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个演戏的世界让我生存下去

我需要一个演戏的世界让我生存下去
——读《戏剧浮生:黎耀祥论演技与人生》
范典/文
黎耀祥何许人也?多数人都不知道,但一见到他的相片,便会“哦”一声说:原来是他!这种惊喜同样会在《戏剧浮生》中找到,初以为这只是记录他演戏过程中的点滴想法,却是他毕生演戏吐露的经验和真情。
在我们认识他的真相之前,请不要忽略这位演员在香港TVB作出的贡献,虽然多数是小角色,但你认识黎耀祥就是在这些小角色的累积中。作者收录在扉页的人生成长四连幅照片,三岁、六岁、十二岁、十七岁,时光虽未浇灌出他玉树临风的主角模样,可是他在无线电视参演的角色,从《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再到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毕打自己人》的余家升、《巾帼枭雄》的柴九、《义海豪情》中的刘醒等等,他也蝉联两届获得TVB台庆两届视帝的荣耀。我们可以看到他从配角走向主角、从默默无闻走向视帝的宝座,这其中付出的艰辛拼搏是一般人无从想象的。
本书收录了他58篇谈论演技的文章,共分三个章节:形体设计、节奏表达、演员思考。在序言里用了一篇罗展凤采访他的文章,谈到戏与人生的经历和关系,他也谈到自己人生最低潮时候所受的不平待遇,但他并未一味抱怨,而是更多的去“触摸”人生,他说了一段话,非常打动人:“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生活里提炼出一些感觉来,捕捉真正的生活,包括了解人究竟是什么,自己又是什么。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表达人……最简单地说,戏剧就是人生了。”
正是在最低潮时候的生活经验教会他更多的观察人间世相的技能,这其实也是他对现今住豪宅开名车的演员们的担忧所在。没有生活经验也就无法在镜头前诠释出说服观众的精湛演技来。不食人间烟火固然是一项令人敬仰的本事,但观众就是生长在精彩纷呈、每天都在酿制戏剧的人间,你的不真实不会讨他们的巧,只怕到时真要“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了。
黎耀祥构建演技理论并未停留在一味说教,这样恐怕会讨人嫌,吃力不讨好。好在他用人生、情感、经验作为探讨演技的一个平台,用二十余年在影视圈打拼而得来的见解来诠释演技。很多演员会在行业内受肯定,一定并非单指向他(她)的演技方面,而是综合评定:人缘、修为、品质……所以很多时候演员会害怕媒体曝露负面新闻,甚至刻意隐匿私生活、掩藏真性情。他们被公司缚以一种特定设计的模式走向市场,为了成全这种形象就需要不断的牺牲,甚至连人类最真实的情感也要加以遮掩、彻底从自己的生活中剔除出去。这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变相扼杀,在追求暴利的激烈竞争下,人性最美好的东西受到伤害。在影视圈打拼的男男女女十年沉浮,多数出不了头,而真正沉淀下来触摸到桂冠的也只有像黎耀祥这一类人,懂得人间疾苦、懂得不断摸索、真真正正沉浸于演艺事业的创作耕耘上。在人生上吃点苦、受点累,反而成为宝贵财富,多数人听说过这个道理,却很少有人真正去享受它。如同一篇小说的铺垫,伏笔有型,高潮才更显突出。黎耀祥利用其弹性的人生观来透视演技,其实从任何角度切入剖析都能分析入理,使读者容易在事例当中汲取这份经验的养料。
除此,他还从西方好莱坞的演员身上吸收表演技巧,比如从西恩•潘在《米尔克》中对男同志领袖的精彩演绎中吸取那种一反因循旧有模式的形体表演,从布拉德•皮特在《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内外悬殊极大的表演中体会不同状态下的身体反应,还有从威尔•史密斯在《七磅》中学到沉稳老练的专注表演态度等等。
当然,他也从国内一些影片入手分析自己同行好友、自己的表演心得,以及一些并不知名的演员的表演。他有一个观点非常不错:演出可被独立评估。这当然是从一部影片的综合考量和演员的表演对照得出的反差结果,近年来也可以看到许多影片,制作阵容庞大、剧情弱智,但是演员表演却可圈可点,黎耀祥认为“即使导演的拍摄手法及剧本铺排不足,演员依然可通过自己对角色的安排及统一,完全体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从而感动观众”。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替那些自叹命运不济的演员们铺出头路,正好像在说“行行出状元”的话来抚慰你低贫的职业一样。但话说回来,正是处于不被人重视的职位,也正是让你感受社会经验的最佳时机,像上面说到的黎耀祥所处的低谷期其实是赋予他更好的珍惜如今得来的荣耀的伏笔,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锻炼和准备,即使你一夜之间上位,等待你的将是无止境的片约和剧本,没有实力一样会被淹没,而那个时候经历过追捧过后的一落千丈反而会比怀才不遇更痛苦。
实际上,一个好的演员在修为和人生态度上端正自己、努力积累,并有独立意识,不受制于商业、名利的盲目追逐中,不怕不会成名。我也曾当过一些电视栏目剧的客串小角色,会发现镜头前后人所展现出来的不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不起眼的小角色往往受制于导演的定型,根本无法融入自己的技巧。星爷的《喜剧之王》早就道明那种戏剧人的艰辛状态,有句台词很刺眼:“不管你看得起看不起我,我都是一个演员”,黎耀祥则用自己的话作了一个对应:“其实演员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透过角色去告诉观众,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提供给演艺圈人士可参考的价值之外,也会同样让一些影评人、对生活缺乏经验的人得到宝贵经验。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可以将辛苦摸索得来的人生经验坦诚交待,尤其是一位演员。
