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千万别再超生
----一曲献给苏共的挽歌,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
太长了,囫囵吞枣的看,结果看前面的时候,头疼后面的页码还有那么多,看到后来却悲叹前面的早已忘记,直到合上书页,才明白索大师,您这是给苏共树的一座直插云霄的墓碑呀,我这等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到最后才看清上面写着:苏共亡于此地,一路走好,千万别再超生。
人性和反人性的对决贯穿了全书,但这种对决基本上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厮杀。面对强权,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之后,很可悲的就是那些选人性的只有被杀的份,这在选之前你就应该知道的,人性的代价是昂贵的,可不是五毛一斤卖的那种东西。
最感动本人的一个场景出现在书的前面,那场景让我想起中国边塞诗词中的名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吹芦管的人,只是在思自己的亲人,但是征人集体却因这细细的,被风不时吹断的呜咽而彻夜难眠。这里也一样,一个望夫的女人,牵动了三百多囚徒眼神。索尔仁尼琴说要“为所有这些【囚徒的】妻子们树立一座纪念像...并且连建立这座塑像的地点也指定了”,她为了望他的丈夫,爬上山顶,向山洼里遣送站里看,“在我们这洼地里没有风,可是那山梁高处风却吹得很疾。她的长裙、短衣、头发被疾风掀起、扇动”,自然那妇女什么也看不见,但下面“深渊里从三百个失去个性的蚂蚁...都发现了她,都凝望着她"。
征人苦,但他们自诗经起就有人代言,这些苦役犯却向来无言,只有到了索尔仁尼琴才提出了这个最浅显的道理,他们毕竟,也是人啊。一夜征人尽望乡!被漩涡卷走的人无力的回望岸上的亲人,而他们的亲人也在望着,想着他们,他们生活的过去和未来都残存在那对望中。
弱小的,被斯大林独裁碾碎的家庭碎片们,努力的,卑微的反抗着命运,但是关键时刻,你会发现他们生命的残片上仍然保存着人性的痕迹,如同DNA的遗传物质在每一个细胞上都存在,人,即使被碾碎成泥,仍然是同样的DNA构成。不过他们的敌人则不同,已经在革命的熔炉中,变成了一个钉入他人血肉的螺丝钉,一块砸向别人头的砖,自然,他们早已经不具备这样的遗传物质。
腾诺,一个海军上校死里逃生,胆战心惊的狂奔多日,当他面对着自己的生存和别人的生存时,敲响他的心弦的仍然是人性的旋律,他放过了他们,但他们却无情的报复他。另一个逃犯在草原上狂奔,几天几夜没有吃饭,拄着一个木根苟延着自己的生命,他为这片刻的自由付出的代价还不止于此,他必须逃避他的同类胜于逃避野兽。他看到一个哈萨克骑手路过,立刻扑灭烤老鼠的火,为了不引起怀疑,但那人仍然过分热心的盘问。这时候,索尔仁尼琴气愤的写到,草原之子啊,你为什么不能放过他,反正他很快就会饿死在这草原上。难道你真的想用它去换那一斤谷子的奖赏吗?你真的觉得这是一个野兽吗?草原之子,你为什么不能理解你的同类对自由的追求吗?这个哈萨克骑手随后紧追,并再三摇动套索去套这个逃犯的脖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书中我们也能看出一点端倪,首先是逆向筛选过程。几乎稍微有些人性的,早已厌恶并远远的躲开蓝肩章,等加入培训学校,稍微流露出普世人性的,都会被打掉,接着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是如此。不过,蓝肩章们在出卖灵魂和人性的时候,也获得了大笔的钞票。那些看守的工资竟然超过在前线保家卫国的士兵,这便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安排,因为统治者知道,外部敌人它可以通过妥协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只有国民内部的残酷镇压,才能保住他的奢华生活。你看,不管清政府赔款多少给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最高层不是降低生活标准。
除了以物质吸引、逆向淘汰机制之外,那些天生人性气息弱的畜类加入统治集团的打手行列后,斯大林还采取了洗脑政策。政工人员的任务就是隔断蓝肩章与囚犯之间沟通的桥梁,你不需要自己去看,去听,去分析,你需要的是通过政工人员的嘴巴去吸收,不断的向看守们灌输之后,看守们也在多重压力下关闭自己的眼睛和思维,这样才真正可以做一个好奴才。
洗脑的结果很显著,五毛诞生了。在押运囚犯的火车上,索尔仁尼琴遇到了这样一位五毛,他记录了他当时的对话:
你看外面,田野凋敝,村庄毁坏,民不聊生呀!
