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施特劳斯入门书

Steven B Smith ,第一眼看这个的名字,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当我看完书,猛然想起,他就是网易公开课上“政治哲学导论”的主讲人呀!那门课是我唯一坚持从头到尾看完的公开课,对他的口音印象颇深,没想到他是施氏门人。
从网易公开课上得出的结论是:斯密什是个性格木讷却很坚毅的人。他的写作保持了他的这种风格,看似平淡却细密坚实。
书出版后据说遭到反施特劳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鲁里的狂喷,我的看法是他俩完全不是一路人,撇开思想理路的歧异,单从性格上说,德鲁里是一个锐利、敏捷、得理不饶人的性格,和斯密什形成鲜明对比。斯密什呢,用我的话来说:老实巴交的。
作为布鲁姆的弟子,写这本书时,斯密什一定是会为师门溢美掩丑,从一种善意理解和深入解读的角度来读斯特劳斯,而不是像德鲁里那样从对立面的角度来读,也不会像许多中立的读者那样,只是用一句“斯特劳斯的思想极其复杂”来概括完事。所以作者提供了一扇窗或一个途径让我能一窥施氏之美。
触动最深的地方有三点:
1、斯密什认为在理性与启示之间,斯特劳斯更偏重于启示。在p125作者写道:
施特劳斯认为纯粹理性的道德或者说自然的道德,即仅来自理性根源的道德,除了有助于集团私利或类似于匪帮的道德,它永远不能为真正的道德提供足够的基础。能给道德生活提供令人满意的基础的,只有启示。施特劳斯写道:“人不必天生就虔诚,他只需对真正的道德拥有强烈的兴趣,从而长久地对启示全心开放,这样一个道德的人,就是一个潜在的信徒。”
这段话里“真正的道德”就是启示。斯密什野心不小,敢于挑战师叔---施特劳斯的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弟子罗森,罗森曾认为施特劳斯是一个康德主义者。在这个地方,罗森比斯密什给我们提供了更复杂然而更深刻的洞见,也就是如果施特劳斯更虔诚于信仰的话,也不是像普通人那样的盲信式的虔诚,而是像康德那样的理性虔诚,如果理性这个词不被局限地理解成工具理性的话。
以我读施特劳斯的段位(当然是初级)来看,也许施特劳斯说的是:能够道德的就道德,能够信仰的才信仰。而且,“不同的道德适用于并归属于不同类型的人。”
许多西方宗教的信徒们其实不是在信仰,他们只是以信仰的名义在道德。
2、辨明了“为承认而斗争”只是一种欲望。
看《论僭政》时一直搞不清,作为施特劳斯和科耶夫的共同弟子,布鲁姆为何总厚施薄科,现在弄明白了,斯密什作为布鲁姆的弟子,向我们传达了这个信息,科耶夫一生从黑格尔那里提炼出来并奉为金律的“为承认而斗争”在施门看来只是一种欲望,是一种远低于理性的并要服从于理性的欲望呀。
“认为人类是为了满足首先要欲求他人的承认的生物,本身是个未经证明的假设。”p222
3、指出了施特劳斯对邪恶的看法。
“邪恶的终止总会来临,这是违背自然的想法。”p310
这不等于施特劳斯是赞成恶,相反,认为能彻底根除邪恶反而带来更多的邪恶。
从网易公开课上得出的结论是:斯密什是个性格木讷却很坚毅的人。他的写作保持了他的这种风格,看似平淡却细密坚实。
书出版后据说遭到反施特劳斯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鲁里的狂喷,我的看法是他俩完全不是一路人,撇开思想理路的歧异,单从性格上说,德鲁里是一个锐利、敏捷、得理不饶人的性格,和斯密什形成鲜明对比。斯密什呢,用我的话来说:老实巴交的。
作为布鲁姆的弟子,写这本书时,斯密什一定是会为师门溢美掩丑,从一种善意理解和深入解读的角度来读斯特劳斯,而不是像德鲁里那样从对立面的角度来读,也不会像许多中立的读者那样,只是用一句“斯特劳斯的思想极其复杂”来概括完事。所以作者提供了一扇窗或一个途径让我能一窥施氏之美。
触动最深的地方有三点:
1、斯密什认为在理性与启示之间,斯特劳斯更偏重于启示。在p125作者写道:
施特劳斯认为纯粹理性的道德或者说自然的道德,即仅来自理性根源的道德,除了有助于集团私利或类似于匪帮的道德,它永远不能为真正的道德提供足够的基础。能给道德生活提供令人满意的基础的,只有启示。施特劳斯写道:“人不必天生就虔诚,他只需对真正的道德拥有强烈的兴趣,从而长久地对启示全心开放,这样一个道德的人,就是一个潜在的信徒。”
这段话里“真正的道德”就是启示。斯密什野心不小,敢于挑战师叔---施特劳斯的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弟子罗森,罗森曾认为施特劳斯是一个康德主义者。在这个地方,罗森比斯密什给我们提供了更复杂然而更深刻的洞见,也就是如果施特劳斯更虔诚于信仰的话,也不是像普通人那样的盲信式的虔诚,而是像康德那样的理性虔诚,如果理性这个词不被局限地理解成工具理性的话。
以我读施特劳斯的段位(当然是初级)来看,也许施特劳斯说的是:能够道德的就道德,能够信仰的才信仰。而且,“不同的道德适用于并归属于不同类型的人。”
许多西方宗教的信徒们其实不是在信仰,他们只是以信仰的名义在道德。
2、辨明了“为承认而斗争”只是一种欲望。
看《论僭政》时一直搞不清,作为施特劳斯和科耶夫的共同弟子,布鲁姆为何总厚施薄科,现在弄明白了,斯密什作为布鲁姆的弟子,向我们传达了这个信息,科耶夫一生从黑格尔那里提炼出来并奉为金律的“为承认而斗争”在施门看来只是一种欲望,是一种远低于理性的并要服从于理性的欲望呀。
“认为人类是为了满足首先要欲求他人的承认的生物,本身是个未经证明的假设。”p222
3、指出了施特劳斯对邪恶的看法。
“邪恶的终止总会来临,这是违背自然的想法。”p310
这不等于施特劳斯是赞成恶,相反,认为能彻底根除邪恶反而带来更多的邪恶。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