和他一同经历一切:蒙冤,越狱,发掘宝藏,浪迹天涯,报恩,复仇,追寻已经失去的爱情和青春……
我们和他一同被囚禁在暗无天日的死牢,渡过了漫长的十四年;我们和他一同被装进运尸袋,从万丈峭壁上跌下,投入无边的大海;我们和他一同躺在礁石上,渡过了那个无星也无月的暴风雨之夜,在暮色与海水之间拼命地呼喊、求救;我们和他一同在那个神秘孤岛最深的洞穴里,用颤抖的手,抹去额头上滚烫的汗水,捧起无数熠熠生辉的金币与珠宝。
这个离奇的故事,在作家那枝生花的妙笔下,竟显得如此真实,以至于每年都有无数游客从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法国,寻找和这个故事相关的一切;而当地的居民,也会殷切地为游客们提供所有线索。
当你来到马赛时,有人会领你去看卡塔卢尼亚姑娘的海边小屋、守望在海边的那块礁石;
当你去伊夫堡参观时,有人会把你带到神甫坐过的黑牢,向你兜售他制作的鱼骨笔尖;
当你乘船路过那个小岛时,有人会指着欧石南丛中的某处阴影,告诉你,那就是宝藏埋藏的地方;
而当你来到巴黎,不用人指引,你自己就会找到书中的一切:塞纳河,香榭丽舍大街,残老军人院,拉雪兹神父公墓;
……
都知道这个故事了吧?
《基督山伯爵》。
一、
从天堂到地狱,从云端到深渊,只有一个夜晚的距离。
他曾是个天真而单纯的贫苦水手。他曾前途无量,在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便要成为船长;他曾经无比幸福,即将和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成婚。他的生活简单而温馨,三分之一属于大海,三分之一属于老父亲在马赛的公寓,另外三分之一,则属于卡塔卢尼亚姑娘的那间海边小屋。
那时的埃德蒙•唐泰斯,不大会想到今后会有什么在等待着自己,也许他会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憧憬,但这憧憬肯定不会真切,对沉浸在幸福中的人来说,保持现状,无疑就是最大的幸福。
他还需要什么呢?他有整个天空,他有整个大海,他有带着咸腥味的海风,他有灿烂的阳光,他还有慈祥的老父亲,美丽的新娘。他还用再去憧憬和渴望什么吗?
如果没有任何意外,他本来应该成为一个人人敬佩的年轻船长,一个幸福的丈夫,他本应过着摩雷尔船主的女儿女婿那样的生活,清贫,然而快乐,安详。
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婚宴上宪兵队长的第一声敲门,如敲响他一生的丧钟那样,使一切都成为了定局。所有的幸福在触手可得之际,刹那间灰飞烟灭。在那个凄惨的夜晚,当埃德蒙在宪兵们的押送下路过梅尔塞苔丝那间小屋的门口时,他能否想到,窗口那点摇曳的灯火,竟是她留给自己的最后回忆?当这对苦命的恋人再度找回这回忆时,已是二十余年后。一个已为人母;另一个,虽依旧孑然一身,却早已冷酷到底。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伊夫堡,这座盘踞在海上的狰狞监狱,这座多少年来为马赛增添了无数悲惨传说的古堡,在他面前缓缓开启了大门,像怪兽慢慢张开巨口一样将他吞噬。短短几天中,他被出卖,被逮捕,被秘密宣判,现在则被投入坟墓。从此,他的生命中便再也没有过绚丽的天空,再也没有轮廓优美的渔船,再也没有炽热的光芒;萦绕在身边的,只有黑暗和绝望。
我一直觉得,监狱的大门口,应当镌刻上地狱之门的那句箴言:“进到这里的人,把希望留在门外。”
伊夫堡十四年的铁窗生涯,开始了。
二、
在那所黑暗、潮湿而逼仄的地牢中,埃德蒙想到了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他幻想检察官会良心发现,把自己从狱中拯救出来;他幻想典狱长会大发慈悲,得知冤情后便能重新赐给自己自由;他在祈祷中幻想神迹的出现,他向上帝哀哭自己的冤屈,忏悔自己从前无心犯下的一切微不足道的过错。他在等待,日复一日地等待,希望却通通落空,检察官把无辜者弃之不顾,典狱长和狱卒们对囚犯的恳求和哀哭充耳不闻,上帝漠视这虔诚信徒的祈祷。一切希望破灭后,他终于想到了死。
这是最好的解脱么?对当时的他来讲,无疑是的,绝处逢生的奇迹却偏偏在此刻出现。这不是上帝的慈悲,这是大仲马送来的救世主。满身泥土的法里亚神甫从地道中爬进来,出现在他的牢房里,像《出埃及记》里的摩西一样,肩负起拯救他的使命。每次读到三十四号和二十七号狱中偷偷来往的那一段,都能感到一种淡淡的温馨从书页中弥散开来,一直流淌进自己的心田。这个暗无天日的狭小空间,随着神甫的到来,监牢中第一次有了一缕光明,仿佛黑暗中点燃的火柴,微弱却弥足珍贵。神甫为他带来人与人的交流,带来生活的勇气,带来足以使他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的智慧与学识,带来那笔数额难以想象的巨大财富,甚至最后还以自己的死亡,给他带来了自由。而最重要的是,给他带来了希望。
“谢谢,我的父亲,谢谢!”
