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驯兽师
励志箴言的头头是道,都是“真理式的废话”,它们仅是些形容词。它扼杀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将“成功”当成惟一目的,忽略人性的存在。
而本书则以新的观点阐述情感与理性的关系。倘若我们在不知个中缘由的情况下,多半无法驯服心中的大象。因为你没有和它做“朋友”,也没有去了解它的脾性。所以,才一次次的挫败。因为真正在引导一个人前进的是“大象”!你只有让它听你的话时,才能合作,才能按正确的方向前进。
==========================================================================
1. 当下丘脑部分区域受到刺激时,哺乳动物会变得贪吃,狼吞虎咽或性欲高涨,边缘系统隐藏着许多基本的动物本能。相反,当人的额叶受到伤害,人的性欲及攻击行为会明显增强,因为额叶皮层是抑或抵制冲动反应的要害。
2. 理性与情感必须携手合作,人才会表现出聪慧的行为,但是情绪(大象)仍负责大部分的工作。一直到大脑出现新的大脑皮层,骑象人才开始活跃起来,大象也因此变得更加聪明。
3. 自动化处控制化处理过程
大部分的心理历程都是自动发生,根本无需我们有意识去注意或控制它。大部分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属完全无意识状态,尽管某些部分显示出有自觉。和自动化过程相对的是控制化处理过程,这种思考相当费神,一切得按步骤来,所以往往占掉我们大部分的意识。
并且,控制化处理有其局限性,我们一次只能有意识地思考一件事,但自动化处理却能多轨同时进行,且立即处理许多任务。
通过物竞天择所形成的自动化系统会让人做出快速,可靠的行动反应,大脑中会让我们感到欢愉及痛苦的部分(如眼窝前额皮层),以及大脑中会启动与存在有关的机制(如下丘脑)都包含在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系统可称为启动多巴胺的按钮。
相反,控制化系统像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可帮助大象做出更好的选择。
4. 骑象人所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也是一位仆人。骑象人是加扎尼加所称的“诠释模块”,它是有意识的,控制后的思考。相反,大象则是骑象人以外的一切。大象包含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这些都是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件。大象和骑象人各自拥有聪明才智,只要配合良好,便可造就出杰出的人类。
5. 单靠意志力,控制化系统很难打败自动化系统。控制化系统跟一紧绷便疲惫不堪的肌肉一样,很快就疲软无力。但自动化系统则是无需费力且全年无休地自动运转。一旦你了解刺激性控制的力量,就可改变环境中的刺激,避开恼人的刺激来源。
6. 道德判断就跟审美判断一样,当我们看到一幅画,通常我们马上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欢。针对道德问题争执不休时,其实是大象在控制缰绳,导引骑象人,是大象决定何者对何者错,何者美何者丑。内心的感觉,直觉及当下的判断都是自动自发地即时发生,但只有大象能拼凑出语句,把自己反驳的理由告诉对方。进行道德判断时,骑象人不只是大象的顾问,它摇身一变,成为法庭上雄辩滔滔的律师,拼命想说服大象接受它的观点。
7. 当我们感觉到不明所以的内心冲动,希望及诱惑时,就会大觉意外。我们发了一大堆声明,誓言,下了无数次的决心,但老是意外地发现自己执行的意志是那么软弱。有时,我们会以为自己在跟自己的潜意识,本我或动物本能对抗,但其实这都是我们整个心理的一部分。
8. 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我们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9. 除非你觉得悲惨,否则没有什么是悲惨的;同理,除非你知足常乐,否则没有什么事能让你快乐。
10. 光下定改变的决心,骑象人无法命令大象朝新的目标大步向前。改变要持久,惟一的办法就是要重新训练大象,但这非常困难。心理学课程已成功帮助许多人重新掌握人生,其之所以成功,不只因为让你芧塞顿开,更因为找出以后得以改变人们行为的方法。只要上课的时间够长,便可重新训练大象。
11. 在大象所用的语言中,最重要的字眼就是“喜欢”或“不喜欢”,“接近”或“离开”。
12. 负性偏差原则
对坏事的反应要比对好事的反应来得强。动物对威胁及讨厌事物的反应,要比对机会及喜好事物的反应来得更快,更强烈,更难以克制。人类的心理对坏事的反应也要比对好事的反应来得更快,更强烈,更持久。人类的心理会主动去搜索并回应威胁,侵犯及挫败,所以我们没办法强迫自己从好的角度看事情。
13. 我们的行为受两个相反的动机系统所控制:一个是趋近系统,这个系统会引发下面的情绪反应,让人想接近特定事物;另一个则是逃避系统,这个系统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让人想撤离或避开特定事物。这两个系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断监控四周环境,而且这两个系统会在同一时间产生相反动机状态(我们有矛盾的感觉时,便处于这种状态),但最后的平衡点则会决定你接下来所采取的行为。
14. 杏仁核不只往下联结脑干,启动与危险有关的反应,还向上联结额叶皮质,改变我们的思考。它会把整个大脑改成撤退导向,我们的情绪及想法两者之间是条双向通路:想法会产生情绪,情绪也会产生想法,而情绪主要是通过心理过滤器来进行后续信息的处理。
15. 个人平时心情愉悦的程度是指个人的“情感风格”(情感是指情绪所感觉到或体验到的)。个人的情感风格是指个人的趋近系统及逃避系统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标示在你的额头上。个性比较属于“趋近导向”的情感风格,平均而言,额头左半脑的皮质活动较为活跃;而比较属于“逃避导向”的情感风格,平均而言,额头右半脑的皮质活动较为活跃。
16. 如何改变你的情感风格?
