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妹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通读过两次变形记。第一次读的时候很小,看完记住了第一句话,一觉睡醒我变成了甲壳虫。然后接连噩梦几日,早上醒来先挥舞一下,确定我的手还是手。第二次在基图的负一楼,读小说比看电影这种活动更加投入,读完发现已然天黑。这次,印象深刻的是文中的“妹妹”这个角色。
第一次出场,是她的声音。
在另一侧的门上他的妹妹也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格里高尔,你不舒服吗?要不要什么东西?”
于是他父亲走回去吃他的早饭了,他妹妹却低声地说:“格里高尔,开开门吧,求求你。”
没有按时出现在早餐桌上的格里高尔,得到了母亲的一次询问,父亲的几次催促。从他们的语气不由得读出这催促是带着权威和逼迫的,儿子得上班,家里才有钱用。而妹妹的出现,与父母形成了对比。她不但轻轻地、哀伤地,似乎察觉到了哥哥与往日的不同,而且求哥哥开门,体现出妹妹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也想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小小的,温柔的,全身心的依赖着我,关心着我。而格里高尔害怕亲人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害怕妹妹发现。
格里高尔低声嘟哝道;但是没有勇气提高嗓门让妹妹听到他的声音。
右面房间里他妹妹啜泣起来了。
他妹妹为什么不和别的人在一起呢?她也许是刚刚起床还没有穿衣服吧。那么,她为什么哭呢?
于是两个姑娘奔跑得裙子飕飕响地穿过了客厅——他妹妹怎能这么快就穿好衣服的呢?
格里高尔对妹妹是怎么想的呢?他完全相信自己在妹妹心目中的分量吗?不尽然吧。否则为何害怕以原形出现在妹妹身边,为何处处留心妹妹的动作?他可以失去的,工作,职位,薪水,却不想失去妹妹对自己的依恋。
格里高尔在众人前的亮相,描写精彩无比。公司经理等旁人的逃跑在意料之中,而母亲的惊恐和父亲的驱赶,情理之中却着实让人心寒。这里妹妹却没有出场,而在格里高尔从昏迷中醒来的寒冷夜晚,甜牛奶和面包屑的温暖象征着妹妹,“虽然牛奶一直是他喜爱的饮料, 他妹妹准是因此才给他准备的”。
次日,“ 他的妹妹衣服还没有完全穿好就打开了通往客厅的门,表情紧张地向里张望”,“她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就把门砰地重新关上。可是仿佛是后悔自己方才的举动似的,她马上又打开了门, 踮起脚走了进来,似乎她来看望的是一个重病人,甚至是陌生人。“
而且,“妹妹马上就注意到了,她很惊讶, 发现除了泼了些出来以外,盆子还是满满的,她立即把盆子端了起来, 虽然不是直接用手,而是用手里拿着的布,她把盆子端走了。”
两句话中都有转折,但这时妹妹的行为,与前日所受到的对待相比,简直是天使的化身。而之后,”她给他带来了许多种食物,全都放在一张旧报纸上。“并且“她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怕格里高尔不愿当她的面吃东西,所以马上就退了出去,甚至还锁上了门, 让他明白他可以安心地随意进食。 ”妹妹不仅一心一意的照顾格里高尔,而且颇能领会此时哥哥尴尬的心情和所想要的东西。多么可爱的妹妹。有人关心并不难,而有人能如此理解且周到的关心,多么可贵。
”她间或也会让格里高尔听到这样好心的或者可以作这样理解的话。’ 他喜欢今天的饭食。‘”,“她有点忧郁地说:’又是什么都没有吃。’”。在这期间,给他喂食的,打扫他的房间的,都是妹妹,而文中对兄妹关系不多的正面描写,更加看出他们深厚的感情。“只有妹妹和他最亲近,他心里有个秘密的计划,想让她明年进音乐学院”,这些天真的往日旧梦,都堆砌成了格里高尔内心痛苦的高墙,与他变形的身躯一起压迫着他。
“他往往躺在沙发上,通夜不眠, 一连好几个小时在皮面子上蹭来蹭去。他有时也集中全身力量,将扶手椅推到窗前, 然后爬上窗台,身体靠着椅子,把头贴到玻璃窗上, 他显然是企图回忆过去临窗眺望时所感到的那种自由。”
想象在一个小的房间里,一只甲壳虫靠着扶手椅,将头贴在窗玻璃上,试图看清窗外的景象。然而他视力衰弱到只能看见灰蒙蒙的一片,因此内心更加疲乏。与此同时,天使仍然在身边,——“他那细心的妹妹只看见扶手椅两回都靠在窗前, 就明白了;此后她每次打扫房间总把椅子推回到窗前, 甚至还让里面那层窗子开着。 ”
在《不可触碰》中,老头喜欢黑人护理,是因为黑人护理很直白,当面羞辱他,从来不曾表现对他的怜悯,这恰恰让老头觉得,黑人把他当做一个正常的人来看。而格里高尔的心情是否与老头类似?“如果他能开口说话,感激妹妹为他所作的一切, 他也许还能多少忍受她的怜悯,可现在他却受不住。”当服侍哥哥的生活日复一日,看不到尽头,善良的妹妹也感觉疲劳,这时她的举动,我们也都能理解。格里高尔更加理解,然后理解并不能避免这举动带来的折磨。“她走进房间的样子就使他痛苦。她仿佛快要窒息了, 用双手匆匆推开窗子,甚至在严寒中也要当风站着作深呼吸。 她这种吵闹急促的步子一天总有两次使得格里高尔心神不定。”