这都是沙皇的遗产。
可苏维埃也建立了三十年了。
不过是历史的一瞬间。
你可以去问问周围人的感受啊
都是反动分子,带着偏见。
那你去问问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呀
不用问,就知道他们生活比以前好了。
可都说比沙皇时期还差
那是因为死去的奶牛可以产双份奶。
这个伟大的五毛,跟索尔仁尼琴一样是囚徒,但是他就是这样,作为那个集团中的一分子,他一切只听党中央的。索尔仁尼琴抱怨,要炸开他们那生铁做成的脑壳所需要的炸弹还没有发明,因此跟他们聊天,要抱着找乐的态度开始。
蓝肩章也好,最高检察长也罢,他们丧失人性之后,就靠着特权生活,因为党构建了一个牢固的温柔乡,供养着这些奴仆,被抛出去的绝对丧失一切特权,党内和党外的落差,使每一个站立在党的平台上的人都非常的恐惧,同时也使他们看不清下面的蚂蚁。他们幸福的生活着,但也不断被丧失权力的恐惧所折磨的。
一个高级干部在被斯大林抓之前很久陷入恐慌,反复宣誓效忠,无济于事,他写了给中央的信,只能让他女儿背下来,才得以保存,多年以后,他女儿说出了这封信的内容,他哀嚎到,请中央保留我的党证,永远我是党的人。这个高级干部是诚心诚意的,因为他明白保留党证就意味着特权,但既然要搞定他,怎么可能还给他留着党证呢?靠仁慈救济不可能维持党的小范围的特权制度呀,这个党员却不知道,也许不愿意明白,保留他的党证意味着另外一些忠实的奴仆拿不到这种特权,只有踢掉他,才能喂养另外一批人。人民,则永远是排除在这之外的。
其实,斯大林也是如此,他仍然是被丧失权力的恐惧所折磨。说起来,天下的独裁者都是如此,越独裁,越恐慌,越恐慌,越残酷,越残酷,越独裁越恐慌。每个独裁者都绕不出这个魔咒,你看,叙利亚的当权派,为了捍卫权力能够做出什么,就知道他们是多么的害怕失去权力。
说远了,也似乎说的可怕了点,这书也忒那个了嘛。其实,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也完全适合躺在沙滩椅上,或者茶余饭后悠闲的当笑话书看的。比方这一段,囚犯们被喂食的时候,只发一只碗,但他们仍然十分人类特有的注意卫生和保持良好的礼仪的习惯,都定下规矩“ 先给没病的喝,再给害结核的,最后才给害梅毒的“。然后,”到了下一间包房”,同一只碗又按照如此规矩“从头来过“。
笑话不够,再来两个:
"裁缝放下手里的针,为了怕丢,把它别在墙上的报纸上,正好戳进了卡冈诺维奇的眼珠子。顾客发现了。五十八条,十年(恐怖行为罪" "解下皮带,给斯大林同志【的塑像,太重了!】做了一个环,套在脖子上。他扛在肩上从村子这头走到那头。没有二话说。地地道道。第五十八一8条,恐怖行为,十年。"
不够,再来两个: 还有,"一九五八年闹了个大笑话:在报纸上发表了新的《苏联刑事诉讼纲要》草案,却忘了在里面写进关于可能做出无罪判决的内容。政府报纸(参看一九五八年九月十日《消息报》)温和地责备说,“可能造成一种印象,好像我们的法院只能作出有罪判决。"
而对犯错误的审判员呢,"赫鲁晓夫时期处理得轻些,“犯了错误的”审判员被派去……你们猜派到哪里去?……当律师"
律师确实也好当,那个时代是伟大的,真正的,战无不胜的和谐司法时代。连被告人都忠心拥护对自己的审判,检察长都不用费力,只要在上面喝茶,看报纸,你律师会上窜下跳,小心让你站在被告席上,然后施展魔术把你变成 "一只垂头丧气的服服帖帖的山羊,命令你叫什么,你就哗哗地叫什么,把脏东西往自己身上呕吐"。有一次,公诉人说,被告人某某有错,那个被告人立刻站起身,请求发言,得到允许后,他大声说,不对,我不是有错,我有罪。
那个时代过去,永远过去了,斯大林死了,苏共死了。很多笑话却流传了下来,现在这些能够让您发笑,说明那个时代的错乱,那个时代有违常识。 但需要提示一点,这些笑话的流传不是只在索尔仁尼琴的书中,也在你我周围时刻发生,只不过稍加变形,有时候甚至原样推出。没有看到吗,那么去看《古拉格群岛》吧。这部书也是一副眼镜,看完之后,你就可以看清楚周遭了。
----一曲献给苏共的挽歌,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
太长了,囫囵吞枣的看,结果看前面的时候,头疼后面的页码还有那么多,看到后来却悲叹前面的早已忘记,直到合上书页,才明白索大师,您这是给苏共树的一座直插云霄的墓碑呀,我这等小蚂蚁爬呀,爬呀,爬到最后才看清上面写着:苏共亡于此地,一路走好,千万别再超生。