1)冥想。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想法,专注凝神,头脑放空。冥想就是要改变自动化思考过程,驯服你心中的大象。当你解除心中的依恋,就表示你驯服你心中的大象。
对佛陀来说,心理依恋就像在赌轮盘一样,是别人在转轮盘操控这场赌局:越沉迷其中,就输得越惨。惟一的致胜之道就是离开赌桌。离开赌桌,不去在乎人生起落的惟一方法就是:冥想,驯服不安的心。你放弃赢的快乐的同时,也就放掉了输的痛苦,而后者绝对高于前者。
2)认知疗法。沮丧的人有三种认知,即“我这个人很糟糕”,“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我的未来毫无希望”。沮丧忧郁的人脑中的自动化思考,常充斥种种毫无建设性的灰色念头,尤其事情出错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
认知疗法最重要的是,训练病人掌握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指出扭曲之处,之后找出替代方案及更正确的思考方式。认知疗法成功之处在于,它教导骑象人如何训练大象,而不是直接跟大象说理,把大象打败。
只有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自动化的思考过程,才能在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情绪风格。事实上,很多心理治疗师把认知疗法和行为主义所主张的技巧结合起来,创造出现今我们所称的“认知行为疗法”。
3)百忧解。百忧解是我们一般所称的“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抵制剂(简称SSRI)”类抗抑郁症的药物,这类药包括:Paxil, Zoloft, Celexa, Lexapro等。百忧解先进入神经突触,但它是选择性地只影响使用血清素作为神经传导的突触。一旦进入这类神经突触,百忧解就会抵制再吸收的过程。服用百忧解的人,脑部某些神经突触的血清素会比较高,所以相连的神经元的反应就会比较频繁。
另一种有关百忧解的说法则是,百忧解提高了大脑海马神经成长激素的浓度。因为显现负面情感风格的人,其血液中的压力激素浓度通常比较高,这些压力激素一高,很容易把海马中重要的细胞给杀死,而海马的功能之一就是切断会杀死自己的压力反应。所以,显现负面情感风格的人,其脑部的海马可能常常受到轻微的神经伤害。
目前我们不是很清楚百忧如何发挥效用,但我们知道它真的有效:不管是哪方面的心理疾病,如沮丧,焦虑所引起的失调,恐慌症,社交恐惧症,经期前焦虑失调症,饮食失调症及强迫症等,百忧解的效果都比安慰剂或非治疗性的控制组更好。
但大众对百忧解存在争议主要是两点:第一,这是抄捷径的做法;第二,百忧解不只能舒缓症状,有时还会改变病人的个性。
17. 想驯服大象,要用对方法,想改变自己的心理,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冥想,认知疗法及百忧解是三种相当有效的方法,只是适用对象有所不同。你认为生命本身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而且只要通过冥想,认知疗法及百忧解,你就能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
18. 互惠原则(可参见《影响力》),你给别人好处,别人回予你好处。当碰到推销员给你免费礼物或免费咨询,或做出什么让步时,不要让对方启动你的互惠的本能反应。西奥迪尼(《影响力》作者)建议,碰到这状况,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如果你能重新评估这名推销员的真理意图——想利用你。那么你就可以反过头来利用对方。你应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接受对方这项礼物或让步——因为你在利用一个才是在利用别人的家伙——而“不要于无心之间回馈对方”。
互惠之道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好的效果,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个模仿高手。模仿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黏合剂,一种表达“我们是同一伙”的方式。
19.我们每个都很虚伪,当我们蔑视别人的虚伪之时,更显得自己加倍虚伪。
20. 在模糊的情况下,我们会专挑对自己有得的来做比较,然后再去找可证明自己确实比较懂得与人合作的证据。只要是需要我们跟别人合作的情况,自私的偏见往往会把互利变成互相憎恨。
21. 虚伪及乱下判断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找出自己的过错,也是我们克服这两项恶习的关键所在。
22. 我们面对成功时的淡然态度其实是正常的。当动物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演化,可让自己在生存游戏中保持领先地位的行为,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一种会带来快感 的神经。食物及性交会带来快感,这种快感会变成一种强化物,以后就成为动物找寻食物及性交的动机。
大象也采取相同的动作方式:每当大象做对一件事,大象就会有快乐的感觉。大象就会记住每种行为所立即产生的快乐(这类似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23. 心理学家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指出,人有两种积极的情感。第一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前的积极情感”,这是我们朝着目标前进时所感觉到的情绪。第二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后的积极情感”,这是我们达成目标后感觉到的情绪。后者是大脑在目标达成后,前额叶皮质区活动趋缓,我们感觉到短暂释放的满足感。换言之,追求目标时,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所以先为自己设定目标,每朝着目标前进一步,我们就会感觉到朝着目标前进的快乐和满足。成功来临的那一刹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其实就是像走完漫长的旅程卸下沉重背包时的那种如释重负之感,而不是欣喜若狂。
