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青年成才指南
由野村美月主笔竹冈美穗担纲插画的轻小说《文学少女》2006年在日本发行,随即便大受好评,获得了2009年读者票选的年度轻小说大奖,目前主系列全八卷已经完结。看似平凡的高二女生天野远子拥有一个惊人的特异功能——吃书,一方面吃书赖以为生,同时通过吃书来欣赏文学作品又是她最大的爱好,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少女”。主角虽是学姐,但叙述者却是一入高中就被怪学姐拉入文学社天天替学姐写“点心”的倒霉学弟井上心叶。故事就在学姐和学弟之间展开。
源自日本的轻小说,是一种将小说和漫画相融合的文学体裁,小说的主要角色会出现在作品的插画中,同时作品的行文风格也追求漫画一般流畅易读即一种“用文字写成的漫画”,以期给读者带来直观冲击。轻小说目前在日本已成为动漫产业的生力军,日本人也相应创造了一个非常Japanish的名词——Light Novel。
台湾尖端出版社早在2007年就发行了《文学少女》繁体中文版,相较繁体版的火速跟进,简体中文版一方面姗姗来迟,另一方面对于在国内尚属非主流小说类型的轻小说而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接手又显得意味深长。在国内已经引进的众多轻小说中,《文学少女》显得很特别,作品富含丰富的文学知识,每一册结束都附有参考书目,从作者的用功程度来看,可谓史上最苦逼也最有内涵的轻小说。
《文学少女》系列以学姐天野远子和学弟井上心叶为主角共7个故事分为8册,每个故事以一部主要文学作品为背景,分别是:《人间失格》(太宰治)、《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友情》(武者小路实笃)、《歌剧魅影》(卡斯顿·勒胡)、《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夜叉池》(泉镜花)、《窄门》(纪德)。事件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因受作品负面因素影响太深,因而不断把自己带入作品中,企图将生活复制为作品的翻版悲剧。天野远子和井上心叶的任务就是利用文学知识进行推理,揭露事件背后的真相,并通过重新诠释作品来帮助心理受伤的人们重新接受生活。
实在来说,这八本各有主题的小册子合起来简直就是中文系读书指南。首先作品中提到的所有文学作品加起来就是一张出自“文学少女”的书单,这张由女主角亲自吃出来的书单显得亲民又可信;其次在以速食阅读为主旨的当下,《文学少女》渗透出来的恰是相反的“慢”,这一点和昆德拉不谋而合,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对同一部作品而言,要从不同的视角多读几次才能有更立体的感受;对同一个作家而言,也要多读几部不同时期的作品才能对这个人有更完整的把握。毕竟太宰治写过《人间失格》也写过《跑吧,美乐斯》,毕竟在指认自己缺少爱人的能力之前,他也曾经对人类不断求爱,毕竟不能因为爱生出了恨就抹杀了爱的意义。因此这里的慢并不是指速度,而是强调重复,经典小说作为耐用品,如果只做一次性阅读那就太浪费了。
作者将天野远子的特异功能设定为吃书,这使得小说中提到的文学作品有了第三层诠释:第一层是事件主角的暗黑负面理解,第二层是天野远子和井上心叶的二度正面诠释,第三层则是作者赋予作品以味觉的独特体验。有的小说“像新雪在舌头上悄悄融化般”,冰凉与虚幻交错;有的像是“加了很多牛奶的浓汤”;有的像“装饰着油菜花的散寿司”;而有的则像“豆腐味噌汤里浮现红豆馅”一样不伦不类。用味觉比喻读后感,系统的通感使得中文系必读书目瞬间变身为美食指南。莫言也曾经在一篇演讲(《小说的气味》)中用气味来形容小说,“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文字本是平面的,多增加一重感官就又多一层空间。比如《文学少女》的系统移觉,双重诱惑之下让人既想读读那本书,也想吃吃那个比喻,这种内外兼修的写法的确很巧妙。
《文学少女》的推理元素让天野远子扮演了一个文学侦探的角色,破案的过程既是解谜,也是对经典的重新诠释,而这七个故事中最值得一读的又莫过于一首一尾。第一卷《渴望死亡的小丑》以《人间失格》为背景,太宰治的作品连同他传奇的一生在日本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分量。就文本而言,作为众所周知的超强负气场作品,作者如何扭转局面当然是最大的看点。就情节而言,学姐培训学弟写作,两人并肩大作战也从这里拉开了温馨的帷幕。最后一个故事以《窄门》为背景分上下两册名为《迈向神境的作家》。井上心叶曾在初中以井上美羽的笔名意外获得了文学新人奖红透日本,但却因为笔名被误以为是个美少女,也因此和初恋女友之间发生不愉快,凡此种种使得他对写作心生畏惧。经历了千山万水的大结局,首先揭开了天野远子的身世之谜,其次也使井上心叶终于解开了心结,故事最终收尾在关于作家定位的剖析上,尽管作家是要独自走向窄门的职业,但他心中却有着全世界,这便是作者心目中的写作使命和意义。
“吃货”天野远子那教授级别的阅读量想必令无数中文系同学汗颜,也让文学青年们纷纷警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山还比那山高啊。在“文学青年”逐渐趋向一个贬义词的今天,天野远子的形象稍稍带来一些矫正和慰藉,所谓文学青年是对文学充满热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学的爱好和个人生活之间可能会相互渗透,而不仅仅是某种穿衣风格和说话语调。
从前讲为何读书总离不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两句在今天看来却显得有些脱节,既难以形成具体的价值观,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容易让人沉浸于遥不可及的想象。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文学少女》虚构了一种理想的可能性,但这种虚构却又让人重新看到了力量——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只要好好读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像学姐一样斗得过学妹破得了案,考得上大学hold住学弟,成为“杠杠”的文学青年。