二十四年后,重游伊夫堡时,基督山伯爵面对着神甫最后遗留下的手稿,无比虔诚地单膝跪下,满怀深情地喊出了这句话。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禁掩卷太息:面对着赋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老人,还有什么比这一声“我的父亲”更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激?
活下去,要重获自由,要报恩和复仇,为了法里亚。这是神甫病故后,支撑着埃德蒙的唯一愿望。于是他钻进本来是为神甫准备的运尸袋;于是他被当作神甫的尸体,被掘墓人丢进大海;于是他在那个暴风雨之夜,只身在茫茫大海中挣扎;于是他死里逃生,找到宝藏,成为了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基督山伯爵。
生与死,在那一夜的风雨中模糊了边界。水手埃德蒙死去了,活下来的,是基督山伯爵。
三、
老父亲已经饿死,恋人已嫁给自己的情敌,自己的仇人们却靠着欺诈、背叛,一个个平步青云,飞扬跋扈。他面前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于是,我看着他来到基督山岛,发掘出宝藏;我看着他来到马赛,挽救了有恩于他的船主;我看着他来到罗马,结识了仇人的儿子;我看着他来到巴黎,开始了筹划已久的复仇。我看着他用一张张面具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水手辛巴达,布佐尼神甫,威尔莫爵士……我看着这位复仇天使,像从坟墓中爬出的吸血鬼那样重返人间,在黑暗的天幕下,张开不祥的翅膀,举起审判者的利剑,在舞台上布下一个个精致而致命的陷阱,自己却隐藏在幕后的阴影中,带着梅菲斯特一样愤世嫉俗的笑容,等待着猎物们的到来。
一个个与自己的复仇相干或不相干的人,先后在这支手的摆布与指引下,一步步来到舞台,上演一出出阴森森、血淋淋的活剧,最后相继毁灭在这张罗网中。费尔南作过叛徒,唐格拉尔靠投机发财,维勒福在庄严的法官长袍下埋藏着无数罪恶,于是背叛者身败名裂,投机者倾家荡产,审判者被推到审判台前。三个恶人都曾以种种卑鄙的手段得到了荣誉、财富、地位;而现在,他们的仇人则以更冷酷凶狠的手段,重新将这些一一剥夺,只给他们和他们的家庭留下更大的痛苦,借着上帝的名义。
“听着,如果有人用闻所未闻的折磨和无穷无尽的痛苦,夺走你的父亲、母亲、情人,总之,夺走一个一旦从你的心中连根拔去,就会留下永恒的空缺和永远血淋淋的伤口的人,而社会给你的补偿,只是用断头机的刀刃在凶手的枕骨底部和斜方肌之间砍过去,让那个使你忍受多年精神痛苦的人只受几秒钟的肉体疼痛,你认为这种补偿够不够?”
二十四年间,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的全部生活。这是怎样冷酷的铁石心肠?这是怎样炽热的仇恨之火?
当他在摇曳的烛光下,在临终的卡德鲁斯耳边,轻声说出自己真正的名字时;
当他重新换上水手服,目光中露出无穷的凶狠残酷,出现在莫尔塞夫面前时;
当他来到维勒福的公馆,向精神濒临崩溃的检察官宣读自己开具的判决书时;
当他现身于洞窟中,面对着饿得奄奄一息的唐格拉尔,摘下基督山的面具时;……
积攒了二十四年的仇恨,钢铁一样坚强的意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钱,对世事无比冷静而精准的洞察和把握……这一切,在那些时刻,不可思议地同时集中在他身上。复仇,这个同爱情、战争和死亡一样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曾经被多少人以各种形式演绎过,然而谁也没能像基督山或不如说是大仲马那样,把它真正变为一种艺术,大海一样波澜壮阔,史诗一样荡气回肠,油画一样浓墨重彩,暴风雨一样震撼人心。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他在一次次成功后,感觉不到胜利的喜悦?为什么他的目光仍然充满忧郁?