为了不给妹妹添加负担,赎罪一般,格里高尔想方设法的让自己消失在妹妹的视线之中,“当格里高尔小心翼翼地用头把被单拱起一些看她怎样对待新情况的时候, 他甚至仿佛看到妹妹眼睛里闪出了一丝感激的光辉。 ”
在摘抄描写妹妹的句子时,又通读一次文章。愈发觉得,从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分析出人性的复杂性。还是仅仅从妹妹来谈吧。
妹妹发现格里高尔喜欢爬动,甲壳虫不就喜欢四处爬来爬去么?于是主张将他房间内的家具移走,方便他四处活动。而对于妹妹这一行为的心理分析,真是点睛之笔:“她作出这个决定当然不仅仅是出于孩子气的倔强和她近来自己也没料到的,花了艰苦代价而获得的自信心; 她的确觉得格里高尔需要许多地方爬动,另一方面,他又根本用不着这些家具, 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她这种年龄的少女的热烈气质, 她们无论做什么事总要迷在里面, 这个原因使得葛蕾特夸大哥哥环境的可怕,这样,她就能给他做更多的事了。”可以想象,一个常常被父母指责的平凡姑娘,在家庭生活中从来没有什么地位,只能依附于兄长。而在这一巨大的变故之后,父母愈发发现了女儿身上的优秀品质,在格里高尔的生活及生存问题上,妹妹是绝对的专家,她获得了父母的认可,不仅格里高尔完全的依赖她,父母也将她视作精神支柱。而她的权威的举动,是否符合格里高尔的心意,这并不重要。她到底是为了让格里高尔能够舒畅的爬动,还是带着是的,反正他永远都是一只甲壳虫了,不会再变回哥哥了,就让他从人类社会中脱离出去吧,这样的心情,一样一样撤走了提醒着格里高尔他曾是一个人类的家具呢?对格里高尔来说,“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西,把他所喜欢的一切都拿走”,“因此他冲出去了--两个女人在隔壁房间正靠着写字台略事休息--他换了四次方向,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应该先拯救什么”,而后两个女人出现在门口,“她的意图格里高尔非常清楚; 她是想把母亲安置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再把他从墙上赶下来。好吧,让她来试试看吧! 他抓紧了他的图片绝不退让。他还想对准葛蕾特的脸飞扑过去呢。”
之后发生的一切太残忍。看一次真是需要花费巨大的体力。文中提及父亲这一角色不多,但两次与格里高尔的正面交锋是两次大高潮。满血后一定再读几次。
后来妹妹为了赚钱养家,无暇顾及,请了个老妈子来照顾格里高尔。
而格里高尔一点一滴从人向虫的转变,更是读的胆战心惊。
”他对自己越来越不为别人着想几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有一度他是很以自己的知趣而自豪的。“
”他现在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已经不屑于像过去有个时期那样,一天翻过身来在地毯上擦上几次了。尽管现在这么邋遢,他却老着脸皮地走前几步,来到起坐室一尘不染的地板上。 “
而这冒失的举动再一次引起了剧情的高潮,而这次,是妹妹用她的稚嫩和权威,说出了众人的心声:
“亲爱的爸爸妈妈,”妹妹说话了,一面用手在桌子上拍了拍,算是引子,“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你们也许不明白,我可明白。对这个怪物,我没法开口叫他哥哥,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我们照顾过他,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想谁也不能责怪我们有半分不是了。”
“我们一定要把他弄走,”妹妹又一次明确地对父亲说,因为母亲正咳得厉害,根本连一个字也听不见,“他会把你们拖垮的,我知道准会这样。咱们三个人都已经拼了命工作,再也受不了家里这样的折磨了。至少我是再也无法忍受了。”
“他一定得走,”格里高尔的妹妹喊道,“这是唯一的办法,父亲。你们一定要抛开这个念头,认为这就是格里高尔。我们好久以来都这样相信,这就是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这怎么会是格里高尔呢?如果这是格里高尔, 他早就会明白人是不能跟这样的动物一起生活的,他就会自动地走开。 这样,我虽然没有了哥哥,可是我们就能生活下去,并且会尊敬地纪念着他。可现在呢,这个东西把我们害得好苦,赶走我们的房客,显然想独霸所有的房间,让我们都睡到沟壑里去。瞧呀,父亲,”她立刻又尖声叫起来,“他又来了!”