24. 适应原则
人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者更好或更坏为基准。“适应”其实是神经元的一种特性: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神经细胞会逐渐“习惯”,对已适应的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
25. 快乐的两大发现:第一,基因对个人的平均快乐程度影响很大;第二,大部分的环境因素及人口统计因素对快乐影响甚微。
快乐造就婚姻,快乐的人比较早婚,而且比那些快乐起点较低的人婚姻更持久。
26. 影响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外在因素,基本上可分成两大类:个人本身的生活条件,以及个人选择的自发性活动。所谓的个人生活条件是指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种族,性别,年龄及残障等)以及自己能改变的事实(财富,婚姻状况及居住地等)。这些条件会在我们人生中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大抵都能适应。但自发性活动则是出自个人选择,如冥想,运动,学习新技能,放假等。因为这些自发性活动一定是出于个人选择,且需要花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所以这些自发性活动我们意识中消失的方式,跟个人本身生活条件消失的方式就会有所不同。自发性的活动能带给个人更多的快乐。
27.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最重要概念,就是吕波密斯基,谢尔登,施卡德以及塞利格曼所称的“快乐议程式”:H(Happiness) = S(Setpoint) + C(Conditions) + V(Voluntary activities)
H是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快乐基准线,S是我们天生遗传的快乐起始点,C是我们的生活条件,V是我们所从事的自发性活动。
积极心理学的挑战,在于如何以科学方法找到到底是哪些C及V,可将H提升到我们的快乐可能范围的高点。
28. 人不可能一整天都沉醉在肉体欢愉中,因为人对食色的需求,很容易饱足而生厌。不管是食或性,一旦超过一定程度,就会让人觉得恶心。
29. 心流体验(沉浸体验)
一种顺畅,不须费力的行动,一旦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只要顺着感觉走就对了。心流通常发生在我们进行怂恿活动,像滑雪,在弯曲的乡间公路开快车,或两队上场对决较劲时。个人独自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也能达到这种忘我的沉浸状态,如画画,写作或摄影等。心流体验的关键在于:这是一个能让你全心投入的挑战,你也具备面对这项挑战的实力。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每进一步,你马上就得到回馈(进展原则),都会让你心中闪现一阵又一阵的积极感受。在“心流”的状态中,大象及骑象人彼此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时大部都是大象(自动化过程)在运转,一路顺畅地向前奔跑,而骑象人(有意识的思想)则完全沉浸其中,搜寻问题与机会,协助大象顺利动作。
30. 愉悦必须有所节制,否则就无法维持原有效果。愉悦应慢慢品尝,多求变化。
31. 人的炫耀性消费与非炫耀消费的心理是不同的。炫耀性消费是指别人看得到的,被我们拿来当做个人身份地位象征的消费品,这些商品就像一种武器竞赛,其价值并非来自客观资产,而来自别人对该商品的评价。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零和游戏:个人借由自己地位的提升来贬低别人。而且,很难说服一整群人或属于该亚文化的人放下这种竞争心理,回归基本需求的消费行为。
非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其价值来自商品及活动本身,且多属私底下消费的行为,其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现身份地位。
32. 经验之所以比实物更能让人快乐,部分原因是经验带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大部分要花100美元以上的活动都是我们跟别人一起进行的活动,但是昂贵的实物消费行为往往有部分原因是出于想让人艳羡的心理。活动让我们跟别人连接起来,物质却会加大我们跟别人之间的距离。
合理花钱,不去跟有钱人斗排场,也不要浪费钱买炫耀性消费的方法,第一步就是减少工作量,少赚点钱,少积聚财物,“多花”时间跟家人相处,多度假,多做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33. 追求奢侈品是一种快乐陷阱,它是一条死巷,但人们却误以为这样的行为能为自己带来快乐。
追求效用极大化者一直喜欢跟别人比,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炫耀性消费的陷阱。但是,追求效用极大化者花的每一块钱所得到的快乐却比心满意足者少。
34. 依恋理论
儿童的行为受“安全” 与“探索”这两个基本目标所引导。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得以生存下去;能探索和游戏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就会未来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及智力。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独立自主,那么你应该去拥抱,去搂,去哄,去爱他们。只要给他们一个安全堡垒,他们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探索,征服这个世界。
