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

周末的午后往万圣角落里一坐,看一点性价比不高,不会花钱入手却又很感兴趣的书是很快乐的事情,周六中午也是如此,看完三本董桥以后,邂逅了唐诺
我感觉,随着读书的增多,胸中的自信与笃定并没有增加,反而日益忐忑,诚然,见识到了很了不起的东西以后才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是多么单薄而脆弱,可是,我一向自以为对好作家了解全面,原来也是个笑话,这样的人,我居然才遇到
先拿起的是他的阅读的故事,翻了十几页就放下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必然会入手的书,于是又捡起了这本,我充满期待,因为一个人如果可以写出两本二十多万字让我心甘情愿入手的书,我肯定会入他的全集
唐诺没让我失望,而我也没舍得放下,这真是本好书啊
唐诺是个与钱钟书很类似的人,渊博而善于引用,薄薄几页书可以毫不露斧凿痕迹的引用十七八本其他的书中的言语,贴切而深刻,比起那些生涩的掉书袋强出无数倍,唐诺这本书,非常神奇的就是,他自己的思想极少直接的表现,都是通过逻辑,通过叙述顺序自然而然的体现,载体全是他人的言语,极少数自己阐述自己思想,又如图穷匕见般锋利,如指责毛姆看错契诃夫,认为契诃夫的文章人物写尽天下人,绝不典型化,很有道理
实际上,唐诺就是用这两页对自己思想的阐述赢得了我的尊敬,他比较契诃夫与巴尔扎克,他认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庞大构想足够伟大,却终究难以实现,一百部长篇对一个人一生的长度来说,显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勉力为之,勉强也会将质量压低,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而,真的想让自己作品成为当时时代全面的写照,契诃夫的方式远胜于巴尔扎克,不在于作品的数量,而在于,契诃夫专攻短篇,因为【接下来唐诺的评论,太漂亮了】
【长篇有如孔目过大的渔网,只能网住尺寸够大的大鱼,却不得不让诸多细碎的,光影般一瞬,难以辨别难以细录难以编写成长篇小说的人生真相透网而去】
在这难得一见的思想光芒闪亮后,唐诺退回到引用背后,呲牙笑着,例如:
赞扬阿城思想如当世孔子一篇时,写阿城对满街走圣贤【由毛诗“六亿神州尽舜尧”引申来】的恐惧,唐诺感同身受
满街走圣贤,姑且不论可行性,就算当真发生了,全部是圣贤等于没有圣贤,所有的,类似“大侠”“高手”“达人”“圣贤”之类彰显能力水准的称号都是相对,比较的,而且,说实话,每种领域的高层次都属于绝对的少数人,绝对的曲高和寡知音必少,这种满街走圣贤,必定意味着降低标准,毛的反智主义,一句话就足够了
马克思韦伯说:【常识和意识形态长期对峙并逐步获胜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持续除魅的过程,不断前进向完善】
其实我觉得,开倒车是可能的,例如我们的过去,但是思想产生后就再难消灭,野火烧尽后仍有春风
然后唐诺说,这样的对峙,关键不在于更多的常识,也不在于更对的常识,这话太漂亮了
其实,我感觉他口中的关键,是一种形而上的感性存在,是随着现实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的答案,也许都是遵循同样的核心,同样的脉络,却永远不会有一种万用灵药,解决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状况,所以这个关键是种只能心领神会而不能宣诸于口的东西,因为无法被准确描述,所以还是只能努力获得更多的常识,更对的常识,尽管它们并不是关键,但是不要让关键问题解决以后,会因为常识储备的问题而坏掉全局
我很高兴我会觉得唐诺的思想有弊病,因为这证明我没被他带着跑,他认为发条橙是使用维护人为恶的能力与自由来凸显道德选择的问题,他认为阿列克斯的罪恶太小儿科,不足以承载这样庞大的意图,他认为,应该写人在大环境中可以毫无代价的作恶,应该写人的难以被判别是善是恶的行为,应该写大恶,极恶,而非阿列克斯这样的癣疥之疾
他这次彻底的错了,发条橙这本书,写的是我们最为熟悉,也最为厌恶却无能为力的小恶,总有些人,他们的行为游离在道德与法律制约范围之外,无法给予他们应得的惩罚,或者说,他们的行为会给你的心划伤一道长长的伤口,然而他们获得的惩罚微不足道,例如,你该怎样评价一个好事的妇女在肆无忌惮的转播无根脚的谣言给一个纯真的女孩心灵造成的阴影,你该怎么解释一个心情不好的老师尖酸的挖苦一个可怜的孩子,会让他在以后的时间里被同学欺负成什么样子,你又该怎么惩罚一个自私的顽童,为了抢走你三岁小女儿手里的巧克力,把她推倒在地上,脸上被划破一道长长的口子
