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信不足,就以勇气弥补——《个人历史》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花了几乎一整个月才读完这本约750页的传记,与此相比去年年末啃完500多页的《乔布斯传》也算不得什么了。正如乔布斯颠覆了我过去心目中对所谓“成功人士”留下的自律、冷静、八面玲珑的印象。凯瑟琳・格雷厄姆,曾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的《华盛顿邮报》前任女总裁,则推翻了我心中的另一个成见——即“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菲尔・格雷厄姆的逝世想必是凯瑟琳・格雷厄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对于这本自传《个人历史》来说,菲尔的死也是一条分水岭,把凯瑟琳的人生故事硬生生割裂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从第一章到第十七章,凯瑟琳是一位对丈夫忠诚而包容、对家庭充满奉献精神、对家族事业既有热情又保持着置身事外姿态的贤妻;而从第十八章到最后的第二十八章,则诚恳地记述了她接下邮报重担,鼓起勇气、甚至是有一点虚张声势地面对着接踵而来的难题和挑战,最终在退休之时把邮报带到了财富500强公司中第271位的位置。从一个找不到自己的女孩、少妇,到世人眼中的女强人,不够自信所带来的焦虑和怀疑一直困扰她,也敦促着她不断学习以适应那在自己眼中都有些太过高高在上的总裁角色。
凯瑟琳自小家境优裕,20出头就与才华横溢、魅力非凡的丈夫结合,丈夫逝世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反而创造了自己的事业高峰,上年纪后依然不乏朋友们与孩子们的热闹簇拥。与这顺遂表象相反的是,她自小敏感、温和、善良,几乎一直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锋芒毕露、个性张扬的母亲直到她成为世俗认为的“成功人士”之前都时常让她感到遭到忽略、不被爱和难以企及;然后在承受了父亲与菲尔先后死去的打击后,曾一直令她怀有复杂感情的母亲在多年后也逝世时,凯瑟琳说:“尽管我早已预感到她即将辞世,但当这变成事实的时候,我还是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打击。不再有母亲让我去爱、去讨厌、去赶超、去反抗了。”
婚后年轻有为的丈夫像太阳般成了家庭的中心,她照料家庭、二战期间怀着孕随军陪伴菲尔,凯瑟琳怀抱着虔诚而崇拜的感情甘做配角,在他受抑郁症困扰却不愿向外公布时给予无穷无尽的陪伴与倾听;被她这样不计回报地爱着的菲尔,在抑郁症愈演愈烈时与年轻的外遇对象出走并告诉她自己曾出轨多次,她以不失去父亲一手发展壮大的邮报公司为前提等待、守候、关切他的健康直到他终于返家而不久后又举枪自尽。就连对丈夫的外遇对象凯瑟琳也宽厚地、不失客观和同情地评价道:“就我所知,罗宾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她也从来没有主动要过任何东西……而后来再未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也从来没有就她和菲尔的关系接受过任何采访。她一定是位非常高尚的人。”
丈夫自杀后,为平复自己痛苦而出国旅行因而忽视了对年幼孩子的陪伴令她多年后依然自责;越战时一个儿子在前方打仗,另一个儿子在后方参与激烈的反战活动,尽管不安她却不曾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试图改变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与她母亲对她和兄弟姐妹们的忽视不同,她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欣赏和关爱每一个孩子,她支持孩子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并把为他们在困难时期给自己的帮助牢记在心并充满感恩。
也许凯瑟琳所失却的都令她更加宽容坚强,那些她未能得到的都教会了她加倍感恩,所以即使一生常被不安和焦虑围绕,但从未缺失一颗从容被爱与敢于爱人的心。如果说情感世界里的波折就像欣欣向荣的农场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那商业世界里的那些斗争与起伏都像是惊涛骇浪扑向凯瑟琳所驾驶的小船,凡没有毁灭她的,都化作洗礼令她更加顽强不息。
尽管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但从大学时期起凯瑟琳就很关心政治和新闻业,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人与事所带来的启发、思考。大学毕业后她在《旧金山新闻报》短暂工作了几个月,随后回到华盛顿,为《邮报》社论版从事一些编辑排版的工作。2年后因为怀孕凯瑟琳辞去了工作,在几乎20年后因为菲尔的辞世,她成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总裁。此前菲尔在工作上给人们留下的完美印象在这时却变成了凯瑟琳展开工作时更大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凯瑟琳都感到害怕和焦虑。许多渺小而琐碎的事情也会然让她觉得自己无知和无力,当时的美国商业社会里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也形成了另一种无形的阻力,几乎每一件事情她都是从头学起、从零开始。但与父亲、菲尔所一同结识的有识之士在这时的确成了非常宝贵的财富,当然也包括多年来耳濡目染而对这个行业所形成的一种感觉和判断力。有的事情她自身并不知如何处理,但因为能够判断出谁值得信赖,凯瑟琳总能找到对的人协力度过那些危急时刻。也正因为深知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以菲尔那样令人赞叹的方式去完成工作,干脆摈弃了多余的杂念,逐渐学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解决问题。一直到老,凯瑟琳都在不断成长和学习,也日臻成熟坚定。她坚守立场与历届总统都保持着对立与合作相融合的微妙关系,即使不自信也不会畏惧,坦然接受自己犯过的愚蠢错误,保持着对邮报的绝对热爱,坚持到底并感受到了乐趣。
在这本自传里,我不仅读到了凯瑟琳自己的人生、情感与思索,更多地从她客观坦率而详实的笔触中读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痕迹。生活难免会有意外,难免有不可预知却又强大到足以扭转你此后人生方向的事件,别因为你没有准备好、缺乏信心就懦弱地躲开,遭遇变化时若是自信不足,就以勇气弥补吧!