四、
最终,不敢面对的终将面对。
与阿尔贝决斗前夜,面对着梅尔塞苔丝的泪水与哀求,他冷酷依旧:“你感受过你父亲在你离开后死去的痛苦吗?你见过你所爱的女人向你的情敌伸出手去,而你在深渊奄奄一息吗?……”
“没有,但我看到了我一直爱着的人,准备变成杀我儿子的凶手!”梅尔塞苔丝泪如雨下。
还有什么语言,能比这句话饱含着更多的痛苦与绝望?
那颗大理石般冷酷坚硬的心上,终于留下了一道划痕。基督山从喉咙中发出一声呜咽,第一次,他对自己的复仇动摇了,而紧随其后的小爱德华的死,第二次让他明白,自己已超过了复仇的权限,他明白他再也不能说:“上帝支持我,与我同在。”
自己错了么?他不愿相信。然而马赛的老房前,再度面对梅尔塞苔丝时,他仍空前的迷惘。二十四年后,这对曾经的恋人终于能以昔日的身份,重逢在他们曾热恋过的地方,只可惜物虽是,人却非。基督山自不必说,即使是梅尔塞苔丝,按她自己的话说,也只活在两座坟墓之间,一座属于原来的埃德蒙;另一座属于她现在的丈夫。后者曾把前者投进第一座坟墓;而现在,前者又把后者投进第二座坟墓。
面对着昔日的恋人,毫无疑问,基督山是自私的。他自己从坟墓中生还,从一文不名的水手变为富可敌国的伯爵,从单纯善良的埃德蒙变为冷酷无情的基督山,他的恩人得到了报答,他的仇人得到了惩罚,上帝的交给了上帝,撒旦的还给了撒旦。然而梅尔塞苔丝呢,她的丈夫羞愤自杀;她的独子因父亲的耻辱而改变姓氏去参军,生死未卜;她自己也抛弃了所有财产,进了修道院,这些都是拜基督山的复仇所赐,而她又何其无辜?为什么本来只属于她丈夫一个人的罪责,也要她跟着一同承担?
二十四年前,离伊夫堡外一百法里的那个小渔村中,还是个少女的她,日复一日地伫立在礁石上,忍受着孤独和恐惧的煎熬,等待自己心上人的归来,望眼欲穿;二十四年后,她已韶华不再,却仍然要继续守候在海边,眺望着天边的地平线,等待自己儿子的归来。她为自己的情人哀哭和等待了二十四年,而今,又要为自己的儿子继续哀哭和等待下去,终其一生,她都将如此度过——命运,或者说基督山,为何待她如此不公?
耐人寻味的是,梅尔塞苔丝却并未对基督山的复仇有任何微词,尽管她最有资格质疑这复仇的合理性。一切都被归咎于自己的胆怯与懦弱,她最终看破红尘,皈依宗教,准备在祈祷中了却残生。这或许可以算是对基督山另一种意义上的宽恕;而我更愿相信,梅尔塞苔丝做出这个决定时,一半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另一半却是为了基督山。她明白他的心已在黑暗中浸淫太久,太需要一缕光明了。她真的胆怯和懦弱么?恰恰相反,她何其勇敢,何其坚强。梅尔塞苔丝之于基督山,正如《神曲》中的贝雅特丽丝之于但丁,两人同为那暗夜中独行的游者,点燃一盏照亮前途的明灯。
面对着这种献祭般的自我牺牲,基督山,一向以上帝的使者自居的基督山,终于在达到复仇的顶峰后,从高山的另一边看到了怀疑的深渊。
“什么,我确定的目标会是一个疯狂的目标!什么,十年来我走错了路!什么,一个小时就足以向建筑师证明,寄托着他全部希望的事业,如果不是实现不了,至少也是渎神的事业!”
