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浏览即可,不需细读
这是一部不够学术化却非常想表达个人主观意见的货币史著作。我只是阅读了前三分之一,后面三分之二只是大致浏览,再加上本人看金融跟看小说一样不仔细,由此,可能评价得有失偏颇。
宋鸿兵是阴谋论者,这点应该毋庸置疑。这本书再次以美国为阴谋核心,然后是一批的受害者,包括英国,苏联等世界货币的竞争对手。阴谋总是以美国的残忍胜利为结局。这个阴谋论似乎也是本书的主线。
诚然在一些崩溃场合,比如苏联解体前石油价格的暴跌,美国有踩上一脚的嫌疑。但是把美国的这一脚当作苏联崩溃的主要原因而忽视苏联本身经济结构上的严重缺陷,作者似乎有转移读者注意力的嫌疑。我读到这些章节时,总有种为了讨论货币史而故意放大货币重要性的感觉。
另外一个让我读着感觉逻辑上不够舒服的是作者讨论计划经济下的货币史所采用的方法论。作者似乎是不假思索的直接用货币的供求理论来解释所有的计划经济下的货币现象。我觉得不舒服的就是为什么这方法是合宜的。
最后,作者认为国家通过债务来发行货币是不道义的。但是作者同样又认同二战中德国的是沙赫特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归零"政策,即通过恶性通胀来使一些大银行破产和清理所有债务,然后再稳定货币。作者在讨论罗斯福新政时还明文提出这样的建议。这让我感到非常诧异,且不论其中的可操作性问题,这里面的道义问题似乎不比举债发行货币差到哪里去。
宋鸿兵是阴谋论者,这点应该毋庸置疑。这本书再次以美国为阴谋核心,然后是一批的受害者,包括英国,苏联等世界货币的竞争对手。阴谋总是以美国的残忍胜利为结局。这个阴谋论似乎也是本书的主线。
诚然在一些崩溃场合,比如苏联解体前石油价格的暴跌,美国有踩上一脚的嫌疑。但是把美国的这一脚当作苏联崩溃的主要原因而忽视苏联本身经济结构上的严重缺陷,作者似乎有转移读者注意力的嫌疑。我读到这些章节时,总有种为了讨论货币史而故意放大货币重要性的感觉。
另外一个让我读着感觉逻辑上不够舒服的是作者讨论计划经济下的货币史所采用的方法论。作者似乎是不假思索的直接用货币的供求理论来解释所有的计划经济下的货币现象。我觉得不舒服的就是为什么这方法是合宜的。
最后,作者认为国家通过债务来发行货币是不道义的。但是作者同样又认同二战中德国的是沙赫特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归零"政策,即通过恶性通胀来使一些大银行破产和清理所有债务,然后再稳定货币。作者在讨论罗斯福新政时还明文提出这样的建议。这让我感到非常诧异,且不论其中的可操作性问题,这里面的道义问题似乎不比举债发行货币差到哪里去。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