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说比真实还要真实。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会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但其实根本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有些小说比真实还要真实。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会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但其实根本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真实”这个词含有 主观的真实 和客观的真实 两层意思。
举个很简陋的栗子,你相信A是个人品极差的渣滓,这就是你的主观真实。而事实上A其实是个活雷锋,这就是客观真实。
于是有人会觉得既然如此,那所谓主观真实其实只是个错误的见解罢了,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但其实只要你这辈子都没有与A发生接触,那真正影响着你的,反而就是这个错误的见解,既“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一个叫A的渣滓”,而“A其实是个活雷锋”的客观真实反而对你一丝一毫的影响都没有。一个人渣A确实不算什么,但十个呢,一百个呢? 会不会总有一天让你做出”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渣滓“的重大认定呢。
相比这个世界的硕大无边和个人的渺小,我们的脑海里究竟有多少是亲身实证的,又有多少是靠道听途说和自己的逻辑推理? 9比1?
我一直觉得,所谓“人格”,所谓“我之所以为我”,其本质就是“我认为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我认为这个世界是如此丑恶,所以我要破坏它,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所以我要保护它;因为我认为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才能做上等人,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所以我做点卑鄙的事情也没关系。我们做出的所有决定都基于我们对身处世界的认识,而我们做出的每个决定又成就了我之所谓为现在的这个我。
这就好像蝙蝠之所以是蝙蝠侠,是因为他相信人性中的闪光点,而小丑之所以是小丑是因为他相信混沌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如果哪天换一换,那最合理的结果是小丑开始保护市民而蝙蝠侠到处跟人说,why so serious? 于是他们都将不再是自己了,也就是,死了。
------------------------------废话的分界线----------------------------------
而这就是我认为,之所以一部好的小说,能够被称为“伟大”的原因。
尽管再伟大的小说也是假的,但它塑造你的“主观真实”。它让你觉得”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一面“。于是从此之后,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改变了,于是最终你再在是原来的你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阅读这本小说前的你已经死了。现在合上书页的是另一个人。
这才是 有些小说比真实还要真实 的真正含义。
够得上如此级别的小说,在我的阅读历史里,《战争与和平》肯定算,《模仿犯》也算。
虽然将它与《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巨著放在一起多少有点可笑,虽然相比之下《模仿犯》无论是作者的格局还是能力都小太多太多,但我却看到了相同的野心,想要描绘这个世界的野心,想要重塑你”什么才是真实“的野心。
这或许就是宫部美幸能够被称为国民作家的原因吧。
“真实”这个词含有 主观的真实 和客观的真实 两层意思。
举个很简陋的栗子,你相信A是个人品极差的渣滓,这就是你的主观真实。而事实上A其实是个活雷锋,这就是客观真实。
于是有人会觉得既然如此,那所谓主观真实其实只是个错误的见解罢了,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但其实只要你这辈子都没有与A发生接触,那真正影响着你的,反而就是这个错误的见解,既“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一个叫A的渣滓”,而“A其实是个活雷锋”的客观真实反而对你一丝一毫的影响都没有。一个人渣A确实不算什么,但十个呢,一百个呢? 会不会总有一天让你做出”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渣滓“的重大认定呢。
相比这个世界的硕大无边和个人的渺小,我们的脑海里究竟有多少是亲身实证的,又有多少是靠道听途说和自己的逻辑推理? 9比1?
我一直觉得,所谓“人格”,所谓“我之所以为我”,其本质就是“我认为这个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我认为这个世界是如此丑恶,所以我要破坏它,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所以我要保护它;因为我认为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才能做上等人,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所以我做点卑鄙的事情也没关系。我们做出的所有决定都基于我们对身处世界的认识,而我们做出的每个决定又成就了我之所谓为现在的这个我。
这就好像蝙蝠之所以是蝙蝠侠,是因为他相信人性中的闪光点,而小丑之所以是小丑是因为他相信混沌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如果哪天换一换,那最合理的结果是小丑开始保护市民而蝙蝠侠到处跟人说,why so serious? 于是他们都将不再是自己了,也就是,死了。
------------------------------废话的分界线----------------------------------
而这就是我认为,之所以一部好的小说,能够被称为“伟大”的原因。
尽管再伟大的小说也是假的,但它塑造你的“主观真实”。它让你觉得”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一面“。于是从此之后,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改变了,于是最终你再在是原来的你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阅读这本小说前的你已经死了。现在合上书页的是另一个人。
这才是 有些小说比真实还要真实 的真正含义。
够得上如此级别的小说,在我的阅读历史里,《战争与和平》肯定算,《模仿犯》也算。
虽然将它与《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巨著放在一起多少有点可笑,虽然相比之下《模仿犯》无论是作者的格局还是能力都小太多太多,但我却看到了相同的野心,想要描绘这个世界的野心,想要重塑你”什么才是真实“的野心。
这或许就是宫部美幸能够被称为国民作家的原因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