——是的,第一个将格里高尔当做虫子,而非人看的,不正是一直悉心照料他的,而之前一直被他所悉心照料的妹妹吗?
“他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
格里高尔一向是善良的,善良而软弱的。他所有的愿望无非是家庭的幸福。当他变成甲壳虫后,他的每个想法都以家庭出发,我还能上班吗?还能养家吗?家人还能接受我吗?我能以家庭一员这个身份生存下去吗?而正是他生活目的的家人们,一步步耗尽了他活的希望。文中每个人看来都是善良的,所作所为都是合理的,然而悲剧酿成是注定的吗?描写不多的母亲,始终抱有看到格里高尔变回人类的希望,而父亲,则对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完全丧失信心。而打击最重的,塑造最成功的,妹妹,导演了这戏剧。她处处体谅甲壳虫的生活,而其实每个动作都是自私的注脚,从第一眼起,她就没有当这只爬动的甲壳虫还是她的哥哥,最后逼死格里高尔的,正是天使般的妹妹。
而这之后,得知格里高尔死讯后家人脸上短暂浮现的忧伤笑容,和摆脱包袱后明朗的心情,以及会意的看向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儿的眼神,这是下一个悲剧启动的前兆吧。
第一次出场,是她的声音。
在另一侧的门上他的妹妹也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格里高尔,你不舒服吗?要不要什么东西?”
于是他父亲走回去吃他的早饭了,他妹妹却低声地说:“格里高尔,开开门吧,求求你。”
没有按时出现在早餐桌上的格里高尔,得到了母亲的一次询问,父亲的几次催促。从他们的语气不由得读出这催促是带着权威和逼迫的,儿子得上班,家里才有钱用。而妹妹的出现,与父母形成了对比。她不但轻轻地、哀伤地,似乎察觉到了哥哥与往日的不同,而且求哥哥开门,体现出妹妹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也想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小小的,温柔的,全身心的依赖着我,关心着我。而格里高尔害怕亲人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害怕妹妹发现。
格里高尔低声嘟哝道;但是没有勇气提高嗓门让妹妹听到他的声音。
右面房间里他妹妹啜泣起来了。
他妹妹为什么不和别的人在一起呢?她也许是刚刚起床还没有穿衣服吧。那么,她为什么哭呢?
于是两个姑娘奔跑得裙子飕飕响地穿过了客厅——他妹妹怎能这么快就穿好衣服的呢?
