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一些错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是为北岳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而欢呼雀跃的,没有这样的通俗版本,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停留在对《资治通鉴》的皮毛了解或一知半解上,也会有许多像我一样的想阅读《资治通鉴》却迟迟不敢下定决心的人继续徘徊。正如出版社的宣传语,“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将其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但作为这样的名著和这样的大部头作品,我对北岳文艺出版社的努力依然留有遗憾,主要有三条。
其一,装祯设计小气了。书的设计色调是古朴的,与古籍的内容相称,但开本小了,不大气;里面的纸张也一般,部分页码对版不准,出现文字歪斜、上下页错行等现象,不能尽如人意。
其二,翻译出书粗心了。由于汉字几经简化,有可能几个繁体字现在变为一个字了,也有可能依然留存在生僻字类别,偏旁部首都没有变,所以在繁简转换时一定要细心。北岳出版社把台湾的繁体字翻译为大陆的简体字来出版,全书整个做得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疏忽之处,特别是地图上的繁简字转换失误更多一些。比如,第三辑第一册, “蒋幹”现在一般写为“蒋干”,“幹”为古字。再如关中平原北部的九嵕山,有的图标为九“嵕”山(第四辑第一册第311页插图),有的图则标为九“堫”山(第四辑第一册第322页插图),很不统一。
其三,校对印制仓促了。主要是地名的今址注释问题较多,错别字也不在少数。以地名为例,错误不在少数,由于本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一订正,仅就书中陕西的几个地名举例:武关,全书的注释都是陕西商南县东南,其实在陕西丹凤县东南,从第二辑起前面的凡例里改了,但内文未改;黄陵,书中的注释是陕西子长县西北,其实在陕西黄陵县西北;再比如书中多次出现的北地郡,全书注释为陕西耀县,也不准确,目前耀县已改为铜川市耀州区;再有第四辑第一册第283页第二行出现的“魏兴郡”,注释为湖北省白河县北,白河县实际在陕西。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地名,但依然排错。一些山脉的标注也有错误,;隋朝确定的“五岳九镇”之一的岳山第六辑第一册第317页注释为“吴山,陕西省陇县西南”,实际在宝鸡市陈仓区西北。关中的个别皇陵注释也不准确,如隋文帝杨坚的陵墓在第六辑第一册第350页写为“杨坚安葬太陵(今地不详)”,实际上杨坚葬在泰陵,地方也很清楚,就在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至于错别字,虽不严重,但硬伤也是不少,随手翻来,每册总有几个。比较严重的,如第三辑第二册第371页第21行“靓葛谨”肯定是“诸葛谨”之误;第三辑第四册第211页插图“段家部落覆灭”中,标注的“后赵•郭太、麻秋军”,将“郭太”漏掉;第三辑第四册第389页插图名称“殷浩第一次北伐”,应为第二次北伐,因为第377页已出现过“殷浩第一次北伐”的插图;第四辑第一册第139页倒数第三行出现“慕容 ”字样,空格处掉了一字,而在倒数第五行出现过三字齐全的名字,可见校对很不严格。倒了后来,阅读已经习惯了书内的错别字频生。
但不管怎样,我依然感谢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出现,让我圆满了结了通读《资治通鉴》的夙愿,我也热情地向大家推荐此书,但也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具实力的大出版社,以更严谨地校订和宏大的版本再次出版。
其一,装祯设计小气了。书的设计色调是古朴的,与古籍的内容相称,但开本小了,不大气;里面的纸张也一般,部分页码对版不准,出现文字歪斜、上下页错行等现象,不能尽如人意。
其二,翻译出书粗心了。由于汉字几经简化,有可能几个繁体字现在变为一个字了,也有可能依然留存在生僻字类别,偏旁部首都没有变,所以在繁简转换时一定要细心。北岳出版社把台湾的繁体字翻译为大陆的简体字来出版,全书整个做得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疏忽之处,特别是地图上的繁简字转换失误更多一些。比如,第三辑第一册, “蒋幹”现在一般写为“蒋干”,“幹”为古字。再如关中平原北部的九嵕山,有的图标为九“嵕”山(第四辑第一册第311页插图),有的图则标为九“堫”山(第四辑第一册第322页插图),很不统一。
其三,校对印制仓促了。主要是地名的今址注释问题较多,错别字也不在少数。以地名为例,错误不在少数,由于本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一订正,仅就书中陕西的几个地名举例:武关,全书的注释都是陕西商南县东南,其实在陕西丹凤县东南,从第二辑起前面的凡例里改了,但内文未改;黄陵,书中的注释是陕西子长县西北,其实在陕西黄陵县西北;再比如书中多次出现的北地郡,全书注释为陕西耀县,也不准确,目前耀县已改为铜川市耀州区;再有第四辑第一册第283页第二行出现的“魏兴郡”,注释为湖北省白河县北,白河县实际在陕西。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地名,但依然排错。一些山脉的标注也有错误,;隋朝确定的“五岳九镇”之一的岳山第六辑第一册第317页注释为“吴山,陕西省陇县西南”,实际在宝鸡市陈仓区西北。关中的个别皇陵注释也不准确,如隋文帝杨坚的陵墓在第六辑第一册第350页写为“杨坚安葬太陵(今地不详)”,实际上杨坚葬在泰陵,地方也很清楚,就在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至于错别字,虽不严重,但硬伤也是不少,随手翻来,每册总有几个。比较严重的,如第三辑第二册第371页第21行“靓葛谨”肯定是“诸葛谨”之误;第三辑第四册第211页插图“段家部落覆灭”中,标注的“后赵•郭太、麻秋军”,将“郭太”漏掉;第三辑第四册第389页插图名称“殷浩第一次北伐”,应为第二次北伐,因为第377页已出现过“殷浩第一次北伐”的插图;第四辑第一册第139页倒数第三行出现“慕容 ”字样,空格处掉了一字,而在倒数第五行出现过三字齐全的名字,可见校对很不严格。倒了后来,阅读已经习惯了书内的错别字频生。
但不管怎样,我依然感谢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出现,让我圆满了结了通读《资治通鉴》的夙愿,我也热情地向大家推荐此书,但也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具实力的大出版社,以更严谨地校订和宏大的版本再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