35. 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美丽的胴体,他必须学会爱整个人类的躯体之美,而非独钟于某人的胴体。他必须看到人类灵魂之美,然后是思想之美及哲学之美。最后,他就会了解美的形式本身。
36. 社会规范,联系与义务越少的人,越可能自杀。生活最清心寡欲的新教徒,比天主教徒有更高的自杀率;具有最密集社会网络及宗教义务的犹太人,自杀率最低。独居的人最可能自杀;结婚的人,自杀率比较低,结婚有小孩者,自杀率更低。
涂尔干认为,人是需要义务及约束来为自己的生命建立架构和意义。
37. 逆境的好处
第一,一旦你能挺身面对人生的挑战,便可激发自己原本潜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会改变我们原本对自我所秉持的观念。
第二种好处表现在人际关系上。逆境不仅让我们知道谁是酒肉朋友,谁是可患难与共的好友。还会对与患难时关心我们的人,心存爱心与感激。
第三,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及对当下和他人的看法(充实地过着每天的生活)。
38. 人格可分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即“基本物质”(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上),第二层次是“个别性调适”(包括个人目标,防卫与适应机制,价值观,信仰等),第三层次是编出“人生故事”,所谓的人生故事就是:在时间长河中,人从自己经历的无常变化中所主观编出来的故事,没有这些人生无常,悲欢离合,是编不出精彩的人生故事的。
人们在“个别性调适”这个人格层次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大抵可分成四大类:工作及成就,人际关系及亲密关系,宗教及精神生活,生产力(对社会的贡献及留给社会的遗产)。
39. 人生出现危机时,我们面对危机的方法可基本分成三种:积极面对(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重新评估(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再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做法),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发生,或借酗酒,毒品等来麻醉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
具备基本乐观人格特质的人(第一层次的人格特质)会发展出一套因应之道(第二层次的人格特质),两者会在积极面对与重新评估之间交替出现。
40. 逆境后能否成长,不在于乐观的心态本身,而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义。
任何人都能从逆境中获益,只是悲观的人得多费点劲,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步骤,通过自我引导心理慢慢走向正途。第一步,碰到逆境之前,先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第二步,珍惜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三步,宗教信仰与宗教仪式能帮助我们成长,因为宗教信仰与仪式不仅直接让我们找到事件的意义,也同时强化我们的社会支持;最后,不管你是否做好准备,一旦人生出了问题,事件发生几个月后,一定要记得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感受。一五一十的写下事件过程,然后在做结论前,好好回答这两个问题: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自己能从中汲取什么好的教训?
41. 知识的分类:显性知识(explicit)及默会知识(tacit)
显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的,有意识说出口的,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事实。默会衰乱是过程的(强调“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知其然”),要取和这类知识不需要别人帮助,而是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默会知识存在于大象之中,它是大象自人生经验中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技巧。而且默会知识会随时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智慧来自默会知识。
42. 父母的最佳因应之道,就是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可以在不同生活领域得到默会知识。
43. 富兰克林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他直觉地知道只有先把大象训练好,骑象人才可能成功。所以,他便设计了一套美德训练计划,他列了13项美德,每一项美德都有他应该或不应该做的行为。
44. 美德必须以特定传统为基础才得以茁壮成长,但现代人已失去美德的语言,所以现代人很难找到人生的意义,一致性与目的。
45. 人们的道德观念分成三大领域:自主权的道德规范,群体的道德规范,以及神性的道德规范。
人们依据自主权的道德规范来思考与行动,目的在保护个人免受伤害,追求个人最大自主权,以利个人目标的达成。遵从群体的道德规范,目的则在保护团体,家庭,公司或国家的完整性,所以其重视服从,忠诚与英明领导等美德。遵守神性的道德规范,则是为了保护个人不致坠落,让神性存在所有人心中。所以人们崇尚纯洁,神圣的生活方式,让自己远离欲望,贪婪及怨恨等道德污染。
46. 美德会让人的情绪产生变化,而这些情绪反应会让人胸口产生温暖或愉悦的感觉,并且让人自觉地想去帮助他人,或让自己变得更好。