人性和反人性的对决贯穿了全书,但这种对决基本上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厮杀。面对强权,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之后,很可悲的就是那些选人性的只有被杀的份,这在选之前你就应该知道的,人性的代价是昂贵的,可不是五毛一斤卖的那种东西。
最感动本人的一个场景出现在书的前面,那场景让我想起中国边塞诗词中的名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吹芦管的人,只是在思自己的亲人,但是征人集体却因这细细的,被风不时吹断的呜咽而彻夜难眠。这里也一样,一个望夫的女人,牵动了三百多囚徒眼神。索尔仁尼琴说要“为所有这些【囚徒的】妻子们树立一座纪念像...并且连建立这座塑像的地点也指定了”,她为了望他的丈夫,爬上山顶,向山洼里遣送站里看,“在我们这洼地里没有风,可是那山梁高处风却吹得很疾。她的长裙、短衣、头发被疾风掀起、扇动”,自然那妇女什么也看不见,但下面“深渊里从三百个失去个性的蚂蚁...都发现了她,都凝望着她"。
征人苦,但他们自诗经起就有人代言,这些苦役犯却向来无言,只有到了索尔仁尼琴才提出了这个最浅显的道理,他们毕竟,也是人啊。一夜征人尽望乡!被漩涡卷走的人无力的回望岸上的亲人,而他们的亲人也在望着,想着他们,他们生活的过去和未来都残存在那对望中。
弱小的,被斯大林独裁碾碎的家庭碎片们,努力的,卑微的反抗着命运,但是关键时刻,你会发现他们生命的残片上仍然保存着人性的痕迹,如同DNA的遗传物质在每一个细胞上都存在,人,即使被碾碎成泥,仍然是同样的DNA构成。不过他们的敌人则不同,已经在革命的熔炉中,变成了一个钉入他人血肉的螺丝钉,一块砸向别人头的砖,自然,他们早已经不具备这样的遗传物质。
腾诺,一个海军上校死里逃生,胆战心惊的狂奔多日,当他面对着自己的生存和别人的生存时,敲响他的心弦的仍然是人性的旋律,他放过了他们,但他们却无情的报复他。另一个逃犯在草原上狂奔,几天几夜没有吃饭,拄着一个木根苟延着自己的生命,他为这片刻的自由付出的代价还不止于此,他必须逃避他的同类胜于逃避野兽。他看到一个哈萨克骑手路过,立刻扑灭烤老鼠的火,为了不引起怀疑,但那人仍然过分热心的盘问。这时候,索尔仁尼琴气愤的写到,草原之子啊,你为什么不能放过他,反正他很快就会饿死在这草原上。难道你真的想用它去换那一斤谷子的奖赏吗?你真的觉得这是一个野兽吗?草原之子,你为什么不能理解你的同类对自由的追求吗?这个哈萨克骑手随后紧追,并再三摇动套索去套这个逃犯的脖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书中我们也能看出一点端倪,首先是逆向筛选过程。几乎稍微有些人性的,早已厌恶并远远的躲开蓝肩章,等加入培训学校,稍微流露出普世人性的,都会被打掉,接着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是如此。不过,蓝肩章们在出卖灵魂和人性的时候,也获得了大笔的钞票。那些看守的工资竟然超过在前线保家卫国的士兵,这便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安排,因为统治者知道,外部敌人它可以通过妥协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只有国民内部的残酷镇压,才能保住他的奢华生活。你看,不管清政府赔款多少给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最高层不是降低生活标准。
除了以物质吸引、逆向淘汰机制之外,那些天生人性气息弱的畜类加入统治集团的打手行列后,斯大林还采取了洗脑政策。政工人员的任务就是隔断蓝肩章与囚犯之间沟通的桥梁,你不需要自己去看,去听,去分析,你需要的是通过政工人员的嘴巴去吸收,不断的向看守们灌输之后,看守们也在多重压力下关闭自己的眼睛和思维,这样才真正可以做一个好奴才。
洗脑的结果很显著,五毛诞生了。在押运囚犯的火车上,索尔仁尼琴遇到了这样一位五毛,他记录了他当时的对话:
你看外面,田野凋敝,村庄毁坏,民不聊生呀!