又或者一个心情不好随意发泄,没理由的指责你的服务不到位,找来老板抱怨让你失去服务员的工作的女人,一个贪小便宜卖给你劣质奶粉让你的婴儿拉肚子几乎丧命的小市民老板?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这种如夏日的蚊子,热汗,衣服没晒干的霉味般跗骨之蛆挥之不去的小恶毒,小残忍,是这些事情,扼杀我们对人性善意的认知,对生活美好的向往,遭遇毁灭性噩运的总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活的心力交瘁,就是因为这样
阿列克斯的恶,让我们更容易代入,更容易思考,也更容易战栗
唐诺最后的丰赡华采在乌托邦一节,无论是自己的思想,或是引用
他说,乌托邦把我们每个人视作零件,没有一个修理工,会为自己拆掉没用的零件而伤心流泪,也没有人在意那些被拆卸下零件的命运
而我最爱的,反而是他的引用,JL弗雷说【乌托邦假定个人有自我表现的自由,却又要求作为一个集体有绝对的一致性,这两种情况想要共存,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所有人有极其高度一致的同意,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要要求乌托邦般的一致,诉诸独裁是不可避免的结论,至于形式上的绝对统一,或者使用伪造的公民投票,不然就把他当做非法之徒,或叛国者,或反革命颠覆分子或任何其他理由,用毁灭式的手段来对付他】
逻辑足够简单,足够鲜明,足够有条理
还记得文坛有个尚未被完成的任务,纯用引用写一本书,唐诺是我知道离这个目标最近的人
直到现在,我还在质问自己,这样的人,为何现在才知道
桑桑发现我随身携带的一本铁伊,就是唐诺作序的
就和我最开始说的一样,随着读书的增多,胸中的自信与笃定并没有增加,反而日益忐忑,见识到了很了不起的东西以后才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是多么单薄而脆弱
就如今天,我很大声的说西方最伟大的传记是爱默生传,结果被素不相识的人指正是约翰逊传,我居然想了半天
西方最伟大的传记,是爱默生执笔的约翰逊传,而非约翰逊执笔的爱默生传
我想,想要让自己变好,读书要细一点,视野要广一点,每天要好一点,就像今天,知道了唐诺,确认了爱默生一样
无论如何,邂逅唐诺,是20120211所做的最好的事情
我感觉,随着读书的增多,胸中的自信与笃定并没有增加,反而日益忐忑,诚然,见识到了很了不起的东西以后才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是多么单薄而脆弱,可是,我一向自以为对好作家了解全面,原来也是个笑话,这样的人,我居然才遇到
先拿起的是他的阅读的故事,翻了十几页就放下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必然会入手的书,于是又捡起了这本,我充满期待,因为一个人如果可以写出两本二十多万字让我心甘情愿入手的书,我肯定会入他的全集
唐诺没让我失望,而我也没舍得放下,这真是本好书啊
唐诺是个与钱钟书很类似的人,渊博而善于引用,薄薄几页书可以毫不露斧凿痕迹的引用十七八本其他的书中的言语,贴切而深刻,比起那些生涩的掉书袋强出无数倍,唐诺这本书,非常神奇的就是,他自己的思想极少直接的表现,都是通过逻辑,通过叙述顺序自然而然的体现,载体全是他人的言语,极少数自己阐述自己思想,又如图穷匕见般锋利,如指责毛姆看错契诃夫,认为契诃夫的文章人物写尽天下人,绝不典型化,很有道理
实际上,唐诺就是用这两页对自己思想的阐述赢得了我的尊敬,他比较契诃夫与巴尔扎克,他认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庞大构想足够伟大,却终究难以实现,一百部长篇对一个人一生的长度来说,显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勉力为之,勉强也会将质量压低,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而,真的想让自己作品成为当时时代全面的写照,契诃夫的方式远胜于巴尔扎克,不在于作品的数量,而在于,契诃夫专攻短篇,因为【接下来唐诺的评论,太漂亮了】
【长篇有如孔目过大的渔网,只能网住尺寸够大的大鱼,却不得不让诸多细碎的,光影般一瞬,难以辨别难以细录难以编写成长篇小说的人生真相透网而去】
在这难得一见的思想光芒闪亮后,唐诺退回到引用背后,呲牙笑着,例如:
赞扬阿城思想如当世孔子一篇时,写阿城对满街走圣贤【由毛诗“六亿神州尽舜尧”引申来】的恐惧,唐诺感同身受