47. 当人们心中产生提升感时,可能会启动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副效感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神经,迷走神经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还会消除交感神经系统所造成的情绪骚动。迷走神经也是控制心跳的主要神经,对心脏及肺部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所以人们觉得胸口有异样感时,大抵都跟迷走神经有关。
48. 每个的内在皆有神性,所以理想的社会是要帮助人们找出一种可以与神性和谐一致的生活方式。
49. 大部分人都能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更多满足,第一步就是掌握自己的优点,选择一份让自己每天都能发挥优点的工作,这样起码每天都能享受到片刻的心流。
50. 正确的快乐假设应该是:快乐之道在中庸。
而本书则以新的观点阐述情感与理性的关系。倘若我们在不知个中缘由的情况下,多半无法驯服心中的大象。因为你没有和它做“朋友”,也没有去了解它的脾性。所以,才一次次的挫败。因为真正在引导一个人前进的是“大象”!你只有让它听你的话时,才能合作,才能按正确的方向前进。
==========================================================================
1. 当下丘脑部分区域受到刺激时,哺乳动物会变得贪吃,狼吞虎咽或性欲高涨,边缘系统隐藏着许多基本的动物本能。相反,当人的额叶受到伤害,人的性欲及攻击行为会明显增强,因为额叶皮层是抑或抵制冲动反应的要害。
2. 理性与情感必须携手合作,人才会表现出聪慧的行为,但是情绪(大象)仍负责大部分的工作。一直到大脑出现新的大脑皮层,骑象人才开始活跃起来,大象也因此变得更加聪明。
3. 自动化处控制化处理过程
大部分的心理历程都是自动发生,根本无需我们有意识去注意或控制它。大部分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属完全无意识状态,尽管某些部分显示出有自觉。和自动化过程相对的是控制化处理过程,这种思考相当费神,一切得按步骤来,所以往往占掉我们大部分的意识。
并且,控制化处理有其局限性,我们一次只能有意识地思考一件事,但自动化处理却能多轨同时进行,且立即处理许多任务。
通过物竞天择所形成的自动化系统会让人做出快速,可靠的行动反应,大脑中会让我们感到欢愉及痛苦的部分(如眼窝前额皮层),以及大脑中会启动与存在有关的机制(如下丘脑)都包含在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系统可称为启动多巴胺的按钮。
相反,控制化系统像是一个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可帮助大象做出更好的选择。
4. 骑象人所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也是一位仆人。骑象人是加扎尼加所称的“诠释模块”,它是有意识的,控制后的思考。相反,大象则是骑象人以外的一切。大象包含我们内心的感觉,本能反应,情绪和直觉,这些都是自动化系统的组成要件。大象和骑象人各自拥有聪明才智,只要配合良好,便可造就出杰出的人类。
5. 单靠意志力,控制化系统很难打败自动化系统。控制化系统跟一紧绷便疲惫不堪的肌肉一样,很快就疲软无力。但自动化系统则是无需费力且全年无休地自动运转。一旦你了解刺激性控制的力量,就可改变环境中的刺激,避开恼人的刺激来源。
6. 道德判断就跟审美判断一样,当我们看到一幅画,通常我们马上就知道自己喜不喜欢。针对道德问题争执不休时,其实是大象在控制缰绳,导引骑象人,是大象决定何者对何者错,何者美何者丑。内心的感觉,直觉及当下的判断都是自动自发地即时发生,但只有大象能拼凑出语句,把自己反驳的理由告诉对方。进行道德判断时,骑象人不只是大象的顾问,它摇身一变,成为法庭上雄辩滔滔的律师,拼命想说服大象接受它的观点。
7. 当我们感觉到不明所以的内心冲动,希望及诱惑时,就会大觉意外。我们发了一大堆声明,誓言,下了无数次的决心,但老是意外地发现自己执行的意志是那么软弱。有时,我们会以为自己在跟自己的潜意识,本我或动物本能对抗,但其实这都是我们整个心理的一部分。
8. 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才能影响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控制自己对事件的诠释,我们就能控制自己的世界。
9. 除非你觉得悲惨,否则没有什么是悲惨的;同理,除非你知足常乐,否则没有什么事能让你快乐。
10. 光下定改变的决心,骑象人无法命令大象朝新的目标大步向前。改变要持久,惟一的办法就是要重新训练大象,但这非常困难。心理学课程已成功帮助许多人重新掌握人生,其之所以成功,不只因为让你芧塞顿开,更因为找出以后得以改变人们行为的方法。只要上课的时间够长,便可重新训练大象。
11. 在大象所用的语言中,最重要的字眼就是“喜欢”或“不喜欢”,“接近”或“离开”。
12. 负性偏差原则
对坏事的反应要比对好事的反应来得强。动物对威胁及讨厌事物的反应,要比对机会及喜好事物的反应来得更快,更强烈,更难以克制。人类的心理对坏事的反应也要比对好事的反应来得更快,更强烈,更持久。人类的心理会主动去搜索并回应威胁,侵犯及挫败,所以我们没办法强迫自己从好的角度看事情。
13. 我们的行为受两个相反的动机系统所控制:一个是趋近系统,这个系统会引发下面的情绪反应,让人想接近特定事物;另一个则是逃避系统,这个系统会引发负面的情绪反应,让人想撤离或避开特定事物。这两个系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断监控四周环境,而且这两个系统会在同一时间产生相反动机状态(我们有矛盾的感觉时,便处于这种状态),但最后的平衡点则会决定你接下来所采取的行为。
14. 杏仁核不只往下联结脑干,启动与危险有关的反应,还向上联结额叶皮质,改变我们的思考。它会把整个大脑改成撤退导向,我们的情绪及想法两者之间是条双向通路:想法会产生情绪,情绪也会产生想法,而情绪主要是通过心理过滤器来进行后续信息的处理。
15. 个人平时心情愉悦的程度是指个人的“情感风格”(情感是指情绪所感觉到或体验到的)。个人的情感风格是指个人的趋近系统及逃避系统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标示在你的额头上。个性比较属于“趋近导向”的情感风格,平均而言,额头左半脑的皮质活动较为活跃;而比较属于“逃避导向”的情感风格,平均而言,额头右半脑的皮质活动较为活跃。
16. 如何改变你的情感风格?
