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色”典
台湾联经的书一向做的美貌精致,如果用内地某家出版社比较的话,也唯有三联能望其项背。这本中国颜色,不得不说是本有趣的书,在如今喧嚣浮躁的社会,把各种颜色联起中国意象来做陈述,文化感、历史感、艺术感和趣味性交织,有可读性的基础上,愈显得厚重。
书按照颜色分章节,九大色系,100种颜色,算得上是把中国颜色变成了一本文化“色”典。
我读此书,只觉得眼花缭乱,全书九大色系下,划分了N多小色彩,比如一个赤色,就分了19种小色:赤色、红色、赭色、朱色、朱砂/辰砂、丹色、银朱、绛色、茜色、胭脂、苏枋色/木红色、石榴红、牡丹色、朱槿色、暮色、玫瑰红、曙色、红梅色。每种小色彩配一个色卡,看的我很是凌乱,对于我一个外行来说,真想作效颦态啊。而每个色彩也搭配了中国古典意象,从色彩的由来、由古至今代表的意象、传承等等来阐述色彩的中国韵意。摘述几句笔记如下:
汉语“红”字大约在金文时期才出现……字义原指女子从事抽丝纺织与缝纫等手艺劳动的工作,故有女红(读工)的称谓……
大约到了公元七世纪的唐代时期,“红”才真正成为一个专有颜色名词,独指色泽耀目亮丽鲜明的红色……成为汉民族最讨喜的颜色,甚至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间的习俗。
红色是气氛豪放不羁的唐朝的流行色彩,唐代皇帝所穿的常服是红衫袍;三品至五品官职的朝服限用红色。奔放热情的红色也是唐朝女子最钟爱的时尚色彩。
红色在中国的政治上又象征权势与地位,在传统五色观色彩理论中与赤色同属正色;在五行观中属南方,南方表火;明朝因国家兴起于南方,又因开国皇帝姓朱(名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所以当时的政治文化倡导使用象征火的红色,明代皇帝祭日神时都会身穿红色御服,连皇城的围墙也要涂上朱色以示皇居之地;自此朱红色成了皇室建筑的专用色,一直沿袭至清末。又因古代的宫殿建筑的梁柱多用木材建造,在古代的五行理论中,火与木相生,所以梁柱都会漆上鲜红色以为相生对应。
本书色卡很正,联经的胡金伦先生说到此处曾笑说,作者是搞美术的,对色彩要求极高,也因而本书的色卡和印刷换了无数,几次提高成本,却直到最后也未能尽如作者意,但终于是被作者接受了。提供色值,如红梅色C0 M49 Y26 K5,指梅花的颜色,呈粉红色泽,在中国传统色彩观中,红梅色代表冷艳,色感性格来自被誉为无惧于风霜的梅花。
精致的书拿到手上总是种享受,无论用纸、印刷、装订还是美工设计,此书无一可挑剔。内容方面自然见仁见智,我自然觉得很好,第一次分得清那么多相近的色彩,且了解到那些颜色厚重的历史意象及其传承。较有可读性,文字平易近人,不拽文采却也利落明了,透过色彩看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看后心中有饱满之感,不觉空虚。
书按照颜色分章节,九大色系,100种颜色,算得上是把中国颜色变成了一本文化“色”典。
我读此书,只觉得眼花缭乱,全书九大色系下,划分了N多小色彩,比如一个赤色,就分了19种小色:赤色、红色、赭色、朱色、朱砂/辰砂、丹色、银朱、绛色、茜色、胭脂、苏枋色/木红色、石榴红、牡丹色、朱槿色、暮色、玫瑰红、曙色、红梅色。每种小色彩配一个色卡,看的我很是凌乱,对于我一个外行来说,真想作效颦态啊。而每个色彩也搭配了中国古典意象,从色彩的由来、由古至今代表的意象、传承等等来阐述色彩的中国韵意。摘述几句笔记如下:
汉语“红”字大约在金文时期才出现……字义原指女子从事抽丝纺织与缝纫等手艺劳动的工作,故有女红(读工)的称谓……
大约到了公元七世纪的唐代时期,“红”才真正成为一个专有颜色名词,独指色泽耀目亮丽鲜明的红色……成为汉民族最讨喜的颜色,甚至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间的习俗。
红色是气氛豪放不羁的唐朝的流行色彩,唐代皇帝所穿的常服是红衫袍;三品至五品官职的朝服限用红色。奔放热情的红色也是唐朝女子最钟爱的时尚色彩。
红色在中国的政治上又象征权势与地位,在传统五色观色彩理论中与赤色同属正色;在五行观中属南方,南方表火;明朝因国家兴起于南方,又因开国皇帝姓朱(名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所以当时的政治文化倡导使用象征火的红色,明代皇帝祭日神时都会身穿红色御服,连皇城的围墙也要涂上朱色以示皇居之地;自此朱红色成了皇室建筑的专用色,一直沿袭至清末。又因古代的宫殿建筑的梁柱多用木材建造,在古代的五行理论中,火与木相生,所以梁柱都会漆上鲜红色以为相生对应。
本书色卡很正,联经的胡金伦先生说到此处曾笑说,作者是搞美术的,对色彩要求极高,也因而本书的色卡和印刷换了无数,几次提高成本,却直到最后也未能尽如作者意,但终于是被作者接受了。提供色值,如红梅色C0 M49 Y26 K5,指梅花的颜色,呈粉红色泽,在中国传统色彩观中,红梅色代表冷艳,色感性格来自被誉为无惧于风霜的梅花。
精致的书拿到手上总是种享受,无论用纸、印刷、装订还是美工设计,此书无一可挑剔。内容方面自然见仁见智,我自然觉得很好,第一次分得清那么多相近的色彩,且了解到那些颜色厚重的历史意象及其传承。较有可读性,文字平易近人,不拽文采却也利落明了,透过色彩看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看后心中有饱满之感,不觉空虚。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