满街走圣贤,姑且不论可行性,就算当真发生了,全部是圣贤等于没有圣贤,所有的,类似“大侠”“高手”“达人”“圣贤”之类彰显能力水准的称号都是相对,比较的,而且,说实话,每种领域的高层次都属于绝对的少数人,绝对的曲高和寡知音必少,这种满街走圣贤,必定意味着降低标准,毛的反智主义,一句话就足够了
马克思韦伯说:【常识和意识形态长期对峙并逐步获胜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持续除魅的过程,不断前进向完善】
其实我觉得,开倒车是可能的,例如我们的过去,但是思想产生后就再难消灭,野火烧尽后仍有春风
然后唐诺说,这样的对峙,关键不在于更多的常识,也不在于更对的常识,这话太漂亮了
其实,我感觉他口中的关键,是一种形而上的感性存在,是随着现实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的答案,也许都是遵循同样的核心,同样的脉络,却永远不会有一种万用灵药,解决所有的问题所有的状况,所以这个关键是种只能心领神会而不能宣诸于口的东西,因为无法被准确描述,所以还是只能努力获得更多的常识,更对的常识,尽管它们并不是关键,但是不要让关键问题解决以后,会因为常识储备的问题而坏掉全局
我很高兴我会觉得唐诺的思想有弊病,因为这证明我没被他带着跑,他认为发条橙是使用维护人为恶的能力与自由来凸显道德选择的问题,他认为阿列克斯的罪恶太小儿科,不足以承载这样庞大的意图,他认为,应该写人在大环境中可以毫无代价的作恶,应该写人的难以被判别是善是恶的行为,应该写大恶,极恶,而非阿列克斯这样的癣疥之疾
他这次彻底的错了,发条橙这本书,写的是我们最为熟悉,也最为厌恶却无能为力的小恶,总有些人,他们的行为游离在道德与法律制约范围之外,无法给予他们应得的惩罚,或者说,他们的行为会给你的心划伤一道长长的伤口,然而他们获得的惩罚微不足道,例如,你该怎样评价一个好事的妇女在肆无忌惮的转播无根脚的谣言给一个纯真的女孩心灵造成的阴影,你该怎么解释一个心情不好的老师尖酸的挖苦一个可怜的孩子,会让他在以后的时间里被同学欺负成什么样子,你又该怎么惩罚一个自私的顽童,为了抢走你三岁小女儿手里的巧克力,把她推倒在地上,脸上被划破一道长长的口子
又或者一个心情不好随意发泄,没理由的指责你的服务不到位,找来老板抱怨让你失去服务员的工作的女人,一个贪小便宜卖给你劣质奶粉让你的婴儿拉肚子几乎丧命的小市民老板?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这种如夏日的蚊子,热汗,衣服没晒干的霉味般跗骨之蛆挥之不去的小恶毒,小残忍,是这些事情,扼杀我们对人性善意的认知,对生活美好的向往,遭遇毁灭性噩运的总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活的心力交瘁,就是因为这样
阿列克斯的恶,让我们更容易代入,更容易思考,也更容易战栗
唐诺最后的丰赡华采在乌托邦一节,无论是自己的思想,或是引用
他说,乌托邦把我们每个人视作零件,没有一个修理工,会为自己拆掉没用的零件而伤心流泪,也没有人在意那些被拆卸下零件的命运
而我最爱的,反而是他的引用,JL弗雷说【乌托邦假定个人有自我表现的自由,却又要求作为一个集体有绝对的一致性,这两种情况想要共存,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所有人有极其高度一致的同意,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要要求乌托邦般的一致,诉诸独裁是不可避免的结论,至于形式上的绝对统一,或者使用伪造的公民投票,不然就把他当做非法之徒,或叛国者,或反革命颠覆分子或任何其他理由,用毁灭式的手段来对付他】
逻辑足够简单,足够鲜明,足够有条理
还记得文坛有个尚未被完成的任务,纯用引用写一本书,唐诺是我知道离这个目标最近的人
直到现在,我还在质问自己,这样的人,为何现在才知道
桑桑发现我随身携带的一本铁伊,就是唐诺作序的
就和我最开始说的一样,随着读书的增多,胸中的自信与笃定并没有增加,反而日益忐忑,见识到了很了不起的东西以后才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是多么单薄而脆弱
就如今天,我很大声的说西方最伟大的传记是爱默生传,结果被素不相识的人指正是约翰逊传,我居然想了半天
西方最伟大的传记,是爱默生执笔的约翰逊传,而非约翰逊执笔的爱默生传
我想,想要让自己变好,读书要细一点,视野要广一点,每天要好一点,就像今天,知道了唐诺,确认了爱默生一样
无论如何,邂逅唐诺,是20120211所做的最好的事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