格里高尔对妹妹是怎么想的呢?他完全相信自己在妹妹心目中的分量吗?不尽然吧。否则为何害怕以原形出现在妹妹身边,为何处处留心妹妹的动作?他可以失去的,工作,职位,薪水,却不想失去妹妹对自己的依恋。
格里高尔在众人前的亮相,描写精彩无比。公司经理等旁人的逃跑在意料之中,而母亲的惊恐和父亲的驱赶,情理之中却着实让人心寒。这里妹妹却没有出场,而在格里高尔从昏迷中醒来的寒冷夜晚,甜牛奶和面包屑的温暖象征着妹妹,“虽然牛奶一直是他喜爱的饮料, 他妹妹准是因此才给他准备的”。
次日,“ 他的妹妹衣服还没有完全穿好就打开了通往客厅的门,表情紧张地向里张望”,“她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就把门砰地重新关上。可是仿佛是后悔自己方才的举动似的,她马上又打开了门, 踮起脚走了进来,似乎她来看望的是一个重病人,甚至是陌生人。“
而且,“妹妹马上就注意到了,她很惊讶, 发现除了泼了些出来以外,盆子还是满满的,她立即把盆子端了起来, 虽然不是直接用手,而是用手里拿着的布,她把盆子端走了。”
两句话中都有转折,但这时妹妹的行为,与前日所受到的对待相比,简直是天使的化身。而之后,”她给他带来了许多种食物,全都放在一张旧报纸上。“并且“她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怕格里高尔不愿当她的面吃东西,所以马上就退了出去,甚至还锁上了门, 让他明白他可以安心地随意进食。 ”妹妹不仅一心一意的照顾格里高尔,而且颇能领会此时哥哥尴尬的心情和所想要的东西。多么可爱的妹妹。有人关心并不难,而有人能如此理解且周到的关心,多么可贵。
”她间或也会让格里高尔听到这样好心的或者可以作这样理解的话。’ 他喜欢今天的饭食。‘”,“她有点忧郁地说:’又是什么都没有吃。’”。在这期间,给他喂食的,打扫他的房间的,都是妹妹,而文中对兄妹关系不多的正面描写,更加看出他们深厚的感情。“只有妹妹和他最亲近,他心里有个秘密的计划,想让她明年进音乐学院”,这些天真的往日旧梦,都堆砌成了格里高尔内心痛苦的高墙,与他变形的身躯一起压迫着他。
“他往往躺在沙发上,通夜不眠, 一连好几个小时在皮面子上蹭来蹭去。他有时也集中全身力量,将扶手椅推到窗前, 然后爬上窗台,身体靠着椅子,把头贴到玻璃窗上, 他显然是企图回忆过去临窗眺望时所感到的那种自由。”
想象在一个小的房间里,一只甲壳虫靠着扶手椅,将头贴在窗玻璃上,试图看清窗外的景象。然而他视力衰弱到只能看见灰蒙蒙的一片,因此内心更加疲乏。与此同时,天使仍然在身边,——“他那细心的妹妹只看见扶手椅两回都靠在窗前, 就明白了;此后她每次打扫房间总把椅子推回到窗前, 甚至还让里面那层窗子开着。 ”
在《不可触碰》中,老头喜欢黑人护理,是因为黑人护理很直白,当面羞辱他,从来不曾表现对他的怜悯,这恰恰让老头觉得,黑人把他当做一个正常的人来看。而格里高尔的心情是否与老头类似?“如果他能开口说话,感激妹妹为他所作的一切, 他也许还能多少忍受她的怜悯,可现在他却受不住。”当服侍哥哥的生活日复一日,看不到尽头,善良的妹妹也感觉疲劳,这时她的举动,我们也都能理解。格里高尔更加理解,然后理解并不能避免这举动带来的折磨。“她走进房间的样子就使他痛苦。她仿佛快要窒息了, 用双手匆匆推开窗子,甚至在严寒中也要当风站着作深呼吸。 她这种吵闹急促的步子一天总有两次使得格里高尔心神不定。”
为了不给妹妹添加负担,赎罪一般,格里高尔想方设法的让自己消失在妹妹的视线之中,“当格里高尔小心翼翼地用头把被单拱起一些看她怎样对待新情况的时候, 他甚至仿佛看到妹妹眼睛里闪出了一丝感激的光辉。 ”
在摘抄描写妹妹的句子时,又通读一次文章。愈发觉得,从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分析出人性的复杂性。还是仅仅从妹妹来谈吧。
妹妹发现格里高尔喜欢爬动,甲壳虫不就喜欢四处爬来爬去么?于是主张将他房间内的家具移走,方便他四处活动。而对于妹妹这一行为的心理分析,真是点睛之笔:“她作出这个决定当然不仅仅是出于孩子气的倔强和她近来自己也没料到的,花了艰苦代价而获得的自信心; 她的确觉得格里高尔需要许多地方爬动,另一方面,他又根本用不着这些家具, 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她这种年龄的少女的热烈气质, 她们无论做什么事总要迷在里面, 这个原因使得葛蕾特夸大哥哥环境的可怕,这样,她就能给他做更多的事了。”可以想象,一个常常被父母指责的平凡姑娘,在家庭生活中从来没有什么地位,只能依附于兄长。而在这一巨大的变故之后,父母愈发发现了女儿身上的优秀品质,在格里高尔的生活及生存问题上,妹妹是绝对的专家,她获得了父母的认可,不仅格里高尔完全的依赖她,父母也将她视作精神支柱。