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终告别,青春知几许——《写给年少回不去的爱》后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这是一部写了太长时间的小说,从2004年开始动笔,到2012年结束。
八年时间内断断续续创作,反反复复修改,字字句句斟酌,只是为了讲述一个完整而深刻的爱情故事。
这也是我第一次试图纯粹讲述心中对爱情的理解,毫无顾忌也毫不保留,我将这部作品定义为“那时年少”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我告别青春文学的标志。
此后我会继续创作小说,但不会再写青春和成长,我会将笔触伸向我现在同年龄人的生活,包括人生梦想,职场奋斗,还有婚姻家庭,这些生活是我正在经历并且最有感悟,我愿意去反应这个群体的幸福和困惑、无奈和痛苦。
因此,对于《写给年少回不去的爱》,我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如果说《那时年少》讲述的是我年少时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往事,是怀旧;《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是我对毕业生生存状态的反映,是关怀,那么这部作品则体现了我的爱情观,是寄托,我认为是超越前面两部的。
只是说到爱情观,想想未免一身冷汗,歌颂真善美的今天,我通篇不遗余力表达的观点似乎有点儿相悖,在我眼中,所谓真爱都很虚假,所谓诺言都很肤浅,分离似乎才是爱情的真谛,不管因为矛盾而分手还是因为生命终结而分开,总之,当我谈到爱情的时候,总是流露出莫名的伤感和悲观。
我不知道这种悲观是否会让很多人反感,但我知道,创作不是为了迎合,而是表达,在这个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确实陷入了爱的泥沼,他们怀疑他们不确定,他们惶恐他们爱无力,是的,爱无力,不是不想爱,而是没有勇气和诚意,太过自私所以不愿付出,害怕失败受伤所以亦步亦趋,而最后的分离也印证了当初的小心翼翼,于是夜深人静自己把自己安慰:看来不付出,还真是对的呢。
真的挺悲哀。可似乎也没有更好的答案。这才是爱情中最可怕的循环。
2
记忆中也是如此阳光明媚的一个午后,我慵懒地坐在办公室里,惬意地写着这本书的后记。只不过那是七年前,我刚踏足出版行业,当时最大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出版,甚至取了一个自以为很美的名字《花花草草》,并且为此得意万分到处炫耀。
少年心气总是那样稚嫩和直接,充满了赤裸裸的欲望,不但认为给自己出书理所应当,甚至开始憧憬之后的盛况,关于成为一名知名作家,我实在有过太多的期待,也做了不少白日梦,现在想想,身觉荒谬的同时也觉得挺可爱。
说是白日梦,自然是未能如愿,因为当时的条件实在不成熟,不管是文本自身,还是出版实力,全部不靠谱。而七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拥有相当的出版资源和力量,可以轻松出版一部作品,并且通过一系列成熟的运作将其打造成畅销书,反而对出版自己小说却迟疑惶恐起来,因为已经深知市场水深水浅,明了出版的各种不易,如果“滥用职权”给自己出书,最后结果不如人意,不但会遭受各色冷嘲热讽,内心更是会不安。年少的时候可以不在乎,年少后却已经输不起,一如对爱情的态度,曾经动物凶猛,现在只剩惶恐。
正是在如此复杂不安的心态下,我尝试着给自己先后出版了《那时年少》和《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真的万分感谢朋友们的厚爱,两本书虽然都是再版,但销量之和已过20万册,算是畅销书了。
因此在做《写给年少回不去的爱》时,我虽然依然紧张,但竟然有了点信心,甚至开始期待,除了前两本的销量给予了足够正面暗示,信心更来自于文本本身。
3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讲述了屌丝青年苏扬21岁到25岁的情感遭遇。有被伤害,也有伤害他人,有纯真也有不信任,有爱无力也有爱的回归。
很多人会问我,一草,苏扬就是你自己吧,小说也是你自己的故事吧。
我的回答:不是。
这是事实,虽然这十八万字的文本,不可能说完全没自己的影子。事实上男主角苏扬不但姓名和前两本书的男主角名称一样,性格身份也大体相同,都是那种最底层的屌丝青年,貌不惊人,有点儿单纯也有点儿蔫坏,梦想很璀璨,现实很悲催,是个标准的文艺小青年。这和我的性格是比较相似的,但是苏扬的经历我肯定没有遭遇过,为了印证我想要的主题,我给他设置了比较悲催的初恋经历,一段疯狂而荒唐的爱,这也为他多年后变成一个爱无力患者做好了铺垫,我以为任何性格的养成都是有前因的,否则就很牵强甚至矫情,苏扬年少时的遭遇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果真是我遇到了,我估计做得还没他好,我肯定第一时间就放弃,绝对不会宽容和坚持,把疯狂和荒唐演绎得淋漓尽致。
