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历史

作者试图从贸易、资本市场、人口迁徙、战争、文化、政体全球化等多个角度,重新梳理大英帝国近500年的历史。
英格兰从做为大航海时代后来者的加勒比海盗小毛贼,到统治全球1/4人口的庞大帝国,最终又黯然回归到亚欧大陆西北角的一个弹丸小国,其间兴衰荣辱,作者并没有做过多感情渲染,而是客观冷静从正负各个角度讲述大英帝国的历史。
对比西方第一个大帝国--罗马帝国,大英帝国有许多不及罗马之处。罗马人并未将“罗马人”限制于七丘出身或意大利半岛出身的人,他们更多采用的是同化政策。如凯撒征服野蛮的高卢人后不久,高卢人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竞选罗马议员,在罗马元老院里对罗马的将军指手画脚了。这样的包容心态使得罗马和平维持几百年,让被征服者从心底认同自己是真正的罗马人。但你可以想象一个尼泊尔或者肯尼亚人,在伦敦下院对丘吉尔指指点点吗?就连在印度本土议会实施的让印度人进入上层政府,都面临重重阻力而最终失败。这也是为了印度在做为英殖民地200年后,仍然有强大的民意要脱离英国统治。因为不只他们自己,连英国人都从未真正把他们做为大英帝国真正的主人。
相对来说,美国较英国人做的好些,对于受托管的菲律宾,在二战后主动结束托管,而不像英国对于帝国疆土耿耿于怀。
客观来说,这本书立意宏大,对于大英帝国为何兴起、如何扩展、为何衰落,都有自己深刻的见地。更有助于对比思考美国的未来是否会如大英帝国一样衰落,中国是否如大英帝国一样崛起。其中一些观点值得商榷。
1、作者谈论大英帝国崛起的原因时,并未强调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对于英国战胜法国、荷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大英帝国的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不太会迅速超越法国并在18世纪确立自己全球霸主地位。要知道18世纪初法国的人口是英国的3倍,经济规模是其2倍。作者重点强调的是英国着力发展海军,以及引入荷兰的现代金融对战争债务成本的下降作用;
2、对于大英帝国的衰落原因,作者更倾向于并非民族独立运动和经济的衰落,而是怪罪于日德两大帝国的兴起、两次大战对英国经济的打击,使得英国债务成本高企,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依赖美国。但要知道在20世纪初美国的GDP就已超过英国,遑论德国在二战前也超过英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仅从战争本身寻找大英帝国衰落的原因有失肤浅;
3、作者对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有褒有贬,可谓政治正确。但作者所言英国推动了殖民地的政治体制议会制,我认为应区分看待。对于以白种人为主的殖民地(加拿大、澳洲、美国等),英国的确大力推行了“责任政府”,实现了地方自治。但对于“非我族类”的印度、非洲,大英帝国并未实现地方自治,而是实行强权独裁统治,享受自由的仅仅是上层的英国人而已。
4、作者将英语的全球化归功于大英帝国,个人以为并不全面。英语全球化的确开端于大英帝国。但真正让英语变成全球语言(而非在原殖民地使用)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和文化全球霸权的建立。设想如果不是美国经济强大,印度人和新加坡人早就放弃了英语教育而转用本民族语言。
英格兰从做为大航海时代后来者的加勒比海盗小毛贼,到统治全球1/4人口的庞大帝国,最终又黯然回归到亚欧大陆西北角的一个弹丸小国,其间兴衰荣辱,作者并没有做过多感情渲染,而是客观冷静从正负各个角度讲述大英帝国的历史。
对比西方第一个大帝国--罗马帝国,大英帝国有许多不及罗马之处。罗马人并未将“罗马人”限制于七丘出身或意大利半岛出身的人,他们更多采用的是同化政策。如凯撒征服野蛮的高卢人后不久,高卢人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竞选罗马议员,在罗马元老院里对罗马的将军指手画脚了。这样的包容心态使得罗马和平维持几百年,让被征服者从心底认同自己是真正的罗马人。但你可以想象一个尼泊尔或者肯尼亚人,在伦敦下院对丘吉尔指指点点吗?就连在印度本土议会实施的让印度人进入上层政府,都面临重重阻力而最终失败。这也是为了印度在做为英殖民地200年后,仍然有强大的民意要脱离英国统治。因为不只他们自己,连英国人都从未真正把他们做为大英帝国真正的主人。
相对来说,美国较英国人做的好些,对于受托管的菲律宾,在二战后主动结束托管,而不像英国对于帝国疆土耿耿于怀。
客观来说,这本书立意宏大,对于大英帝国为何兴起、如何扩展、为何衰落,都有自己深刻的见地。更有助于对比思考美国的未来是否会如大英帝国一样衰落,中国是否如大英帝国一样崛起。其中一些观点值得商榷。
1、作者谈论大英帝国崛起的原因时,并未强调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对于英国战胜法国、荷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大英帝国的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不太会迅速超越法国并在18世纪确立自己全球霸主地位。要知道18世纪初法国的人口是英国的3倍,经济规模是其2倍。作者重点强调的是英国着力发展海军,以及引入荷兰的现代金融对战争债务成本的下降作用;
2、对于大英帝国的衰落原因,作者更倾向于并非民族独立运动和经济的衰落,而是怪罪于日德两大帝国的兴起、两次大战对英国经济的打击,使得英国债务成本高企,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依赖美国。但要知道在20世纪初美国的GDP就已超过英国,遑论德国在二战前也超过英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仅从战争本身寻找大英帝国衰落的原因有失肤浅;
3、作者对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有褒有贬,可谓政治正确。但作者所言英国推动了殖民地的政治体制议会制,我认为应区分看待。对于以白种人为主的殖民地(加拿大、澳洲、美国等),英国的确大力推行了“责任政府”,实现了地方自治。但对于“非我族类”的印度、非洲,大英帝国并未实现地方自治,而是实行强权独裁统治,享受自由的仅仅是上层的英国人而已。
4、作者将英语的全球化归功于大英帝国,个人以为并不全面。英语全球化的确开端于大英帝国。但真正让英语变成全球语言(而非在原殖民地使用)的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和文化全球霸权的建立。设想如果不是美国经济强大,印度人和新加坡人早就放弃了英语教育而转用本民族语言。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