1)冥想。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想法,专注凝神,头脑放空。冥想就是要改变自动化思考过程,驯服你心中的大象。当你解除心中的依恋,就表示你驯服你心中的大象。
对佛陀来说,心理依恋就像在赌轮盘一样,是别人在转轮盘操控这场赌局:越沉迷其中,就输得越惨。惟一的致胜之道就是离开赌桌。离开赌桌,不去在乎人生起落的惟一方法就是:冥想,驯服不安的心。你放弃赢的快乐的同时,也就放掉了输的痛苦,而后者绝对高于前者。
2)认知疗法。沮丧的人有三种认知,即“我这个人很糟糕”,“我的世界一片黑暗”,“我的未来毫无希望”。沮丧忧郁的人脑中的自动化思考,常充斥种种毫无建设性的灰色念头,尤其事情出错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
认知疗法最重要的是,训练病人掌握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指出扭曲之处,之后找出替代方案及更正确的思考方式。认知疗法成功之处在于,它教导骑象人如何训练大象,而不是直接跟大象说理,把大象打败。
只有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自动化的思考过程,才能在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情绪风格。事实上,很多心理治疗师把认知疗法和行为主义所主张的技巧结合起来,创造出现今我们所称的“认知行为疗法”。
3)百忧解。百忧解是我们一般所称的“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抵制剂(简称SSRI)”类抗抑郁症的药物,这类药包括:Paxil, Zoloft, Celexa, Lexapro等。百忧解先进入神经突触,但它是选择性地只影响使用血清素作为神经传导的突触。一旦进入这类神经突触,百忧解就会抵制再吸收的过程。服用百忧解的人,脑部某些神经突触的血清素会比较高,所以相连的神经元的反应就会比较频繁。
另一种有关百忧解的说法则是,百忧解提高了大脑海马神经成长激素的浓度。因为显现负面情感风格的人,其血液中的压力激素浓度通常比较高,这些压力激素一高,很容易把海马中重要的细胞给杀死,而海马的功能之一就是切断会杀死自己的压力反应。所以,显现负面情感风格的人,其脑部的海马可能常常受到轻微的神经伤害。
目前我们不是很清楚百忧如何发挥效用,但我们知道它真的有效:不管是哪方面的心理疾病,如沮丧,焦虑所引起的失调,恐慌症,社交恐惧症,经期前焦虑失调症,饮食失调症及强迫症等,百忧解的效果都比安慰剂或非治疗性的控制组更好。
但大众对百忧解存在争议主要是两点:第一,这是抄捷径的做法;第二,百忧解不只能舒缓症状,有时还会改变病人的个性。
17. 想驯服大象,要用对方法,想改变自己的心理,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冥想,认知疗法及百忧解是三种相当有效的方法,只是适用对象有所不同。你认为生命本身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而且只要通过冥想,认知疗法及百忧解,你就能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
18. 互惠原则(可参见《影响力》),你给别人好处,别人回予你好处。当碰到推销员给你免费礼物或免费咨询,或做出什么让步时,不要让对方启动你的互惠的本能反应。西奥迪尼(《影响力》作者)建议,碰到这状况,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如果你能重新评估这名推销员的真理意图——想利用你。那么你就可以反过头来利用对方。你应带着胜利者的姿态,接受对方这项礼物或让步——因为你在利用一个才是在利用别人的家伙——而“不要于无心之间回馈对方”。
互惠之道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好的效果,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个模仿高手。模仿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黏合剂,一种表达“我们是同一伙”的方式。
19.我们每个都很虚伪,当我们蔑视别人的虚伪之时,更显得自己加倍虚伪。
20. 在模糊的情况下,我们会专挑对自己有得的来做比较,然后再去找可证明自己确实比较懂得与人合作的证据。只要是需要我们跟别人合作的情况,自私的偏见往往会把互利变成互相憎恨。
21. 虚伪及乱下判断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找出自己的过错,也是我们克服这两项恶习的关键所在。
22. 我们面对成功时的淡然态度其实是正常的。当动物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演化,可让自己在生存游戏中保持领先地位的行为,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一种会带来快感 的神经。食物及性交会带来快感,这种快感会变成一种强化物,以后就成为动物找寻食物及性交的动机。
大象也采取相同的动作方式:每当大象做对一件事,大象就会有快乐的感觉。大象就会记住每种行为所立即产生的快乐(这类似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23. 心理学家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指出,人有两种积极的情感。第一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前的积极情感”,这是我们朝着目标前进时所感觉到的情绪。第二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后的积极情感”,这是我们达成目标后感觉到的情绪。后者是大脑在目标达成后,前额叶皮质区活动趋缓,我们感觉到短暂释放的满足感。换言之,追求目标时,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所以先为自己设定目标,每朝着目标前进一步,我们就会感觉到朝着目标前进的快乐和满足。成功来临的那一刹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其实就是像走完漫长的旅程卸下沉重背包时的那种如释重负之感,而不是欣喜若狂。
24. 适应原则
人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者更好或更坏为基准。“适应”其实是神经元的一种特性: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神经细胞会逐渐“习惯”,对已适应的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