——读《戏剧浮生:黎耀祥论演技与人生》
范典/文
黎耀祥何许人也?多数人都不知道,但一见到他的相片,便会“哦”一声说:原来是他!这种惊喜同样会在《戏剧浮生》中找到,初以为这只是记录他演戏过程中的点滴想法,却是他毕生演戏吐露的经验和真情。
在我们认识他的真相之前,请不要忽略这位演员在香港TVB作出的贡献,虽然多数是小角色,但你认识黎耀祥就是在这些小角色的累积中。作者收录在扉页的人生成长四连幅照片,三岁、六岁、十二岁、十七岁,时光虽未浇灌出他玉树临风的主角模样,可是他在无线电视参演的角色,从《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再到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毕打自己人》的余家升、《巾帼枭雄》的柴九、《义海豪情》中的刘醒等等,他也蝉联两届获得TVB台庆两届视帝的荣耀。我们可以看到他从配角走向主角、从默默无闻走向视帝的宝座,这其中付出的艰辛拼搏是一般人无从想象的。
本书收录了他58篇谈论演技的文章,共分三个章节:形体设计、节奏表达、演员思考。在序言里用了一篇罗展凤采访他的文章,谈到戏与人生的经历和关系,他也谈到自己人生最低潮时候所受的不平待遇,但他并未一味抱怨,而是更多的去“触摸”人生,他说了一段话,非常打动人:“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生活里提炼出一些感觉来,捕捉真正的生活,包括了解人究竟是什么,自己又是什么。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表达人……最简单地说,戏剧就是人生了。”
正是在最低潮时候的生活经验教会他更多的观察人间世相的技能,这其实也是他对现今住豪宅开名车的演员们的担忧所在。没有生活经验也就无法在镜头前诠释出说服观众的精湛演技来。不食人间烟火固然是一项令人敬仰的本事,但观众就是生长在精彩纷呈、每天都在酿制戏剧的人间,你的不真实不会讨他们的巧,只怕到时真要“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了。
黎耀祥构建演技理论并未停留在一味说教,这样恐怕会讨人嫌,吃力不讨好。好在他用人生、情感、经验作为探讨演技的一个平台,用二十余年在影视圈打拼而得来的见解来诠释演技。很多演员会在行业内受肯定,一定并非单指向他(她)的演技方面,而是综合评定:人缘、修为、品质……所以很多时候演员会害怕媒体曝露负面新闻,甚至刻意隐匿私生活、掩藏真性情。他们被公司缚以一种特定设计的模式走向市场,为了成全这种形象就需要不断的牺牲,甚至连人类最真实的情感也要加以遮掩、彻底从自己的生活中剔除出去。这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变相扼杀,在追求暴利的激烈竞争下,人性最美好的东西受到伤害。在影视圈打拼的男男女女十年沉浮,多数出不了头,而真正沉淀下来触摸到桂冠的也只有像黎耀祥这一类人,懂得人间疾苦、懂得不断摸索、真真正正沉浸于演艺事业的创作耕耘上。在人生上吃点苦、受点累,反而成为宝贵财富,多数人听说过这个道理,却很少有人真正去享受它。如同一篇小说的铺垫,伏笔有型,高潮才更显突出。黎耀祥利用其弹性的人生观来透视演技,其实从任何角度切入剖析都能分析入理,使读者容易在事例当中汲取这份经验的养料。
除此,他还从西方好莱坞的演员身上吸收表演技巧,比如从西恩•潘在《米尔克》中对男同志领袖的精彩演绎中吸取那种一反因循旧有模式的形体表演,从布拉德•皮特在《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内外悬殊极大的表演中体会不同状态下的身体反应,还有从威尔•史密斯在《七磅》中学到沉稳老练的专注表演态度等等。
当然,他也从国内一些影片入手分析自己同行好友、自己的表演心得,以及一些并不知名的演员的表演。他有一个观点非常不错:演出可被独立评估。这当然是从一部影片的综合考量和演员的表演对照得出的反差结果,近年来也可以看到许多影片,制作阵容庞大、剧情弱智,但是演员表演却可圈可点,黎耀祥认为“即使导演的拍摄手法及剧本铺排不足,演员依然可通过自己对角色的安排及统一,完全体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从而感动观众”。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替那些自叹命运不济的演员们铺出头路,正好像在说“行行出状元”的话来抚慰你低贫的职业一样。但话说回来,正是处于不被人重视的职位,也正是让你感受社会经验的最佳时机,像上面说到的黎耀祥所处的低谷期其实是赋予他更好的珍惜如今得来的荣耀的伏笔,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锻炼和准备,即使你一夜之间上位,等待你的将是无止境的片约和剧本,没有实力一样会被淹没,而那个时候经历过追捧过后的一落千丈反而会比怀才不遇更痛苦。
实际上,一个好的演员在修为和人生态度上端正自己、努力积累,并有独立意识,不受制于商业、名利的盲目追逐中,不怕不会成名。我也曾当过一些电视栏目剧的客串小角色,会发现镜头前后人所展现出来的不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不起眼的小角色往往受制于导演的定型,根本无法融入自己的技巧。星爷的《喜剧之王》早就道明那种戏剧人的艰辛状态,有句台词很刺眼:“不管你看得起看不起我,我都是一个演员”,黎耀祥则用自己的话作了一个对应:“其实演员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透过角色去告诉观众,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我想这本书除了提供给演艺圈人士可参考的价值之外,也会同样让一些影评人、对生活缺乏经验的人得到宝贵经验。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可以将辛苦摸索得来的人生经验坦诚交待,尤其是一位演员。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