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秋的精华版

很喜欢看关于历史的书,更喜欢看关于讲述春秋的历史书,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很多文化的精华都出自那个时期。这本书相当于贾志刚说春秋的精华版吧,故事叙述言简意赅,语言幽默,作者也加入了很多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观点也很标新立异。当然其实书中的故事在《说春秋》中都已经看过了,权当将精华部分温习一下吧,尽管讲述没有《说春秋》详细。
其实说起春秋的故事,史学家还是把《春秋》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与价值判断,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都有其深思熟虑。比如说郑庄公杀弟的故事。《春秋》记载此时只有六字:“郑伯克段于鄢。”分析一下内涵很多。其弟段以下犯上,违反了孝悌之道、群臣之意,所以直呼其姓名。庄公和段两兄弟相争,如同一国二君分庭抗礼,所以用克。称庄公为郑伯,不称其为郑庄公,是讽刺其没有尽到兄长义务。不写段出奔共这部分史实,是因为如果写了,好像罪责就全在段身上,其实庄公也有责任。感叹史官的笔锋是如此之锐利。
书中的一些历史知识就不在一一阐述,有一句话引用了几次,那就是北岛的那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知道是否真有因果,让卑鄙也成为卑鄙者的墓志铭,但在春秋时期,高尚之人总是结局很惨,比如卫宣公大子急子、晋献公大子申生。到现在依然如此。
故事从僖庄小霸讲到了晋楚城濮大战前夕。可以买一本第二部看看。
其实说起春秋的故事,史学家还是把《春秋》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与价值判断,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都有其深思熟虑。比如说郑庄公杀弟的故事。《春秋》记载此时只有六字:“郑伯克段于鄢。”分析一下内涵很多。其弟段以下犯上,违反了孝悌之道、群臣之意,所以直呼其姓名。庄公和段两兄弟相争,如同一国二君分庭抗礼,所以用克。称庄公为郑伯,不称其为郑庄公,是讽刺其没有尽到兄长义务。不写段出奔共这部分史实,是因为如果写了,好像罪责就全在段身上,其实庄公也有责任。感叹史官的笔锋是如此之锐利。
书中的一些历史知识就不在一一阐述,有一句话引用了几次,那就是北岛的那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知道是否真有因果,让卑鄙也成为卑鄙者的墓志铭,但在春秋时期,高尚之人总是结局很惨,比如卫宣公大子急子、晋献公大子申生。到现在依然如此。
故事从僖庄小霸讲到了晋楚城濮大战前夕。可以买一本第二部看看。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