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中国社会史区别及版本问题

《白话本国史》,原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
上海古籍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27450/
新世纪出版社以《中国通史》为名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72095/
中国言实出版社版本: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918730/
《吕著中国通史》
上海古籍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707886/
新世纪出版社以《中国文化史》为名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77170/
《中国社会史》
上海古籍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36279/
三联书店上海书店以《中国制度史》为名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671432/
以下整理自网贴。
==================================================
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他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后来在近几年出版时曾改名为《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曾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分4册,约60万字。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编构成,在每一编里又分若干章,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既有政治史事又有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而且还叙述了东南亚中西亚各国、各民族与中国的关系,具有世界史的眼光。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六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秦以前);中古(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近世(元朝至清朝中期);最近世(西力东渐至清朝灭亡);现代(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白话本国史》出版以前,严格地说,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一部真正的新式通史。1902年出版的柳诒徵的《历代史略》是在日本学者那珂通世著的《支那通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由于《支那通史》是专为日本人而写,虽经柳诒徵改编,从总体上看仍然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的历史;1904年出版的夏曾佑的《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和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都是未完成之作,夏曾佑的书下限只到隋朝,刘师培的书下限只到西周末年。而《白话本国史》则是从远古时代写到了民国初年,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通史。
另一部原版书名为《吕著中国通史》,完成于一九三九年。上册于1940年出版,下册则拖延到1944年。这部书针对当时上海大学文科学生学习上的需要,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体例。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编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作者认为当时上海流行的通史著作,虽然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条理系统,上下不够连贯,使初学者摸不清头绪,不能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大学文科的学生,他们正需要有系统的历史知识,以求进一步的钻研,因此就有采用这样特殊体例来编写通史的必要。在今天看来,这种体例的中国通史,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它对帮助读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好处。最近再版时,用过《中国文化史》等名称。
==================================================
吕思勉的通史有两部,为《吕著中国通史》和《白话本国史》,前者为教材性质,是后期成熟作品,是大纲性的著作,不过比《国史大纲》细密详实,文字精练,但较少趣味性,适合看惯了历史主流教材想尝尝鲜味的普通读者;后者为参考书性质,是早期作品,叙述详略参差不齐,很能体现吕思勉先生的卓越史识,适合稍高一点层次的读者阅读。
上海古籍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27450/
新世纪出版社以《中国通史》为名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72095/
中国言实出版社版本: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918730/
《吕著中国通史》
上海古籍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707886/
新世纪出版社以《中国文化史》为名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77170/
《中国社会史》
上海古籍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36279/
三联书店上海书店以《中国制度史》为名出版: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671432/
以下整理自网贴。
==================================================
1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他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后来在近几年出版时曾改名为《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曾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适用”读物,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全书分4册,约60万字。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编构成,在每一编里又分若干章,详细地记叙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民国十一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既有政治史事又有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而且还叙述了东南亚中西亚各国、各民族与中国的关系,具有世界史的眼光。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六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秦以前);中古(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近世(元朝至清朝中期);最近世(西力东渐至清朝灭亡);现代(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白话本国史》出版以前,严格地说,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一部真正的新式通史。1902年出版的柳诒徵的《历代史略》是在日本学者那珂通世著的《支那通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由于《支那通史》是专为日本人而写,虽经柳诒徵改编,从总体上看仍然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的历史;1904年出版的夏曾佑的《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和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都是未完成之作,夏曾佑的书下限只到隋朝,刘师培的书下限只到西周末年。而《白话本国史》则是从远古时代写到了民国初年,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通史。
另一部原版书名为《吕著中国通史》,完成于一九三九年。上册于1940年出版,下册则拖延到1944年。这部书针对当时上海大学文科学生学习上的需要,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体例。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编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作者认为当时上海流行的通史著作,虽然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条理系统,上下不够连贯,使初学者摸不清头绪,不能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大学文科的学生,他们正需要有系统的历史知识,以求进一步的钻研,因此就有采用这样特殊体例来编写通史的必要。在今天看来,这种体例的中国通史,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它对帮助读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好处。最近再版时,用过《中国文化史》等名称。
==================================================
吕思勉的通史有两部,为《吕著中国通史》和《白话本国史》,前者为教材性质,是后期成熟作品,是大纲性的著作,不过比《国史大纲》细密详实,文字精练,但较少趣味性,适合看惯了历史主流教材想尝尝鲜味的普通读者;后者为参考书性质,是早期作品,叙述详略参差不齐,很能体现吕思勉先生的卓越史识,适合稍高一点层次的读者阅读。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