如果从创作完成的年份来计算,这部作品应该是我的第七部长篇作品,经过之前六部长篇以及两部电视剧剧本的洗礼,我已经能够完全明了创作的方法和意味。总是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愚蠢的,因为个人的故事再精彩也不过如此,何况也没那么多故事可讲,事实上除了第一部《那时年少》外,我再也没有在哪部作品中完成讲述过自己的故事,这对我而言是一种骄傲,因为在很多人眼中,青春成长小说似乎和创作无关,把自己的经历加以记录和描述,就构成了一部作品,这实在是太浅薄的认知。
我非常享受自己现在对文字风格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的设置,对情节矛盾的控制,我的作品将永远是低端的,幽默的,接地气的,我永远不会写那些脱离生活的故事,我写不出,也不屑写,我希望自己作品能够和我一起成长,从年少一直到终老,苏扬的经历就是所有上世纪80年前后生人的经历,苏扬所有的困惑就是他们的困惑,苏扬的成功他们可以共鸣,苏扬的失败他们可以理解,直到我老朽也是苏扬老朽的那一天,可以对所有一起变老的读者朋友们说上一句:谢谢老哥们一路陪伴了好几十年,我写不动了,就先休息一步了,你们多保重!
我觉得如果真的可以那样,简直浪漫极了。
4
时间真的很快,转眼2012年又快结束了。2012年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年初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今年你要有所突破,要在写作出书上往前走一大步,并且在演讲培训上发力,为明后年的职场蜕变做好准备。
2012年上半年我先后在北大,北师大等十余所高校进行了专场演讲,还代表公司给中南传媒、浙江新华,云南新华进行了编辑力和图书销售力的主题演讲培训,这些都体现了我的职场和个人能力的规划,也大大增强了我的综合能力。我想我会持之以恒将写作和演讲这两条路走下去,我定信可以走得很好。
2012年我还对自己说要在影视上有所突破,除了自己的小说都卖出了影视版权,更是和数十家影视公司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这个行业的水深水浅。对于未来,我将以图书为本,发力影视,提供内容,长于策划,介入制作,成为一位优秀的的影视出品人将是我全新的职场奋斗目标。
是的,我非常喜欢规划,不愿停滞一分一秒。我喜欢挑战,喜欢规划,喜欢看到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喜欢看到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提高,更加接近自己心中的样子。我喜欢这个追逐的过程,并且永不停息。
因为我是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屌丝青年,因为我知道生活到底有多难,我知道幸福需要自己打拼,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进取,始终充满了动力和斗志。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有激情,他们很奇怪我的激情是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一直丰盈充沛。我的回答是对生活的期待,对现世的不满。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然可以,但我依旧不满足,依旧握紧拳头渴望拼搏,每当想到只要我全力去拼未来就有更多可能,心中就会充满激情。
我的身边有很多的朋友都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为明天去拼搏,我知道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我想说,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尝试,不能空余后悔伤悲。
路还很长,但美丽已现,告别年少,一切都正好。感谢上苍,让我明白和拥有,让我依然不满足愿意奋斗,感谢路上的所有人,虽然我们最终的命运一定是分离,可曾经相伴,不管眼前还是书前,已然有缘,统统不胜感激并真心祝福。
一草
2012/10/30 北京
ps:给自己的书打四颗星,不算恶心人吧?得罪之处,还请海涵!
