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十年代的温馨记忆

这几本书我都买了。从柏林的开始看起,第三个看的这本俄罗斯风格小屋。
我是俄语专业的学生,对俄罗斯及东欧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和美好的印象。但是我没有机会去俄罗斯,所以对俄罗斯风格的家居只能凭自己的想象。曾以为会是实木的家居+简洁的雕刻+各式各样的茶炊,而现在拿到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我曾离俄罗斯风格的家那么近。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书中提到了,俄罗斯现在的房子,多是前苏联时代政府分给家庭的,户型多是60-80平米,两居室或是三居室。窗户不像欧洲房子那么高那么大,进阳台的门边上有个垛儿,垛上是个窗子,垛儿前面是暖气……这和我现在住的84年的两居室完全一样。
好像是2000年之前,房子还都是单位分的呢,80年代出生的我,住过人民银行大院儿、工商银行宿舍、现在到北京,最后住的还是以前房东单位分的老房。老房子在市中心,交通方便,购物便利,南北通透,前后没有遮挡,搬把躺椅坐在阳台上看书,非常舒服。因为买来后重新装修过,所以已经看不出老房子的迹象,而这本俄罗斯风格小屋看下来让我觉得我又回到了那个住在老房子的年代,摩挲着旧时的岁月。那些老的文革时期的纪念品、祖父与毛主席的照片、组合柜、彩色玻璃花瓶……社会主义制度里畅想着共产主义的未来,每个人都没什么钱但也不用为钱发愁的日子。
中国的建筑在那个年代一定受了俄罗斯民居建筑特别多的影响,筒子楼、单位宿舍……俄罗斯的奶奶们回忆起那段前苏联的日子,都说,那时候没有什么不好。
我是俄语专业的学生,对俄罗斯及东欧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和美好的印象。但是我没有机会去俄罗斯,所以对俄罗斯风格的家居只能凭自己的想象。曾以为会是实木的家居+简洁的雕刻+各式各样的茶炊,而现在拿到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我曾离俄罗斯风格的家那么近。
为什么这么说呢?
书中提到了,俄罗斯现在的房子,多是前苏联时代政府分给家庭的,户型多是60-80平米,两居室或是三居室。窗户不像欧洲房子那么高那么大,进阳台的门边上有个垛儿,垛上是个窗子,垛儿前面是暖气……这和我现在住的84年的两居室完全一样。
好像是2000年之前,房子还都是单位分的呢,80年代出生的我,住过人民银行大院儿、工商银行宿舍、现在到北京,最后住的还是以前房东单位分的老房。老房子在市中心,交通方便,购物便利,南北通透,前后没有遮挡,搬把躺椅坐在阳台上看书,非常舒服。因为买来后重新装修过,所以已经看不出老房子的迹象,而这本俄罗斯风格小屋看下来让我觉得我又回到了那个住在老房子的年代,摩挲着旧时的岁月。那些老的文革时期的纪念品、祖父与毛主席的照片、组合柜、彩色玻璃花瓶……社会主义制度里畅想着共产主义的未来,每个人都没什么钱但也不用为钱发愁的日子。
中国的建筑在那个年代一定受了俄罗斯民居建筑特别多的影响,筒子楼、单位宿舍……俄罗斯的奶奶们回忆起那段前苏联的日子,都说,那时候没有什么不好。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