25. 快乐的两大发现:第一,基因对个人的平均快乐程度影响很大;第二,大部分的环境因素及人口统计因素对快乐影响甚微。
快乐造就婚姻,快乐的人比较早婚,而且比那些快乐起点较低的人婚姻更持久。
26. 影响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外在因素,基本上可分成两大类:个人本身的生活条件,以及个人选择的自发性活动。所谓的个人生活条件是指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种族,性别,年龄及残障等)以及自己能改变的事实(财富,婚姻状况及居住地等)。这些条件会在我们人生中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大抵都能适应。但自发性活动则是出自个人选择,如冥想,运动,学习新技能,放假等。因为这些自发性活动一定是出于个人选择,且需要花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所以这些自发性活动我们意识中消失的方式,跟个人本身生活条件消失的方式就会有所不同。自发性的活动能带给个人更多的快乐。
27.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最重要概念,就是吕波密斯基,谢尔登,施卡德以及塞利格曼所称的“快乐议程式”:H(Happiness) = S(Setpoint) + C(Conditions) + V(Voluntary activities)
H是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快乐基准线,S是我们天生遗传的快乐起始点,C是我们的生活条件,V是我们所从事的自发性活动。
积极心理学的挑战,在于如何以科学方法找到到底是哪些C及V,可将H提升到我们的快乐可能范围的高点。
28. 人不可能一整天都沉醉在肉体欢愉中,因为人对食色的需求,很容易饱足而生厌。不管是食或性,一旦超过一定程度,就会让人觉得恶心。
29. 心流体验(沉浸体验)
一种顺畅,不须费力的行动,一旦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只要顺着感觉走就对了。心流通常发生在我们进行怂恿活动,像滑雪,在弯曲的乡间公路开快车,或两队上场对决较劲时。个人独自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也能达到这种忘我的沉浸状态,如画画,写作或摄影等。心流体验的关键在于:这是一个能让你全心投入的挑战,你也具备面对这项挑战的实力。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每进一步,你马上就得到回馈(进展原则),都会让你心中闪现一阵又一阵的积极感受。在“心流”的状态中,大象及骑象人彼此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时大部都是大象(自动化过程)在运转,一路顺畅地向前奔跑,而骑象人(有意识的思想)则完全沉浸其中,搜寻问题与机会,协助大象顺利动作。
30. 愉悦必须有所节制,否则就无法维持原有效果。愉悦应慢慢品尝,多求变化。
31. 人的炫耀性消费与非炫耀消费的心理是不同的。炫耀性消费是指别人看得到的,被我们拿来当做个人身份地位象征的消费品,这些商品就像一种武器竞赛,其价值并非来自客观资产,而来自别人对该商品的评价。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零和游戏:个人借由自己地位的提升来贬低别人。而且,很难说服一整群人或属于该亚文化的人放下这种竞争心理,回归基本需求的消费行为。
非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其价值来自商品及活动本身,且多属私底下消费的行为,其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现身份地位。
32. 经验之所以比实物更能让人快乐,部分原因是经验带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大部分要花100美元以上的活动都是我们跟别人一起进行的活动,但是昂贵的实物消费行为往往有部分原因是出于想让人艳羡的心理。活动让我们跟别人连接起来,物质却会加大我们跟别人之间的距离。
合理花钱,不去跟有钱人斗排场,也不要浪费钱买炫耀性消费的方法,第一步就是减少工作量,少赚点钱,少积聚财物,“多花”时间跟家人相处,多度假,多做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33. 追求奢侈品是一种快乐陷阱,它是一条死巷,但人们却误以为这样的行为能为自己带来快乐。
追求效用极大化者一直喜欢跟别人比,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炫耀性消费的陷阱。但是,追求效用极大化者花的每一块钱所得到的快乐却比心满意足者少。
34. 依恋理论
儿童的行为受“安全” 与“探索”这两个基本目标所引导。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得以生存下去;能探索和游戏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就会未来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及智力。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独立自主,那么你应该去拥抱,去搂,去哄,去爱他们。只要给他们一个安全堡垒,他们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探索,征服这个世界。
35. 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美丽的胴体,他必须学会爱整个人类的躯体之美,而非独钟于某人的胴体。他必须看到人类灵魂之美,然后是思想之美及哲学之美。最后,他就会了解美的形式本身。
36. 社会规范,联系与义务越少的人,越可能自杀。生活最清心寡欲的新教徒,比天主教徒有更高的自杀率;具有最密集社会网络及宗教义务的犹太人,自杀率最低。独居的人最可能自杀;结婚的人,自杀率比较低,结婚有小孩者,自杀率更低。
涂尔干认为,人是需要义务及约束来为自己的生命建立架构和意义。
37. 逆境的好处
第一,一旦你能挺身面对人生的挑战,便可激发自己原本潜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会改变我们原本对自我所秉持的观念。