源自日本的轻小说,是一种将小说和漫画相融合的文学体裁,小说的主要角色会出现在作品的插画中,同时作品的行文风格也追求漫画一般流畅易读即一种“用文字写成的漫画”,以期给读者带来直观冲击。轻小说目前在日本已成为动漫产业的生力军,日本人也相应创造了一个非常Japanish的名词——Light Novel。
台湾尖端出版社早在2007年就发行了《文学少女》繁体中文版,相较繁体版的火速跟进,简体中文版一方面姗姗来迟,另一方面对于在国内尚属非主流小说类型的轻小说而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接手又显得意味深长。在国内已经引进的众多轻小说中,《文学少女》显得很特别,作品富含丰富的文学知识,每一册结束都附有参考书目,从作者的用功程度来看,可谓史上最苦逼也最有内涵的轻小说。
《文学少女》系列以学姐天野远子和学弟井上心叶为主角共7个故事分为8册,每个故事以一部主要文学作品为背景,分别是:《人间失格》(太宰治)、《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友情》(武者小路实笃)、《歌剧魅影》(卡斯顿·勒胡)、《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夜叉池》(泉镜花)、《窄门》(纪德)。事件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因受作品负面因素影响太深,因而不断把自己带入作品中,企图将生活复制为作品的翻版悲剧。天野远子和井上心叶的任务就是利用文学知识进行推理,揭露事件背后的真相,并通过重新诠释作品来帮助心理受伤的人们重新接受生活。
实在来说,这八本各有主题的小册子合起来简直就是中文系读书指南。首先作品中提到的所有文学作品加起来就是一张出自“文学少女”的书单,这张由女主角亲自吃出来的书单显得亲民又可信;其次在以速食阅读为主旨的当下,《文学少女》渗透出来的恰是相反的“慢”,这一点和昆德拉不谋而合,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对同一部作品而言,要从不同的视角多读几次才能有更立体的感受;对同一个作家而言,也要多读几部不同时期的作品才能对这个人有更完整的把握。毕竟太宰治写过《人间失格》也写过《跑吧,美乐斯》,毕竟在指认自己缺少爱人的能力之前,他也曾经对人类不断求爱,毕竟不能因为爱生出了恨就抹杀了爱的意义。因此这里的慢并不是指速度,而是强调重复,经典小说作为耐用品,如果只做一次性阅读那就太浪费了。
作者将天野远子的特异功能设定为吃书,这使得小说中提到的文学作品有了第三层诠释:第一层是事件主角的暗黑负面理解,第二层是天野远子和井上心叶的二度正面诠释,第三层则是作者赋予作品以味觉的独特体验。有的小说“像新雪在舌头上悄悄融化般”,冰凉与虚幻交错;有的像是“加了很多牛奶的浓汤”;有的像“装饰着油菜花的散寿司”;而有的则像“豆腐味噌汤里浮现红豆馅”一样不伦不类。用味觉比喻读后感,系统的通感使得中文系必读书目瞬间变身为美食指南。莫言也曾经在一篇演讲(《小说的气味》)中用气味来形容小说,“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文字本是平面的,多增加一重感官就又多一层空间。比如《文学少女》的系统移觉,双重诱惑之下让人既想读读那本书,也想吃吃那个比喻,这种内外兼修的写法的确很巧妙。
《文学少女》的推理元素让天野远子扮演了一个文学侦探的角色,破案的过程既是解谜,也是对经典的重新诠释,而这七个故事中最值得一读的又莫过于一首一尾。第一卷《渴望死亡的小丑》以《人间失格》为背景,太宰治的作品连同他传奇的一生在日本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分量。就文本而言,作为众所周知的超强负气场作品,作者如何扭转局面当然是最大的看点。就情节而言,学姐培训学弟写作,两人并肩大作战也从这里拉开了温馨的帷幕。最后一个故事以《窄门》为背景分上下两册名为《迈向神境的作家》。井上心叶曾在初中以井上美羽的笔名意外获得了文学新人奖红透日本,但却因为笔名被误以为是个美少女,也因此和初恋女友之间发生不愉快,凡此种种使得他对写作心生畏惧。经历了千山万水的大结局,首先揭开了天野远子的身世之谜,其次也使井上心叶终于解开了心结,故事最终收尾在关于作家定位的剖析上,尽管作家是要独自走向窄门的职业,但他心中却有着全世界,这便是作者心目中的写作使命和意义。
“吃货”天野远子那教授级别的阅读量想必令无数中文系同学汗颜,也让文学青年们纷纷警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山还比那山高啊。在“文学青年”逐渐趋向一个贬义词的今天,天野远子的形象稍稍带来一些矫正和慰藉,所谓文学青年是对文学充满热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学的爱好和个人生活之间可能会相互渗透,而不仅仅是某种穿衣风格和说话语调。
从前讲为何读书总离不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两句在今天看来却显得有些脱节,既难以形成具体的价值观,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容易让人沉浸于遥不可及的想象。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文学少女》虚构了一种理想的可能性,但这种虚构却又让人重新看到了力量——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只要好好读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像学姐一样斗得过学妹破得了案,考得上大学hold住学弟,成为“杠杠”的文学青年。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十八爷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