菲尔・格雷厄姆的逝世想必是凯瑟琳・格雷厄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对于这本自传《个人历史》来说,菲尔的死也是一条分水岭,把凯瑟琳的人生故事硬生生割裂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从第一章到第十七章,凯瑟琳是一位对丈夫忠诚而包容、对家庭充满奉献精神、对家族事业既有热情又保持着置身事外姿态的贤妻;而从第十八章到最后的第二十八章,则诚恳地记述了她接下邮报重担,鼓起勇气、甚至是有一点虚张声势地面对着接踵而来的难题和挑战,最终在退休之时把邮报带到了财富500强公司中第271位的位置。从一个找不到自己的女孩、少妇,到世人眼中的女强人,不够自信所带来的焦虑和怀疑一直困扰她,也敦促着她不断学习以适应那在自己眼中都有些太过高高在上的总裁角色。
凯瑟琳自小家境优裕,20出头就与才华横溢、魅力非凡的丈夫结合,丈夫逝世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反而创造了自己的事业高峰,上年纪后依然不乏朋友们与孩子们的热闹簇拥。与这顺遂表象相反的是,她自小敏感、温和、善良,几乎一直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锋芒毕露、个性张扬的母亲直到她成为世俗认为的“成功人士”之前都时常让她感到遭到忽略、不被爱和难以企及;然后在承受了父亲与菲尔先后死去的打击后,曾一直令她怀有复杂感情的母亲在多年后也逝世时,凯瑟琳说:“尽管我早已预感到她即将辞世,但当这变成事实的时候,我还是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打击。不再有母亲让我去爱、去讨厌、去赶超、去反抗了。”
婚后年轻有为的丈夫像太阳般成了家庭的中心,她照料家庭、二战期间怀着孕随军陪伴菲尔,凯瑟琳怀抱着虔诚而崇拜的感情甘做配角,在他受抑郁症困扰却不愿向外公布时给予无穷无尽的陪伴与倾听;被她这样不计回报地爱着的菲尔,在抑郁症愈演愈烈时与年轻的外遇对象出走并告诉她自己曾出轨多次,她以不失去父亲一手发展壮大的邮报公司为前提等待、守候、关切他的健康直到他终于返家而不久后又举枪自尽。就连对丈夫的外遇对象凯瑟琳也宽厚地、不失客观和同情地评价道:“就我所知,罗宾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她也从来没有主动要过任何东西……而后来再未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也从来没有就她和菲尔的关系接受过任何采访。她一定是位非常高尚的人。”
丈夫自杀后,为平复自己痛苦而出国旅行因而忽视了对年幼孩子的陪伴令她多年后依然自责;越战时一个儿子在前方打仗,另一个儿子在后方参与激烈的反战活动,尽管不安她却不曾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试图改变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与她母亲对她和兄弟姐妹们的忽视不同,她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欣赏和关爱每一个孩子,她支持孩子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并把为他们在困难时期给自己的帮助牢记在心并充满感恩。
也许凯瑟琳所失却的都令她更加宽容坚强,那些她未能得到的都教会了她加倍感恩,所以即使一生常被不安和焦虑围绕,但从未缺失一颗从容被爱与敢于爱人的心。如果说情感世界里的波折就像欣欣向荣的农场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那商业世界里的那些斗争与起伏都像是惊涛骇浪扑向凯瑟琳所驾驶的小船,凡没有毁灭她的,都化作洗礼令她更加顽强不息。
尽管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但从大学时期起凯瑟琳就很关心政治和新闻业,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人与事所带来的启发、思考。大学毕业后她在《旧金山新闻报》短暂工作了几个月,随后回到华盛顿,为《邮报》社论版从事一些编辑排版的工作。2年后因为怀孕凯瑟琳辞去了工作,在几乎20年后因为菲尔的辞世,她成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总裁。此前菲尔在工作上给人们留下的完美印象在这时却变成了凯瑟琳展开工作时更大的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凯瑟琳都感到害怕和焦虑。许多渺小而琐碎的事情也会然让她觉得自己无知和无力,当时的美国商业社会里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也形成了另一种无形的阻力,几乎每一件事情她都是从头学起、从零开始。但与父亲、菲尔所一同结识的有识之士在这时的确成了非常宝贵的财富,当然也包括多年来耳濡目染而对这个行业所形成的一种感觉和判断力。有的事情她自身并不知如何处理,但因为能够判断出谁值得信赖,凯瑟琳总能找到对的人协力度过那些危急时刻。也正因为深知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以菲尔那样令人赞叹的方式去完成工作,干脆摈弃了多余的杂念,逐渐学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解决问题。一直到老,凯瑟琳都在不断成长和学习,也日臻成熟坚定。她坚守立场与历届总统都保持着对立与合作相融合的微妙关系,即使不自信也不会畏惧,坦然接受自己犯过的愚蠢错误,保持着对邮报的绝对热爱,坚持到底并感受到了乐趣。
在这本自传里,我不仅读到了凯瑟琳自己的人生、情感与思索,更多地从她客观坦率而详实的笔触中读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痕迹。生活难免会有意外,难免有不可预知却又强大到足以扭转你此后人生方向的事件,别因为你没有准备好、缺乏信心就懦弱地躲开,遭遇变化时若是自信不足,就以勇气弥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