这是一部写了太长时间的小说,从2004年开始动笔,到2012年结束。
八年时间内断断续续创作,反反复复修改,字字句句斟酌,只是为了讲述一个完整而深刻的爱情故事。
这也是我第一次试图纯粹讲述心中对爱情的理解,毫无顾忌也毫不保留,我将这部作品定义为“那时年少”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我告别青春文学的标志。
此后我会继续创作小说,但不会再写青春和成长,我会将笔触伸向我现在同年龄人的生活,包括人生梦想,职场奋斗,还有婚姻家庭,这些生活是我正在经历并且最有感悟,我愿意去反应这个群体的幸福和困惑、无奈和痛苦。
因此,对于《写给年少回不去的爱》,我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如果说《那时年少》讲述的是我年少时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往事,是怀旧;《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是我对毕业生生存状态的反映,是关怀,那么这部作品则体现了我的爱情观,是寄托,我认为是超越前面两部的。
只是说到爱情观,想想未免一身冷汗,歌颂真善美的今天,我通篇不遗余力表达的观点似乎有点儿相悖,在我眼中,所谓真爱都很虚假,所谓诺言都很肤浅,分离似乎才是爱情的真谛,不管因为矛盾而分手还是因为生命终结而分开,总之,当我谈到爱情的时候,总是流露出莫名的伤感和悲观。
我不知道这种悲观是否会让很多人反感,但我知道,创作不是为了迎合,而是表达,在这个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确实陷入了爱的泥沼,他们怀疑他们不确定,他们惶恐他们爱无力,是的,爱无力,不是不想爱,而是没有勇气和诚意,太过自私所以不愿付出,害怕失败受伤所以亦步亦趋,而最后的分离也印证了当初的小心翼翼,于是夜深人静自己把自己安慰:看来不付出,还真是对的呢。
真的挺悲哀。可似乎也没有更好的答案。这才是爱情中最可怕的循环。
2
记忆中也是如此阳光明媚的一个午后,我慵懒地坐在办公室里,惬意地写着这本书的后记。只不过那是七年前,我刚踏足出版行业,当时最大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出版,甚至取了一个自以为很美的名字《花花草草》,并且为此得意万分到处炫耀。
少年心气总是那样稚嫩和直接,充满了赤裸裸的欲望,不但认为给自己出书理所应当,甚至开始憧憬之后的盛况,关于成为一名知名作家,我实在有过太多的期待,也做了不少白日梦,现在想想,身觉荒谬的同时也觉得挺可爱。
说是白日梦,自然是未能如愿,因为当时的条件实在不成熟,不管是文本自身,还是出版实力,全部不靠谱。而七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拥有相当的出版资源和力量,可以轻松出版一部作品,并且通过一系列成熟的运作将其打造成畅销书,反而对出版自己小说却迟疑惶恐起来,因为已经深知市场水深水浅,明了出版的各种不易,如果“滥用职权”给自己出书,最后结果不如人意,不但会遭受各色冷嘲热讽,内心更是会不安。年少的时候可以不在乎,年少后却已经输不起,一如对爱情的态度,曾经动物凶猛,现在只剩惶恐。
正是在如此复杂不安的心态下,我尝试着给自己先后出版了《那时年少》和《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真的万分感谢朋友们的厚爱,两本书虽然都是再版,但销量之和已过20万册,算是畅销书了。
因此在做《写给年少回不去的爱》时,我虽然依然紧张,但竟然有了点信心,甚至开始期待,除了前两本的销量给予了足够正面暗示,信心更来自于文本本身。
3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讲述了屌丝青年苏扬21岁到25岁的情感遭遇。有被伤害,也有伤害他人,有纯真也有不信任,有爱无力也有爱的回归。
很多人会问我,一草,苏扬就是你自己吧,小说也是你自己的故事吧。
我的回答:不是。
这是事实,虽然这十八万字的文本,不可能说完全没自己的影子。事实上男主角苏扬不但姓名和前两本书的男主角名称一样,性格身份也大体相同,都是那种最底层的屌丝青年,貌不惊人,有点儿单纯也有点儿蔫坏,梦想很璀璨,现实很悲催,是个标准的文艺小青年。这和我的性格是比较相似的,但是苏扬的经历我肯定没有遭遇过,为了印证我想要的主题,我给他设置了比较悲催的初恋经历,一段疯狂而荒唐的爱,这也为他多年后变成一个爱无力患者做好了铺垫,我以为任何性格的养成都是有前因的,否则就很牵强甚至矫情,苏扬年少时的遭遇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果真是我遇到了,我估计做得还没他好,我肯定第一时间就放弃,绝对不会宽容和坚持,把疯狂和荒唐演绎得淋漓尽致。