而她的权威的举动,是否符合格里高尔的心意,这并不重要。她到底是为了让格里高尔能够舒畅的爬动,还是带着是的,反正他永远都是一只甲壳虫了,不会再变回哥哥了,就让他从人类社会中脱离出去吧,这样的心情,一样一样撤走了提醒着格里高尔他曾是一个人类的家具呢?对格里高尔来说,“她们在搬清他房间里的东西,把他所喜欢的一切都拿走”,“因此他冲出去了--两个女人在隔壁房间正靠着写字台略事休息--他换了四次方向,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应该先拯救什么”,而后两个女人出现在门口,“她的意图格里高尔非常清楚; 她是想把母亲安置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再把他从墙上赶下来。好吧,让她来试试看吧! 他抓紧了他的图片绝不退让。他还想对准葛蕾特的脸飞扑过去呢。”
之后发生的一切太残忍。看一次真是需要花费巨大的体力。文中提及父亲这一角色不多,但两次与格里高尔的正面交锋是两次大高潮。满血后一定再读几次。
后来妹妹为了赚钱养家,无暇顾及,请了个老妈子来照顾格里高尔。
而格里高尔一点一滴从人向虫的转变,更是读的胆战心惊。
”他对自己越来越不为别人着想几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有一度他是很以自己的知趣而自豪的。“
”他现在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已经不屑于像过去有个时期那样,一天翻过身来在地毯上擦上几次了。尽管现在这么邋遢,他却老着脸皮地走前几步,来到起坐室一尘不染的地板上。 “
而这冒失的举动再一次引起了剧情的高潮,而这次,是妹妹用她的稚嫩和权威,说出了众人的心声:
“亲爱的爸爸妈妈,”妹妹说话了,一面用手在桌子上拍了拍,算是引子,“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你们也许不明白,我可明白。对这个怪物,我没法开口叫他哥哥,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我们照顾过他,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想谁也不能责怪我们有半分不是了。”
“我们一定要把他弄走,”妹妹又一次明确地对父亲说,因为母亲正咳得厉害,根本连一个字也听不见,“他会把你们拖垮的,我知道准会这样。咱们三个人都已经拼了命工作,再也受不了家里这样的折磨了。至少我是再也无法忍受了。”
“他一定得走,”格里高尔的妹妹喊道,“这是唯一的办法,父亲。你们一定要抛开这个念头,认为这就是格里高尔。我们好久以来都这样相信,这就是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这怎么会是格里高尔呢?如果这是格里高尔, 他早就会明白人是不能跟这样的动物一起生活的,他就会自动地走开。 这样,我虽然没有了哥哥,可是我们就能生活下去,并且会尊敬地纪念着他。可现在呢,这个东西把我们害得好苦,赶走我们的房客,显然想独霸所有的房间,让我们都睡到沟壑里去。瞧呀,父亲,”她立刻又尖声叫起来,“他又来了!”
——是的,第一个将格里高尔当做虫子,而非人看的,不正是一直悉心照料他的,而之前一直被他所悉心照料的妹妹吗?
“他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他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
格里高尔一向是善良的,善良而软弱的。他所有的愿望无非是家庭的幸福。当他变成甲壳虫后,他的每个想法都以家庭出发,我还能上班吗?还能养家吗?家人还能接受我吗?我能以家庭一员这个身份生存下去吗?而正是他生活目的的家人们,一步步耗尽了他活的希望。文中每个人看来都是善良的,所作所为都是合理的,然而悲剧酿成是注定的吗?描写不多的母亲,始终抱有看到格里高尔变回人类的希望,而父亲,则对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完全丧失信心。而打击最重的,塑造最成功的,妹妹,导演了这戏剧。她处处体谅甲壳虫的生活,而其实每个动作都是自私的注脚,从第一眼起,她就没有当这只爬动的甲壳虫还是她的哥哥,最后逼死格里高尔的,正是天使般的妹妹。
而这之后,得知格里高尔死讯后家人脸上短暂浮现的忧伤笑容,和摆脱包袱后明朗的心情,以及会意的看向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儿的眼神,这是下一个悲剧启动的前兆吧。