这都是沙皇的遗产。
可苏维埃也建立了三十年了。
不过是历史的一瞬间。
你可以去问问周围人的感受啊
都是反动分子,带着偏见。
那你去问问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呀
不用问,就知道他们生活比以前好了。
可都说比沙皇时期还差
那是因为死去的奶牛可以产双份奶。
这个伟大的五毛,跟索尔仁尼琴一样是囚徒,但是他就是这样,作为那个集团中的一分子,他一切只听党中央的。索尔仁尼琴抱怨,要炸开他们那生铁做成的脑壳所需要的炸弹还没有发明,因此跟他们聊天,要抱着找乐的态度开始。
蓝肩章也好,最高检察长也罢,他们丧失人性之后,就靠着特权生活,因为党构建了一个牢固的温柔乡,供养着这些奴仆,被抛出去的绝对丧失一切特权,党内和党外的落差,使每一个站立在党的平台上的人都非常的恐惧,同时也使他们看不清下面的蚂蚁。他们幸福的生活着,但也不断被丧失权力的恐惧所折磨的。
一个高级干部在被斯大林抓之前很久陷入恐慌,反复宣誓效忠,无济于事,他写了给中央的信,只能让他女儿背下来,才得以保存,多年以后,他女儿说出了这封信的内容,他哀嚎到,请中央保留我的党证,永远我是党的人。这个高级干部是诚心诚意的,因为他明白保留党证就意味着特权,但既然要搞定他,怎么可能还给他留着党证呢?靠仁慈救济不可能维持党的小范围的特权制度呀,这个党员却不知道,也许不愿意明白,保留他的党证意味着另外一些忠实的奴仆拿不到这种特权,只有踢掉他,才能喂养另外一批人。人民,则永远是排除在这之外的。
其实,斯大林也是如此,他仍然是被丧失权力的恐惧所折磨。说起来,天下的独裁者都是如此,越独裁,越恐慌,越恐慌,越残酷,越残酷,越独裁越恐慌。每个独裁者都绕不出这个魔咒,你看,叙利亚的当权派,为了捍卫权力能够做出什么,就知道他们是多么的害怕失去权力。
说远了,也似乎说的可怕了点,这书也忒那个了嘛。其实,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也完全适合躺在沙滩椅上,或者茶余饭后悠闲的当笑话书看的。比方这一段,囚犯们被喂食的时候,只发一只碗,但他们仍然十分人类特有的注意卫生和保持良好的礼仪的习惯,都定下规矩“ 先给没病的喝,再给害结核的,最后才给害梅毒的“。然后,”到了下一间包房”,同一只碗又按照如此规矩“从头来过“。
笑话不够,再来两个:
"裁缝放下手里的针,为了怕丢,把它别在墙上的报纸上,正好戳进了卡冈诺维奇的眼珠子。顾客发现了。五十八条,十年(恐怖行为罪" "解下皮带,给斯大林同志【的塑像,太重了!】做了一个环,套在脖子上。他扛在肩上从村子这头走到那头。没有二话说。地地道道。第五十八一8条,恐怖行为,十年。"
不够,再来两个: 还有,"一九五八年闹了个大笑话:在报纸上发表了新的《苏联刑事诉讼纲要》草案,却忘了在里面写进关于可能做出无罪判决的内容。政府报纸(参看一九五八年九月十日《消息报》)温和地责备说,“可能造成一种印象,好像我们的法院只能作出有罪判决。"
而对犯错误的审判员呢,"赫鲁晓夫时期处理得轻些,“犯了错误的”审判员被派去……你们猜派到哪里去?……当律师"
律师确实也好当,那个时代是伟大的,真正的,战无不胜的和谐司法时代。连被告人都忠心拥护对自己的审判,检察长都不用费力,只要在上面喝茶,看报纸,你律师会上窜下跳,小心让你站在被告席上,然后施展魔术把你变成 "一只垂头丧气的服服帖帖的山羊,命令你叫什么,你就哗哗地叫什么,把脏东西往自己身上呕吐"。有一次,公诉人说,被告人某某有错,那个被告人立刻站起身,请求发言,得到允许后,他大声说,不对,我不是有错,我有罪。
那个时代过去,永远过去了,斯大林死了,苏共死了。很多笑话却流传了下来,现在这些能够让您发笑,说明那个时代的错乱,那个时代有违常识。 但需要提示一点,这些笑话的流传不是只在索尔仁尼琴的书中,也在你我周围时刻发生,只不过稍加变形,有时候甚至原样推出。没有看到吗,那么去看《古拉格群岛》吧。这部书也是一副眼镜,看完之后,你就可以看清楚周遭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