第二种好处表现在人际关系上。逆境不仅让我们知道谁是酒肉朋友,谁是可患难与共的好友。还会对与患难时关心我们的人,心存爱心与感激。
第三,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及对当下和他人的看法(充实地过着每天的生活)。
38. 人格可分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即“基本物质”(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上),第二层次是“个别性调适”(包括个人目标,防卫与适应机制,价值观,信仰等),第三层次是编出“人生故事”,所谓的人生故事就是:在时间长河中,人从自己经历的无常变化中所主观编出来的故事,没有这些人生无常,悲欢离合,是编不出精彩的人生故事的。
人们在“个别性调适”这个人格层次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大抵可分成四大类:工作及成就,人际关系及亲密关系,宗教及精神生活,生产力(对社会的贡献及留给社会的遗产)。
39. 人生出现危机时,我们面对危机的方法可基本分成三种:积极面对(直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重新评估(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再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做法),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发生,或借酗酒,毒品等来麻醉来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
具备基本乐观人格特质的人(第一层次的人格特质)会发展出一套因应之道(第二层次的人格特质),两者会在积极面对与重新评估之间交替出现。
40. 逆境后能否成长,不在于乐观的心态本身,而在于乐观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义。
任何人都能从逆境中获益,只是悲观的人得多费点劲,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步骤,通过自我引导心理慢慢走向正途。第一步,碰到逆境之前,先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第二步,珍惜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三步,宗教信仰与宗教仪式能帮助我们成长,因为宗教信仰与仪式不仅直接让我们找到事件的意义,也同时强化我们的社会支持;最后,不管你是否做好准备,一旦人生出了问题,事件发生几个月后,一定要记得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感受。一五一十的写下事件过程,然后在做结论前,好好回答这两个问题: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自己能从中汲取什么好的教训?
41. 知识的分类:显性知识(explicit)及默会知识(tacit)
显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的,有意识说出口的,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事实。默会衰乱是过程的(强调“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知其然”),要取和这类知识不需要别人帮助,而是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默会知识存在于大象之中,它是大象自人生经验中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技巧。而且默会知识会随时空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智慧来自默会知识。
42. 父母的最佳因应之道,就是给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可以在不同生活领域得到默会知识。
43. 富兰克林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他直觉地知道只有先把大象训练好,骑象人才可能成功。所以,他便设计了一套美德训练计划,他列了13项美德,每一项美德都有他应该或不应该做的行为。
44. 美德必须以特定传统为基础才得以茁壮成长,但现代人已失去美德的语言,所以现代人很难找到人生的意义,一致性与目的。
45. 人们的道德观念分成三大领域:自主权的道德规范,群体的道德规范,以及神性的道德规范。
人们依据自主权的道德规范来思考与行动,目的在保护个人免受伤害,追求个人最大自主权,以利个人目标的达成。遵从群体的道德规范,目的则在保护团体,家庭,公司或国家的完整性,所以其重视服从,忠诚与英明领导等美德。遵守神性的道德规范,则是为了保护个人不致坠落,让神性存在所有人心中。所以人们崇尚纯洁,神圣的生活方式,让自己远离欲望,贪婪及怨恨等道德污染。
46. 美德会让人的情绪产生变化,而这些情绪反应会让人胸口产生温暖或愉悦的感觉,并且让人自觉地想去帮助他人,或让自己变得更好。
47. 当人们心中产生提升感时,可能会启动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是副效感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神经,迷走神经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还会消除交感神经系统所造成的情绪骚动。迷走神经也是控制心跳的主要神经,对心脏及肺部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所以人们觉得胸口有异样感时,大抵都跟迷走神经有关。
48. 每个的内在皆有神性,所以理想的社会是要帮助人们找出一种可以与神性和谐一致的生活方式。
49. 大部分人都能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更多满足,第一步就是掌握自己的优点,选择一份让自己每天都能发挥优点的工作,这样起码每天都能享受到片刻的心流。
50. 正确的快乐假设应该是:快乐之道在中庸。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