如果从创作完成的年份来计算,这部作品应该是我的第七部长篇作品,经过之前六部长篇以及两部电视剧剧本的洗礼,我已经能够完全明了创作的方法和意味。总是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愚蠢的,因为个人的故事再精彩也不过如此,何况也没那么多故事可讲,事实上除了第一部《那时年少》外,我再也没有在哪部作品中完成讲述过自己的故事,这对我而言是一种骄傲,因为在很多人眼中,青春成长小说似乎和创作无关,把自己的经历加以记录和描述,就构成了一部作品,这实在是太浅薄的认知。
我非常享受自己现在对文字风格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的设置,对情节矛盾的控制,我的作品将永远是低端的,幽默的,接地气的,我永远不会写那些脱离生活的故事,我写不出,也不屑写,我希望自己作品能够和我一起成长,从年少一直到终老,苏扬的经历就是所有上世纪80年前后生人的经历,苏扬所有的困惑就是他们的困惑,苏扬的成功他们可以共鸣,苏扬的失败他们可以理解,直到我老朽也是苏扬老朽的那一天,可以对所有一起变老的读者朋友们说上一句:谢谢老哥们一路陪伴了好几十年,我写不动了,就先休息一步了,你们多保重!
我觉得如果真的可以那样,简直浪漫极了。
4
时间真的很快,转眼2012年又快结束了。2012年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年初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今年你要有所突破,要在写作出书上往前走一大步,并且在演讲培训上发力,为明后年的职场蜕变做好准备。
2012年上半年我先后在北大,北师大等十余所高校进行了专场演讲,还代表公司给中南传媒、浙江新华,云南新华进行了编辑力和图书销售力的主题演讲培训,这些都体现了我的职场和个人能力的规划,也大大增强了我的综合能力。我想我会持之以恒将写作和演讲这两条路走下去,我定信可以走得很好。
2012年我还对自己说要在影视上有所突破,除了自己的小说都卖出了影视版权,更是和数十家影视公司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这个行业的水深水浅。对于未来,我将以图书为本,发力影视,提供内容,长于策划,介入制作,成为一位优秀的的影视出品人将是我全新的职场奋斗目标。
是的,我非常喜欢规划,不愿停滞一分一秒。我喜欢挑战,喜欢规划,喜欢看到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喜欢看到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提高,更加接近自己心中的样子。我喜欢这个追逐的过程,并且永不停息。
因为我是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屌丝青年,因为我知道生活到底有多难,我知道幸福需要自己打拼,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进取,始终充满了动力和斗志。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有激情,他们很奇怪我的激情是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一直丰盈充沛。我的回答是对生活的期待,对现世的不满。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然可以,但我依旧不满足,依旧握紧拳头渴望拼搏,每当想到只要我全力去拼未来就有更多可能,心中就会充满激情。
我的身边有很多的朋友都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为明天去拼搏,我知道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我想说,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尝试,不能空余后悔伤悲。
路还很长,但美丽已现,告别年少,一切都正好。感谢上苍,让我明白和拥有,让我依然不满足愿意奋斗,感谢路上的所有人,虽然我们最终的命运一定是分离,可曾经相伴,不管眼前还是书前,已然有缘,统统不胜感激并真心祝福。
一草
2012/10/30 北京
ps:给自己的书打四颗星,不算恶心人吧?得罪之处,还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