大功告成之后,没有喜出望外,没有如释重负,只有郁郁寡欢。
五、
当基督山重游伊夫堡时,眼前的一切都在唤醒那酸楚的回忆,黑牢中,与当年相关的所有痕迹触目皆是:这里是肩膀在墙壁上留下的印迹,那里是额头在石头上撞破留下的血迹,自己与神甫的故事也被狱卒和门房们当作久远的传说,讲给一个个游客……虽然走出古堡后,他仍信誓旦旦地宣称,要让那些把自己关进监狱的人倒霉,让那些忘记自己关在里面的人倒霉,但最终却自食其言,他到底还是放过了陷害自己的主谋唐格拉尔——毕竟,他自己也同样需要被宽恕。
此时基督山所做的一切,其实已与仇恨无关,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十年来殚精竭虑、惨淡经营的计划,划上一个完整句号。
宁静安详的海面上,明媚晴朗的天空下,一点白帆消失在海天之间,远离了尘世所有的恩怨情仇。它带走了基督山,也带走了他前半生幽暗而神秘的传奇,这是这个故事的结束,却也是他新生的开始,从这时起,这个曾自认为能与上帝匹敌的撒旦,终于垂下了自己倨傲的头颅,安之若素地沐浴在光明之下,他与这个世界和解了。幸福,这个他本以为再也与自己无关的词,阔别了二十四年之后,终于回到了身边。对基督山来说,幸福不是腰缠万贯,不是他拥有的呼风唤雨的强大力量,更不是复仇的成功,甚至也不是最后得到的希腊公主的爱情,而是心灵超然的平静,是重重磨难过后,对人生一如既往的热爱。诚如他留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信中所言,世界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感受无上的幸福,必须曾经想过死去,才会明白生是多么欢乐。
“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这句小说中最著名也最广为流传的名言,曾被人断章取义,以此为依据批评作者宣扬消极人生观和唯心主义,我的看法则刚好相反,它恰恰体现出大仲马一如既往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与整部小说的主旨遥相呼应,堪称画龙点睛的一笔。等待,不是听天由命,不是随波逐流,不是自暴自弃,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以平和的心境面对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真正的光明不是永远没有黑暗,只是不会被黑暗所遮盖;而希望,更毋庸赘言,生于死,胜与败,往往只在这一线之间,只取决于自己心中那团希望之火能燃烧多久。当还是个囚徒的埃德蒙无数次陷入绝望试图自杀时,正是希望使他活了下来;当他沉浸在神甫病逝的悲痛中不能自拔时,正是希望使他重获自由;当他在复仇中迷失了自我,满心何去何从的迷惘时,还是希望使他,也使梅尔赛苔丝,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
面对着挫折与磨难,消沉还是奋进,放弃还是坚持,to be or not to be,答案都在“等待”、“希望”这两个词中。
我望着天边渐渐消失的那一点白帆,恍惚间又回到二十四年前,那是整个故事的开头。普罗旺斯的阳光如此明朗,带着浓郁咸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汽笛声在海浪的呼啸、岸边的人声鼎沸中如此清晰,我看到那个容光焕发的十九岁年轻人,面容坚毅而镇定,引领身后的法老号缓缓驶进马赛港。他将在这次航行结束后被任命为船长,也将迎娶与自己相恋了多年的卡塔卢尼亚姑娘。
那时,还是埃德蒙的基督山就说过,幸福就像那些魔岛上的宫殿,由巨龙把守着门口,必须斗争才能得到幸福。而二十四年后,还有谁,能比他对自己这句话有着更深的体验?
六、
行文至此,似乎本可以结束,但还是要再添上一笔蛇足。
二百年来,大仲马和他的这个孩子在主流文学界得到的评价始终不高。毕竟,在这样一部以情节曲折离奇见长的通俗小说中,你很难发掘出太多深刻的现实意义或哲学道理,它带给我们的,首先是阅读快感,其次还是阅读快感。但谁能以此为理由指责它呢?我曾多少次诚惶诚恐地打开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煌煌巨著,然而总是一次次丧失读下去的勇气,而随意翻到这部小说的任何一页,却都能着魔一样地沉浸在基督山的历险中不能自拔。屈指算来,从第一次读《基督山伯爵》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十二年,我已记不清十二年间多少次重读这部小说,以至于自己甚至能将书中不少精彩对话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或许在有人看来,迷恋这样一部十九世纪的法国武侠小说,多少显得没有品味,但我仍要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我甚至拒绝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之一”这个词。就像人们对鲍鱼鱼翅等山珍海味趋之若鹜时,我却仍固执地留恋着老北京的炒肝、卤煮一样。
原因无它,正如《仙剑奇侠传》是无数游戏迷的初恋、《圣斗士》是无数动漫迷的初恋一样,《基督山伯爵》,也是我这个小说迷的初恋。
在自己的诞辰200周年,2002年,大仲马的骨灰终于被移到先贤祠,与他的老朋友维克多•雨果相伴,早就在那里等待他的其他四位文豪,分别是卢梭、伏尔泰、左拉和安德烈・马尔罗。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仪式上讲话时说:“跟大仲马一起被珍藏进先贤祠的,还有童年时候美好的阅读时光,激情和浪漫。”
听到这句话,我忽然忍不住潸然泪下.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